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十八 (2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八 (23)

1. 瘡疹倒黶第七

《聚寶方》,抵聖丸,治小兒斑瘡不出反入方。

上取十二月老鴉左翅,不計多少,風中令乾,辰日燒為灰,用中等獖豬嘴上刺血為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取獖豬尾上血少許,溫水同化下。未效,三二時間更一服。

董汲,救生散,治小兒瘡疹膿疱,惡候危困,陷下黑色方。

獖豬血(臘月內以新泥罐子內盛,掛於屋東山陰乾,取末),馬牙硝(研。各一兩),硼砂,硃砂,牛黃,腦麝(各一錢)

上同研極細。每二歲兒取一錢,新汲水調下。大便下惡物,瘡庖紅色為度。不過再服,神驗無比。

董汲,玳瑁散,治小兒瘡疹,熱毒內攻,紫黑色出不快方。

上用生玳瑁水磨濃汁取一合,獖豬心一個,取中血一皂子大,同研。以紫草濃煎湯調,都作一服。

《張氏家傳》,胃愛散,調理小兒脾虛吐瀉。如斑瘡不出,醫人不識形候,便將冷藥冰卻瘡子,致令內伏不出,將此胃愛散調理。如身體汗,即不用控心散發也。如無汗出,即用控心散發之,後下羌活散與胃愛散。(羌活散、控心散方見瘡疹已出未出門中。)

糯米(一兩),干淡木瓜(三分),甘草(一分),丁香(二十五粒,以上四味,一處同炒焦黃為度),藿香菜,紫蘇葉(各一分)

上件藥同一處,令乾,碾為細末。每服一錢、半錢,煎粟米棗子湯調下。

《張氏家傳》,脫殼散

上以雞抱出殼子於新瓦上焙乾去膜,取殼搗研如粉。遇小兒斑瘡倒攧不出,或臟腑糞血糞黑,頭瘡,昏睡不醒,用酒調一字塗兒唇上,令兒舐;或以酒調塗風池,背上、心前。此名脫殼散。或熱湯調一字吃之。

《張氏家傳》又方,化斑散

石膏(火煅,或用濕紙裹,炮令透,為末,或用泥團燒之,取出、去火毒、為細末),知母(片切、焙乾,為細末)

上對等分。用熟水調一字服之,或調塗唇上。去頭疼除昏,發泄瘡子,此名高母化斑散。治小兒斑瘡。此二方極妙。然後方恐太涼。

《張氏家傳》,紫草湯,治小兒疹痘欲黑。(方見瘡疹出不快門中。《養生必用方》同。)

《莊氏家傳》:小兒瘡疹倒攧不出者。

人齒(一枚,燒灰研細),赤小豆(七粒,為末)

上同作一服,薄荷溫酒調下。

《莊氏家傳》:小兒斑瘡倒攧並黑色者,謂之鬼瘡子。

上用人齒不拘多少,炭火燒灰研細,獖豬尾血調下二錢,移時再服。

《莊氏家傳》又方

赤馬糞(乾者),白礬(各一兩)

上入甘鍋子內,以礬在下用泥固濟牢固。用炭火三斤煅,以火盡為度,候冷取出細研,入腦、麝各一字,再研勻。十歲以下半錢匕,十歲以上一錢匕,芫荽酒調下。更看疾勢加減。

《莊氏家傳》治瘡子倒黶方。

上用臘月中大糞燒灰為末,入生龍腦少許,細研,每服半錢,新汲水下。

白話文:

《聚寶方》的抵聖丸,用來治療小兒斑疹發不出來反而往裡鑽的情況:

取十二月的老鴉左邊翅膀,不論多少,放在風中使其乾燥,在辰日燒成灰,用中等體型的公豬嘴上刺出的血,將灰做成如雞頭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取公豬尾巴上的少量血,用溫水一起化開後服用。如果沒效果,隔三兩個時辰再服一丸。

董汲的救生散,用來治療小兒麻疹膿皰,病情惡化危險,疹子凹陷呈黑色的情況:

將臘月公豬血用新的泥罐子裝好,掛在屋子東邊陰涼處陰乾,取其粉末,加上磨成粉的馬牙硝(各一兩),以及硼砂、朱砂、牛黃、麝香(各一錢),全部一起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每次給兩歲的小孩服用一錢,用新打的井水調服。大便排出污穢之物,疹子呈現紅色為度。一般不超過兩次服用,效果神奇。

董汲的玳瑁散,用來治療小兒麻疹,熱毒內攻,疹子呈紫黑色發不出來的情況:

取生玳瑁磨出濃汁一合,加上公豬心一個,取其中心血如一皂子大小,一起研磨。用紫草濃煎的湯調和,一次全部服用。

《張氏家傳》的胃愛散,用來調理小兒脾胃虛弱引起的嘔吐腹瀉。如果斑疹發不出來,醫生不認識病症,用寒涼的藥物冰鎮疹子,導致疹子潛伏在內發不出來,就用此胃愛散來調理。如果身體有出汗,就不用控心散來發散;如果沒有出汗,就用控心散來發散,之後再服用羌活散和胃愛散。(羌活散、控心散的藥方在「瘡疹已出未出」篇章中。)

糯米(一兩)、乾燥的淡木瓜(三分)、甘草(一分)、丁香(二十五粒,以上四味一同炒至焦黃),藿香、紫蘇葉(各一分),將上述藥材放在一起乾燥,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或半錢,用小米紅棗湯調服。

《張氏家傳》的脫殼散:

將雞孵出小雞後留下的蛋殼,在新瓦上烘乾,去除內膜,將蛋殼搗成粉末。如果小兒斑疹倒伏發不出來,或是內臟出血、大便發黑,頭上長瘡,昏睡不醒,用酒調和少量藥粉塗抹在小孩嘴唇上,讓小孩舔舐;或是用酒調和塗抹在風池穴、背部、胸前。此方名為脫殼散。也可以用熱水調和少量藥粉服用。

《張氏家傳》另一方,化斑散:

石膏(用火煅燒,或用濕紙包住,烤透後研成粉末,或用泥團包裹燒製,取出後去除火毒,研成細末),知母(切片,烘乾後研成細末),將以上兩種藥材等比例混合。用開水調和少量藥粉服用,或塗抹在嘴唇上。可以去除頭痛、解除昏迷,促使疹子發出來,此方名為高母化斑散,用來治療小兒斑疹,這兩個藥方非常有效。但要注意這個方子可能太寒涼。

《張氏家傳》的紫草湯,用來治療小兒麻疹痘瘡發黑的情況。(藥方在「瘡疹出不快」篇章中。《養生必用方》也有記載。)

《莊氏家傳》:小兒麻疹倒伏發不出來的情況:

取人牙齒(一枚,燒成灰研細),加上赤小豆(七粒,磨成粉末),將兩者混合在一起,用薄荷溫酒調服。

《莊氏家傳》:小兒斑疹倒伏並呈現黑色,稱為鬼瘡:

用人牙齒不拘多少,用炭火燒成灰研細,用公豬尾巴的血調服二錢,過一段時間再服用一次。

《莊氏家傳》另一方:

取乾燥的紅色馬糞,白礬(各一兩),將兩者放入砂鍋內,白礬放在下面,用泥將鍋子封住。用三斤炭火煅燒,直到火燒盡為止。冷卻後取出研磨成細粉,加入冰片、麝香(各一字),再次研磨均勻。十歲以下的兒童每次服用半錢,十歲以上每次服用一錢,用芫荽酒調服。根據病情增減藥量。

《莊氏家傳》治療疹子倒伏的藥方:

取臘月中的大便燒成灰研成粉末,加入少量冰片,仔細研磨,每次服用半錢,用新打的井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