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十七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七 (3)

1. 痰實第一

上件搗,羅為細末,取生薑汁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人參湯下。

張渙,神麯湯,治小兒痰實。

神麯(微炒),薑黃,木香,半夏(用生薑八兩,切作片子,同搗成膏,慢火焙,炙令黃。各一兩),甘草(炙),青橘皮(炒黃),白茯苓(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半錢,入鹽少許,沸湯點,放溫熱服。

張渙,白金丹,消小兒痰實,利胸膈。

前胡,桑白皮(銼),半夏(湯泡七遍),白朮(炮。各一兩),人參(去蘆頭),陳橘皮(各半兩),甘遂(一分,微炒)

上件搗,羅為細末,煉蜜和丸如黍米同大。溫水下五粒至七粒;周晬小兒並二、三歲只可服三粒。以上臨時加減。

《保生信效方》,逍遙丸,治膈實氣痞,痰盛喘促。

半夏(湯浸洗七次,焙,二兩),枳實(去瓤,麩炒),檳榔(銼),赤茯苓(去粗皮。各一兩)

上同為細末,生薑自然汁煮麵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荊芥湯送下。別作小丸與小兒。

《吳氏家傳》治大人、小兒風壅,咽喉不利,痰實煩渴,困倦頭昏;或發潮熱,及一切風痰瘡疥,並宜服之。

龍腦,薄荷葉(去沙土,用十兩),栝蔞根(生用一兩),荊芥穗(生用四兩),甘草(生用五兩一分),縮砂仁(生用三兩)

上件為細末,每四兩藥末入炒鹽末一兩,研勻,以瓷器盛貯。每服一錢,如茶點吃。

《吉氏家傳》治小兒生百日以來痰實。

柴胡(半分),當歸,大黃(各二銖),甘草(炙),茯苓(各三錢)

上水四合,煎取一合,去滓。分兩日與服。

《吉氏家傳》又方

黃連,人參,朴硝(各三銖)

上以水二大合,煎半合,三次與服。

《吉氏家傳》小兒二歲痰實方

白檳榔(一枚),青木香(半分),大黃(一分),茯苓(二分)

上以水五大合,煎二合去滓,服二次。

《吉氏家傳》又方

黃連,黃芩,生薑(各二分)

上以水五合,煎三合,去滓服盡。

《吉氏家傳》治四、五歲兒痰實。

大黃,人參(各一分),厚朴,甘草(各半分),朴硝(二銖,湯化)

上以水五大合,煎二合去滓;下朴硝,一日服之。

《吉氏家傳》治六歲兒痰實。

半夏(洗七次),草果子(各二枚),朴硝(二銖),生薑(二塊,各如杏仁大)

上末以水六合,煎三合,去滓;下朴硝,空心、日二服。

《吉氏家傳》治七、八歲兒痰實。

黃芩,前胡(各一分),黃連(三分),山梔子(七個)

上末以水九合,煎五合服。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黑散子,治小兒涎壅,咳嗽吐逆。

天南星,半夏,豬牙皂角,巴豆,白礬

上件等分,入瓦罐子,用火煅,存性,每用半錢。齏汁調下,或麥門冬、桑白皮湯入蜜下。

長沙醫者鄭愈傳治,小兒咽喉涎鳴如鋸,兼傷寒身熱面赤,一切涎等。壞涎丸方

白話文:

痰實第一

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細末,用生薑汁調和成丸子,像黍米大小。每次服用十粒,用人參湯送服。

張渙的「神麯湯」,治療小兒痰液積聚的症狀。

藥材包含:炒過的微焦神麯、薑黃、木香、半夏(用生薑八兩切片後一起搗成膏狀,用小火烘烤至黃色。各一兩)、炙甘草、炒黃的青橘皮、白茯苓(各半兩)。

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加入少許鹽,用沸水沖泡,放溫後服用。

張渙的「白金丹」,可以消除小兒痰液積聚,並使胸膈舒暢。

藥材包含:前胡、挫碎的桑白皮、用湯浸泡七次的半夏、炮製過的白朮(各一兩)、去除蘆頭的人參、陳橘皮(各半兩)、微炒過的甘遂(一分)。

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丸子,大小如黍米。用溫水送服五到七粒;一歲左右的小兒或兩三歲的孩童,只能服用三粒。以上劑量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保生信效方》中的「逍遙丸」,治療胸膈脹滿、氣滯不暢、痰多喘促的症狀。

藥材包含:用湯浸洗七次後烘乾的半夏(二兩)、去除內瓤並用麩皮炒過的枳實、挫碎的檳榔、去除粗皮的赤茯苓(各一兩)。

將上述藥材一起磨成細末,用生薑的自然汁煮成的麵糊調和成丸子,大小如綠豆。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粒,用荊芥湯送服。可以另外製作小丸子給小孩子服用。

《吳氏家傳》的藥方,治療大人、小孩因風邪引起的疾病,症狀包含咽喉不適、痰多煩渴、疲倦頭暈;或發低燒,以及一切風痰瘡疥,都適合服用此藥。

藥材包含:龍腦、薄荷葉(去除沙土,用十兩)、生用的栝蔞根(一兩)、生用的荊芥穗(四兩)、生用的甘草(五兩一分)、生用的縮砂仁(三兩)。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每四兩藥末加入一兩炒過的鹽末,攪拌均勻,放入瓷器中保存。每次服用一錢,像喝茶一樣服用。

《吉氏家傳》的藥方,治療嬰兒出生百日後出現的痰液積聚症狀。

藥材包含:柴胡(半分)、當歸、大黃(各二銖)、炙甘草、茯苓(各三錢)。

將上述藥材用水四合煎煮,取出一合藥汁,去除藥渣。分兩天服用。

《吉氏家傳》的另一個藥方

藥材包含:黃連、人參、朴硝(各三銖)。

將上述藥材用水二大合煎煮,取出半合藥汁,分三次服用。

《吉氏家傳》治療兩歲小兒痰液積聚的藥方

藥材包含:白檳榔(一枚)、青木香(半分)、大黃(一分)、茯苓(二分)。

將上述藥材用水五大合煎煮,取出二合藥汁,去除藥渣,分兩次服用。

《吉氏家傳》的另一個藥方

藥材包含:黃連、黃芩、生薑(各二分)。

將上述藥材用水五合煎煮,取出三合藥汁,去除藥渣,一次服用完。

《吉氏家傳》治療四、五歲孩童痰液積聚的藥方

藥材包含:大黃、人參(各一分)、厚朴、甘草(各半分)、用湯溶化的朴硝(二銖)。

將上述藥材用水五大合煎煮,取出二合藥汁,去除藥渣;加入朴硝,一天服用完。

《吉氏家傳》治療六歲孩童痰液積聚的藥方

藥材包含:洗過七次的半夏、草果子(各二枚)、朴硝(二銖)、生薑(兩塊,每塊如杏仁大小)。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水六合煎煮,取出三合藥汁,去除藥渣;加入朴硝,空腹和白天分兩次服用。

《吉氏家傳》治療七、八歲孩童痰液積聚的藥方

藥材包含:黃芩、前胡(各一分)、黃連(三分)、山梔子(七個)。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水九合煎煮,取出五合藥汁服用。

長沙的醫生丁時發傳授的「黑散子」,治療小兒口涎壅塞、咳嗽嘔吐的症狀。

藥材包含:天南星、半夏、豬牙皂角、巴豆、白礬。

將上述藥材等分放入瓦罐中,用火煅燒,留下燒過的藥材,每次用半錢。用菜汁調和送服,或用麥門冬、桑白皮湯加入蜂蜜送服。

長沙的醫生鄭愈傳授的藥方,治療小兒咽喉有痰鳴聲像鋸子一樣,同時兼有傷寒引起的身體發熱、面色潮紅等症狀,以及所有痰涎相關的症狀。「壞涎丸」的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