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三十五 (5)
卷第三十五 (5)
1. 黑丹第十一
《聖惠》:夫小兒黑丹者,由風毒傷於肌肉,故令色黑也。初發癢痛,或煙毒起微黑色也。
《聖惠》治小兒黑丹,宜溻,升麻湯方。
白話文:
《聖惠》提到,小兒出現黑丹的情況,是因為風毒侵襲肌肉所導致,因此皮膚會變得較黑。一開始可能會感到癢痛,或是因煙毒而產生淡黑色。 《聖惠》治療小兒黑丹的方法,建議使用升麻湯。
川升麻,漏蘆,川芒硝(各二兩),黃芩(三兩),梔子仁(一兩),蒴藋(半兩)
白話文:
-
川升麻:二兩
-
漏蘆:二兩
-
川芒硝:二兩
-
黃芩:三兩
-
梔子仁:一兩
-
蒴藋:半兩
上件藥細銼,和勻。每用三兩,以水五升,煎至三升,去滓微溫。以軟帛旋蘸溻病上,以消為度。
《聖惠》又方
風化石灰(二兩),屋四角茅草(三兩,燒灰)
上件藥細研為散,以雞子白調塗之,日三五度,效。
《聖惠》又方
茺蔚子,蛇銜草,護火草(各一兩)
上件藥搗令爛,以雞子白調塗之。
《聖惠》又方
上以青羊脂熟摩,日三、五度用之。
《聖惠》又方
上以豬槽下泥塗之。
《聖惠》又方
上以餵豬杓子炙令熱,熨之。
張渙,祛毒散方,治丹黑色癢痛腫處。
川升麻,漏蘆,川芒硝(各二兩),黃芩,梔子仁(各一兩)
上件搗為粗末。每用兩匙頭,以水三盞煎至兩盞,去滓微熱,以軟帛旋蘸溻瘡上,以消為度。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細碎,混合均勻。每次使用三兩,加水五升煮至三升,去除渣滓後稍微溫熱。用軟布沾取藥液,反覆塗抹於患處,直至症狀緩解。 《聖惠》另一方 取風化的石灰二兩,屋頂四角的茅草三兩(燒成灰)。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用雞蛋清調和後塗抹,每日三到五次,有效。 取茺蔚子、蛇銜草、護火草各一兩。 將上述藥材搗碎,用雞蛋清調和後塗抹。 用青羊脂搓揉患處,每日三到五次。 用豬槽下的泥土塗抹患處。 將餵豬用的杓子烤熱,用來熱敷患處。 張渙的祛毒散方,治療丹毒黑色癢痛腫脹部位。 川升麻、漏蘆、川芒硝各二兩,黃芩、梔子仁各一兩。 將上述藥材搗碎成粗末。每次使用兩茶匙,加水三杯煮至兩杯,去除渣滓後稍微加熱,用軟布沾取藥液,反覆塗抹於患處,直至症狀緩解。
2. 天雷丹第十二
《顱囟經》:天雷丹從頭項起。
上用陰乾蔥、赤末拌脂塗。又用灶下土、雞子白調塗。
白話文:
《顱囟經》:天雷丹從頭頸部開始使用。 先用陰乾的蔥和赤末拌合油脂塗抹。再用爐灶下的土與雞蛋清調和塗敷。
3. 天火丹第十三
《巢氏病源》小兒天火丹候:丹發遍身體,斑赤如火之燒,故謂之天火丹也。
《聖惠》:夫小兒丹發肉中,有赤如丹,赤色大者如手,劇者遍身赤癢,故號天火丹也。
《顱囟經》天火丹從腹背遍身起方。
白話文:
《巢氏病源》小兒天火丹的症狀:皮膚上出現紅斑,像被火燒過一樣,所以稱為天火丹。 《聖惠》記載:小兒皮膚上出現紅色斑塊,大的如同手掌,嚴重時全身都會發紅癢,因此稱為天火丹。 《顱囟經》描述天火丹從腹部和背部開始,然後蔓延至全身。
上用樺皮白末和,生油調塗之。亦用赤石脂、羊脂調塗之。
《千金》治小兒天火丹,肉中有赤如丹色,大者如手,甚者遍身。或痛、或癢、或腫方。
白話文:
將樺樹皮烤成白色粉末,與生油調和塗抹。也可以使用赤石脂和羊脂調和塗抹。
上用赤小豆二升末之,雞子白和如薄泥,敷之,干則易。一切丹並用此方皆便瘥。
白話文:
把赤小豆研成細末,加上一個雞蛋白混合,調成泥狀,敷在患處。等敷藥物乾了,再換新的藥物。無論哪種瘡,都可使用這個方子,效果很好,很方便就能治好。
《千金》又方
上生麻油塗之。
《聖惠》治小兒天火丹,發遍身,赤如絳色,宜用此方。
麻油(五合),生鯽魚(半斤)
上件藥,搗如泥,塗在丹上,燥復塗之。
《聖惠》又方
虎脂(二兩),黃丹(一兩)
上件藥研為膏塗之即瘥。
《聖惠》又方
上以鬼目搗,絞取汁,塗赤處。
《聖惠》又方
上搗荏子汁塗之。
《聖惠》又方
上取小兒埋胞衣餅子中水一、二合與兒服,及塗身上有毒處。
張渙,丹參散方,治丹發遍身,赤如絳色,癢痛甚者乃名天火丹。
白話文:
《千金》又有方: 使用生麻油塗抹。 《聖惠》治療小兒天火丹,全身發出,紅如絳色,適合使用此方。 麻油(五合),生鯽魚(半斤) 將上述藥物搗成泥狀,塗抹於患處,乾了再塗。 將上述藥物研磨成膏狀塗抹,即可痊癒。 《聖惠》又一方: 使用鬼目搗碎,絞取汁液,塗抹於紅腫處。 《聖惠》再一方: 搗取荏子汁液塗抹。 取小兒埋胞衣餅子中的水一、二合給小兒服用,並塗抹於身上的毒處。 張渙的丹參散方,治療全身發出紅如絳色的天火丹,伴有劇烈瘙癢和疼痛。
丹參,桑根白皮(各一兩),甘菊花,莽草(各一兩)
白話文:
-
丹參:1 兩
-
桑根白皮:1 兩
-
甘菊花:1 兩
-
莽草:1 兩
上搗為粗末。每用藥三匙頭,以水三碗煎至兩碗去滓,看冷暖,避風處浴兒。(《聖惠》、《嬰孺》皆同。《聖惠》以菊花為一兩半)
白話文:
把藥材搗成粗末。每次用藥三湯匙頭,加入三碗水煎煮,熬煮至剩兩碗水,濾去渣滓,待水溫適中,在避風的地方給孩子洗澡。(《聖惠》、《嬰孺》中都有類似的記載。《聖惠》方中還加入一兩半的菊花)
4. 殃火丹第十四
《巢氏病源》小兒殃火丹候:丹發兩脅及腋下、膀上,謂之殃火丹也。
《千金》治小兒殃火丹,每著兩脅及腋下者方。
上伏龍肝末和油敷之,干則易。若入腹及陰,以慎火草取汁,服之。
《聖惠》治小兒殃火丹,生於脅、腋下方。
上川朴硝細研為散。每服以竹瀝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與服之。
《聖惠》又方
上以浮萍草搗,絞取汁,時時與兒服之。
張渙,拔毒散方,治丹發生於兩脅及腋下,乃名殃火丹。
川朴硝(一兩),梔子仁(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用半錢。好醋調塗患處,次用山梔膏方。
山梔子仁(四兩),生鯽魚(半斤)
上同搗如泥。每用少許,以醋化,看丹發患處塗之。
白話文:
《巢氏病源》提到的小兒殃火丹的症狀:這種疹子出現在兩側肋骨區域及腋下、背部上方,稱為殃火丹。 《千金要方》治療小兒殃火丹,特別是出現在兩脅及腋下的方法是: 使用伏龍肝磨成粉末,與油混合後塗抹患處,乾燥後需更換。如果疹子蔓延至腹部或生殖器區域,則應使用慎火草榨汁給兒童服用。 《聖惠方》提供了一種治療小兒殃火丹,發生在肋骨和腋下的處方: 將四川產的朴硝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時,用竹瀝調制半錢劑量。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調整劑量給予服用。 《聖惠方》還提供了另一種方法: 使用浮萍草搗碎,擠出汁液,定時給兒童服用。 張渙的拔毒散方,用於治療出現在兩脅及腋下的疹子,即所謂的殃火丹: 川朴硝(一兩),梔子仁(半兩) 將上述材料搗碎,篩成細末,每次使用半錢。用好醋調和後塗抹於患處,隨後使用山梔膏方。 山梔子仁(四兩),生鯽魚(半斤) 上述材料一同搗成泥狀。每次使用少許,以醋溶解,觀察疹子發生的地方進行塗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