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一 (12)
卷第二十一 (12)
1. 腹脹第七
《巢氏病源》小兒腹脹候:腹脹,是冷氣客於臟故也。小兒腑臟嫩弱,有風冷邪氣客之,搏於臟氣則令腹脹。若脾虛冷移入於胃,食則不消;若腸虛,冷氣乘之,則變下利。
錢乙論腹脹,由脾胃虛氣攻作也。實者悶亂滿喘,可下之,用紫霜丸、白餅子,(紫霜丸見積聚門中,白餅子方見搐搦門中。)不喘者,是虛也,不可下。若誤下,則脾虛氣上,附肺而行,肺與脾子母皆虛。肺主目胞、腮之類,脾主四肢,母氣虛甚,即目胞腮腫也。色黃者,屬脾也。
治之用塌氣丸漸消(方見胃氣不和門中),未愈,漸加丸數。不可以丁香、木香、橘皮、豆蔻散大溫散藥治之。何以然?脾虛氣未出,腹脹而不喘,可以散藥治之,使上下分消其氣,即愈矣。若虛氣已出,附肺而行,即脾胃內弱,每生虛氣,入於四肢面目矣。小兒易為虛實,脾虛不受寒溫,服寒則生冷,服溫則生熱。
當識此,勿誤也。胃氣虛熱,多生疸病。或引飲不止。脾虛不能勝腎,隨肺之氣,上行於四肢若水狀,腎氣侵浮於肺即大喘也。此當服塌氣丸。(方見同前。)病愈後面未紅者,虛衰未復故也。
治腹脹者,譬如行兵戰寇於林,寇未出其林,以兵攻之,必可獲寇;若出林,不可急攻,攻必有失,當以意漸收之即順也。
治虛腹脹,先服塌氣丸(方見同前,)不愈,腹中有食積結糞,小便黃,時微喘,脈伏而實,時飲水,不能食者,可下之。蓋脾初虛而後結有積,所治宜先補脾,後下之。下後又補脾,即愈也。補肺恐生虛喘。
《嬰童寶鑑》:小兒腹脹,為脾胃虛冷氣不順,故腹脹也。
《嬰童寶鑑》小兒腹脹歌:
風冷結在臟,因成為腹脹,冷極氣相併,泄瀉定須成。
《葛氏肘後》小兒腹暴病滿欲死方。
半夏(隨多少,炮)
上下篩,酒和之,服如粟粒大五丸,日三,立瘥。
《千金》治少小腹脹滿方。
上燒父母指甲灰,乳頭上飲之。
《千金》又方
上以韭根和汁,豬脂煎,細細服之。
《千金》又方
上以車轂中脂和輪下土如彈丸,吞之立愈。
《千金》又方
上用米粉、鹽等分,炒變色,腹上摩之。
《仙人水鑑》,分氣丸,治大人、小兒一切冷氣攻刺四肢,心腹脹滿,宿患氣塊,破腹泄痢;婦人產前產後,室女一切不惻之疾方
揀丁香(一分),白芷(三兩,洗、焙),木香(半兩,不見火),陳橘皮(湯洗淨,取二兩),甘草(一兩,炙),縮砂仁(一百個),生薑(一斤,連皮切作錢子,用鹽一兩拌勻,淹一宿,銀石器中炒令乾,每用一兩)
上七味,丁香、木香別搗,余為末合研。用真阿魏一彈大,湯化去滓,飛羅面兩匙,煮糊搜木臼中,杵丸如雞頭大。一切氣,每服一丸,細嚼,空心,鹽湯、鹽酒任下。心腹脹滿宿患,生薑橘皮湯下。婦人一切病患,炒姜酒下。腳膝少力,阿魏煎酒下。破腹瀉痢,姜鹽粥飲下。
白話文:
腹脹第七
小孩子腹脹,是因為寒冷的氣進入臟腑造成的。小孩子的內臟比較柔弱,容易受到風寒邪氣的侵襲,當這些邪氣與臟腑之氣相搏鬥時,就會導致腹脹。如果脾虛寒氣進入胃裡,就會消化不良;如果腸道虛弱,寒氣趁虛而入,就會導致腹瀉。
錢乙認為,腹脹是由於脾胃虛弱,氣機攻竄所致。如果是實證,會出現煩悶、脹滿、呼吸急促等症狀,可以用瀉下的藥物來治療,例如紫霜丸、白餅子。如果沒有呼吸急促的症狀,那就是虛證,不能用瀉下的藥物。如果誤用了瀉下藥,會導致脾虛之氣上逆,附著在肺部,造成肺和脾(母子關係)都虛弱。肺主導眼皮、腮部等,脾主導四肢,當脾氣虛到極點時,就會出現眼皮和腮部腫脹的情況,如果臉色發黃,就屬於脾虛。
治療虛證腹脹,可以用塌氣丸來慢慢消散(藥方在胃氣不和門中),如果沒有好轉,可以逐漸增加藥量。不能用丁香、木香、橘皮、豆蔻等溫散的藥物來治療。為什麼呢?因為脾虛,氣機沒有辦法向外發散,腹脹但不喘,可以用溫散的藥物治療,使氣機上下分開而消散,這樣就會好轉。如果虛氣已經上行附著在肺部,說明脾胃內裡虛弱,容易產生虛氣,進入四肢和臉部。小孩子容易出現虛實交替的情況,脾虛的時候,既不能受寒也不能受熱,吃寒涼的東西會產生冷症,吃溫熱的東西會產生熱症。
要了解這些情況,不要誤治。胃氣虛弱發熱,容易產生黃疸病,或者會不停地喝水。脾虛不能制約腎,會隨著肺氣上行到四肢,呈現水腫的樣子,腎氣侵犯肺部就會導致呼吸急促。這種情況應該服用塌氣丸(藥方同上)。病好之後臉色還沒有恢復紅潤,說明虛弱還沒有恢復。
治療腹脹,就像在樹林裡作戰,敵人還沒有走出樹林,我們就進攻,一定可以抓到敵人。如果敵人已經走出樹林,就不能急著進攻,急攻一定會有損失,要慢慢地收攏,這樣才能順利。
治療虛證腹脹,先服用塌氣丸(藥方同上),如果沒有好轉,腹中有食物積滯,大便乾燥,小便黃,偶爾呼吸急促,脈搏微弱但有力,有時候想喝水,但吃不下東西,這種情況可以用瀉下藥。這是因為脾氣先虛弱,然後產生積滯。治療方法應該先補脾,然後用瀉下藥。瀉下後再補脾,這樣就會痊癒。補肺可能會導致虛喘。
《嬰童寶鑑》說:小孩子腹脹,是由於脾胃虛冷,氣機不順暢造成的。
《嬰童寶鑑》的腹脹歌說:
風寒侵襲臟腑,就會導致腹脹,寒冷到了極點,氣機阻塞不通,一定會出現腹瀉。
《葛氏肘後》治療小兒腹部暴滿,病情危急的藥方:
半夏(用量隨意,炮製)
把半夏磨成粉,用酒調和,像小米粒那麼大,吃五丸,每天三次,馬上就好。
《千金方》治療小孩腹部脹滿的藥方:
燒父母的指甲灰,用母乳送服。
《千金方》另一個藥方:
用韭菜根榨汁,用豬油煎,慢慢服用。
《千金方》又一個藥方:
用車轂中間的油脂和車輪下的泥土,和成丸子像彈丸那麼大,吞下去馬上就好。
《千金方》又一個藥方:
用米粉、鹽等量,炒到變色,在腹部摩擦。
《仙人水鑑》中的分氣丸,治療大人小孩一切寒氣侵襲四肢,心腹脹滿,舊病形成的氣塊,腹瀉;婦女產前產後,以及其他各種疑難雜症的藥方:
丁香(一分)、白芷(三兩,洗淨烘乾)、木香(半兩,不見火)、陳皮(用湯洗淨,取二兩)、甘草(一兩,烤過)、縮砂仁(一百個)、生薑(一斤,連皮切成銅錢狀,用鹽一兩拌勻,醃一晚上,在銀製或石製的器具中炒乾,每次用一兩)
將以上七味藥材,丁香和木香單獨搗碎,其餘的磨成粉末混合研磨。用一小塊真阿魏,用熱水化開去除雜質,加入兩匙飛羅面,煮成糊狀,放在木臼中搗成泥,做成雞頭大小的丸子。各種氣病,每次服用一丸,慢慢咀嚼,空腹時用鹽水或鹽酒送服。心腹脹滿的宿病,用生薑陳皮湯送服。婦女的各種疾病,用炒薑酒送服。腿腳無力的,用阿魏煎酒送服。腹瀉的,用薑鹽粥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