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五 (1)

1. 卷第五

(初生有病)凡十七門

2. 初生不作聲第一

《千金》論云:兒生落地不作聲者,取暖水一器灌之,須臾當啼。又云:兒生不作聲者,此由難產少氣故也。可取兒臍帶向身卻捋之,令氣入腹,仍呵之至百度,啼聲自發。亦可以蔥白徐徐鞭之,即啼。兒始生即當舉之,遲晚則令中寒,腹內雷鳴,乃先浴之,然後斷臍。

白話文:

《千金》書中說:嬰兒出生後不哭出聲的,取一器溫水澆灌他,很快就會啼哭。又說:嬰兒出生後不哭出聲的,這是因為難產導致氣息微弱所致。可以取嬰兒的臍帶,反向捋動,使氣息進入腹中,並反復呵氣至百度,嬰兒就會自然啼哭。也可以用蔥白慢慢鞭打嬰兒,就會啼哭。嬰兒剛出生時,應立刻抱起他,以免受涼,引起腹中雷鳴。因此,應先幫嬰兒洗澡,然後再剪斷臍帶。

《嬰孺》云:凡小兒落地不作聲,便取冷水一器灌浴之,須臾作聲也。(《千金》用暖水,此用冷水既。《千金》云:由難產少氣,恐不宜用冷水也。)

白話文:

《嬰孺》一書說:凡是嬰兒落地後不哭出聲,便拿一個器皿盛滿冷水洗浴他,一會兒就會哭出聲了。(《千金》一方是用溫水,而此方法是用冷水,而且根據《千金》一書的記載:由於難產,嬰兒元氣虛弱,恐怕不適宜用冷水。)

《仙人水鑑》:子初生七日以前不作聲者方。

胎風生下不能啼,須使園中小葉葵。搗取汁調熊膽末,才交入口免傾危。

上用葵菜葉搗取自然汁,調熊膽末,滴三、兩滴入口,立便能作聲,神妙。

3. 初生眼不開第二

《秘要指迷》論:凡小兒生下才一七,目不開,此乃在母胎中受熱,食麵毒,致令受患。用藥令母服,方可愈。

《惠眼觀證》:凡小兒生下,中胎熱,眼閉口開,常作呻吟聲,因受胎中熱,只用涼五臟藥,天竺黃散(方見重舌門中)及與母吃,後以竹筒煎湯洗眼。

白話文:

《惠眼觀證》:凡是小孩出生後,因胎中的熱氣,眼睛閉著,嘴巴張開,經常發出呻吟聲,這是因為受到胎中的熱氣所致。這時只須服用涼五臟的藥物,以及天竺黃散(方劑請參閱重舌病章節),同時也要讓母親服用這些藥物。之後再用竹筒煎煮藥湯來清洗嬰兒的眼睛。

《惠眼觀證》,洗眼方

黃連秦皮,燈心,大棗(等分)

白話文:

黃連、秦皮、燈心、大棗(各取等分)

上用竹筒煎湯洗之,治小兒胎熱,眼不開。

4. 初生輒死第三

《千金》論小兒初生輒死治之法,當候視兒口中懸癰前,上齶上有胞者(《千金翼》云:赤胞。)以指取頭決,令潰去血(《千金翼》云:以綿拭血淨,)勿令血入咽,入咽殺兒,急急慎之。

白話文:

《千金方》中記載的小兒初生即死的治療方法,應觀察嬰兒口中是否有懸癰,上顎是否有皰(《千金翼》說:即為赤皰。)可以用手指將其刺破,讓血流出來(《千金翼》說:用棉花將血擦乾淨,)不要讓血流入咽喉,血流入咽喉會導致嬰兒死亡,要特別注意。

5. 初生不吃奶第四

《巢氏病源》小兒難乳候:凡小兒初生,看產人見兒出,急以手料拭兒口,無令惡血得入兒口,則兒腹內調和,無有病疾。若料拭不及時,則惡血穢露兒咽入腹,令心腹痞滿短氣,兒不能飲乳,謂之難乳。又兒在胎之時,母取冷過度,冷氣入胞,令兒著冷,至兒生出,則喜腹痛,不肯飲乳,此則胎寒,亦名難乳也。

白話文:

《巢氏病源》中記載的小兒難乳候:凡是初生的嬰兒,產婆在接生時,看見嬰兒出生後,應該立即用手帕擦拭嬰兒的嘴巴,不要讓惡露進入嬰兒的嘴巴,這樣嬰兒的腹部就會調理好,不會生病。如果產婆沒有及時擦拭,那麼惡露就會進入嬰兒的咽喉而進入腹部,導致嬰兒心腹痞滿、呼吸短促,嬰兒無法喝奶,這種情況稱為難乳。另外,嬰兒在胎兒時期,如果母親過度食用寒涼的食物,寒氣就會進入子宮,導致嬰兒著涼,等到嬰兒出生後,就會出現腹痛的症狀,不肯喝奶,這種情況稱為胎寒,也是難乳的一種。

《仙人水鑑》:子初生七日內不開口,滴乳不下,宜服此方。

土蟲三個水研之,少許牙硝力莫欺。雄黃少使須宜上,一片金箔分四時。(用一角半。)不論四季調冷水,一滴入口命能追。此方自有仙人力,偏能立救小新兒。

白話文:

將三個土蟲研磨成汁,加入少許的牙硝,不要放多了。雄黃的量要少一點,但要把它磨成細粉。一片金箔分成四份,只需要用到其中的一角半。不論是哪個季節,都用冷水服用,只要一滴入口就能救回嬰兒的性命。這個方子具有仙人的力量,專門可以救治病情危急的小嬰兒。

《外臺》:劉氏又療小兒初生不吃奶方。

上以乳兩合,蔥白一寸,和煎一兩沸,去蔥與吃,即能吃乳,立效。以蛤蜅灌之。

白話文:

用母乳、蔥白同煮,等水沸騰後將蔥白取出,就可以喝母乳了,立刻就能見效。用蛤蜊灌腸治療。

《聖惠》治小兒壯熱肚脹,不飲乳。龍膽散

龍膽(去蘆頭),川升麻(各半兩),犀角(屑),檳榔,川大黃(銼碎,微炒),甘草(炙微赤,銼),鱉甲(塗醋,炙令黃,去裙雚。各一分)

白話文:

  • **龍膽 (去除蘆頭):**1兩

  • **川升麻:**1兩

  • **犀角 (屑):**0.5兩

  • **檳榔:**0.5兩

  • **川大黃 (切碎,微炒):**0.5兩

  • **甘草 (烤至微紅,切碎):**0.5兩

  • **鱉甲 (塗醋,烤至黃色,去除裙邊):**0.5兩

  • 將所有成分混合並研磨成粉末。

  • 將粉末放入膠囊中服用,或用水沖服。

  • 每日服用 2 次,每次 1-2 克。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分減漸漸與服之。

《聖惠》治小兒腹痛不食乳。人參丸

人參,龍膽(各去蘆頭),黃連(去須),馬牙硝,甘草(炙微赤,銼),枳實(麩炒微黃。以上各半兩)

白話文:

人參、龍膽(均去掉蘆頭)、黃連(去掉須),馬牙硝,甘草(烤至微紅,切碎),枳實(用麩炒至微黃。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乳汁研二丸,灌口中,日四、五服瘥。

白話文:

將上一種藥搗碎,過篩成細末,拌合煉製的蜂蜜製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時,用乳汁研磨兩丸,灌入咽中,一天服用四、五次即可痊癒。

《聖惠》治小兒三歲以下,胃口閉,不吃乳。硃砂丸,方。

硃砂,牛黃麝香(並細研),丁香,甘草(炙微赤,銼),人參(去蘆頭。各一分),犀角(屑),黃耆(銼),石膏(細研,水飛過),五靈脂(以上各半兩)

白話文:

硃砂、牛黃、麝香(全部細研成粉),丁香、甘草(炙至微紅,切碎),人參(去蘆頭,各取一分),犀角(屑成粉),黃耆(切碎),石膏(研磨細膩,水飛過濾),五靈脂(以上各取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熟水下三丸,日四、五服。

白話文:

把前面提到的藥搗碎,再篩成細粉,然後拌入研磨過的藥材,將所有藥材研磨均勻,再加入蜂蜜和成丸子,大小要像綠豆。每次服用三丸,以溫開水送服,每日服四到五次。

《聖惠》治小兒腹脹,不吃乳方。

赤茯苓,黃連(去須),枳殼(麩炒微黃,去瓤。以上各半兩)

白話文:

赤茯苓、黃連(去掉鬚根)、枳殼(用麩炒製至微黃,去掉瓤。以上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三歲以下兒,以乳汁化三丸灌之,日四、五服。

《聖惠》治小兒腹痛,不肯哺乳方。

茯苓,甘草(炙微黃,銼),黃連(去須。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一丸研破,著奶頭上令兒吮奶,或研點口中亦得。

《孔氏家傳》:新生小兒牙關緊,不食乳。

上以麝香一字,研細,乳汁下。

《聖惠》灸法:小兒初生二、七日內著噤,不吮奶,多啼者。是客風中於臍,循流至心脾二臟之經,遂使舌強,唇痙,嗍奶不得。此疾若施方藥,不望十全爾,大抵以去客風無過。灸承漿一穴七壯,在下唇稜下宛宛中是也。次灸頰車二穴各七壯,在耳下曲頰骨後,炷並如雀屎大。

白話文:

《聖惠》中記載的灸法:

對於剛出生二至七日內,啼哭不止、不喝奶的小兒。這是由於客風入侵臍中,沿著經絡循行到心脾二臟的經脈,導致舌頭強硬、嘴脣痙攣,無法喝奶。如果對此疾病施用藥物,很難完全治癒,總體而言,以祛除客風為佳。

首先,灸承漿穴七壯,此穴位於下脣稜下,宛宛的中央。

其次,灸頰車穴各七壯,此穴位於耳下,曲頰骨的後方。所用的艾炷大小如雀屎。

《聖惠》又灸法:小兒喉中鳴,咽乳不利。灸璇璣一穴三壯,在天突下一寸陷者中,炷如小麥大。

白話文:

《聖惠方》中記載的灸法:小兒喉嚨裡有鳴叫聲,吞嚥乳汁困難。灸天突穴下一寸處的陷窩中,名為璇璣穴,以小麥粒大小的艾炷灸三壯。

《莊氏集》俞穴灸法:小兒喉中鳴,咽乳不利。灸璇璣三壯,在天突下一寸陷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