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十六 (6)
卷第十六 (6)
1. 咳嗽第一
百部,黃蠟,杏仁(各一兩)
上件同搗,分七服,豬胰子內炙熟,米飲嚼下。
《王氏手集》治小兒咳嗽,聲連不止方。
雄黃,蟬殼
上等分,為末,以蜜成膏,於淨瓷器內盛之。如孩子絕小,即注於唇上令自咽。如稍大,即以一豆大溫水化下。
《王氏手集》,阿膠散方,治小兒咳嗽。
阿膠(炒),甘草(炙,各四錢),半夏(七次湯浸洗),糯米(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姜一片煎服。
《王氏手集》,天門冬煎,治小兒咳嗽方。
天門冬,紫菀,百部,款冬花(各半兩),官桂,甘草(炮。各一錢)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一兩作八十丸。每服一丸,白湯化下。
《王氏手集》,蘇香散方,治小兒嗽。
紫蘇,半夏(湯洗),知母,貝母,人參,款冬花,五味子,桑白皮(各半兩),厚朴(炙,炒),甘草(炙。各二錢)
上為細末。米飲調一錢,不拘時候。
《王氏手集》,紫菀散方,治小兒嗽。
紫菀,官桂,甘草(炙。各一兩),款冬花(半兩)
上為細末。生薑、米飲食前調,一服一錢。
《趙氏家傳》治小兒未晬咳嗽方。
白殭蠶(直者)
上為末,塗少許在奶頭上,令兒吃,立效。
《吉氏家傳》治生下一百二十日內咳嗽,,紫金膏方
殭蠶(七個,洗炒),硼砂(半錢),鐵粉(一分)
上末,用蜜為膏。每服如綠豆大,麥門冬水化下。
《吉氏家傳》治小兒咳嗽。參藶散
人參,甜葶藶,栝萎根
上等分為末。每服一錢,蜜水調,香熟水下。
《吉氏家傳》治小兒咳嗽。參藶丸
人參,葶藶(炒),半夏(湯浸七次),漢防己,白礬(火煆),赤茯苓(各一錢)
上細末,蜜為丸○,每服五、七丸,烏梅湯下。疳嗽,甘草湯下。
《吉氏家傳》治小兒咳嗽。防己散
漢防己(一錢),半夏(小者十七粒,湯浸七次),白礬(煆),葶藶(炒。各半錢),黃栝萎子(三十一粒,炒)
上末。每服半錢,煎杏仁湯下。
《吉氏家傳》治小兒咳嗽。洗心散
沙糖,懸劍(用酥炙,是皂角也),棗子,知母(各一兩)
上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一日五服,五日效。兒小量度。
《吉氏家傳》治小兒咳嗽。
麻黃(半兩),皂角(一寸,醋炙)
上件為末。每服一錢,米飲下。
《吉氏家傳》治小兒嗽,貝母散
貝母(半兩,每個去心,以麵裹煨令熟)
上為末。每服一錢,百沸湯點,不拘時候。
《朱氏家傳》治小兒奶嗽。
雄黃(一錢),硼砂(一分),白礬(少許,火飛過,共為末)
上大人掌心調,點吃一錢,小兒以奶汁調下一字。
長沙醫者鄭愈傳,注唇膏,治小兒諸般咳嗽。
鬱金(三個大者,銼細,生薑汁浸一宿),白殭蠶(七個,直者),鉛白霜(半錢,研),腦子(一字)
白話文:
咳嗽第一
方劑一
百部、黃蠟、杏仁各一兩,將以上藥材一同搗碎,分成七份,用豬胰臟包裹後炙烤熟,再用米湯送服。此方出自《王氏手集》,用於治療小兒咳嗽,聲音連綿不斷。
方劑二
雄黃、蟬殼等份研成粉末,用蜂蜜調成膏狀,裝在乾淨的瓷器中。若嬰兒太小,將藥膏塗在嘴唇上讓他自行舔食;若稍大,則取如一顆豆子大小的藥膏,用溫水化開後服用。此方出自《王氏手集》,為阿膠散方,用於治療小兒咳嗽。
方劑三
阿膠(炒過)、甘草(炙過)各四錢,半夏(用湯浸洗七次),糯米各一兩,將以上藥材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碗,加生薑一片煎煮後服用。此方出自《王氏手集》,為天門冬煎方,用於治療小兒咳嗽。
方劑四
天門冬、紫菀、百部、款冬花各半兩,官桂、甘草(炮製過)各一錢,將以上藥材研成細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每兩藥做成八十顆藥丸。每次服用一顆,用白開水送服。此方出自《王氏手集》,為蘇香散方,用於治療小兒咳嗽。
方劑五
紫蘇、半夏(用湯洗過)、知母、貝母、人參、款冬花、五味子、桑白皮各半兩,厚朴(炙過、炒過)、甘草(炙過)各二錢,將以上藥材研成細末。每次用米湯調服一錢,不限時間服用。此方出自《王氏手集》,為紫菀散方,用於治療小兒咳嗽。
方劑六
紫菀、官桂、甘草(炙過)各一兩,款冬花半兩,將以上藥材研成細末。用生薑、米湯在飯前調服,每次服用一錢。此方出自《趙氏家傳》,用於治療未滿周歲的嬰兒咳嗽。
方劑七
白殭蠶(直挺的),研成粉末,少量塗抹在母親的乳頭上,讓嬰兒吸吮,效果迅速。此方出自《吉氏家傳》,為紫金膏方,用於治療出生一百二十天內的嬰兒咳嗽。
方劑八
殭蠶(七個,洗淨後炒過)、硼砂(半錢)、鐵粉(一分),將以上藥材研成粉末,用蜂蜜做成藥膏。每次服用如綠豆大小,用麥門冬水化開後服用。此方出自《吉氏家傳》,用於治療小兒咳嗽,為參藶散方。
方劑九
人參、甜葶藶、栝萎根,將以上藥材等份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蜂蜜水調和,再用煮開過的熱水送服。此方出自《吉氏家傳》,用於治療小兒咳嗽,為參藶丸方。
方劑十
人參、葶藶(炒過)、半夏(用湯浸洗七次)、漢防己、白礬(火煅過)、赤茯苓各一錢,將以上藥材研成細末,用蜂蜜做成藥丸。每次服用五到七顆,用烏梅湯送服;若為疳積引起的咳嗽,則用甘草湯送服。此方出自《吉氏家傳》,用於治療小兒咳嗽,為防己散方。
方劑十一
漢防己(一錢),半夏(小的十七粒,用湯浸洗七次),白礬(煅過),葶藶(炒過)各半錢,黃栝萎子(三十一粒,炒過),將以上藥材研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用煎過的杏仁湯送服。此方出自《吉氏家傳》,用於治療小兒咳嗽,為洗心散方。
方劑十二
沙糖、懸劍(用酥油炙過,實為皂角)、棗子、知母各一兩,將以上藥材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碗煎至七分,溫服。一天服用五次,五天見效。嬰兒用量酌減。此方出自《吉氏家傳》,用於治療小兒咳嗽。
方劑十三
麻黃(半兩),皂角(一寸,用醋炙過),將以上藥材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米湯送服。此方出自《吉氏家傳》,為貝母散方,用於治療小兒咳嗽。
方劑十四
貝母(半兩,每個去心,用麵包住後煨熟),將以上藥材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滾燙的開水沖泡服用,不限時間。此方出自《朱氏家傳》,用於治療嬰兒因喝奶引起的咳嗽。
方劑十五
雄黃(一錢),硼砂(一分),白礬(少量,用火煅過,一同研成粉末),將以上藥材混合。成人用手掌心調和後,服用一錢;嬰兒則用奶汁調和服用少量。此方為長沙醫生鄭愈所傳,為注唇膏,用於治療小兒各種咳嗽。
方劑十六
鬱金(三個大的,切碎後用生薑汁浸泡一晚),白殭蠶(七個,直挺的),鉛白霜(半錢,研磨),腦子(少量),將以上藥材混合後製成藥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