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十六 (19)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六 (19)

1. 咳嗽作呀呷聲第四

上末。每服半錢,茶點下。

《吉氏家傳》又方

雄黃,雌黃,硫黃,信砒(各半分)

上件為末。每服一字,肉汁調下,空心,量大小服。

《吉氏家傳》治奶齁䶎方。

天竺黃,蚌粉(炒)

上件等分研勻,蜜調,塗奶頭與吃。

《吉氏家傳》治小兒齁䶎。

雌黃(末,二錢),砒霜(如使砒,須以豆粉拌之),硃砂(各半錢),山梔子(末,五錢)

上件麵糊丸粟米大。每服三粒,生油冷水下。兒小一粒。

《吉氏家傳》又方

砒,白丁香,黃丹(等分)

上件末,白飯丸粟米大。湯使如前,量兒大小服。

《吉氏家傳》,軟肺丸,治小兒久年齁䶎。

衡砒(一錢),豆豉(半兩,蒸,去皮)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此○大。每服二丸至三丸,嚼魚鮓吞下。

長沙醫者鄭愈傳治呀呷嗽。

砒霜,黃丹(各一錢),白丁香(二十粒),白頭面(二兩)

上為末,滴水為丸如黃米大。每服一丸、二丸,量孩兒大小加減。如此○大,薄荷湯下。

長沙醫者鄭愈傳治小兒、大人鰕嗽喘滿,唾涎黃色及小兒奶鰕。千金散

川鬱金(十個,生用),半夏曲,青皮(去白。各一錢半),巴豆(十粒,去皮、不出油)

上件為末。每服一字匕,用豬肉一片摻藥,火上炙黃,任意細嚼,冷齏汁一呷送下。兒小少服。

長沙醫者鄭愈傳治小兒傷風,喘嗽不住,,腦子散,。兼治瘕呷。

大黃(一分),鬱金(二錢)

上件二味,先以豬牙皂角煮一復時,取切片子,焙乾為末;次入粉霜、腦子各少許,再同研令勻。每服一字,沙糖水調下。量小兒肥瘦加減用之。

長沙醫者劉之才傳,芫花散,治小兒齁䶎、喘嗽。

芫花(醋拌勻,炒乾,黃色為度),地龍(去土,微炒。各半兩),羊消花(一分)

上件同為末。半錢,雞子清少許,蒸熟。臨臥匙抄與孩兒服。

白話文:

將藥粉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用茶水送服。

另一個《吉氏家傳》的方子:

雄黃、雌黃、硫黃、信石(各取一半的量)。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字(古代劑量單位),用肉汁調和後送服,空腹服用,用量根據病情和年齡大小調整。

《吉氏家傳》治療嬰兒喉嚨發出哮鳴聲(奶齁䶎)的方子:

天竺黃、蚌粉(炒過)。

將上述藥材等分研磨均勻,用蜂蜜調和,塗在乳頭上讓嬰兒吮吸。

《吉氏家傳》治療小孩喉嚨發出哮鳴聲(齁䶎)的方子:

雌黃粉末(二錢),砒霜(如果用砒霜,需要用豆粉拌一下),硃砂(各半錢),山梔子粉末(五錢)。

將上述藥材與麵糊混合做成小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粒,用生油和冷水送服。幼兒服用一粒。

《吉氏家傳》另一個方子:

砒霜、白丁香、黃丹(等分)。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白米飯揉成小米大小的丸子。服用方法和劑量與前述相同,根據小孩的體型大小調整用量。

《吉氏家傳》的軟肺丸,治療小孩多年哮鳴(齁䶎)的病症:

衡砒(一錢),豆豉(半兩,蒸過,去皮)。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湯浸泡過的蒸餅揉成大約〇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到三顆,嚼碎後用醃魚肉吞服。

長沙醫生鄭愈傳授的治療咳嗽發出「呀呷」聲的方子:

砒霜、黃丹(各一錢),白丁香(二十粒),白頭翁(二兩)。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滴入少量水做成黃米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到二顆,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型大小增減。用薄荷湯送服。

長沙醫生鄭愈傳授的治療小孩、大人咳嗽氣喘,痰液黃色,以及嬰兒因奶導致的氣喘的「千金散」:

川鬱金(十個,生用),半夏曲、青皮(去掉白色部分。各一錢半),巴豆(十粒,去皮,不出油)。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字匕(古代劑量單位),用一片豬肉摻入藥粉,在火上烤黃,慢慢嚼碎,用冷粥汁送服。幼兒酌情減少用量。

長沙醫生鄭愈傳授的治療小孩傷風感冒,咳嗽氣喘不止,兼治咳嗽發出「呀呷」聲的「腦子散」:

大黃(一分),鬱金(二錢)。

將上述兩種藥材先用豬牙皂角煮一次,取出後切成片,烘乾研磨成粉末。再加入少量冰片和腦子,一同研磨均勻。每次服用一字(古代劑量單位),用白砂糖水調和送服。根據小孩的胖瘦情況增減用量。

長沙醫生劉之才傳授的「芫花散」,治療小孩哮鳴、咳嗽:

芫花(用醋拌勻,炒乾至黃色),地龍(去除泥土,略炒。各半兩),羊消花(一分)。

將上述藥材一同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加入少量雞蛋清,蒸熟。在臨睡前用湯匙餵給孩子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