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十五 (3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五 (33)

1. 傷寒發斑第十四

(余發斑附)

《巢氏病源》小兒患斑毒病候:斑毒之病,是熱毒入胃,而胃主肌肉,其熱挾毒蘊積於胃,毒氣熏發於肌肉,狀如蚊蚤所齧;赤斑起,周匝遍體。此病或是傷寒,或時氣,或溫病,皆由熱不時歇,故熱入胃變成毒,乃發斑也。凡發赤斑者十生一死,黑者十死一生。

漢東王先生《家寶》斑瘡、水痘病證論:凡嬰孩、小兒傷寒,溫壯蘊積,發積發熱,熱氣入胃,胃主肌肉,其熱蘊積於胃,毒氣熏發於肌肉,狀如蚊子所齧,變成斑毒赤者。生黑者亦如得此候,宜用麥湯散三、二服解之;宜下透關散三、兩服,更進敗毒散三、二服。如下前藥不退,須進槐花散一服。

(四方並見本門中。)微利用觀音散調胃(方見胃氣不和門中),及再用七寶輕青丹(方見單傷寒門)。依前資次用藥。

《活人書》論傷寒小兒、大人治,一般但小分劑,藥差涼耳。問:發斑者,何也?發斑有二證:有溫毒發斑,有熱病發斑。溫毒發斑,是冬月觸冒寒毒,至春始發,已於第六卷溫毒門論之矣。(第六卷溫毒門:間初春,病人肌肉發斑,瘡疹如錦紋。或咳,心悶但嘔者,何也?此名溫毒也。

溫毒發斑者,冬時觸冒寒毒,至春始發,病初在表,或一發汗、吐、下,而表證未罷,毒氣不散,故發斑,黑膏主之。又有冬月溫暖,人感乖戾之氣,冬末即病,至春或被積寒所折,毒氣不得泄,至天氣喧熱,溫毒始發,則肌肉斑爛,癮疹如錦紋而咳,心悶,但嘔清汁,葛根橘皮湯主之,黃連橘皮湯尤佳。)若熱病發斑,與時氣發斑並同。

或未發汗,或已經汗下而熱毒不散,表虛里實,熱毒乘虛出於皮膚,所以發斑瘡癮疹如錦紋,俗名麩瘡。《素問》謂之疹。(發斑者下之早,熱氣乘虛入胃故也。下之太遲,熱留胃中亦發斑,或服熱藥道多亦發斑。微者,赤斑出,五死一生;劇者,黑斑出,十死一生。)大抵發斑不可用表藥,蓋表虛里實,若發其汗,重令開泄,更增斑爛也,皆當用化斑湯。

此方乃白虎加人參湯中添入葳蕤也。元參升麻湯、阿膠大青四物湯、豬膽雞子湯;或與紫雪,大妙。可下者,用調胃承氣湯。(暑月病陽重者,常宜體候,見微有斑,即急治之。)

《嬰童寶鑑》小兒斑毒歌:

傷寒毒熱胃中存,忽作斑瘡出滿身。若見口唇烏似墨,只應長往在逡巡。

《小兒形證論》四十八候,傷寒胃發斑歌:

傷寒胃熱作斑瘡,倒壓因風氣受傷。損汗內虛多紫黑,大者為陰小者陽。

《惠濟》小兒斑毒候歌:

斑毒常推是豆瘡,肺並腎臟有風傷。渾身壯熱四肢冷,肺里煩冤痛莫當。胃發連皮肌肉下,好交心熱變清涼。次與調脾仍趕趁,體令舌黑在堤防。

《仙人水鑑》治孩子赤斑瘡方。

白話文:

(關於發斑的補充說明)

《巢氏病源》提到,小兒的斑毒病,是由於熱毒進入胃部,而胃主宰肌肉。熱毒積聚在胃中,毒氣會散發到肌肉,呈現出像蚊蟲叮咬的樣子,出現紅色斑點,遍布全身。這種病可能是傷寒、時氣病或溫病引起的,都是因為熱邪沒有及時消退,熱邪進入胃部轉變為毒素,所以才會發斑。一般來說,發紅色斑點的病人生存機會較小,十個裡面只有一個能活;而發黑色斑點的病人則更加危險,十個裡面只有一個會死。

漢東王先生的《家寶》中關於斑瘡、水痘等病症的論述提到,嬰幼兒患傷寒時,如果體內溫熱積聚,就會發熱。熱氣進入胃部,而胃主宰肌肉,熱積聚在胃中,毒氣就會散發到肌肉,呈現出像蚊子叮咬的紅斑。出現黑斑也是同樣的道理。這時應該服用麥湯散二到三次來緩解,再服用下透關散二到三次,然後再服用敗毒散二到三次。如果這些藥沒有效果,就應該服用槐花散。

(以上提到的方子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可以適當地使用觀音散來調和胃氣(方子在「胃氣不和」的章節中),然後再使用七寶輕青丹(方子在「單傷寒」的章節中)。按照順序來用藥。

《活人書》中論述治療傷寒,大人和小兒的治療方法基本相同,只是小兒的藥量要減少,藥性要稍涼。有人問:「什麼是發斑?」發斑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溫毒發斑,一種是熱病發斑。溫毒發斑是指冬天感染寒毒,到春天時才發病,之前在第六卷的溫毒門已經討論過了。(第六卷溫毒門中提到,初春時,病人肌肉出現斑點,像錦紋一樣,或咳嗽、胸悶、嘔吐,這是溫毒。

溫毒發斑,是因為冬天感染寒毒,到春天時發病。開始病在表層,如果發汗、催吐或瀉下,表證還沒解除,毒氣就無法散去,就會發斑,可以用黑膏來治療。還有一種情況,冬天天氣溫暖,人感受了不正之氣,在冬天末尾就發病,到春天又受到寒冷的影響,毒氣無法排出,等天氣熱了,溫毒才發作,導致肌肉腐爛,出現像錦紋一樣的疹子,並且咳嗽、胸悶、嘔吐清水,可以用葛根橘皮湯治療,黃連橘皮湯效果更好。)如果是熱病發斑,和時氣發斑的症狀是相同的。

無論是還沒發汗,或是已經發汗、瀉下但熱毒沒有散去,表虛而裡實,熱毒就會趁虛而出,在皮膚上形成斑疹,俗稱麩瘡。《素問》稱之為疹。(發斑時應該及早瀉下,如果太晚,熱氣就會進入胃部。但瀉下太晚,熱邪留在胃中也會發斑,或是服用過多熱藥也會發斑。輕微的,會出現紅斑,十個病人中,有五個能活下來;嚴重的,會出現黑斑,十個病人中,只有一個能活下來。)發斑時,絕對不能用發汗的藥物,因為此時是表虛而裡實,如果再發汗,只會讓身體更加虛弱,導致斑疹更嚴重,應該使用化斑湯來治療。

化斑湯是在白虎加人參湯的基礎上加入葳蕤。還可以選用元參升麻湯、阿膠大青四物湯、豬膽雞子湯;或者用紫雪,效果很好。如果可以瀉下,就用調胃承氣湯。(在炎熱的夏天,如果病人陽氣過重,要經常觀察,一旦發現有斑疹的跡象,就要立即治療。)

《嬰童寶鑑》中的小兒斑毒歌說:

傷寒導致熱毒積聚在胃中,突然出現斑瘡遍布全身。如果嘴唇烏黑像墨,恐怕很快就要離開人世了。

《小兒形證論》中的四十八候,傷寒胃發斑歌說:

傷寒胃熱導致斑瘡,是因為風邪侵入導致氣血受傷。出汗過多導致體內虛弱,會出現紫黑色的斑點,大的斑點為陰證,小的斑點為陽證。

《惠濟》的小兒斑毒候歌說:

斑毒常常被認為是豆瘡,是因為肺和腎臟受到風邪侵襲。全身發熱、四肢冰冷,肺部煩躁疼痛難當。胃部的熱毒從皮膚肌肉下發出,會讓內心熱得發慌,然後轉為清涼。之後要調理脾胃,並要注意觀察舌頭是否變黑。

《仙人水鑑》中記載了一個治療小兒紅斑瘡的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