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十九 (12)
卷第十九 (12)
1. 風熱第四
上除研者藥外,一處搗,羅為細末。後入研者,合和勻,煉蜜為丸如雞頭大。每服一粒至二粒,細嚼,煎人參薄荷湯送下;或化亦得。食後臨臥服。
《張氏家傳》:小兒風熱,肌瘦,五心煩熱,不長肌肉,面黃痿瘦,夜臥不安,時發虛汗;或臟腑泄瀉變痢,難服涼藥,可服,四順散,方
銀州柴胡(去蘆),真地骨皮,白桔梗(各三錢),甘草(炙,錢半)
上件焙乾為末。每服一錢、半錢,大小加減。水三分煎一分半,溫溫服。
《莊氏家傳》,治風熱墜痰方,。
甘草(末,二兩),膩粉,青黛(各五錢),麝(一錢)
上用白麵五錢,滴水丸如皂子大。每服一丸,用倒流水化破。
《莊氏家傳》初春風熱擁毒,利臟腑方。
黃芩,大黃,荊芥,甘草(炙。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一撮。水一盞,煎五分,量兒大小與服。
《莊氏家傳》治小兒風熱。天竺黃散方
天竺黃,人參,甘草(微炙。各一兩),鬱金(二兩,濕紙裹煨),白藥子(二兩,大皂角三捶捶碎,浸三宿,焙乾)
上件一處搗,羅為末。每服一錢或半錢,用溫蜜水調下,常服甚妙。此藥是知廣州南海縣殿中丞張士明傳。
《趙氏家傳》,青芝散,解風化熱,涼利咽喉,清心肺經。春初冬末最可常服方。
鼠黏子(微炒出汗),甘草,元參(各二兩),荊芥穗(一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七分,溫服。小兒傷風,風熱瘡疹尤宜服之。大人每服三錢。
《吉氏家傳》治心臟風熱。地黃膏方
馬牙硝,鬱金,豆粉,甘草(炙。各等分),腦麝(各少許)
上為末,用生地黃汁煉蜜為膏。用薄荷湯化下。
《吉氏家傳》治風熱,調脾胃。人參飲子方
人參,茯苓(煮),甘草(炮),紫河車,藿香(各等分。續入白附子、白朮尤佳)
上細銼。每服一錢,以水煎作飲子服。大退小兒風熱。
《吉氏家傳》治風熱面赤,渾身壯熱如火。蟬蛻散方
蟬蛻(三個,炒),漏蘆,羌活,天麻,防風,當歸,升麻,川白芷,射干,苦桔梗,甘草(炙),川芎,地骨皮
上等分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四分,溫服。
《吉氏家傳》治驚風熱。蛜𧌴散方
蛜𧌴,蟬蛻,升麻,硃砂,腦子,甘草(炙),沒藥,白附子(各一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麥門冬熟水調下。
《吉氏家傳》退驚熱,風熱。天竺黃散方
天竺黃,蟬蛻(洗),甘草(炙),山梔子仁,鬱金(煎五次),殭蠶(炮)
上等分,細末。每服一錢,香熟水調下。薄荷湯亦可。
《吉氏家傳》治一切風熱。龍腦散方
龍腦,薄荷,殭蠶,川芎,防風,甘草(炙。各半兩),細辛(半錢)
上件末,米飲下半錢,臨時看病別使湯使。
《吉氏家傳》,甘露散,治小兒風熱痰多,頭皮,多啼煩躁方。
白話文:
除了研磨的藥材之外,其他藥材先搗碎,用篩子篩成細末。然後把研磨的藥材加入,混合均勻,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丸子,像雞頭一樣大。每次服用一到兩顆,細嚼後用煎過的人參薄荷湯送服;也可以直接用湯化開服用。在飯後臨睡前服用。
《張氏家傳》:治療小兒風熱,導致肌肉消瘦,手心、腳心、胸口煩熱,肌肉不生長,面色發黃、身體虛弱,夜晚睡不安穩,時常出虛汗;或者出現腸胃泄瀉,甚至痢疾,難以服用寒涼藥物的情況,可以服用這個四順散的藥方。
銀州柴胡(去掉根部的蘆頭),真正的地骨皮,白桔梗(各三錢),炙甘草(一錢半)
將以上藥材烘乾,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或半錢,用量可根據小孩大小酌情增減。用水三分煎煮成一分半,溫熱服用。
《莊氏家傳》:治療風熱導致痰液下墜的藥方。
甘草(磨成粉末,二兩),膩粉,青黛(各五錢),麝香(一錢)
用白麵五錢,滴水揉成丸子,像皂角一樣大小。每次服用一丸,用流動的水化開服用。
《莊氏家傳》:治療初春風熱導致毒素積聚,影響內臟的藥方。
黃芩,大黃,荊芥,炙甘草(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一撮。用水一小碗煎煮成五分,根據小孩的大小給予服用。
《莊氏家傳》:治療小兒風熱的藥方,天竺黃散。
天竺黃,人參,微炙甘草(各一兩),鬱金(二兩,用濕紙包裹後煨),白藥子(二兩,用大皂角捶碎浸泡三晚,烘乾)
將以上藥材一起搗碎,用篩子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或半錢,用溫熱的蜂蜜水調服,長期服用效果很好。這個藥方是廣州南海縣的殿中丞張士明傳下來的。
《趙氏家傳》:青芝散,用於解風邪、化熱,清涼咽喉,清心肺經。初春和冬末最適合經常服用。
鼠黏子(稍微炒至出汗),甘草,元參(各二兩),荊芥穗(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小碗煎煮至七分,溫熱服用。小兒感冒、風熱引起的瘡疹尤其適合服用。大人每次服用三錢。
《吉氏家傳》:治療心臟風熱的地黃膏藥方。
馬牙硝,鬱金,豆粉,炙甘草(各等份),腦麝(各少許)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生地黃汁和煉製過的蜂蜜一起熬製成膏。用薄荷湯化開服用。
《吉氏家傳》:治療風熱,調理脾胃的人參飲子藥方。
人參,茯苓(煮過),炮製過的甘草,紫河車,藿香(各等份。再加入白附子、白朮效果更佳)
將以上藥材切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煎煮成飲品服用。能很好地緩解小兒風熱。
《吉氏家傳》:治療風熱導致面色發紅,全身發熱像火燒一樣的藥方,蟬蛻散。
蟬蛻(三個,炒過),漏蘆,羌活,天麻,防風,當歸,升麻,川白芷,射干,苦桔梗,炙甘草,川芎,地骨皮
將以上藥材等份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小碗煎煮成四分,溫熱服用。
《吉氏家傳》:治療驚風發熱的藥方,蛜𧌴散。
蛜𧌴,蟬蛻,升麻,硃砂,腦子,炙甘草,沒藥,白附子(各一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麥門冬煮熟的水調服。
《吉氏家傳》:退驚熱、風熱的藥方,天竺黃散。
天竺黃,蟬蛻(洗過),炙甘草,山梔子仁,鬱金(煎煮五次),炮製過的殭蠶
將以上藥材等份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加了香料的熟水調服。也可以用薄荷湯。
《吉氏家傳》:治療各種風熱的藥方,龍腦散。
龍腦,薄荷,殭蠶,川芎,防風,炙甘草(各半兩),細辛(半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米湯送服半錢。根據病情臨時決定是否配合其他湯藥。
《吉氏家傳》:甘露散,治療小兒風熱、痰多、頭皮癢、哭鬧煩躁的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