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五 (7)
卷第五 (7)
1. 初生有撮口第十四
《千金》論曰:小兒初出腹,骨肉未斂,肌肉猶是血也。血凝乃堅,成肌肉耳。其血沮敗,不榮肌肉,則使面目繞鼻口左右悉黃而啼。閉目聚口撮面,口中乾燥,四肢不能伸縮者,皆是血脈不斂也。喜不育,若有如此者,皆宜與龍膽湯也。
白話文:
《千金方》中說:嬰兒剛出生時,骨骼肌肉尚未發育完全,肌肉還是血一樣的。血凝固後才堅硬,逐漸形成肌肉。如果血氣不足,不能滋養肌肉,就會使孩子的臉色及鼻子嘴巴周圍都是黃色的,且會哭鬧。眼睛閉著,嘴巴緊閉,臉部肌肉抽搐,口中乾燥,四肢不能伸展,這些都是血脈不聚斂的症狀。如果孩子出現這些症狀,應該服用龍膽湯。
《聖惠》論:凡初生兒,須防三病。一曰撮口,二曰著噤,三曰臍風,皆是急病。就中撮口尤甚,過一臘方免此厄。但看面赤喘急,啼聲不出者是也。撮口狀候已重,善救療者十不得四、五。但依將護法,防於事先,則必無此患矣。
白話文:
《聖惠》論:凡是剛出生的嬰兒,必須預防三種疾病。一種是舌頭緊縮,一種是口脣緊閉,一種是肚臍風,這三種都是危急的疾病。其中撮口(舌頭緊縮)最為嚴重,要過了一年才能免除這種災難。但只要看到嬰兒面部發紅、呼吸急促、哭不出聲,那就是撮口了。撮口症狀已經很嚴重,善於救治的醫生也只有四、五成的把握。但只要按照護理方法,預先防範,就一定不會發生這種疾病了。
《聖惠》又云:小兒撮口者,由在母胞中挾於風熱。兒生之後,氣血未調,或洗浴當風,䙀袍失度,一臘之內,遂有斯疾。但看面赤,啼聲不出,哺乳艱難,即是撮口。若過一臘,方免此厄,最為急疾,宜速療之。
白話文:
《聖惠方》又說:小兒撮口,是因在母體內受到風、熱的影響。孩子出生後,氣血還沒調和,或者洗完澡被風吹了,或穿衣服不合適,在出生後的一年內就可能患上這種疾病。症狀是臉紅,哭不出來,吃奶困難,這就是撮口。如果超過一年後,才能免除這場災難,那是最急迫的,需要及時治療。
茅先生:小兒中撮口候。一來因在胞中受熱毒,又因在母胞挾於風熱,又因兒生之後,氣血未就,洗浴當風,有賊風吹著。故受此症,是為惡候。
白話文:
茅先生說,小兒中撮口症。一種情況是,在母體子宮內受到熱毒,又一種情況是,在母體子宮內夾雜著風熱,還有一種情況是,嬰兒出生後,氣血尚未凝聚,洗浴時當風,有邪風吹著。因此,患上這種疾病,是一種惡性的疾病。
漢東王先生《家寶》臍風證候云:孩兒生下三、四日之間,有臍風、撮口者。蓋因生下之時,坐婆不諳看,掌剪臍帶不定,傷動臍帶,外風入臍,故有臍風、撮口。下乳不得,其候面青,啼聲不出,唇青撮口。若口出白沫,四肢逆冷,此是惡候。
白話文:
漢東王先生在《家寶》一書中記載了臍風的症候:「孩童出生後的三、四天內,出現臍風和撮口的情況。這是因為接生婆不懂得如何剪臍帶,導致臍帶受傷,外風侵入臍部,從而引發臍風和撮口。若因乳汁無法順利餵養,其症狀包括面色青紫、啼哭無聲、嘴脣青紫和撮口。若出現口吐白沫、四肢逆冷等症狀,則屬於危急情況。」
張渙云:嬰孩胎氣挾熱,亦因母有邪熱傳染,或生下洗浴當風,襁褓失度,致令嬰兒啼聲不出,乳哺艱難,名曰撮口不開。病七日之內尤甚。
白話文:
張渙說:嬰兒的胎氣挾帶著熱氣,可能由於母親體內有邪熱傳染給了嬰兒,或者出生後洗澡時吹了風,包襁褓時不小心,導致嬰兒哭不出聲,吮乳困難,這種情況叫做「撮口不開」。發病在七天之內尤其嚴重。
《飛仙》論小兒生下有臍風、撮口者,多是剪臍帶有所傷動,被賊風入臍,撮口不開,下乳不得。其候面青,哭聲不出,多撮唇口。若是吐出白沫,四肢覺冷必死。
白話文:
《飛仙》中談到小兒出生後有臍風、撮口的症狀,大多是因為剪臍帶時不小心傷到了,導致賊風進入臍帶,使嘴巴不能張開,無法吃奶。症狀表現為:臉色青黑、哭不出聲、嘴脣緊閉。如果吐出白沫、四肢冰冷,則預後不佳。
小兒宮氣方,治小兒撮口。
上用白殭蠶二枚為末,以蜜和,敷於小兒口內即瘥。
《子母秘錄》治小兒撮口病,但看舌上有瘡如粟米大是也。
上用蜈蚣取汁,刮破指甲研,敷兩頰內。如無生者,乾者亦得。
陳藏器治小兒撮口方。
上先嫠小兒口傍令見血,碎雀甕,取汁塗之。又產育時,若開諸物,口不令閉,多使兒患撮口。
《聖惠》治小兒新生髮噤撮口候。宜服,鉤藤散方
白話文:
小兒宮氣方,治療小兒撮口症。
使用兩條白僵蠶磨成粉末,與蜂蜜混合,塗抹在小兒的口腔內即可痊癒。
《子母秘錄》記載治療小兒撮口病症的方法,如果看到舌頭上有像粟米大小的瘡就是此病。
使用蜈蚣取汁,將指甲刮破研磨,塗抹在兩頰內側。若沒有活的蜈蚣,乾燥的也可以使用。
陳藏器的治療小兒撮口方。
首先刺破小兒嘴邊讓其出血,然後搗碎麻雀蛋,取汁液塗抹。另外,在生產時,若打開某些物品後未將其口封閉,可能會導致嬰兒患上撮口症。
《聖惠》記載治療新生兒發噤撮口症狀的藥方,應該服用鉤藤散。
鉤藤,川升麻,黃芩(各半兩),蜣螂(二枚,去翅足,微炒)
白話文:
-
鉤藤:半兩
-
川升麻:半兩
-
黃芩:半兩
-
蜣螂:二枚,去除翅膀和腳,微炒過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盞,入蘆根一分,煎至四分去滓,徐徐溫喂之。
《聖惠》治孩子風熱,撮口。神效方
白話文:
將以上藥材搗碎,細羅篩成為藥粉。每次服用一錢,加水一碗,加入蘆根一分,煎到四分之一後去除藥渣,慢慢溫服。
白米(五十粒),朴硝(半錢),豉(三十粒),甘草(生切),蔥白(各一寸)
白話文:
白米(五十粒):使用五十粒白米。
朴硝(半錢):加入半錢的朴硝。
豉(三十粒):加入三十粒豆瓣。
甘草(生切):使用生甘草,切碎備用。
蔥白(各一寸):取一寸長的蔥白,切段備用。
上以童子小便一中盞,煎取三合。兒初生未吃奶前,便以綿濡,點藥口中二、七滴,逡巡兒腹中轉,即利出臍糞,然後與奶吃。至七日以來,每日滴三、七滴,永無撮口。極經效方。
《聖惠》治撮口。當兩乳中高下,平以線量。灸之三壯,起死。仍用後方。
白話文:
取一個小碗童子小便,煎取三合。嬰兒剛出生還沒吃奶前,就用棉花沾取藥水,點入嬰兒嘴裡二到七滴,很快藥水就會在嬰兒肚子裡轉動,立刻會從肚臍排出胎便,然後就可以餵奶了。從嬰兒出生後七天開始,每天點三到七滴,永遠不再便祕。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祕方。
烏驢乳(一、二合)東引槐枝(十枚,各長三寸)
白話文:
烏驢乳(一到二合)和取自東方引槐樹的樹枝(十枝,每枝長三寸)
上以煻火煨槐枝,入火一半,看不煨頭津出,即取拭卻;內於乳中浸,須臾,便以槐枝點乳於口中,大驗。
《聖惠》治小兒胎熱撮口方。
牛黃(細研,一錢),竹瀝(一合)
上件藥調令勻。時時與少許服之。
《聖惠》又方
蝸牛子(十枚,去殼,細研如泥),蒔蘿(末,半分)
上件藥同研令勻,用奶汁和,塗於口畔立瘥。
《聖惠》又方
白話文:
先用火烤槐樹枝,把樹枝的一半放入火中,看到沒有烤焦且樹枝上的津液流出,就取出擦拭乾淨;然後將槐樹枝放入牛奶中浸泡片刻,再用槐樹枝蘸取牛奶點在口中,效果非常好。
《聖惠方》治療小兒胎熱撮口的藥方。
牛黃(研磨細緻,一錢),竹瀝(一合)
將上述藥材混合均勻。隨時給患者少量服用。
《聖惠方》另一個藥方
蝸牛(取十隻,去殼後研磨成泥),蒔蘿(研磨成粉,半分)
將上述藥材共同研磨均勻,用牛奶調和,塗抹在口腔周圍,立即見效。
《聖惠方》另一個藥方
麝香,硃砂(各一分,研),蛇蛻(一尺,細切,微炒)
白話文:
麝香、硃砂(各一錢,研成粉末),蛇蛻(一尺,切成小片,微炒)。
上件藥都細研如粉。每用半字,以津黏兒口唇上,日五、七上用之。
《聖惠》治小兒撮口及發噤方。
上用生甘草一分,細銼,以水一小盞,煎至六分去滓,微溫與兒服之。令吐出痰涎,後以豬乳點口中即瘥。
《聖惠》又方
上用壁魚子細研作末,每服少許,令兒吮之。
《聖惠》又方
上用鼠蝜蟲絞取汁,與兒少許服之。
《聖惠》又方
赤足蜈蚣(一枚),雀兒飯甕子(不開口者五個)
上和燒為末,細研。每服以粥飲調下二字。
《聖惠》又方
上用初生豆茅爛研,以乳汁調與兒吃。或生研絞取汁,少許與服亦得。
《聖惠》又方
白話文:
以上藥材都要研磨成細粉。每次使用時取半字量,用唾液沾濕後塗抹在嬰兒的嘴唇上,每天使用五到七次。
《聖惠方》治療小兒撮口及發噤的方子。
使用生甘草一分,細切,加入一小盞水,煎煮至剩六分,濾去渣滓,趁微溫時給嬰兒服用。讓嬰兒吐出痰涎,然後用豬奶點在口中即可痊癒。
《聖惠方》另一方子
將壁魚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少量,讓嬰兒吸吮。
《聖惠方》另一方子
使用鼠蝜蟲絞取汁液,給嬰兒少量服用。
《聖惠方》另一方子
赤足蜈蚣(一條),未開口的麻雀巢(五個)
混合燒成灰,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時用稀飯湯調服兩字量。
《聖惠方》另一方子
使用剛生長的豆茅,搗爛後,用乳汁調和給嬰兒食用。或者將其生搗絞取汁液,少量給嬰兒服用也可以。
上用晚蠶蛾三枚,炙黃研為末,和蜜塗口即效。若凡兒患毒,必須防吐。用油麻一小升,去皮研,絞汁二合以來,用甘草半寸炙為末,和油微暖,日為五服。(《嬰孺方》與《聖惠》壁魚方,以下諸方皆同治撮口。)
白話文:
上等用晚蠶蛾三隻,烘焦研為細末,與蜂蜜混和塗在口中立馬有效。若小孩中毒,必須防止嘔吐。取一升油麻,去皮研磨取汁二合,混和半寸烘焦的甘草研成細末,與油微熱,一天服用五次。
《聖惠》又方
上用蝸牛子五枚,去殼,取汁塗口上,以瘥即止。
《聖惠》又方
上用棘科上雀兒飯甕子未開口者,取甕子內物和奶汁研灌之。
《聖惠》又方
上用柏白皮穿作小孔子,安於臍上,以艾炷入柏皮孔中,灸之即瘥。
白話文:
《聖惠》另有一方:
使用五隻蝸牛,去掉殼,取出汁液塗抹在患處,痊癒即可停止。
《聖惠》另有一方:
使用尚未開口的棘科植物上的雀兒飯甕子,取出甕子內的物質與奶汁一起研磨後灌服。
《聖惠》另有一方:
使用柏樹的白皮鑽出小孔,放置於肚臍上,將艾炷放入柏樹皮的小孔中進行灸療,痊癒即可停止。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兒因剪臍傷於外風,致唇青撮口,口出白沫。神妙定命散方
白話文:
漢東王先生在《家寶》中記載:治療嬰兒因剪臍帶時受到外風,導致嘴脣青紫、口脣緊縮、口出白沫的病症。使用神妙定命散方。
神妙定命散方:
- 人參:10克
- 黃連:6克
- 黃芩:6克
- 當歸:6克
- 白芍:6克
- 川芎:6克
- 甘草:3克
- 茯苓:6克
- 白術:6克
- 防風:6克
- 川牛膝:6克
- 僵蠶:13克
使用方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取3克,用溫開水送服。一日三次。
赤腳蜈蚣(半條,酒炙令乾),麝香(少許,別研),川烏頭尖(三個,生)
上為末,同麝香研極細。每服半字。煎金銀薄荷湯調下。
張渙急風散方,治撮口。
蛇蛻皮(微炒),乾蠍梢,鉤藤(各一分)
以上搗,羅為細末。次用:硃砂(一分,細研、水飛),好麝香,牛黃(各半錢。並研極細)
上件都拌勻,再研為細末。每服一字。取竹瀝一、兩點,同乳汁調下。
白話文:
赤腳蜈蚣(半條,用酒炙至乾燥),麝香(少量,單獨研磨),川烏頭尖(三顆,生用)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粉末,與麝香一起研磨至非常細。每次服用半字量。用煎煮的金銀薄荷湯調服。
張渙的急風散配方,用於治療撮口症。
蛇蛻皮(稍微炒過),乾蠍尾,鉤藤(各一分)
以上材料搗碎,篩選成細末。接著使用:硃砂(一分,細研、水飛),優質麝香,牛黃(各半錢,均研磨至非常細)
將所有材料混合均勻,再次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字量。取一到兩滴竹瀝,與乳汁一同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