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九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九 (2)

1. 冷痢第三

(亦名白痢)

《巢氏病源》小兒冷痢候:小兒腸胃虛,或解脫遇冷,或飲食傷冷,冷氣入於腸胃而痢,其色白,是為冷痢也。冷甚,則痢青也。

白話文:

《巢元方巢氏病源》中關於小兒冷痢的症狀描述:小兒的腸胃虛弱,或者身體虛弱遇到寒冷,或者飲食不節制吃了生冷的食物,寒冷之氣進入腸胃而導致痢疾,痢疾的顏色是白色,這就是冷痢。如果寒冷嚴重,則痢疾的顏色會變成青色。

漢東王先生《家寶》瀉痢病證並方:嬰孩、小兒春傷於風,因衣暖解脫,為風冷所傷,藏在肌肉。至夏,因飲食、居處不調,又被風冷乘之,以入腸胃,先後重則下痢也。其冷氣盛則頻下,宜進元黃散二、三服及下金鎖散二、三服。如痢下後重,腹、肚、腸、胃攪痛,則進雄朱散二、三服(三方並見本門。)

白話文:

漢東王先生在《家寶》中記載了瀉痢病的證狀和治療方法:嬰孩和小兒在春天受到風寒的侵襲,由於衣物保暖不當,導致風寒之邪侵入肌肉。到了夏天,由於飲食和居處不調,又被風寒之邪乘虛而入,侵入腸胃,先後重則下痢。其中,寒氣盛則頻下,宜服用元黃散二、三服及下金鎖散二、三服。如果痢下後重,腹、肚、腸、胃攪痛,則服用雄朱散二、三服(三方均可在本門中找到)。

張渙謹按:小兒脾胃久不和,食入不消,冷熱不均,其氣入於腸間,變為痢也。若冷氣搏在腸間,津液凝則痢白。

《石壁經》三十六種內白痢候歌:

白話文:

張渙謹按:小兒的脾胃長期不合,食物吃進去消化不了,冷熱不均,這種氣進入腸中,就會轉變成痢疾。如果寒氣阻塞在腸中,津液凝結,就變成白色痢疾。

一瀉時時要水漿,面珠流出汗生光(四十八候此一句云:面上微紅臉淡光。)騰騰眼慢常如睡(四十八候此一句云:眼慢騰騰多燥渴),腹內幾同被物傷。努咽大腸多發痛、不思飲食麵痿黃。發焦眼碧涼浸耳,變色三朝定必亡(白痢變黑,四十八候云:變色三朝定脫腸。)

白話文:

  1. 經常腹瀉的人,需要喝水補充水分,臉上出汗有光澤。(四十八候有「面上微紅臉淡光」之句。)

  2. 眼皮下垂、眼皮浮腫,常常想睡覺。(四十八候有「眼慢騰騰多燥渴」之句。)

  3. 腹部疼痛,不想吃東西,臉色萎黃。(四十八候有「欲吐澳氣裏急」之句。)

  4. 頭髮枯焦、眼睛碧綠、耳朵發涼,顏色在三天內改變的話,必定死亡。(白痢變黑,四十八候有「變色三朝定脫腸」之句。)

此因驚、傷寒、毒物所致。此瀉久、作渴,甚則腹痛、面黃,或青、或黑滿面,則不治。其治,當分水穀,調氣止痢。

白話文:

這種腹瀉是因受到驚嚇、傷寒或毒物。腹瀉會持續很久,容易口渴,嚴重的話會腹痛、臉色發黃,或青色或黑色的臉色遍佈,則難以治療。它的治療方法,應該是分別調整水穀,調氣來止瀉。

《小兒形證論》四十八候,白痢候歌一同,後云:此候須有積、渴、水瀉、久腸脫、虛弱,特不可取,只與解脾痢藥。若實,微與,取後勻氣。

《葛氏肘後》徐王神效方:三歲患冷痢。

白話文:

《小兒形體症狀論述》四十八種形候,白痢候的歌訣全都一致,後文說:這種形候必須要有積滯、口渴、水瀉、長久腸脫、體虛不能作勞等證狀綜合,不能專取其中一種來辨證論治,只能給予幫助脾臟運化、治療痢疾的藥物。若形候屬實證,可稍微服用一些治療痢疾的藥物,待證狀減輕後,再給予調和氣機的藥物。

上用附子一枚,炮。水五升,合煮雞子一枚,令熟,以哺兒,瘥。

白話文:

將一個附子砲製後,加水五升,與一個雞蛋一起煮熟,拿來餵小孩吃,小孩就會痊癒。

《千金》治小兒冷痢方。

上用蓼菜搗汁,量大小飲之。一作芥菜。

《千金》又方

上用搗蒜,敷兩足下。

《外臺》:《廣濟》療小兒客冷白痢方。

白話文:

《千金》治療小兒冷痢的方法。 使用蓼菜搗成汁,根據孩子的大小適量飲用。也可以用芥菜代替。 《千金》另一個方法 將蒜搗碎,敷在兩腳底。 《外台》記載:《廣濟》治療小兒因受寒引起的白色痢疾的方法。

人參(六分),厚朴(炙),甘草(炙。各四分),茯苓,桔梗(各五分),梁州櫸皮(八分,炙)

上六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量大小,可一合為度,以瘥止。忌如常法。

白話文:

  • 人參:六分

  • 厚朴:四分,炙製

  • 甘草:四分,炙製

  • 茯苓:五分

  • 桔梗:五分

  • 梁州櫸皮:八分,炙製

《聖惠》治小兒冷痢,腹痛,四肢不和,飲食全少,漸至羸瘦。木香散方

白話文:

《聖惠方》中記載治療小兒冷痢、腹痛、四肢不調和、飲食極少、逐漸消瘦的木香散方。

【組成】

  • 木香一兩
  • 沉香二錢
  • 丁香二錢
  • 白芷二錢
  • 草果二錢
  • 乾薑二錢
  • 砂仁二錢
  • 橘紅二錢
  • 大腹皮二錢
  • 厚朴一錢
  • 藿香一錢
  • 茯苓一錢
  • 肉桂一錢
  • 甘草一錢

【用法】

將以上藥材研成細末,每次服一錢,每日兩次,溫水送服。

【主治】

治療小兒冷痢、腹痛、四肢不調和、飲食極少、逐漸消瘦等症狀。

木香,白朮,乾薑(炮裂,銼。各一分),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龍骨,當歸(銼,微炒),訶藜勒(煨,用皮。各半兩)

白話文:

木香、白朮、乾薑(炮裂後以銼刀切碎,各一分量),厚朴(除去粗皮,塗抹生薑汁炙烤至香熟),龍骨、當歸(切碎,微炒),訶藜勒(煨熟,使用果皮,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棗二枚,同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聖惠》治小兒冷痢,腹痛。當歸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成粗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的藥粉,加入一小杯水和兩顆紅棗,一起煎煮到剩五分之一的量,過濾掉藥渣,不限時間。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型,酌量減少藥量,溫熱服用。

當歸(銼,微炒),赤石脂,龍骨(各一兩),黃連(去須,微炒),桂心,人參(去蘆頭),乾薑(炮裂,銼),白頭翁(各三分),甘草(二分,炙微赤,銼),附子(半兩,炮裂,去皮臍)

白話文:

當歸(切碎,稍微炒一下),赤石脂,龍骨(各一兩),黃連(去除根須,稍微炒一下),桂心,人參(去除蘆頭),乾薑(烤裂,切碎),白頭翁(各三分),甘草(二分,烤至微紅,切碎),附子(半兩,烤裂,去除外皮和肚臍)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嬰孺》治周歲兒赤白痢方同。云:大患冷者,加牡蠣三分,去白頭翁。)

白話文:

將以上的藥材搗碎研磨成散劑。每次取一錢的藥量,加入一小杯水煮至剩五分之三,濾去藥渣,放涼至溫熱,不拘泥於服藥的時間。根據兒童的年齡大小,適當減量服用。(《嬰孺》中治療周歲兒童赤白痢的藥方相同。如果患兒怕冷,可加入牡蠣三分,去除白頭翁。)

《聖惠》治小兒冷痢,腹痛不止。龍骨散方

黃連(去須,微炒),甘草(炙微赤,銼),龍骨(各一兩),乾薑(炮裂,銼),當歸(銼,微炒。各三分)

上件藥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放溫,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冷痢,腹痛,面無顏色,四肢痿悴,不欲飲食。丁香散方

白話文:

《聖惠》治療小兒因寒引起的腹瀉,伴有持續腹痛。龍骨散的配方如下: 黃連(去除根須後稍微炒過),甘草(烤至微紅並切碎),龍骨(每種一兩),乾薑(炮製後裂開並切碎),當歸(切碎後稍微炒過,每種三分)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加入一小杯水煎煮至剩一半水量,濾去渣滓,待溫熱時服用,不拘時間。根據小孩年齡和體質調整用量。 《聖惠》治療小兒因寒導致的腹瀉,腹痛,面色蒼白無光澤,四肢無力萎靡,沒有食慾。丁香散的配方。

丁香,當歸(銼,微炒。各一分),人參(去蘆頭),白朮,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草豆蔻(去皮。各半兩),白石脂(一兩)

白話文:

丁香、當歸(切碎,微炒。各一分),人參(去掉須根),白朮,厚朴(去掉粗皮,塗上生薑汁烘烤至香熟),草豆蔻(去皮。各半兩),白石脂(一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冷痢,多時不斷。艾葉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磨細,過篩成粉末。用粥湯調和後服用半錢的量,每天服三到四次。根據小兒年齡和體重調整劑量。 這個艾葉散的方子是用來治療小兒長期不愈的冷痢。

艾葉(微炒),黃連(去須,微炒),木香(各半兩),當歸(銼,微炒),訶黎勒(煨,用皮),龍骨(各三分),乾薑(一分,炮裂,銼)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 艾葉(稍微炒過)

  • 黃連(去掉須子,稍微炒過)

  • 木香(各半兩)

  • 當歸(切碎,稍微炒過)

  • 訶黎勒(煨過,用果皮)

  • 龍骨(各三分)

  • 乾薑(一分,炮裂後切碎)

《聖惠》治小兒冷痢,下青白色物如魚腦,腹痛,多時不斷。吳茱萸丸方

白話文:

《聖惠方》中記載了一種治療小兒冷痢的方劑,症狀如下:大便中有青白色物質,類似魚腦,伴有腹痛,而且持續時間較長。方劑名稱為吳茱萸丸。

吳茱萸(湯洗七遍,焙乾,微炒),乾薑(炮裂,銼),附子(炮裂,去皮臍),當歸(銼,微炒),木蘭皮(銼),厚朴(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白朮(微炒),白頭翁,黃連(去須,微炒),黃柏(微炙,銼),石榴皮(銼碎,炒令微焦。各半兩),赤石脂(一兩)

白話文:

吳茱萸(用湯清洗七遍,烘乾,略微炒製),乾薑(炮製成裂開,切碎),附子(炮製成裂開,去掉皮和臍),當歸(切碎,略微炒製),木蘭皮(切碎),厚朴(去掉粗皮,塗上生薑汁炙烤至香熟),白朮(略微炒製),白頭翁,黃連(去掉鬚鬚,略微炒製),黃柏(略微炙烤,切碎),石榴皮(切碎,炒至略微發焦。各半兩),赤石脂(一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二、三百杵,丸如綠豆大。三歲兒,以粥飲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臨時加減。

《聖惠》治小兒冷痢,諸藥無效。乳香丸方

白話文:

把上面說的藥搗碎,篩成粉末,加入煉過的蜂蜜和搗二、三百下,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三歲的孩童,用稀飯送服五丸,每天三次或四次。根據孩童的身體大小臨時加減藥丸數量。

乾薑(炮裂,銼),乳香(各一分),地榆(微炙,銼),訶黎勒(煨,一兩,用皮),赤石脂(各半兩)

白話文:

炮裂並切碎的乾薑、乳香(各一份)、微炙後切碎的地榆、煨過的訶黎勒果皮(一兩)、赤石脂(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粟米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冷痢,日夜數十行。附子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品搗碎,研磨成粉末,並用粟米飯和成綠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 5 丸,以粥送服,每天服用三到四次。依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調整用量。

附子(一枚,炮裂,去皮臍),訶黎勒(煨,用皮),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分),白礬(三分,燒令汁盡)

白話文:

附子(一個,經炮製裂開,去掉外皮和臍部),訶黎勒(經煨製,只使用果肉),甘草(經炙制微呈紅色,切碎。以上三味各一份),白礬(三分,燒至失去水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煮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四丸。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冷痢,百藥無效。醋石榴皮散方

酸石榴皮(一兩,銼碎,炒令微焦),硫黃(一分)

上件藥搗,研為細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又方

訶黎勒(煨,用皮,一兩),桂心,赤石脂(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粥飲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久患冷痢,脾胃冷極,致大腸滑泄不絕。麝香丸方

白話文:

【聖惠】治療小兒寒性腹瀉,百種藥物都無效。醋石榴皮散方

酸石榴皮(一兩,切碎後炒至微焦),硫黃(一分)

以上藥物搗碎,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時以粥湯調和半錢,一天三到四次。根據兒童大小適量調整服用。

【聖惠】又一方

訶黎勒(烤熟後使用皮,一兩),桂心,赤石脂(各半兩)

以上藥物搗碎,研磨成粉末,煉製蜂蜜混合後做成如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以粥湯服用五顆,一天三到四次。根據兒童大小適量調整服用。

【聖惠】治療小兒長期患有寒性腹瀉,脾胃極度寒冷,導致大腸滑洩不止。麝香丸方

麝香(一分,細研),鹿茸(一兩,去毛,塗酥炙令黃)

白話文:

麝香(一錢,研磨成細粉),鹿茸(一兩,去除毛根,塗上酥油並烘烤至金黃色)

上件藥搗羅為末,煮棗肉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又方

當歸(半兩,銼,微炒),大蒜(一顆)

上搗當歸細羅為末,燒蒜熟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七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冷痢多時,宜服此方。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並過篩成粉末,用煮熟的棗肉調和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時以粥飲送服五丸,一天可服用三到四次。根據兒童的年齡和體重適當調整劑量。 另一個方子是使用當歸(半兩,切碎後稍微炒一下)和一顆大蒜。先將當歸搗碎並過篩成細末,再將大蒜燒熟後與當歸粉混合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時以粥飲送服七丸,一天可服用三到四次。同樣地,根據兒童的年齡和體重來調整劑量。 這個方子適用於治療小兒長期冷痢的情況。

上用川椒三分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嬰孺》治五、六歲兒冷痢方。

白話文:

把川椒使用三分,把去殼和閉口子的川椒微炒去汗,搗成粉末,加入蜜糖攪拌和丸成綠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丸,用粥送服,每天服用三到四次。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質增減服用量。

當歸,黃連,龍骨(各四分),赤石脂,厚朴(炙),乾薑,酸石榴皮(各二分)

白話文:

當歸、黃連、龍骨(各 4 錢),赤石脂、厚朴(炒過)、乾薑、酸石榴皮(各 2 錢)

上切,以水三升半煮一升六合,為四服。相去一炊久服。

《嬰孺》治小兒調中止痢,去冷進食。人參丸方

人參,半夏(洗),茯苓,乾薑(各半兩)

上為末蜜丸。一歲,麻子大二丸。二歲,小豆大二丸。日三服。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孩、小兒冷氣盛則頻下,,宜元黃散方

白話文:

將藥材切碎,用水三升半煮至一升六合,分成四次服用。每次服藥間隔大約一頓飯的時間。 《嬰孺》中有一個治療小兒調和脾胃、止瀉、去寒並增進食慾的人參丸方子: 人參、半夏(洗淨)、茯苓、乾姜(各半兩) 以上藥材研磨成末後用蜜製成丸劑。一歲的孩子每次服用如麻子大小的兩丸;兩歲的孩子每次服用如小豆大小的兩丸。每日服用三次。 漢東王先生《家寶》中提到一個適用於嬰兒和小孩因體內寒氣過重而頻繁腹瀉時使用的元黃散方。

訶子(燒去核,二錢),海螵蛸,龍骨,定粉,黃丹(用銀鍋子同定粉一味煅令紅,如無銀鍋子,則用瓷器煅。各一錢)

白話文:

訶子(燒去果核,二錢),海綿,龍骨,滑石粉,黃丹(用銀鍋子與滑石粉同燒至紅色,如果沒有銀鍋子,則用瓷器燒製。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嬰孩一字,二、三歲半錢,紫蘇米湯調下,一日三服。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孩、小兒冷痢。金鎖散方

官桂(半兩,去粗皮,薑汁炙),黃連(一分,同茱萸同炒,去茱萸不用,只用黃連。)

上為末。每服嬰孩一字,二、三歲半錢,紫蘇木瓜湯調下,一日三服。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孩、小兒腸胃虛冷,下痢頻並,日夜疼痛不可忍。雄朱散方

雄黃(一分,細研,水飛過),乳香(細研),白礬(煅。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嬰孩一字,二、三歲半錢,陳米飲調下,一日三服。

張渙,玉脂散,治冷痢,大便色青,甚則有膿方。

白石脂,當歸(洗,焙乾),丁香,白朮(炮。各一兩),草豆蔻(去皮),厚朴(生薑汁炙。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細末。每服半錢,以粥飲調下。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艾湯,治白痢方。

艾葉(微炒),當歸(各一兩),乾薑(炮),木香,訶黎勒皮(炮。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八分一盞,入粟米少許,煎至五分,去滓溫服,食前。

張渙,醒脾丹,治便腥頻數方。

附子(一枚,重半兩,炮裂,去皮臍),赤石脂,川薑(炮),訶黎勒皮(各一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粟米飯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粥飲下,乳食前。

張渙,養藏湯,治白痢頻並方。

白話文:

將嬰孩用藥量為一字,二至三歲孩童用藥量為半錢,以紫蘇米湯調和後服用,每日三次。 漢東王先生《家寶》中治療嬰孩與小兒因寒冷引起的腹瀉的金鎖散配方如下: 肉桂(半兩,去粗皮並以薑汁炒過),黃連(一分,與吳茱萸一起炒過後去除吳茱萸,只使用黃連)。 將上述成分研磨成粉末。每次給嬰孩服用一字,二至三歲孩童服用半錢,以紫蘇木瓜湯調服,一日三次。 漢東王先生《家寶》中對於嬰孩與小兒由於腸胃虛冷導致頻繁腹瀉,日夜疼痛難忍的情況,提供了雄朱散配方: 雄黃(一分,細細研磨並用水洗過),乳香(細細研磨),白礬(煅燒過。各一錢)。 將這些成分研磨成粉末。嬰孩每次服用一字,二至三歲孩童服用半錢,以陳米飲調服,一天三次。 張渙的玉脂散是用來治療冷痢、大便呈青色甚至有膿液的情況: 白石脂,當歸(清洗後焙乾),丁香,白朮(炮製。各一兩),草豆蔻(去皮),厚朴(以生薑汁炒過。各半兩)。 將所有藥材搗碎並篩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以粥飲調服。根據小孩的大小調整用量。 張渙的艾湯是針對白痢的治療方劑: 艾葉(微炒),當歸(各一兩),乾薑(炮製),木香,訶子皮(炮製。各半兩)。 將這些藥材搗碎並篩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加入八分之一盞水及少量粟米煎煮至五分滿,去掉渣滓後溫熱服用,在進食前服用。 張渙的醒脾丹是用來治療頻繁腥臭排便的處方: 附子(一枚,重半兩,炮裂去皮臍),赤石脂,川薑(炮製),訶子皮(各一兩)。 將這些材料搗碎並篩成細末,然後用粟米飯和成黍米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十粒,以粥飲送下,在哺乳或進食之前服用。 張渙的養藏湯則是針對頻繁白痢的治療方劑。

當歸(洗,焙乾),烏梅肉(炒乾),乾薑,黃耆,白朮(炮),龍骨(各一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生薑、粟米各少許,煎至五分,去滓溫服,乳食前。量兒大小加減。

白話文:

當歸(洗淨,焙乾),烏梅肉(炒乾),乾薑,黃耆,白朮(砲製),龍骨(各1兩)

《惠眼觀證》,茱萸丸,治小兒白痢。凡患痢,見上焦虛熱,生瘡,下成冷毒,宜服之。

茱萸(三錢,炒令黃),訶子(炮,取肉一錢),乳香(半錢)

白話文:

《惠眼觀證》,茱萸丸,治療小兒白痢。凡是得了痢疾的人,如果上焦虛熱,生瘡,下成冷毒,可以用這個藥治療。

上除乳香別研外,併為末,再研令極勻細,以爛飯為丸如此○大,硃砂為衣。飯飲吞下七丸至十丸,大小加減服。若藥後見生瘡疥,即減退丸數,與阿膠散兼服妙(方見赤白痢門。)

白話文:

除了乳香另行磨粉外,其餘藥材全部研成粉末,再研磨至極為均勻細膩,用熱飯做成小丸,每個大約○這麼大,硃砂為外衣。以飯或水送服七丸至十丸不等,可根據病情大小加減劑量。如果服藥後出現生瘡疥,就減少丸藥數量,同時服用阿膠散,效果很好。(方劑詳見赤白痢門。)

《聖惠》灸法:小兒秋深冷痢不止者,灸臍下二寸、三寸間,動脈中,三壯,炷如小麥大。

白話文:

《聖惠方》的灸法記載:小兒在秋季發生冷痢,且久治不癒的,可以用灸法治療。取臍下二寸至三寸之間動脈中進行灸治,灸壯以三壯為宜,每壯的大小如同小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