《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二 (14)
卷第二十二 (14)
1. 癥瘕第二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三歲兒每早晨以溫水下五丸。晚後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又方
京三稜(煨,銼為末),五靈脂(各半兩),巴豆霜(半分)
上件藥都研令勻,以醋煮麵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空心茶清下二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又方
菖蒲(末,半兩),巴豆(二十枚,去皮研爛,以頭醋一中盞熬成膏)
上件藥入巴豆膏,和丸如綠豆大。每服空心以茶清下一丸。量兒大小加減。
《聖惠》又方
膩粉(一錢),干胭脂(一分),巴豆霜(半分),硃砂(半兩,細研,水飛過)
上件藥都研令勻,以醋煮麵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空心,煎橘皮湯下二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積年厭食,並治血氣及癥塊。硇砂丸方
硇砂(半兩,細研),青礞石(細研),穿山甲(炙令黃焦),磁石(燒,醋淬七遍,搗碎研如粉),京三稜(微煨,銼),乾漆(搗碎,炒令煙出,赤石脂(細研。各一分),虻蟲(炒微黃,去翅足),水蛭(炒令微黃。各五十枚),巴豆(十五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上件搗,羅為末,入巴豆都研令勻,用軟飯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丸,小兒一丸。以燒蒸餅灰湯下,一復時後,取下惡物。若是血氣塊,當歸酒下,不過五服瘥。
《博濟方》:消癥瘕積聚,血結刺痛。木香硇砂煎丸
木香,大黃(炮),荊三稜(生用),巴豆(去皮膜,不出油用,細研之),官桂(去皮),筒子漆(炒),青橘皮(去白),蓬莪朮(炮),附子(炮,去皮臍),乾薑(炮。各一分),香墨(一指節大,細研),硇砂(半兩,以好醋一盞浸一宿,去砂石)
上將大黃末、荊三稜末、巴豆等三味,同於銀石器內,以好醋一升,煎一、兩沸;次入硇砂同熬成膏,次入諸藥末和勻,再入臼,杵千百下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傷冷食、冷酒、冷水,結聚腹內,氣塊痛,用乾薑湯或橘皮湯下;夾食傷寒,白湯下亦得;黏食不消成氣塊,即用煮麵湯下;食牛、羊、魚、鱉肉成氣塊不散,用所傷汁下;宿酒不消,酒下;血氣,當歸酒下;妊娠不服要轉,淡茶下;加至七丸。小兒三丸,常服一、兩丸。
張渙,大腹子湯,治症癖腹滿,小便不利方。
大腹皮(一兩,銼),檳榔,枳殼(麩炒,去瓤),赤芍藥,人參(去蘆頭),知母,陳橘皮(湯浸,去白。各半兩),甘遂(一分,慢火煨令黃)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聖效丹,治癖結、諸病久不瘥方。
當歸(洗、焙乾),木香,好硃砂(細研,水飛),桂心(各一兩),甘遂(慢火煨令黃),京三稜(炮,乘熱銼),鱉甲(各半兩。塗酥炙黃,去裙襴。以上搗,羅為細末次用),麝香,蕤仁(各一分,湯浸,去皮,別研),巴豆(三七個,去皮心、膜,絹袋盛,用好酒煮一宿,取出別研)
白話文:
針對兒童的藥方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子,大小如綠豆。三歲兒童每天早上用溫水服用五顆。晚上可根據兒童的體型大小,酌情增減劑量。
《聖惠方》另一方
將京三稜(煨過,磨成粉末)、五靈脂(各半兩)、巴豆霜(半分)以上藥材研磨均勻,用醋煮麵糊調和成丸子,大小如綠豆。每次空腹用茶水送服兩顆。根據兒童體型大小增減劑量。
《聖惠方》另一方
將菖蒲(磨成粉末,半兩)、巴豆(二十枚,去皮搗爛,用一小杯醋熬成膏)以上藥材加入巴豆膏中,調和成丸子,大小如綠豆。每次空腹用茶水送服一顆。根據兒童體型大小增減劑量。
《聖惠方》另一方
將膩粉(一錢)、乾胭脂(一分)、巴豆霜(半分)、硃砂(半兩,細磨,用水漂洗過)以上藥材研磨均勻,用醋煮麵糊調和成丸子,大小如綠豆。每次空腹,用煎好的橘子皮湯送服兩顆。根據兒童體型大小增減劑量。
《聖惠方》:治療兒童多年厭食,以及血氣和腫塊的硇砂丸
將硇砂(半兩,細磨)、青礞石(細磨)、穿山甲(烤至黃焦)、磁石(燒過,用醋淬七次,搗碎磨成粉)、京三稜(略微煨過,磨碎)、乾漆(搗碎,炒至冒煙)、赤石脂(細磨。各一分)、虻蟲(炒至微黃,去除翅膀和腳)、水蛭(炒至微黃。各五十枚)、巴豆(十五枚,去皮、心,磨碎,用紙包裹壓榨去除油脂)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粉末,加入巴豆一同研磨均勻,用軟飯調和成丸子,大小如小豆。每次服用三顆,兒童服用一顆。用燒餅灰湯送服,過一會兒,就會排出髒東西。如果是血氣腫塊,用當歸酒送服,服用不超過五次就會痊癒。
《博濟方》:消除腫塊積聚,血瘀刺痛的木香硇砂煎丸
將木香、大黃(炮製過)、荊三稜(生用)、巴豆(去皮膜,不出油,磨細)、官桂(去皮)、筒子漆(炒過)、青橘皮(去白)、蓬莪朮(炮製過)、附子(炮製過,去皮臍)、乾薑(炮製過。各一分)、香墨(一小節,磨細)、硇砂(半兩,用好醋一小杯浸泡一夜,去除砂石)將大黃末、荊三稜末、巴豆等三味藥材放入銀器中,用好醋一升,煎煮一兩次;然後加入硇砂一同熬成膏狀,接著加入其他藥材的粉末,攪拌均勻,再放入臼中,搗杵上千次,製成大小如綠豆的丸子。每次服用五顆。若因吃生冷食物、喝冷酒、冷水導致腹內結塊疼痛,用乾薑湯或橘皮湯送服;若因外感風寒夾雜飲食積滯,用白湯送服即可;若因吃黏性食物不消化而形成氣塊,則用煮麵湯送服;若因吃牛羊魚鱉肉而形成氣塊不散,用所吃食物的汁液送服;若因宿醉不解,用酒送服;若因血氣問題,用當歸酒送服;若孕婦不宜服用,需改用淡茶送服。劑量可增加至七顆。兒童服用三顆,平時可服用一兩顆。
張渙,大腹子湯,治療腹部腫塊、腹脹、小便不暢的藥方
將大腹皮(一兩,磨碎)、檳榔、枳殼(用麩炒過,去瓤)、赤芍藥、人參(去蘆頭)、知母、陳橘皮(用熱水浸泡過,去白。各半兩)、甘遂(一分,用慢火煨黃)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杯水煎至五分,去渣溫服。根據兒童體型大小增減劑量。
張渙,聖效丹,治療積聚、各種久治不癒疾病的藥方
將當歸(洗淨、烘乾)、木香、好硃砂(細磨,用水漂洗過)、桂心(各一兩)、甘遂(用慢火煨黃)、京三稜(炮製過,趁熱磨碎)、鱉甲(各半兩。塗上酥油烤黃,去邊緣。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細末。接著使用)麝香、蕤仁(各一分,用熱水浸泡過,去皮,另外研磨)、巴豆(二十一個,去皮、心、膜,用絹袋裝好,用好酒煮一晚,取出另外研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