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十七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七 (1)

1. 卷第十七

(寒熱瘧瘴)凡二十二門

白話文:

(寒熱瘧疾瘴氣)總共二十二個分類。

2. 痰實第一

《巢氏病源》小兒痰候:痰者,水飲停積胸膈之間,結聚痰也。小兒飲乳,因冷熱不調,停積胸膈之間,結聚成痰。痰多,則令兒飲乳不下,吐涎沫,變結而微壯熱也。痰實壯熱不止,則發驚癇。

《千金》治小兒痰實結聚,宿癖羸露,不能飲食。真珠丸方

真珠(半兩),麥門冬(去心,一兩),蕤仁(去皮,二百枚),巴豆(去皮膜,四十粒)

上四味末之,蜜丸。期歲兒,服二丸,如小豆大;二百日兒,服如麻子二丸,漸增,以知為度。當下病赤、黃、白、黑葵汁,縱下勿絕藥,病盡下自止。久服使小兒肥白,以試驗。

《千金》治八歲以上兒,熱結痰實,不能食,自下方。

芍藥,梔子,知母,大黃(各二兩),柴胡(二兩六銖),升麻,黃連,黃芩(各二兩半),竹葉(切,一升半),桔梗(一兩半),細辛(十五銖)

上十一味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去滓,分四服。十歲兒為三服。《外臺》有枳實、杏仁各一兩半,而無桔梗、黃連。

《千金》治十五以下兒,熱結多痰,食欲減,自下方。

大黃,柴胡,黃芩(各三兩),枳實(麩炒,一兩十八銖),升麻,芍藥,知母,梔子(各二兩半),生薑(十八銖),杏仁(湯浸去皮尖、二兩),竹葉(切,一升半)

上十一味,㕮咀,以水六升半,煮取二升,十歲至十五歲者,分三服。

《經驗後方》治大人、小兒痰實,久患風癇,纏喉風,咳嗽,遍身風疹,急中涎潮等。此藥不大吐逆,只出涎水方。

瓜蒂(不限多少)

上細碾為末,壯年一字;十五以下氣怯小兒半字。早晨井華水下一食,須含沙糖一塊;良久,涎如水出,年深涎盡,有一塊如涎布水上如鑑矣。涎盡食粥一、二日,如吐多困甚,即咽麝香湯一盞即止矣。麝細研,溫水調下。昔大平尚書覺昏眩,即服之,取涎有效。

《聖惠》治小兒痰實壯熱,心胸壅悶,不欲乳食。前胡散方

前胡(半兩,去蘆頭),枳殼(麩炒微黃,去瓤),赤茯苓,川大黃(銼碎,微炒),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更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痰氣結實,煩壅。半夏散方

半夏(湯洗七遍去滑),川大黃(銼碎、微炒),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分),前胡(半兩,去蘆頭),川朴硝(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薑少許,煎至五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痰壅結實,時欲嘔吐。陳橘皮散方

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桑根白皮(銼),麥門冬(去心,焙。各半兩),川大黃(銼碎,微炒),前胡(去蘆頭),川升麻(各一分)

白話文:

痰實第一

《巢氏病源》提到,小兒痰的形成,是因為水飲停留在胸腔與膈膜之間,聚集成痰。小孩子喝奶時,若冷熱沒有調和好,也會使水飲停留在胸膈之間,結成痰。痰多的話,會讓孩子喝不下奶,吐口水,大便變得硬結,還會輕微發燒。如果痰實導致發高燒不退,就會引發驚厥癲癇。

《千金方》中有一個治療小兒痰實結聚、長期積滯、身體虛弱、無法進食的「真珠丸」方:

珍珠(半兩)、麥門冬(去心,一兩)、蕤仁(去皮,二百枚)、巴豆(去皮膜,四十粒)

將以上四味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藥丸。一歲的孩子,服用像小豆一樣大的藥丸兩顆;兩百日大的孩子,服用像麻子一樣大的藥丸兩顆。用藥量可以逐漸增加,以知道藥效為準。服用後,會拉出紅、黃、白、黑色的葵菜汁,就算拉肚子也不要停止服藥,等到病好了,自然就會停止腹瀉。長期服用可以使小孩子身體肥胖、皮膚白皙,可以試試看。

《千金方》另有一個治療八歲以上孩子,因熱結導致痰實、無法進食的方子:

芍藥、梔子、知母、大黃(各二兩)、柴胡(二兩六銖)、升麻、黃連、黃芩(各二兩半)、竹葉(切,一升半)、桔梗(一兩半)、細辛(十五銖)

以上十一味藥材切碎,用水六升煎煮,取出一升八合的藥汁,去除藥渣,分成四次服用。十歲的孩子則分三次服用。《外臺秘要》中的藥方,則是有枳實、杏仁各一兩半,但沒有桔梗和黃連。

《千金方》還有一個治療十五歲以下孩子,因熱結導致痰多、食慾下降的方子:

大黃、柴胡、黃芩(各三兩)、枳實(麩炒,一兩十八銖)、升麻、芍藥、知母、梔子(各二兩半)、生薑(十八銖)、杏仁(湯浸去皮尖,二兩)、竹葉(切,一升半)

以上十一味藥材切碎,用水六升半煎煮,取二升藥汁,十歲到十五歲的孩子分三次服用。

《經驗後方》有一個藥方,可以用來治療大人小孩痰實、長期風癇、纏喉風、咳嗽、全身風疹、突然昏厥吐涎等症狀。這個藥不會讓人 сильно嘔吐,只會排出痰涎:

瓜蒂(不限多少)

將瓜蒂研磨成細末,壯年人服用一字(約0.5克),十五歲以下體弱的孩子服用半字(約0.25克)。早上用井水送服,之後含一塊砂糖,過一會兒,口水就會像水一樣流出來。如果積累多年的痰都排出來了,會有像痰一樣的東西漂在水面上。痰排乾淨後,吃一兩天稀粥。如果吐得太厲害,感到非常疲倦,就喝一杯用麝香調製的溫水來停止。麝香要磨成細粉,用溫水調服。以前大平尚書感到頭暈,服用此藥後,排出痰涎,效果很好。

《聖惠方》有一個治療小兒痰實發燒,胸口悶脹,不想喝奶吃飯的「前胡散」方:

前胡(半兩,去蘆頭)、枳殼(麩炒至微黃,去瓤)、赤茯苓、川大黃(切碎,微炒)、甘草(炙至微赤,切。各一分)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小杯煎煮至五分,去渣後溫服,每天三四次。可以根據孩子的大小適量增減用量。

《聖惠方》另有一個治療小兒痰氣結實、煩躁的「半夏散」方:

半夏(用熱水洗七遍,去除滑膩)、川大黃(切碎,微炒)、甘草(炙至微赤,切。各一分)、前胡(半兩,去蘆頭)、川朴硝(一兩)

將以上藥材搗成粗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小杯煎煮,加入少量生薑,煎煮至五分,去渣後溫服,每天三四次。可以根據孩子的大小適量增減用量。

《聖惠方》還有一個治療小兒痰多阻塞、時常想嘔吐的「陳橘皮散」方:

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內膜,烘乾)、桑根白皮(切碎)、麥門冬(去心,烘乾。各半兩)、川大黃(切碎,微炒)、前胡(去蘆頭)、川升麻(各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