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十八 (24)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八 (24)

1. 瘡疹倒黶第七

《王氏手集》治痘瘡倒黶不出方。

牛蒡子(半兩,炒),紫草(一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入麝香少許,溫酒調下。不過三服立愈。

《王氏手集》治大人、小兒瘡子倒搐方。

白花蛇(連骨一兩,慢火炙令乾、勿焦),大丁香(二十一粒)

上為末。大人每服一大錢,小兒半錢,以水解淡酒調下。如黑搐者,服之移時,重紅生如聖。

《王氏手集》治瘡子倒黶方。

上用橄欖子核,中截斷,水磨少許,服立發。

《趙氏家傳》,麻黃湯,治斑瘡倒黶。

上用麻黃三十寸,去節,蜜拌,炒令香,紫色為度。水一盞。煎六分服。余得此方,後往知滾州仙源縣,值工筆李用之子斑瘡倒黶,已至危困,投此藥一服,瘡子便出,其應如神。未至胃爛便血者,皆可治。長沙醫者鄭愈治瘡子倒黶。

上用濕生蟲,不計多少,焙乾為末,酒調下一字。

白話文:

治療痘瘡倒黶不出(疹子應該出卻沒有出來)的藥方:

牛蒡子(炒過,約15克),紫草(少量)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約3克,加入少許麝香,用溫酒調和後服用。通常服用不超過三次就能痊癒。

治療大人、小孩瘡子倒搐(疹子不出且抽搐)的藥方:

白花蛇(連骨,約30克,用小火慢慢烤乾,不要烤焦),大丁香(二十一顆)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成人每次服用約3克,小孩服用約1.5克,用水或淡酒調和後服用。如果出現黑色的抽搐,服用藥後過一段時間,疹子會重新變成紅色,效果非常好。

治療瘡子倒黶的藥方:

用橄欖子核,從中間切斷,用水磨出少許粉末,服用後疹子會馬上發出來。

《趙氏家傳》麻黃湯,治療斑瘡倒黶:

使用麻黃(約90公分,去除節的部分),用蜂蜜拌過,炒至散發香味,顏色呈現紫色為止。加水一杯,煎煮至剩下一半的量,服用。我得到這個藥方後,後來到滾州仙源縣,遇到工筆李用之的兒子得了斑瘡倒黶,已經非常危急,服用這個藥方一次後,疹子就發出來了,效果神奇。如果沒有到腸胃潰爛便血的程度,都可以用這個方法治療。長沙的醫生鄭愈治療瘡子倒黶:

使用濕生的蟲子(數量不限),烘乾後磨成粉末,用酒調和後服用少量(約0.3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