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十六 (18)
卷第十六 (18)
1. 咳嗽作呀呷聲第四
張渙,桔梗湯方,治小兒咳嗽呀呷,咽膈不利。
桔梗(去蘆頭),半夏(湯洗七遍,焙乾),紫蘇葉(微炒),石膏,甘草(炙。各半兩),皂莢(燒炭存性,一分)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入生薑三片,煎至五分,去滓。放溫,時時與服。
《九籥衛生》,青銅散,療小兒瘕,呷涎、嗽,癇病。
海浮石,甘鍋子(曾銷銀多者。各等分)
上同為細末。每服半錢,生粟米泔調下。不拘時候。
《玉訣》,貝母丸,治小兒齁䶎。
貝母,天南星(薑汁製),人參,茯苓,甘草(炙),白附子(各等分),皂角子(七個,炮)
上末之,煉蜜丸。每服五、七丸,薄荷湯吞下。
《玉訣》,油滾丸,治小兒齁䶎及蟲積。
雷丸,五靈脂(各一分),巴豆(十五粒,取霜)
上末之,滴水丸。每三、五丸麻油滾過,井水吞下。
《惠眼觀證》,渾金丹,治大人、小兒齁䶎、咳嗽方。
黃丹,信砒(末。各抄二錢),飛羅面(炒,一錢)
上再研極細,滴水為丸如此○大。每服三丸,用糖冷水五更初吞下。如天明不吐,再進一、二丸。小兒一丸。
《惠眼觀證》,甘瓜散,治小兒齁䶎。
瓜蒂,甘草(炙。各二錢)
上為末。每服一大錢,五更初用茶清調下,小兒半字。
《惠眼觀證》治小兒齁䶎嗽。犀角散
犀角屑,人參,甘草(炙),杏仁(各一兩),白朮(一分),肉桂(春夏一分,秋冬半兩)
上為末。每服一大錢,水五分盞,煎兩、三分,通口服,此藥大效。兒小分減服。
《惠眼觀證》,內金丸,治小兒齁䶎、咳嗽。
雞內金,雌黃(細研,水飛過,去水露,三日方使),半夏(生),延胡索
上各等分為末,以棗肉為丸如此○大。周歲三丸至四丸,燈心湯下。(與咳嗽門中茅先生雌黃丸同。為各有牽引,故兼存之)
《張氏家傳》治孩子瘕疾。
密陀僧(一分),靈砂(半分),輕粉(五錢匕)
上件三味細研,綠豆粉煮糊為丸如麻子大。空心,沙糖水研化三丸,兒小化一丸。
《王氏手集》治小兒瘕喘方。
上用精豬肉蘸蛤粉燒吃,不拘時候。日吃三兩,指大一片子,瘕止。
《吉氏家傳》治小兒氣嗽作聲。
麻黃(去根節,秤),桔梗(苦者),石膏,紫菀(各半兩),乾薑,半夏(各半錢),王母杖(一兩),杏仁(湯浸,去皮尖,一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米飲調蜜為丸如○大。每服七丸,米飲下,兒小減丸。
《吉氏家傳》治小兒齁䶎。
雞內金(七個),黃丹(少許),砒霜(半錢,生用),豆蔻(四十九粒,湯浸,焙乾為末)
上件研為末。豆蔻入三錢匕,滴水丸如○大。每服三丸至五丸,茶清湯下。兒小一丸至二丸。
《吉氏家傳》治小兒呷病。
青礬(二兩),魚茗子(七粒)
白話文:
張渙的桔梗湯:
這個方子治療小孩子咳嗽時發出「呀呷」的聲音,並且喉嚨和胸膈部位不舒服。
藥材包含:桔梗(去除蘆頭)、半夏(用熱水洗過七次,烘乾)、紫蘇葉(稍微炒過)、石膏、甘草(烤過,各半兩)、皂莢(燒成炭,保留藥性,一分)。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杯水,加入三片生薑,煎煮到剩下一半,濾掉藥渣。放溫後,隨時讓孩子服用。
《九籥衛生》的青銅散:
這個方子治療小兒腹部腫塊、口中流涎、咳嗽和癲癇。
藥材包含:海浮石、甘鍋子(用來煮過很多次銀子的鍋子,各等分)。
將以上藥材一起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用生米湯調和後服用。不限時間。
《玉訣》的貝母丸:
這個方子治療小兒哮喘。
藥材包含:貝母、天南星(用薑汁炮製)、人參、茯苓、甘草(烤過)、白附子(各等分)、皂角子(七個,烤過)。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每次服用五到七顆,用薄荷湯送服。
《玉訣》的油滾丸:
這個方子治療小兒哮喘和體內有寄生蟲。
藥材包含:雷丸、五靈脂(各一分)、巴豆(取霜,十五粒)。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滴水做成藥丸。每次服用三到五顆,用麻油滾過,用井水吞下。
《惠眼觀證》的渾金丹:
這個方子治療成人和小兒的哮喘和咳嗽。
藥材包含:黃丹、信砒(磨成粉末,各二錢)、炒過的飛羅面(一錢)。
將以上藥材再研磨極細,滴水做成如圓形的藥丸。每次服用三顆,用加了糖的冷水在清晨五更時吞服。如果天亮後沒有吐,再服用一到兩顆。小兒服用一顆。
《惠眼觀證》的甘瓜散:
這個方子治療小兒哮喘。
藥材包含:瓜蒂、甘草(烤過,各二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大錢,在清晨五更時用茶水調和後服用。小兒服用一半。
《惠眼觀證》的犀角散:
這個方子治療小兒哮喘咳嗽。
藥材包含:犀角屑、人參、甘草(烤過)、杏仁(各一兩)、白朮(一分)、肉桂(春夏用一分,秋冬用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大錢,用水五分盞煎煮到兩三分,直接服用。這個藥效果很好。小兒減量服用。
《惠眼觀證》的內金丸:
這個方子治療小兒哮喘和咳嗽。
藥材包含:雞內金、雌黃(仔細研磨,用水漂洗後曬乾,去除水分,放置三天後使用)、生半夏、延胡索(各等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棗泥做成如圓形的藥丸。一周歲的兒童服用三到四顆,用燈心草湯送服。(這個方子和咳嗽門的茅先生雌黃丸類似,但因為各有側重,所以都保留下來。)
《張氏家傳》治療孩子腹部腫塊的藥方:
藥材包含:密陀僧(一分)、靈砂(半分)、輕粉(五錢匕)。
將以上三種藥材仔細研磨,用綠豆粉煮成的糊做成如麻子大小的藥丸。空腹時,用沙糖水化開三顆服用,小兒化開一顆服用。
《王氏手集》治療小兒腹部腫塊引發喘氣的藥方:
用精瘦豬肉蘸上蛤粉燒熟吃,不限時間,每天吃三兩,像手指頭大小的一片,腫塊就會消失。
《吉氏家傳》治療小兒因氣引起的咳嗽有聲音的藥方:
藥材包含:麻黃(去除根部和節部,稱重)、桔梗(用苦的)、石膏、紫菀(各半兩)、乾薑、半夏(各半錢)、王母杖(一兩)、杏仁(用熱水浸泡,去除皮和尖端,一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米湯調和蜂蜜做成如圓形的藥丸。每次服用七顆,用米湯送服,小兒減少藥丸數量。
《吉氏家傳》治療小兒哮喘的藥方:
藥材包含:雞內金(七個)、黃丹(少量)、砒霜(半錢,生用)、豆蔻(四十九粒,用熱水浸泡,烘乾磨成粉末)。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豆蔻加入三錢匕的量,滴水做成如圓形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到五顆,用茶水送服。小兒服用一到兩顆。
《吉氏家傳》治療小兒「呷」病的藥方:
藥材包含:青礬(二兩)、魚茗子(七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