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十七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七 (2)

1. 痰實第一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五、六歲痰實不散,宜服此方。

前胡(去蘆頭),川大黃(銼碎,微炒),枳殼(麩炒微黃,去瓤),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分),川朴硝(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蓮子大,煎至六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聖惠》治小兒痰實壅悶,時復嘔吐,不欲乳食。赤茯苓散方

赤茯苓,川朴硝(各半兩),甘草(炙微赤,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旋覆花(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小盞,入生薑如蓮子大,煎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聖惠》治小兒痰實,心胸不利,多欲嘔吐。前胡散方

前胡(去蘆頭,半兩),貝母(煨令黃),白朮,桑根白皮(銼),人參(去蘆頭。各一分),陳橘皮(半分,湯浸、去白瓤,焙)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痰實,往來寒熱,不欲飲食,肌體羸瘦。芒硝丸方

川芒硝,川大黃(銼碎,微炒),代赭石(各半兩),半夏(湯浸七遍去滑),甘遂(微炒。各一分),杏仁(十粒,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空心以溫水下兩丸。量大小加減與服之。

《靈苑》治小兒痰實結滯,時發寒熱,胸中涎壅及哮呷喘急,煩躁不得睡眠。犀角丸方

犀角(一錢,醋末),白朮,桔梗,陳橘皮(各一錢),金銀箔(各用三片,以水銀一錢,結成砂子),巴豆(三粒,去皮,以棗子一個裹之燒令香熟,只取巴豆細研)

上件七味,同研令勻,以煉蜜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一丸至二丸,用薄荷水研下。量兒大小,臨時加減丸數。

《嬰孺》治小兒膈上有痰飲。瘧候方

常山(五分),知母(四分),松蘿,甘草(炙。各三分)

上水一升,浸一宿,煮五沸,去滓。空心服三合,當出痰為度。

張渙,香橘皮丹,消小兒宿食痰滯。

陳橘皮(去白,焙乾),木香(各一兩),白朮(炮),草豆蔻(麵裹微炮),牽牛子,薑黃(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滴水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蔥白湯下。大小便澀或不通,即乳食前服之。

張渙,枳殼湯,治小兒痰實,壯熱不除。

枳殼(麩炒,去瓤),半夏(湯洗七遍,焙乾),木香,前胡(各一兩),乾薑,甘草(炙。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生薑三片、陳橘皮少許,同煎至六分去滓,放溫服。

張渙,前胡半夏丹,治小兒痰實壯熱。

前胡,半夏(各一兩,湯洗七遍,焙乾),川朴硝,麥門冬(去心),大黃(炮。各半兩)

白話文:

痰實第一

方劑一

將以上藥材搗碎,用粗篩子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杯水煎煮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用藥量可以根據兒童體型大小酌情增減。

這個方子出自《聖惠方》,用於治療五、六歲兒童痰液積聚不散的病症。

藥材組成:前胡(去掉蘆頭)、川大黃(切碎,稍微炒過)、枳殼(用麩皮炒至微黃,去掉瓤)、甘草(用火烤微紅,切碎。各一份),川朴硝(一兩)。

方劑二

將以上藥材搗碎,用粗篩子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一錢,用中等大小的杯子裝水,加入一小塊像蓮子大小的生薑一起煎煮至剩下六分,去除藥渣。用藥量可以根據兒童體型大小酌情減少溫服。

這個方子出自《聖惠方》,用於治療兒童痰液積聚導致的胸悶,時常嘔吐,不想喝奶或吃東西的症狀。

藥材組成:赤茯苓、川朴硝(各半兩),甘草(用火烤微紅,切碎)、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後,去掉白色的瓤,烘乾)、旋覆花(一份)。

方劑三

將以上藥材搗碎,用粗篩子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二錢,用一小杯水,加入一小塊像蓮子大小的生薑一起煎煮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用藥量可以根據兒童體型大小酌情減少溫服。

這個方子出自《聖惠方》,用於治療兒童痰液積聚,導致胸部不舒服,容易想嘔吐的症狀。

藥材組成:前胡(去掉蘆頭,半兩)、貝母(煨烤至黃色)、白朮、桑根白皮(切碎)、人參(去掉蘆頭。各一份)、陳橘皮(半份,用熱水浸泡後,去掉白色的瓤,烘乾)。

方劑四

將以上藥材搗碎,用粗篩子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杯水煎煮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不拘時間溫服。用藥量可以根據兒童體型大小酌情增減。

這個方子出自《聖惠方》,用於治療兒童痰液積聚,出現時冷時熱,不想吃東西,身體消瘦的症狀。

藥材組成:川芒硝、川大黃(切碎,稍微炒過)、代赭石(各半兩),半夏(用熱水浸泡七次去除黏滑)、甘遂(稍微炒過。各一份),杏仁(十粒,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和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

方劑五

將以上藥材搗碎,篩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空腹用溫水送服兩丸。用藥量可以根據兒童體型大小酌情增減。

這個方子出自《靈苑方》,用於治療兒童痰液積聚,導致時常發冷發熱,胸部痰液壅塞,以及哮喘急促,煩躁無法入睡的症狀。

藥材組成:犀角(一錢,磨成醋末)、白朮、桔梗、陳橘皮(各一錢),金銀箔(各用三片,用水銀一錢結合形成砂子),巴豆(三粒,去皮,用一個棗子包裹起來燒至熟透且有香味,只取巴豆研磨成粉末)。

方劑六

將以上七味藥材一起研磨均勻,用煉製過的蜂蜜製成小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到兩丸,用薄荷水研磨後服用。用藥量可以根據兒童體型大小,臨時調整藥丸數量。

這個方子出自《嬰孺方》,用於治療兒童膈部有痰飲,並出現類似瘧疾的症狀。

藥材組成:常山(五分)、知母(四分)、松蘿、甘草(烤過。各三分)。

用法:用一升水浸泡一晚,煮沸五次,去除藥渣。空腹服用三合,以排出痰液為度。

方劑七

張渙的香橘皮丹,用於消除兒童因食物積滯引起的痰液。

藥材組成:陳橘皮(去掉白色部分,烘乾)、木香(各一兩),白朮(炮製過),草豆蔻(用麵包裹後稍微炮製),牽牛子,薑黃(各半兩)。

用法:將以上藥材搗碎,篩成細末,滴入少量水揉製成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粒,用蔥白湯送服。如果出現大小便不暢或不通,就在喝奶或吃飯前服用。

方劑八

張渙的枳殼湯,用於治療兒童痰液積聚,高熱不退的症狀。

藥材組成:枳殼(用麩皮炒過,去掉瓤)、半夏(用熱水清洗七遍,烘乾),木香、前胡(各一兩),乾薑,甘草(烤過。各半兩)。

用法:將以上藥材搗碎,篩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杯水,加入生薑三片、少量陳橘皮一起煎煮至剩下六分,去除藥渣,放溫後服用。

方劑九

張渙的前胡半夏丹,用於治療兒童痰液積聚引起的高熱。

藥材組成:前胡、半夏(各一兩,用熱水清洗七遍,烘乾),川朴硝,麥門冬(去掉心),大黃(炮製過。各半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