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六 (10)
卷第六 (10)
1. 龜胸第十八
《聖惠》論:小兒龜胸者,緣肺熱脹滿,致使胸高如龜。又云:多食熱乳,亦能致此也。
白話文:
《聖惠》提到:小兒出現龜胸的情況,是因為肺部有熱導致脹滿,使得胸部高起像烏龜的背。又說:吃太多熱性的乳汁,也可能造成這種情況。
張渙論:凡乳母乳兒,常捏其宿乳。夏常洗乳淨,捏去熱乳。若食兒飲熱乳,損傷肺氣,胸高脹滿。令兒胸高如龜,乃名龜胸。
《聖惠》治小兒龜胸,肺熱壅滯,心膈滿悶。大黃丸方
白話文:
張渙認為:凡是乳母給孩子餵奶,應當經常擠掉孩子吃剩下的乳汁。在夏季,應當經常清洗乳房,擠掉過熱的乳汁。如果讓孩子飲用過熱的乳汁,就會損傷孩子的肺氣,胸部脹滿難受,直到變成像烏龜的脖子一樣高,這就是所說的「龜胸」。
川大黃(三分,銼,微炒),天門冬(去心焙),百合,杏仁(湯洗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木通,桑白皮,甜葶藶(隔紙炒令紫色),川朴硝(各半兩)
白話文:
川大黃(三錢,切碎,微微炒過)、天門冬(去除核烤乾)、百合、杏仁(用熱水洗去皮、尖端和雙仁,用麩子炒到稍微發黃)、木通、桑白皮、甜葶藶(隔著紙炒到變紫色)、川朴硝(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不計時候,以溫水研破五丸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又方
白話文:
把藥搗碎,過篩成細末,加蜜煉成丸,丸劑如綠豆大小。
不分時間,用溫水將五丸研碎服用。
根據小孩的年齡,加減服用劑量。
甜葶藶(隔紙炒令紫色),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麻黃(去蘆節),川大黃(銼,微炒。以上各半兩),桂心(一分)
白話文:
-
甜葶藶(用紙包起來炒至變成紫色)
-
杏仁(用熱水浸泡後去除皮、尖端和雙仁,然後用麩皮炒至微黃)
-
麻黃(去除蘆葦節)
-
川大黃(切碎,微炒。以上各半兩)
-
桂心(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不計時候,以溫水研下五丸。量兒大小臨時加減。
《聖惠》治小兒龜胸方。
上取龜尿,隨多少摩胸骨上,即瘥。
張渙治龜胸,百合丹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細末,用煉製的蜂蜜調和成綠豆大小的丸劑。不論何時服用,以溫水送服五丸,根據兒童體型大小臨時調整劑量。
《聖惠》中治療小兒龜胸的方法是:取龜尿,根據需要的量塗抹在孩子的胸骨上,病症即可痊癒。
張渙治療龜胸所使用的方劑為百合丹。
桑根白皮,木通,川朴硝,杏仁(湯浸去皮尖),川大黃,天門冬(去心。各半兩),百合(一兩)
白話文:
-
桑根白皮:桑樹的根皮,具有清熱祛風、利尿的作用。
-
木通:木通藤的莖,具有利尿通淋、清熱解毒的作用。
-
川朴硝:川樸樹的樹皮,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的作用。
-
杏仁:(湯浸去皮尖)杏仁,用熱水浸泡後去除外皮和尖端,具有潤肺止咳、宣肺化痰的作用。
-
川大黃:川大黃的根莖,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作用。
-
天門冬:(去心,各半兩)天門冬的根,去心後,具有滋陰潤肺、清熱生津的作用。
-
百合:百合的鱗莖,具有潤肺止咳、養陰清熱的作用。
上件搗,羅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量兒大小加減。
《吉氏家傳》龜胸方。
葶藶(熬),大黃(各三分),桂心(一分),麻黃(二分,去節)
上件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米飲下。
《聖惠》灸法:龜胸緣肺熱脹滿攻胸膈所生。又緣乳母食熱面、五辛,轉更胸起高出。灸兩乳前各一寸半,
白話文:
將上述材料搗碎,過篩成細末,用煉製的蜂蜜做成如黍米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十粒,以米湯送服。根據兒童體型大小調整用量。
《吉氏家傳》龜胸方:葶藶(炒過),大黃(各三分),桂心(一分),麻黃(二分,去掉節)
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細末,使用煉製的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十丸,以米湯送服。
《聖惠》灸法指出:龜胸是因為肺熱導致脹滿衝擊胸部和膈肌所引起的。此外,如果哺乳母親食用了熱性的麵食或五辛類食物,會使病情加重,胸部更為突起。治療時,可在兩乳前方各一寸半處進行艾灸。
上兩行三骨罅間,六處各二壯,炷如小麥大。春夏從下灸上,秋冬從上灸下。若不依此法,則灸十而不能一、二愈也。
白話文:
在背的上兩行骨頭之間有三處空隙,各灸6個壯,每個壯的大小如同小麥。在春夏季從下面往上灸,秋冬季節從上面往下灸。如果不按照這個方法,那麼即使灸十次,也不能有一、兩個痊癒。
《莊氏集》腧穴灸龜胸法:取九家灰一料盛簸箕中,令兒合面,印胸跡於上,於龜胸從上當中及兩邊,令三姓人同下火,各於灰上灸三壯,棄灰於河流或水中。
白話文:
《莊氏集》中記載的龜胸灸穴法:取九家灰一料盛放於簸箕中,讓小孩面向灰,印出胸部輪廓,接著在龜胸穴上方正中及兩側,讓三位不同姓氏的人同時施灸,各於灰上灸三壯,將灰棄置於河流或水中。
2. 龜背第十九
《聖惠》論:小兒龜背者,由坐兒稍早,為客風吹著脊骨,風氣連於髓,使背高如龜之狀也。
白話文:
《聖惠》提到:小孩子的龜背,是因為讓孩子太早坐立,被風吹到脊椎骨,風邪侵入骨髓,導致背部高起像烏龜的樣子。
錢乙論龜背:龜背者,肺熱脹滿,攻於胸膈,即成龜胸。又乳母多食五辛亦成。又兒生下,客風入骨,逐於骨髓,即成龜背。治以龜尿點節骨。取尿水法:當蓮葉安龜在上,後以鏡照之,自尿出,以物盛之。
白話文:
錢乙談論龜背:龜背是肺熱脹滿,攻於胸膈,就會形成龜胸。還有乳母多食五辛也會形成龜背。另外,孩子出生後,客風進入骨頭,流竄於骨髓,就會形成龜背。治療可以用龜尿點節骨。取得龜尿的方法是:將蓮葉放在龜的上面,然後用鏡子照射它,它自己就會排尿,用容器盛裝起來。
張渙論:嬰兒生後一百八十日,始髇骨成,方能獨坐。若強令兒坐,坐之太早,即客風寒,吹著兒背及脊至骨,傳入於髓,使背高如龜之狀,乃日龜背。宜松蕊丹(方在後。)
《聖惠》治小兒龜背。麻黃丸方
白話文:
張渙論述:嬰兒出生後一百八十天,才開始長出顱骨,才能自己坐起來。如果強迫孩子過早坐起來,就會受到風寒的侵襲,風寒吹著孩子的背部和脊椎骨,傳入骨髓,使背部像烏龜一樣高聳,這就是所謂的龜背。建議服用松蕊丹(配方在後面)。
麻黃(三分,去根節),桂心,獨活,防風(去蘆頭),赤芍藥,川大黃(銼,微炒),枳殼(麩炒微黃,去瓤),松花(以上各半兩)
白話文:
麻黃(3錢,除去根部及節),桂心,獨活,防風(除去蘆頭),赤芍藥,川大黃(切碎,稍微炒一下),枳殼(用麩炒至微黃,去除果瓤),松花(以上各1錢半)
上件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又方
白話文:
將前述藥材搗成粉末,加入煉過的蜂蜜製成如綠豆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時以粥送服五丸,一天服用三次。依小孩的身體大小,酌情增減劑量。
檳榔,川大黃(銼,微炒。各半兩),桂心,前胡(去蘆頭),防風(去蘆頭),赤芍藥,獨活,訶梨勒皮,枳殼(麩炒微黃,去瓤),松花(乾用),麻黃(去根節。以上各一分)
白話文:
檳榔、川大黃(研成碎末,微炒,各半兩)、桂心、前胡(去蘆頭)、防風(去蘆頭)、赤芍藥、獨活、訶梨勒皮、枳殼(麩炒至微黃,去瓤)、松花(乾用)、麻黃(去根節,以上各一份)。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又方
龜尿摩背上瘥。
張渙,松藥丹,治小兒龜背。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細末,用蜂蜜煉製成如芝麻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時,以粥湯送服五丸,每日三次。根據兒童體型大小酌情增減劑量。
《聖惠》又有一個方法:
用烏龜尿塗抹在背部治療。
張渙的松藥丹,可以治療小兒駝背。
松花(洗,焙乾),枳殼(麩炒,去瓤),防風(去蘆頭),獨活(以上各一兩),麻黃(去根節),川大黃(炮),前胡,桂(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細末,煉蜜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粥飲下。量兒大小加減。
白話文:
-
松花(清洗乾淨,烘焙乾燥)
-
枳殼(用麩皮炒香,去除裡面的瓤)
-
防風(去掉蘆頭)
-
獨活(以上各一兩)
-
麻黃(去掉根和節)
-
川大黃(經過炮製)
-
前胡
-
桂枝(以上各半兩)
《吉氏家傳》治龜背方:大抵小兒此病,為生時被客風吹拍著背,風透於骨髓,使背高如龜狀。獨活丸方
白話文:
《吉氏家傳》治療龜背的方子:一般來說,小兒患上這種疾病,是因為出生時被客風吹拍背部,風寒深入骨髓,導致背部隆起高聳如龜狀。獨活丸的配方如下:
獨活,防風,桂心,大黃(各二分),麻黃(去節),枳殼(炙),芍藥(各一分)
上件為細末,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米飲下。
白話文:
獨活、防風、桂心、大黃(各取二分),麻黃(去掉節部),枳殼(烤過),芍藥(各取一分)。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細粉,用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十丸,以米湯送服。
《聖惠》灸法:小兒龜背,生時被客風拍著脊骨,風達於髓所致。灸肺腧、心腧、鬲腧各三壯,炷如小麥大。肺腧在第三椎下兩旁各一寸半。心腧在第五椎下兩旁各一寸半。鬲腧在第七椎下兩旁各一寸半。
白話文:
《聖惠方》的針灸治療方法:小兒龜背,是指在出生時被風吹襲脊骨而引起的疾病,風邪到達骨髓所致。用灸法治療,取肺腧、心腧、鬲腧三個穴位,各灸三壯,艾炷的大小如小麥粒。肺腧穴位於第三椎下,左右各一寸半。心腧穴位於第五椎下,左右各一寸半。鬲腧穴位於第七椎下,左右各一寸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