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十六 (7)
卷第十六 (7)
1. 咳嗽第一
上件為細末,煉蜜為膏,用綠豆大注孩兒唇上。二、三歲桐子大,十歲以上皂皂大,薄荷生薑湯化下。
長沙醫者丘松年傳,蜜瓜膏,治小兒嗽。
栝萎皮(不拘多少用蜜塗,慢火上炙焦赤色)
上為末。每服一錢,蜜調成膏,時時抹兒口內。
又方,黃芩散
黃芩(不拘多少,用童子小便浸三日取出,銼碎,焙乾)
上為細末。每服一字或半錢,白湯少許調下,乳食後服。
《嬰童寶鑑》灸法:小兒咳嗽,灸肺俞穴、風府各三壯。
白話文:
咳嗽第一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用蜂蜜熬製成膏狀,給嬰兒塗在嘴唇上,每次塗抹像綠豆般大小的量。二、三歲的小孩塗抹如桐子般大小的量,十歲以上的兒童塗抹如皂角般大小的量,用薄荷生薑湯化開後服用。
長沙的醫生丘松年傳授的蜜瓜膏,可以用來治療小孩咳嗽。
將栝蒌皮(不拘量多少,用蜂蜜塗抹,用小火烤至焦紅色),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蜂蜜調成膏狀,時常塗抹在小孩口中。
另一個方子是黃芩散:
黃芩(不拘量多少,用男童小便浸泡三天後取出,切碎,烘乾),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字或半錢,用少許白開水調服,在餵奶或進食後服用。
《嬰童寶鑑》記載的灸法:小孩咳嗽,可以灸肺俞穴、風府穴各三次。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