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十二 (13)
卷第十二 (13)
1. 驚癇第二
上前件藥各研,一處為末。每服一字、半錢,用荊芥、薄荷煎湯,入蜜少許,同調下。
《嬰孺》治驚癇發熱,如無癇但似熱,即與服之方。
升麻,子芩,犀角,大黃(各六分)
上,水二升半,煮一升二合,候溫,漸漸與服。微利三、兩行。切忌面、豬、魚、醋物。
《嬰孺》又方
月候血
上取和青黛,新汲水調。一服一大錢,入口即瘥。童兒增減,如神。
《嬰孺》又方
上以熊膽,水調服少許,妙。
《嬰孺》又方
上麻油少少吃之,亦妙。
《嬰孺》又方
上以鐵粉,水調,常服之。
《嬰孺》又方
乾薑,凝水石
上敷頭,大佳。醫云:此病是氣不通,常與薏苡仁、紫蘇粥食,大良。
《嬰孺》治熱風常發驚癇,每發或吐沫方。
鉤藤,防葵,羚羊角(屑),人參,茯苓,遠志(去心),漢防己(各八分),麥門冬(去心),龍齒(研。各十二分),鐵精(六分,研),杏仁(十分,去皮尖,炒,別研入)
上為末,蜜丸大豆大。空心飲下三十丸,漸加至五六十丸,常服大佳。忌豬、牛肉及醋。小兒量多少服。
《嬰孺》治少小驚癇,脹滿,掣縮,吐哯。百病湯方
黃耆,黃芩,鉤藤(各一分),蚱蟬(炙,三分),甘草(二分,炙),蛇蛻皮(一寸,炙),牛黃(三銖)
上,水一升半煮六合。百日兒與半合,二歲三合,取利為度。有汗則以粉粉之。
《嬰孺》治少小驚癇,掣縮不止。十二味牛黃豚血湯方
豚血(五合,炙),牛黃,當歸,大黃,人參(各四分),蜣螂,蚱蟬(各二十個,炙),芎藭,黃芩(各八分),葛根(十二分),鼠屎(四兩),蛇蛻皮(五寸),蜂房(八分)
上十三味,入酒五升,煮取四升,去滓。服二合,日三夜二。此論一歲兒耳。三歲兒服三合,神效。
《嬰孺》治少小驚癇,壯熱中風,四肢掣瘲,吐舌出沫。當歸湯方
當歸(二分),豚卵(二雙,切細)
上二物以醇酒三升,煮取一升,為二服。兒小即用一卵(一大,棗二十個大者)
《嬰孺》治少小驚癇經年,小勞輒發。牛黃酒方
牛黃,鍾乳(研。各八分),麻黃(去節),秦艽,人參(各六分),桂心(七分),龍角,白朮,甘草,當歸,細辛(各五分),杏仁(四分),蜀椒(三分,汗),蜣螂(九枚,炙)
上十四味切,入絹袋中,酒五升浸之。隨時月數,服半合,日三。
《嬰孺》治少小痰實結癖,或腹內堅強,驚癇百病。牛黃丸方
牛黃,元參,乾薑(各二分),苦參,丹參,桔梗,甘草(炙),人參(各四分),甘遂(炒),沙參(炙。各五分),䗪蟲(十四個),大黃(十二分),蜀椒(四分,汗),巴豆(一百粒,去皮心,炒,別研入),葶藶(一合半,炒)
上為末,蜜丸如小豆大。一服二丸,飲下。
白話文:
驚癇第二
第一種藥方
將之前提到的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字(古代度量單位,約為現代的1/4錢)到半錢,用荊芥、薄荷煎煮的湯,加入少許蜂蜜調和後服用。
《嬰孺》治驚癇發熱
此藥方適用於治療驚癇發熱,如果沒有驚癇症狀,只是發熱,也可以服用。
藥方內容:升麻、黃芩、犀角、大黃各六分。
做法:用水二升半煎煮至一升二合,等藥湯溫度適中時,慢慢給患者服用。可能會出現輕微腹瀉二三次,切記要忌食麵食、豬肉、魚肉和醋類食物。
《嬰孺》又方
取女性月經血,與青黛混合,用新汲取的水調和。一次服用一大錢,入口後症狀就會緩解。對於孩童,可根據情況調整用量,效果非常神奇。
《嬰孺》又方
用熊膽用水調和,少量服用,效果很好。
《嬰孺》又方
少量麻油服用,效果也很好。
《嬰孺》又方
用鐵粉用水調和,經常服用。
《嬰孺》又方
乾薑和凝水石,敷在頭上,效果很好。醫生說:這種病是因為氣血不通暢,經常食用薏苡仁和紫蘇粥,效果很好。
《嬰孺》治熱風常發驚癇
此藥方適用於治療熱風引起的頻發驚癇,每次發作時可能會吐沫。
藥方內容:鉤藤、防葵、羚羊角(磨成粉)、人參、茯苓、遠志(去除心)、漢防己各八分,麥門冬(去除心)、龍齒(磨成粉)各十二分,鐵精(磨成粉)六分,杏仁(去皮尖,炒熟,另研磨成粉)十分。
做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製成如大豆大小的藥丸。空腹用溫水送服三十丸,逐漸增加至五六十丸,長期服用效果很好。忌食豬肉、牛肉和醋。孩童根據年齡大小調整用量。
《嬰孺》治少小驚癇
此藥方適用於治療幼童驚癇,伴隨腹脹、抽搐、嘔吐等症狀。
藥方內容:黃耆、黃芩、鉤藤各一分,蚱蟬(炙)三分,甘草(炙)二分,蛇蛻皮(炙)一寸,牛黃三銖。
做法:用水一升半煎煮至六合。一百天大的嬰兒服用半合,兩歲大的孩童服用三合,以腹瀉為度。如果出汗,可以用粉撲在身上。
《嬰孺》治少小驚癇,掣縮不止
此藥方適用於治療幼童驚癇,抽搐不止。
藥方內容:豬血(炙)五合,牛黃、當歸、大黃、人參各四分,蜣螂、蚱蟬(炙)各二十個,芎藭、黃芩各八分,葛根十二分,鼠屎四兩,蛇蛻皮五寸,蜂房八分。
做法:將以上藥材加入五升酒中煎煮至四升,去除藥渣。每次服用二合,一天三次,晚上兩次。這裡說的是一歲孩童的用量,三歲孩童服用三合,效果神奇。
《嬰孺》治少小驚癇,壯熱中風
此藥方適用於治療幼童驚癇,高燒中風,四肢抽搐,吐舌頭,口吐白沫。
藥方內容:當歸二分,豬睾丸(切細)兩對。
做法:將以上兩味藥材用醇酒三升煎煮至一升,分兩次服用。如果孩童年紀小,就用一個豬睾丸(大的,約有二十個棗子那麼大)。
《嬰孺》治少小驚癇經年
此藥方適用於治療幼童驚癇多年,稍微勞累就會發作。
藥方內容:牛黃、鍾乳(磨成粉)各八分,麻黃(去除節)、秦艽、人參各六分,桂心七分,龍角、白朮、甘草、當歸、細辛各五分,杏仁四分,蜀椒(汗)三分,蜣螂(炙)九枚。
做法:將以上十四味藥材切碎,放入絹袋中,用五升酒浸泡。根據孩童年齡和月數,每次服用半合,一天三次。
《嬰孺》治少小痰實結癖
此藥方適用於治療幼童痰液堆積,腹內堅硬,驚癇以及其他各種疾病。
藥方內容:牛黃、元參、乾薑各二分,苦參、丹參、桔梗、甘草(炙)、人參各四分,甘遂(炒)、沙參(炙)各五分,䗪蟲十四個,大黃十二分,蜀椒(汗)四分,巴豆(去皮心,炒熟,另研磨成粉)一百粒,葶藶(炒)一合半。
做法: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製成如小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丸,用溫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