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十五 (13)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五 (13)

1. 傷寒鼻衄第五

上件藥,相和令勻。不計時候,以新汲水調下半錢,更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傷寒鼻衄,經數日不止方。

上取亂髮燒灰細研,頻頻吹少許於鼻中良。

張渙,立應散方,治傷寒血熱妄行,鼻衄不止。

石榴花(取末,焙乾),乾葛根(為末),蒲黃(研。各半兩)

上件為細末。每服半錢,取生地黃汁調下並服。

《活人書》仲景麻黃湯,方見傷寒發喘門中。

《活人書》仲景桂枝湯,方見傷寒自汗門中。

《活人書》,黃芩芍藥湯

黃芩(三兩),芍藥,甘草(炙。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活人書》,犀角地黃湯

犀角屑(如無,以升麻代之),牡丹(去心。各一兩),芍藥(三分),生地黃(半斤)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煮取一盞。有熱如狂者,加黃芩二兩;其人脈大來遲,腹不滿自言滿者,為無熱,不用黃芩。

《活人書》,茅花湯

茅花一大把,水三盞,煎濃汁一盞,分二服即瘥。無花以根代之。

《活人書》仲景五苓散,方見自汗門中。

《活人書》,仲景竹葉石膏湯

淡竹葉(半把),石膏(四兩,杵碎),半夏(二分半),人參,甘草(各半兩),麥門冬(一兩半),嘔者加生薑一兩。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粳米百餘粒,煮取八分,米熟湯成,去滓溫服。

張渙《雞峰方》,治傷寒時氣,衄血不止。

好松煙墨

上為細末,雞子清和如桐子大。每服十粒,白湯下,不以時。

又方

生蘿蔔搗取汁。

上每服半盞,入鹽少許,攪勻頻服之,不以時。

白話文:

針對傷寒鼻出血的治療方法第五部分

把前面提到的藥材混合均勻。不論何時,用剛打上來的新鮮水調服半錢的藥粉,再依照兒童的體型大小酌量增減藥量服用。

《聖惠方》記載了一個治療小兒傷寒導致鼻出血,而且持續多日不止的方子:

取亂髮燒成灰,磨成細末,頻繁地吹少量到鼻孔裡,效果很好。

張渙的「立應散」方,用來治療傷寒引起的血熱妄行,導致鼻出血不止:

石榴花(取末,烘乾)、乾葛根(磨成粉)、蒲黃(磨成粉),各半兩。

將上述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用生地黃汁調服,一起喝下去。

《活人書》中,仲景的麻黃湯,藥方在「傷寒發喘」那一篇中有記載。

《活人書》中,仲景的桂枝湯,藥方在「傷寒自汗」那一篇中有記載。

《活人書》中,黃芩芍藥湯:

黃芩(三兩)、芍藥、甘草(炙烤過),各半兩。

將上述藥材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煎到剩六分,去除藥渣後溫服。

《活人書》中,犀角地黃湯:

犀角屑(如果沒有,用升麻代替),牡丹(去心),各一兩;芍藥(三分);生地黃(半斤)。

將上述藥材切成豆子大小。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碗半煮到剩一碗。如果患者有高熱、精神狂躁,加黃芩二兩;如果患者脈搏大而慢,腹部不脹卻自覺腹脹,這是沒有熱,就不用加黃芩。

《活人書》中,茅花湯:

茅花一大把,用水三碗煎成濃汁一碗,分成兩次服用,病就會好。如果沒有茅花,可以用茅根代替。

《活人書》中,仲景的五苓散,藥方在「自汗」那一篇中有記載。

《活人書》中,仲景的竹葉石膏湯:

淡竹葉(半把)、石膏(四兩,搗碎)、半夏(二分半)、人參、甘草(各半兩)、麥門冬(一兩半)。如果患者嘔吐,加生薑一兩。

將上述藥材切成豆子大小。每次取五錢,加水一碗半,放入粳米一百多粒,煮到剩八分,米熟湯成,去除藥渣後溫服。

張渙的《雞峰方》中,記載一個治療傷寒時氣導致鼻出血不止的方子:

好的松煙墨

將松煙墨磨成細末,用雞蛋清調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用白開水送服,不限時間。

另一個方子:

將生蘿蔔搗爛取汁。

每次服用半碗,加入少許鹽,攪拌均勻,頻繁服用,不限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