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十六 (15)
卷第十六 (15)
1. 喘咳上氣第三
上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三片,烏梅一個,煎七分,溫溫服。
《吉氏家傳》治小兒咳嗽悶喘。貝母散方
貝母(去心,麩炒,半兩),甘草(炙,一分)
上件為散子。每服一錢,水七分,煎至五分,去滓,食後溫服。
《吉氏家傳》治小兒喘急。
桔梗,馬兜苓,人參,半夏(各等分)
上末,煉蜜丸粟米大。一服五粒,薄荷茶湯下。
《吉氏家傳》,小兒調氣定喘勻氣散
丁香(四十九粒),白朮(一分),豆蔻(一個,麵裹,炮),青皮(半兩),甘草
上末。每服一字加減,陳米飲下。
《吉氏家傳》治小兒傷冷,氣喘涎多方。
栝蔞(一個,大者開一蓋子),阿膠(一分),沙糖(半兩)
上件,將二味投入栝蔞內,以蓋子依舊封著,白紙都糊,入飯甑蒸兩遍傾出。隨兒大小約多少,冷服。
《朱氏家傳》,真珠散,治小兒氣喘多涎。
真珠(末),生犀(各半錢),香附子(四錢),龍腦(少許)
上為末。每服半銅錢,煎桃仁湯調下。嬰兒一字,一歲以下者半錢。
長沙醫者鄭愈傳治小兒痰涎不利,上喘咳嗽。生白丸
白附子(新羅者),天南星(各半兩),半夏(一兩)
上為末,取生薑汁打麵糊為丸。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生薑湯下。量大小加減。
白話文:
[喘咳上氣第三]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一碗水,加入三片生薑、一顆烏梅,煎煮至剩七分,溫熱服用。
《吉氏家傳》 貝母散 (治療小兒咳嗽、胸悶氣喘)
貝母(去心,用麩皮炒過,半兩),甘草(炙烤過,一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七分煎煮至剩五分,去除藥渣,在飯後溫熱服用。
《吉氏家傳》 (治療小兒氣喘急促)
桔梗、馬兜鈴、人參、半夏(各等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製成小米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粒,用薄荷茶送服。
《吉氏家傳》 定喘勻氣散 (小兒調氣定喘)
丁香(四十九粒),白朮(一分),豆蔻(一顆,用麵包裹後炮製),青皮(半兩),甘草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字(古代的量詞,約為一小撮),可酌量增減,用陳年米煮的水送服。
《吉氏家傳》 (治療小兒受寒,氣喘且痰涎多的情況)
栝蔞(一個,選擇大的,打開一個蓋子),阿膠(一分),砂糖(半兩)
將阿膠、砂糖放入栝蔞中,蓋上蓋子,用白紙將開口糊住,放入蒸鍋蒸兩次取出。根據小兒的年齡大小酌量服用,冷服。
《朱氏家傳》 真珠散 (治療小兒氣喘、多痰涎)
珍珠(磨成粉),生犀角(各半錢),香附子(四錢),龍腦(少許)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個銅錢的量,用煎煮過的桃仁湯送服。嬰兒服用一字(約一小撮),一歲以下的嬰兒服用半錢。
長沙醫者鄭愈傳 生白丸 (治療小兒痰涎不利、上喘咳嗽)
白附子(新羅產的),天南星(各半兩),半夏(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生薑汁和麵糊製成丸子。每次服用二十丸至三十丸,用生薑湯送服。根據小兒的年齡大小酌量增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