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十八 (6)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八 (6)

1. 瘡疹論第一

既疹痘已出之後,又復猛利,用藥既失,疾勢已壞,雖扁鵲無門救療,所以時人不能盡其天年。又按扁鵲活疹痘之法:覺有疹痘之症,先用油麻劑(方見瘡疹初出門)解四肢極熱,如服藥了,良久就臥,少時,服至三五服,大小便利,四肢熱退,邪毒漸解,疹痘既出亦輕。若曾服大黃散利者,亦不必服此。

嬰兒服此頗有益。或有未經解利而瘡毒已發者,服解毒必聖散,或升麻散發散。(二方見瘡疹已出未出門。《博濟》、《養生必用》方同。)若瘡毒在肌膚,三四日隱隱不發者,則急用紫草飲子(方見瘡疹初出門,與《聖惠》同,)至數服則瘡疹出。凡瘡疹未發前,當用黃柏膏(見瘡疹愛護面目門,《聖惠方》同)塗兒面頰眼目之間,仍續用胡荽酒(方見瘡疹初出門)噴背上、四肢,令速發出也。若瘡未出,及雖出躁渴者,宜服甘草散(方見瘡疹太盛門中)以少解利,熱毒即住。

若瘡出遲,亦當服紫草飲子。大人針兩腕硯子骨間,或灸一壯,亦助發出疹痘毒氣。若已發,則不必用之。如瘡候未作膿,心膈躁、睡不安者,服青黛散、黑豆汁(二方見瘡疹未見乃可疏利門。)若瘡毒出盡後,宜服黃芩散以解餘毒。若嘔吐服此,嘔吐自定。若赤口有瘡,下部亦有瘡,自下利者,服黃連散。

或瘡疹出後煩喘、小便不利者,宜進燈心湯。(二方並見瘡疹後解餘毒門中。)若瘡疹煩喘甚者,即用麻黃湯(方見瘡疹太盛門中。)或咽喉痛並嗽,則加入麝香。其有服冷藥太過,咳嗽、手足冷、脈遲者,煎炮乾薑、炙甘草各四錢,水一升二合,取四合服之。其或下痢赤黃,膿血及渾身熱,當與薤白湯(方見瘡疹便膿血門中)解去惡積便瘥。

有疹痘安、便攻動、眼生翳膜腫脹者,皆因肝臟敗熱停留所致。切忌用點者藥,惟宜利脾肺,解肝熱毒,仍於眼邊上下貼熁藥以散毒氣,當服蕤仁散。若生翳障重者,兼密蒙花散,量力服食,(二方並見瘡疹入眼門中。)翳膜退則止。凡有時氣天行瘡痘者,則急預服豆湯,則不發瘡。

(方見如前黑豆汁是。)或發瘡而因天行熱氣,疱瘡自疼、壯熱,則當以桂枝及去節麻黃、黃芩各半兩為末,量大小一二錢,暖水調下,覆令汗出,又以葛根散解肌出汗(方見瘡疹已出未出門中。)凡身疼、壯熱、頭痛,若不與小汗,無由表散,大便久秘,毒氣藏伏,心腹脹滿,不與微利,無由釋去邪毒,切在消息。若痘瘡已出者,不可發表,更增瘡爛。

若發膿痛甚者,即用乾淨黃土羅細為末敷之,仍數數食蜜。若瘡勢稍輕者,則用川芒硝以豬膽汁調塗瘡上,勿令動著,直候瘡痂落。有大段瘡發、不通臥席者,用麥麩簟臥將息。如痘瘡作漿戴白膿者,其毒輕;或紫黑色隱隱在肌肉裡者,其毒重;甚者,五臟、咽喉內皆有瘡。其大便澀、出血。

白話文:

如果麻疹、痘疹發出來之後,又變得嚴重,用藥又沒對症,病情就會惡化,即使華佗再世也難以救治,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無法活到天年。

依照扁鵲治療麻疹、痘疹的方法:發現有麻疹、痘疹的症狀時,先用油麻製成的藥劑(藥方在「瘡疹初出門」篇)來解除四肢發熱的狀況。服藥後,休息一會兒就躺下,過不久再服用三到五次,直到大小便順暢,四肢發熱消退,邪毒慢慢解除,這樣麻疹、痘疹發出來的時候也會比較輕微。如果之前曾服用大黃散來通便,就不必再服用油麻劑了。

嬰兒服用油麻劑效果很好。如果沒有經過通便就已經發出瘡毒,就服用解毒必聖散或升麻散來幫助發散(這兩個藥方在「瘡疹已出未出門」篇,《博濟方》和《養生必用方》都有記載)。如果瘡毒在皮膚表面,三、四天都隱隱沒有發出來,就趕快服用紫草飲子(藥方在「瘡疹初出門」篇,與《聖惠方》相同),服用幾次之後瘡疹就會發出來。在麻疹、痘疹還沒發出來之前,應該用黃柏膏(在「瘡疹愛護面目門」篇,與《聖惠方》相同)塗抹在嬰兒的臉頰和眼睛周圍,並持續用胡荽酒(藥方在「瘡疹初出門」篇)噴灑在背部和四肢,幫助麻疹、痘疹快速發出來。如果麻疹、痘疹還沒發出來,或者發出來後出現煩躁口渴,可以服用甘草散(藥方在「瘡疹太盛門」篇)來稍微通便,熱毒就會消退。

如果麻疹、痘疹發出來的時間比較晚,也應該服用紫草飲子。大人可以用針刺兩側手腕的硯子骨之間,或者灸一壯,來幫助麻疹、痘疹毒氣發散出來。如果麻疹、痘疹已經發出來,就不需要再用這些方法了。如果瘡疹還沒化膿,卻感到心胸煩躁、睡不安穩,可以服用青黛散或黑豆汁(這兩個藥方在「瘡疹未見乃可疏利門」篇)。如果瘡毒完全發出來之後,應該服用黃芩散來解除殘餘的毒素。如果服用黃芩散後出現嘔吐,嘔吐自然會停止。如果嘴唇紅腫有瘡,下體也有瘡,還會腹瀉,就服用黃連散。

如果麻疹、痘疹發出來後出現呼吸急促、小便不順暢,可以服用燈心湯(這兩個藥方都在「瘡疹後解餘毒門」篇)。如果麻疹、痘疹引起的呼吸急促非常嚴重,就用麻黃湯(藥方在「瘡疹太盛門」篇)。如果還出現咽喉疼痛和咳嗽,就加入麝香。有些人因為服用太多寒涼的藥物,導致咳嗽、手腳冰冷、脈搏遲緩,可以煎煮炮製過的乾薑和炙甘草各四錢,用水一升二合,煮取四合服用。如果出現腹瀉、排出紅黃色的膿血,而且全身發熱,應該服用薤白湯(藥方在「瘡疹便膿血門」篇)來清除體內的穢物,病就會痊癒。

麻疹、痘疹雖然安穩,但如果出現腹瀉,眼睛長出翳膜、腫脹,都是因為肝臟的敗熱積存在體內導致的。切記不要使用點藥,應該調理脾肺功能,解除肝臟的熱毒。可以在眼睛周圍上下貼敷藥物來散毒氣,並服用蕤仁散。如果翳膜嚴重,可以同時服用密蒙花散,根據情況酌量服用(這兩個藥方都在「瘡疹入眼門」篇)。等翳膜消退就停止服用。如果遇到時疫流行的麻疹、痘疹,應該提前服用豆湯,就可以避免發病(藥方和之前的黑豆汁相同)。如果因為感染時行熱氣而發病,出現疱瘡疼痛、高燒,就應該用桂枝、去節麻黃和黃芩各半兩研成末,根據情況服用一到二錢,用溫水調服,覆蓋身體讓其出汗。再用葛根散來疏散肌表、幫助發汗(藥方在「瘡疹已出未出門」篇)。凡是身體疼痛、高燒、頭痛,如果不出汗,就無法將邪氣散發出去。大便如果長時間秘結,毒氣會潛伏在體內,造成心腹脹滿。如果不稍微通便,就無法將邪毒排出,這點需要特別注意。如果痘瘡已經發出來,就不能用發汗的方法,這樣反而會讓瘡爛得更嚴重。

如果瘡膿疼痛難忍,就用乾淨的黃土研成細末敷在患處,並多次食用蜂蜜。如果瘡勢比較輕微,就用川芒硝和豬膽汁調和後塗抹在瘡上,不要觸碰,等到瘡痂脫落。如果出現大面積的瘡,以至於無法躺在床上,就用麥麩編成的蓆子來休息。如果痘瘡發出來後呈現漿液狀,頂部有白色膿頭,說明毒性比較輕微;如果呈現紫黑色,隱藏在肌肉裡,說明毒性比較嚴重;更嚴重的,五臟和咽喉內部都會長瘡,而且大便乾澀、會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