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十五 (9)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五 (9)

1. 傷寒咳嗽第三

上為粗散。每服半錢,水五分盞,煎至三分,去滓,不計時候服。

《四十八候》治傷寒咳嗽。雄黃丸

雄黃(半分),大黃(一分),半夏(十粒,生),豬牙皂角(一錢炙,去尖),銅青(炒,一錢)

上末滴水丸如粟米大,或糊丸亦得。每服十丸,精肉湯下,大治嗽。

《吉氏家傳》治傷寒嗽。

白礬,甘草,知母,半夏(姜浸。各一分),蚌粉(半兩),人參(一錢)

上末。每服二錢,生薑汁一錢,蜜一錢,同煎澄清服。臨時相度用水。

《吉氏家傳》治傷寒咳嗽,紅綿散

全蠍(一個),麻黃(去節,半兩),破故紙(一分,炒)

上細末。每服半錢,或一字,用水一小盞,煎至半盞,將紙裹在紅綿內煎,紐出汗,溫服。

《吉氏家傳》,正神散,治小兒伏熱傷寒,咳嗽噴嚏,鼻塞躁煩,嘔逆不食。

麻黃(去根節,半兩),人參,甘草(炙),白茯苓,羌活,大黃(蒸。以上各一分),硃砂,天麻,石膏(以上各半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半,水半鍾,入蔥白半寸,豆豉三粒,同煎數沸,並進三服,汗出效。

《吉氏家傳》,梨漿餅子,治小兒傷寒候,胸膈溢滯;痰飲,咳嗽涎多,及急驚風。

鐵徹粉,硃砂(各一錢),硼砂,輕粉,粉霜,臘茶(末),龍腦,荊芥(末),水銀(砂),鉛白霜(各半分),麝香(少許)

上為末,煉蜜為膏,如錢眼大一餅一服,薄荷湯、鵝梨汁下,梨枝汁亦可。下涎是效。

白話文:

[傷寒咳嗽第三]

雄黃丸

這個是散劑,每次服用半錢,用水五分盞(小杯子)煎煮到剩三分,濾掉藥渣,不限時間服用。

這個方子出自《四十八候》,是用來治療傷寒引起的咳嗽。

藥材:雄黃(半分)、大黃(一分)、半夏(十粒,生的)、豬牙皂角(一錢,炙過,去掉尖端)、銅青(炒過,一錢)

把這些藥材磨成粉末,加水滴成小米粒大小的丸子,也可以用米糊做成丸子。每次服用十粒,用瘦肉湯送服,能有效治療咳嗽。

吉氏家傳方(一)

這個方子出自《吉氏家傳》,用來治療傷寒引起的咳嗽。

藥材:白礬、甘草、知母、半夏(用薑汁浸泡過,各一分)、蚌粉(半兩)、人參(一錢)

把這些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生薑汁一錢、蜂蜜一錢,一起煎煮澄清後服用。可以根據情況調整用水量。

吉氏家傳方(二),紅綿散

這個方子出自《吉氏家傳》,用來治療傷寒引起的咳嗽。

藥材:全蠍(一個)、麻黃(去掉節,半兩)、破故紙(一分,炒過)

把這些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或一字(少量),用水一小杯煎煮到剩半杯,用紙包著藥粉放在紅色的棉布裡一起煎煮,擠出汗水般的藥液,溫熱服用。

吉氏家傳方(三),正神散

這個方子出自《吉氏家傳》,用來治療小兒因體內潛伏熱邪引起的傷寒,伴隨咳嗽、打噴嚏、鼻塞、煩躁、嘔吐、不想吃東西等症狀。

藥材:麻黃(去掉根節,半兩)、人參、甘草(炙過)、白茯苓、羌活、大黃(蒸過,以上各一分)、硃砂、天麻、石膏(以上各半錢)

把這些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半,用水半杯,加入蔥白半寸、豆豉三粒,一起煎煮數次沸騰,分三次服用,發汗後就會有效。

吉氏家傳方(四),梨漿餅子

這個方子出自《吉氏家傳》,用來治療小兒傷寒時出現的胸膈脹滿、痰飲、咳嗽痰多,以及急驚風等症狀。

藥材:鐵徹粉、硃砂(各一錢)、硼砂、輕粉、粉霜、臘茶(末)、龍腦、荊芥(末)、水銀(砂)、鉛白霜(各半分)、麝香(少量)

把這些藥材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膏,搓成如錢幣中間孔洞大小的餅狀,每次服用一個,用薄荷湯或鵝梨汁送服,梨枝汁也可以。服用後排出痰液就表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