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十六 (9)
卷第十六 (9)
1. 咳逆第二
紫菀(半兩,去苗土),甘草(三分,炙微赤,銼),五味子,黃芩,麻黃(去根節),桂心,半夏(湯洗七次,去滑),枳殼(麩炒微黃,去瓤。以上各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薑少許,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分為二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咳逆上氣,大小便滯澀。射干散方
射干,木通(銼),川大黃(銼炒),麻黃(去根節。各一分),桂心(半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分為二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咳逆上氣,心胸壅悶。細辛散方
細辛,枳殼(麩炒微黃,去瓤),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麻黃(去根節,三分),杏仁(二十一枚,湯浸,去皮尖、雙仁)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薑少許,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咳逆上氣,乳食即吐。人參散方
人參(去蘆頭),半夏(湯洗七次,去滑),紫蘇子(各半兩),桂心,紫菀(洗去苗土),甘草(炙),款冬花,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以上各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薑少許,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咳逆,上氣,喘急。定命一字散方
干蝦蟆(一枚,炙,令焦黃),葶藶子(隔紙炒,令紫色),靈脂,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黃)
上件藥各別搗,細羅為散。各抄一錢,調合令勻,每服以清粥飲調一字服之。
《聖惠》治小兒咳逆上氣,晝夜不得睡臥。款冬花丸方
款冬花,紫菀(洗去苗土),伏龍肝,紫蘇子(各一分),桂心,麻黃(去根節。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不計時候,以溫水化破三丸服之。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咳逆上氣,心胸痰壅,不欲乳食。半夏散方
半夏(湯洗七次,去滑),桂心,細辛(各一分),紫菀(洗去苗土),甘草(炙),五味子(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薑少許,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寒熱咳逆,上氣逆滿,膈中有痰,食乳即吐。生乾地黃散方
生乾地黃,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黃),麥門冬(去心,焙),川大黃(銼,炒),五味子(各半兩),硝石(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蜜半匙,頭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嬰孺》治少小兒寒熱咳逆,膈中有寒,實澼,乳欲吐,不得飲食。麥門冬湯方
白話文:
咳逆第二
-
紫菀散方: 紫菀(半兩,去除根部和泥土),甘草(三分,烤至微黃,切碎),五味子、黃芩、麻黃(去除根部和節),桂心、半夏(用熱水洗七次,去除黏滑物),枳殼(用麩皮炒至微黃,去除內瓤,以上各一分)。 將以上藥材搗碎,粗略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杯水,加入少許生薑,煎煮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不論何時,分成兩次服用。劑量根據兒童大小酌情增減。 《聖惠方》用於治療小兒咳嗽氣逆,大小便不順暢。
-
射干散方: 射干、木通(切碎)、川大黃(切碎後炒過)、麻黃(去除根部和節,各一分),桂心(半分)。 將以上藥材搗碎,粗略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杯水煎煮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不論何時,分成兩次服用。劑量根據兒童大小酌情增減。 《聖惠方》用於治療小兒咳嗽氣逆,胸悶。
-
細辛散方: 細辛、枳殼(用麩皮炒至微黃,去除內瓤)、甘草(烤至微黃,切碎,各半兩),麻黃(去除根部和節,三分),杏仁(二十一枚,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和雙仁)。 將以上藥材搗碎,粗略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杯水,加入少許生薑,煎煮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不論何時,溫服。劑量根據兒童大小酌情增減。 《聖惠方》用於治療小兒咳嗽氣逆,吃奶或食物就吐。
-
人參散方: 人參(去除蘆頭)、半夏(用熱水洗七次,去除黏滑物)、紫蘇子(各半兩),桂心、紫菀(洗淨泥土),甘草(烤過)、款冬花、陳皮(用熱水浸泡後去白瓤,烘乾,以上各一分)。 將以上藥材搗碎,粗略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杯水,加入少許生薑,煎煮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不論何時,溫服。劑量根據兒童大小酌情增減。 《聖惠方》用於治療小兒咳嗽、氣逆、呼吸急促。
-
定命一字散方: 乾癩蛤蟆(一隻,烤至焦黃)、葶藶子(隔紙炒至紫色)、靈脂、杏仁(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和雙仁,用麩皮炒黃)。 將以上藥材分別搗碎,細篩成散劑。每種各取一錢,混合均勻。每次用清淡的粥水調服一字份量。 《聖惠方》用於治療小兒咳嗽氣逆,白天晚上都睡不著。
-
款冬花丸方: 款冬花、紫菀(洗淨泥土)、伏龍肝、紫蘇子(各一分),桂心、麻黃(去除根部和節,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篩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成綠豆大小的藥丸。不論何時,用溫水化開三丸服用。劑量根據兒童大小酌情增減。 《聖惠方》用於治療小兒咳嗽氣逆,胸部痰多,不想吃奶或食物。
-
半夏散方: 半夏(用熱水洗七次,去除黏滑物)、桂心、細辛(各一分),紫菀(洗淨泥土),甘草(烤過)、五味子(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搗碎,粗略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杯水,加入少許生薑,煎煮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不論何時,溫服。劑量根據兒童大小酌情增減。 《聖惠方》用於治療小兒發冷發熱咳嗽氣逆,氣逆胸滿,胸膈中有痰,吃奶就吐。
-
生乾地黃散方: 生乾地黃、杏仁(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和雙仁,用麩皮炒黃)、麥門冬(去心,烘乾)、川大黃(切碎,炒過)、五味子(各半兩),硝石(一分)。 將以上藥材搗碎,粗略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杯水,加入半匙蜂蜜,先煎煮至剩下一半,去除藥渣。不論何時,溫服。劑量根據兒童大小酌情增減。 《嬰孺方》用於治療幼小兒童發冷發熱咳嗽氣逆,胸膈中有寒氣,腹部脹滿,想吐奶,不能進食。
-
麥門冬湯方: (此處文字未明確說明用法,應為缺漏,僅保留藥物組成) 生乾地黃、杏仁(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和雙仁,用麩皮炒黃)、麥門冬(去心,烘乾)、川大黃(切碎,炒過)、五味子(各半兩),硝石(一分)。
《嬰孺方》用於治療幼小兒童發冷發熱咳嗽氣逆,胸膈中有寒氣,腹部脹滿,想吐奶,不能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