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九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九 (1)

1. 卷第二十九

(滯痢赤白)凡十二門

2. 八痢第一

茅先生:小兒生下,周歲上至十歲以前,有中痢疾分八種,各逐一有說。赤痢臟腑積熱。白痢臟腑積冷。傷積痢其糞內一半似土色,本因奶食所傷。驚積痢其糞夾青涕色,因驚候不曾取下,驚積至此。脊瀝痢時下五色不定,不吃奶,又名五花閉口痢,此五臟積毒,孔竅不開。

白話文:

茅先生:嬰兒出生後,從一歲到十歲之前,有八種痢疾,每一種我都分別解釋。赤痢是臟腑積熱造成的。白痢是臟腑積冷造成的。傷積痢其糞便中有一半像土色,本因奶食品造成。驚積痢其糞便夾雜著青色鼻涕的顏色,因驚嚇症狀未曾治癒,驚嚇積聚到這個程度。脊瀝痢時常拉出各種顏色的糞便,不吃奶,又稱五花閉口痢,這是五臟積毒,孔竅不通暢造成的。

藥毒痢所出如魚腦漿,本因患痢久而成,醫人下藥不對,故名藥毒積痢。鎖口痢都不下食,常引水吃,秋後脾虛,又名調泄瀉。凡治得痢又瀉,治得瀉又痢,此是大腸滑,脾虛熱,又名臟中有積毒而成。熱毒風毒痢所出,痢如青草汁,又或如赤豆汁,時時自滴瀝出,乃脾家受風熱毒而成,此般痢十中無一生,系惡候。

白話文:

藥毒痢:所排出的糞便類似魚腦漿,原本是因為痢疾長久患而不癒,醫生開的藥不對症,因此被稱為藥毒積痢。鎖口痢:完全無法進食,經常喝水,秋天後脾氣虛弱,別名為調泄瀉。所有腹瀉後又會痢疾,痢疾後又會腹瀉的情形,這是因為大腸滑動、脾虛發熱,也被稱為臟腑中有積毒所致。熱毒風毒痢:所排出的糞便像青草汁,或者像紅豆汁,時不時滴瀝而出,這是因為脾臟受到風熱毒所致,患有這種痢疾者,十分之一的人可能死亡,是很嚴重的病情。

上八般痢如見,不問色數,先用勻氣散(方見胃氣不和門中)夾醒脾散、(有二方:一方見胃氣不和門中,一方見慢脾風門中。)香連散乳香散調理二日。(二方並見一切泄瀉門中。)漸有黃下來時,便下褊銀丸一服,(方見積瀉門中。)取下痢積三五行。再用勻氣散、醒脾散調平其氣,後常服香連丸(方見一切泄瀉門中)夾調中飲與服即愈。

白話文:

所有八種痢疾,不論類別,先用「勻氣散」(配方見「胃氣不和門」)配上「醒脾散」(有兩種配方:一種見「胃氣不和門」,一種見「慢脾風門」),並用「香連散」、「乳香散」調理二日。(二種配方都見於「一切泄瀉門」)症狀有逐漸轉好的跡象時,服食「褊銀丸」一劑,以去除痢疾積垢(配方見「一切泄瀉門」),會連續腹瀉三至五日。再用「勻氣散」、「醒脾散」調理胃氣,之後服用「香連丸」(配方見「一切泄瀉門」)與「調中飲」就能康復。

(方見胃氣不和門中。)如見大渴,都不進食,口內生瘡,鼻乾燥,肚膨,死候不治。

漢東王先生《家寶》:小兒八痢者,皆因八邪而生也。或冷熱不勻,風熱入臟則為痢也。熱痢則赤,冷痢則白,冷熱相加則雜赤白色,食痢則酸臭,驚痢則青,脾痢則吃食不消化,時行痢則有血,疳痢則曩瀉不時,此是八痢也。

白話文:

漢東王先生的《家寶》中說:小兒患有八種痢疾,都是因為八種邪氣而引起的。或冷熱不均,風寒侵入臟腑就會導致痢疾。熱痢是紅色的,寒痢是白色的,寒熱相加就會呈現出雜色,飲食不潔導致的痢疾則呈現出酸臭味,受驚嚇導致的痢疾是青色的,脾病導致的痢疾會出現消化不良的症狀,流行性痢疾會有血,疳病導致的痢疾會出現不定時腹瀉的症狀。這八種痢疾就是小兒痢疾。

《五開貫真珠囊》小兒八般痢候:一白膿痢;二魚腦痢;三五色痢;四血瘕痢;五水瀉痢;六腹肚痢;七瘕積痢;八赤白痢。

白話文:

《五開貫真珠囊》記載小兒有八種痢疾:

  1. 白膿痢:排便時有白色膿液。

  2. 魚腦痢:排便時有魚腦似的黏液。

  3. 五色痢:排便時有五種顏色的黏液。

  4. 血瘕痢:排便時有血塊和膿液。

  5. 水瀉痢:排便時有大量水樣便。

  6. 腹肚痢:排便時有腹痛和腹脹。

  7. 瘕積痢:排便時有腹脹和硬塊。

  8. 赤白痢:排便時有白色和紅色的黏液。

茅先生小兒八痢不治死候歌:

痢頻都不食,腹脹喘還粗,下糞全如墨,渾身熱渴俱。

3. 一切痢第二

《聖惠》:夫小兒一切痢者,由痢色無定,或水穀,或膿血,或青黃,或赤白,變雜無常,相兼而下也。此皆乳哺不調,冷熱交互,經久則脾胃虛弱,連滯不瘥,令肌體羸瘦也。

白話文:

《聖惠方》:小兒所有的痢疾,都是因為痢疾的顏色沒有定型,有的是水穀,有的是膿血,有的是青黃,有的是赤白,變幻無常,互相交替而排泄下來。這都是因為乳汁和食物的餵養不調,寒熱交替,時間長了脾胃虛弱,連續滯留而不能痊癒,使肌肉消瘦。

《嬰童寶鑑》:小兒痢,為腸胃中冷熱相擊,經絡澀滯而為痢。熱多即赤,冷多即白也。

《嬰童寶鑑》痢疾死候:痢頻不食,腹脹喘急,下糞黑,體熱,渴。

《惠眼觀證》:赤白滯痢,且以平胃丸、(方見噦逆門中。)參苓散、(方見胃氣不和門中。)醒脾散吃。(方見吐利門中。)三日內痢變黃,糞成大糞,即量大小肥瘦下鮓湯丸取之。(方見急慢驚風門中。)次調氣,下參苓散,即用痢藥,下阿膠散、(方見赤白痢門中。)香連丸(方見利渴不止門中)夾平胃醒脾溫和藥調理。

白話文:

《惠眼觀證》:出現赤白相間的痢疾,可以用平胃丸(方子見噁心反胃的章節裡)、參苓散(方子見胃氣不和的章節裡)、醒脾散(方子見嘔吐腹瀉的章節裡)服用。服用三天內,痢疾症狀變成黃色,糞便呈大便狀,就要根據病人的體型胖瘦服用定量(大、小劑量)的鮓湯丸(方子見急慢驚風的章節裡)。然後服用參苓散來調理氣息,再服用痢藥,包括阿膠散(方子見赤白痢疾的章節裡)、香連丸(方子見口渴不止的章節裡),並搭配平胃、醒脾、溫和性質的藥物來調理。

或見大渴,不進食,糞不變,下青血汁,即謂之傳赤白滯,滯經二七日,乃鎖口疳痢而死。泛常患痢便,可以阿膠、香連治之亦得。若三、四分夾糞,須用通利,如等時,時只一點兩點,來又治,兼併不進食,此亦難治。

白話文:

或見病人極渴,卻不吃東西,大便不變,拉出青色帶血的膿血便,這就稱為傳赤白滯。如果滯留腸胃二十七天,就會轉成無法治癒的腸炎腹瀉,最後死亡。一般的腹瀉,可用阿膠、香連治療。如果糞便裡混有固體殘渣,須使用通利藥物,如果每次只拉出一點點,而且反覆發作,再加上不吃不喝,這種情況也很難治癒。

《嬰童寶鑑》小兒諸痢歌:

小兒痢下有多般,不得將來一例看,冷痢有時青與白,或如丹色赤相干。熱侵經絡為鮮血,蟲毒為傷下紫肝,腸虛日有如膏血,渴甚仍知臟腑干。脾弱遍身成腫滿,熱沖肝膽翳漫漫,更有脫肛爭忍視,急求名藥便平安。

白話文:

小兒腹瀉有多種,不能一概而論。冷痢有時是青色和白色,或者像丹色的紅色。熱侵經絡引起鮮血,蟲毒傷害下紫肝,腸虛每天都有像膏血一樣的糞便,渴得厲害仍知道臟腑乾燥。脾弱遍身浮腫,熱氣沖擊肝膽使視線模糊,更有脫肛忍著不看,趕快求名醫就能平安。

《玉訣》小兒瀉痢積熱候歌:

小兒瀉痢胃家傷,冷熱傳脾損大腸,胃氣失和寧化谷,邪攻變蟲自非常。

夫小兒瀉痢,先須調氣,次服痢藥。如是蟲毒,須看虛實用藥取之,更調胃氣。

《顱囟經》治孩子初患諸色痢,乃微有疳氣。

上用枳實不限多少,炒令黑,拗破看內外相似,為散。空心米飲下半錢,以歲加減服之。忌如常。

白話文:

用適量枳實炒至微黑,將枳實折斷,查看內外顏色是否一致,將枳實研成散狀。在空腹時,用米湯送服半錢枳實散,服用量可根據年齡增減。服用期間應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葛氏肘後》,徐王神效方,三歲小兒痢,或赤、白、谷,冷熱不調。

上用雞子一枚,破其頭如粟米大,出黃、白於甌中,和胡粉如皂莢子大,研令極勻,調還內殼中糊頭,蒸令熟,以喂兒,取瘥止《嬰孺》治赤白痢,又治膿血痢。

白話文:

用一個雞蛋,在雞蛋頂部挖一個粟米大小的洞,將蛋黃和蛋清倒進碗中 。 加入胡粉,就像皁莢子那麼大小。 磨得非常均勻,將調好的蛋液倒回蛋殼中,封好洞口,蒸熟後餵給孩子吃,可以治癒白痢和赤痢,還可以治療膿血痢。

葛氏《肘後》療小兒痢方,日夜數十行者。

上用雞子一枚,破取白,半雞子和釅醋攪如白酒,煎如稀餳,勿使干,干即難嚥,灌訖,勿令吐。前後兩度服之,稍有效驗。

白話文:

取一個雞蛋,打出後取出蛋白,半個雞蛋白和濃醋攪拌,使其像白酒一樣。然後將其煎成稀粥狀,不要煮得太乾,否則難以吞嚥。喝完後,不要讓它吐出來。前後服用兩次,就會略有療效。

《千金》,駐車丸,治大冷洞痢,腸滑,下赤白如魚腦,日夜無節度,腹痛不可堪忍者方。

白話文:

《千金方》,駐車丸,治療大冷洞痢,腸滑,排出紅色和白色像魚腦的痢疾,晝夜不停,腹痛劇烈無法忍受的方劑。

黃連(六兩),乾薑(炮,二兩),當歸,阿膠(各三兩)

白話文:

黃連(120克),乾薑(炮製後,40克),當歸,阿膠(各60克)

上四味末之,以大酢入合,烊膠和之,並手丸如大豆許,干之。大人飲服三十丸,小兒百日以還三丸,期年者,五丸。余以意加減,日三服。

白話文:

將上面四種藥材研成粉末,加入大量醋拌勻,用熬融的膠黏住,用手搓成像大豆那麼大的藥丸,晾乾。成年人服用三十丸,百天以內的嬰兒服用三丸,一歲的嬰兒服用五丸。其餘可以根據病情增減藥量,每天服用三次。

《仙人水鑑》小兒秋、夏痢不止,神方。

乾漆蝦蟆(各三分),砒霜(一分,煮),黃丹(熬),蜀葵花遠志,黃鹽(陶隱居云:北海鹽黃,草粒粗,以作魚鮓及咸花),滑石(各二分),干蚯蚓(一條,生用)

白話文:

乾漆、蟾蜍(各三分)、砒霜(一分,煮過)、黃丹(熬過)、蜀葵花、遠志、黃鹽(陶隱居說:北海鹽是黃色的,草粒粗糙,可以用來做魚鮓和醃花)、滑石(各二分)、蚯蚓(一條生用)

上併為末,同研令細,飯丸如麻子大。患深者,不過五服,以冷水下一丸至二丸。

《仙人水鑑》孩子生下一月,患乳痢。白膠方

乳母寒氣浸,兒病痢加深。仙人有神法,先使水林檎。湯煮白羊肉,充餐力自任。乳母一飽食,兒病不能臨。

白話文:

乳母寒氣浸入體內,嬰兒的痢疾會加重。有一位仙人有神奇的治療方法,先讓乳母吃些水林檎。再用湯煮白羊肉,乳母吃飽了,孩子的痢疾就好了,不會再發作。

上取水林檎不計多少,捶碎,以水煮白羊肉食之,兒痢疾立可。

《仙人水鑑》治小兒八般痢,七寶散

鵓鴿糞(二錢,取白),夜明砂(好者),槐花硃砂(研,各一錢),白姜,白礬(各半錢)

白話文:

  • 鵓鴿糞(二錢,取白色):取二錢白色的鵓鴿糞。

  • 夜明砂(好者):使用質量好的夜明砂。

  • 槐花(一錢):取一錢槐花。

  • 硃砂(研,一錢):將一錢硃砂研磨成粉。

  • 白姜(半錢):取半錢白姜。

  • 白礬(半錢):取半錢白礬。

上為末,入麝香一字,研勻。每服一錢,水一盞,煎四分,溫吃。忌毒物。

孫尚藥治丈夫、婦人、小兒痢方。

木香(一塊,方員一寸),黃連(半兩)

上件二味水半升同煎乾,去黃連,只薄切木香,焙乾為末。三服:第一橘皮湯;第二陳米飲;第三甘草湯調下。此乃李景純傳。有一婦人久患痢將死,夢中觀音授此方,服之遂愈。

白話文:

將前述的兩種藥材與半升水一起煎熬至藥液乾涸, 去掉黃連, 只將木香切成薄片, 烘乾後磨成細末。分三次服用: 第一次服用橘皮湯;第二次服用陳米飲;第三次服用甘草湯送服藥末。這是李景純流傳下來的方劑。有位婦女久患痢疾,病情危重,到了快要死的時候,在夢中觀世音菩薩傳授給她這個方子, 服用後竟然痊癒了。

陳藏器止小兒痢方。

上用雞子和蠟作煎餅與小兒食,止痢。

陳藏器治痢方。

上用生雞子一個,連紙一幅,有肉烏梅十個,取雞子白攤遍,連紙日乾,折作四重,包撮烏梅,安熨斗中,用白炭火燒,煙欲盡取出,以盞碗蓋覆,候冷,研令極細,入水銀粉少許和勻。如大人患,分為二服;小兒分三服。不拘赤白痢,空心,井華水調服。如覺臟腑微有疏利,不須再服。

白話文:

取用一個生雞蛋,連同紙張一幅,再加十個有肉的烏梅。把雞蛋清塗抹均勻,然後放在太陽下曬一天。把曬乾的蛋紙摺疊成四層,將烏梅包在裡面,放入熨斗中,用白炭火加熱。當煙霧快要散盡時,把雞蛋紙取出,用杯子或碗蓋蓋住並等待其冷卻。等雞蛋紙冷卻後,將其研磨成極細的粉末,並加入少量的水銀粉,將其攪拌均勻。如果成年人患病,分成兩份服用;如果小兒患病,分成三份服用。無論是赤痢還是白痢,都應空腹服用,並用井華水調和。如果感覺臟腑微微清爽,則無需再服用。

《貪療》小兒、大人痢方。

上用烏賊魚骨,炙令火,去皮,細研成粉,粥中調服之,良。

《子母秘錄》治小兒痢方。

上用林檎子杵取汁服。以意多與服,瘥。

孟詵小兒患秋痢方。

上與蟲棗食,良。

孟詵又方

上用醂柿澀下焦,健脾胃氣,消宿血。作餅及餻與小兒食,治秋痢。又研柿,先煮粥欲熟,即下柿更三兩沸與小兒飽食,並奶母吃亦良。

白話文:

用醂柿澀下焦,健脾胃氣,消宿血。做成餅、餻給小兒吃,可以治療秋痢。又研成柿末,先煮粥至快熟,加入柿末,再煮三兩沸,讓小兒吃飽,乳母也吃這個,效果很好。

《圖經》止下痢:

上用黃柿和米粉作蟕蒸,與小兒食之,止下痢。

《聖惠》治小兒一切痢不瘥,腹痛,羸瘦,不欲飲食。當歸散

當歸(銼,微炒),阿膠(搗碎,炒令黃燥),黃芩龍骨(各三分),人參(半兩,去蘆頭),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白話文:

當歸(切碎,微炒),阿膠(搗碎,炒至黃色乾燥),黃芩,龍骨(各三份),人參(半兩,去掉蘆頭),甘草(一份,烤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一切痢不瘥,腹痛,多渴。人參散

桔梗(去蘆頭),當歸(銼,微炒),地榆(微炙,銼。各三分),人參(去蘆頭),艾葉(微炒),黃耆(銼。各半兩),烏梅肉(一分,微炒),龍骨(一兩)

白話文:

桔梗(去除蘆頭)、當歸(切成小塊,稍微炒一下)、地榆(稍微烘烤,切成小塊。各三分)、人參(去除蘆頭)、艾葉(稍微炒一下)、黃耆(切成小塊。各半兩)、烏梅肉(一分,稍微炒一下)、龍骨(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聖惠》治小兒一切痢不瘥,脾胃氣弱,飲食全少,腹脹無力。木香散

白話文:

《聖惠方》裡面治療小兒各種久治不癒的痢疾,導致脾胃虛弱,飲食幾乎沒有,腹部脹滿、無力。

木香散方劑構成:

木香1.5公克

甘草3公克

白術2公克

附子1.5公克

黨參3公克

橘皮1公克

陳皮1公克

木香,黃連(去須,微炒),桃白皮(微炙,銼。各半兩),麝香(一錢,細研),白礬(二兩,燒令汁盡),龍骨(三分)

白話文:

木香、黃連(去除須根,稍加炒製)、桃白皮(稍加烤炙,切成小片。各一兩)、麝香(一錢,研磨成細粉)、白礬(二兩,燒至汁液耗盡)、龍骨(三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粥飲調下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一切痢不瘥,青金散

定粉(二兩),白朮(一分),訶黎勒皮(一分),黃丹,白礬(灰),白龍骨(各半兩)

白話文:

定粉(80克),白朮(4克),訶黎勒皮(4克),黃丹,白礬(灰),白龍骨(各20克)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棗一升,去核,共藥都搜作丸,入瓷罐內盛,燒令通赤,取出細研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白話文:

將上一個單方的藥搗碎,研成細末。用一升紅棗,去掉核,和藥物一起製成丸劑,再放入瓷罐中密封,用火燒至瓷罐通紅,取出後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半錢,用粥送服,一天服用三次或四次。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增減劑量。

《聖惠》治小兒一切痢不瘥,黃丹散

黃丹,莨菪子,黃明膠(各半兩),青州棗(三十枚,去核)

上件藥搗為一團,燒令通赤,放冷,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米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一切痢不瘥,日夜度數無常,,密陀僧散

密陀僧(細研),定粉,黃丹(各微炒),龍骨(各一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一切痢不瘥,鹿角散

鹿角(一兩),定粉,密陀僧,黃丹,白礬(各半兩)

上件藥入瓶內,燒令通赤,放冷,取出細研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又方

定粉,砒霜(各一分)

上件藥同研為末,以麵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以冷漿水下二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把上面那些藥材一起研磨成粉末,用麵糊和丸,如黍米那麼大。每次服用用冷米漿水送服兩丸。根據小孩的大小,酌情增減服用量。

《聖惠》治一切痢,諸藥無效,宜服此方。

巴豆(七枚,去皮心油),深色燕脂(三錢)

上件藥先研巴豆為末,次入燕脂同研令細,煮棗肉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以冷粥飲下三丸,小兒一丸。忌食熱物。

《聖惠》治小兒下痢,日夜數十行,漸至困弱。黍米粥

黍米(一合),雞子(一枚),黃蠟(半兩)

上煮粥,臨熟下雞子,蠟攪令勻,空服食之。

《嬰孺》治小兒實下痢,細辛湯

大黃(四分),細辛(一分),黃芩,甘草(炙。各三分)

白話文:

大黃(四分之一),細辛(一分),黃芩,甘草(炙。各三分之一)

上以水三升煮八合,為三服。去五里久再進。

《嬰孺》治小兒下痢方。

龍骨,乾薑,當歸,鹿茸(炙),附子(炮),礬石(燒。各二分),黃連(七分)

白話文:

龍骨:具有滋陰潛陽、澀精固脫的功效。

乾薑: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散寒的作用。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

鹿茸(炙):具有補腎壯陽、益精補血的功效。

附子(炮):具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的作用。

礬石(燒):具有清熱燥濕、斂瘡止血的功效。

黃連(七分):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上為末,蜜丸大豆大五丸。日三服,大效。

《嬰孺》治半歲兒滯痢方。

龍骨,乾薑(各二分),附子(一分,炮),甘草

上以水三升,煮一升二合,頓服半合,日三服。

《嬰孺》治小兒身羸瘦,滯痢。已服自下湯罷,其痢未斷。薤白豉湯

白話文:

《嬰孺》治療小兒身體羸弱,痢疾不止。已經服用了「自下湯」,但痢疾還沒有完全痊癒,這時可以服用「薤白豉湯」。

《薤白豉湯》的方劑如下:

  • 薤白:50克
  • 生薑:30克
  • 大棗:10枚
  • 甘草:10克
  • 生豉:30克
  • 水:1000毫升

製作方法:

  1. 將薤白、生薑、大棗、甘草、生豉放入鍋中,加入水,煮沸後轉小火熬煮 30 分鐘。

  2. 濾出藥液,冷卻後服用。

  3. 每天服用 3 次,連續服用 3 ~ 5 天。

功效:

《薤白豉湯》具有清熱利腸、健脾消食的功效。薤白和生薑可以發汗解表,大棗和甘草可以健脾益氣,生豉可以清熱利腸。

適用症狀:

《薤白豉湯》適用於治療小兒身羸瘦、滯痢、痢疾不止等症狀。

薤白(十二莖),豉(熬湯),梔子仁(各五合)

上以水一升煮八合。一歲為三服,三、四歲再服,二百日以下為四服。一云無豉子。

《嬰孺》治少小下痢方。

人參,黃芩,甘草(炙),乾薑(各二分)

上為末,蜜丸如小豆大。五丸,日三服。

《嬰孺》治小兒諸痢方。

上用羊骨燒,研為末。飲調方寸匕,日二服瘥。

《嬰孺》又方

上用黃連二兩,水二升煎二合,去滓,納犀角末四分,再煎取一合,更納麝香末一分。早、午、晚各服一雞子許,神驗大效。

白話文:

將二兩黃連加入二升水中煎煮,直到藥液濃縮為二合。過濾掉藥渣,加入四分的犀角粉末,再煎煮一次,取出一合藥液。最後加入一分麝香粉末攪勻。早、午、晚各服一雞蛋大的分量,藥效非常顯著。

《嬰孺》治小兒痢,櫸皮飲子方

梁州櫸皮(五分),桔梗,茯苓(各八分),粟米(二合)

上以水五升四合,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嬰孺》治小兒下痢,已服龍骨湯不已,宜此,女萎丸

白話文:

《嬰孺》用於治療小兒下痢、服用了龍骨湯仍不見好轉時,可以服用女萎丸。

女萎丸配方

  • 熟地黃一両
  • 山藥一両
  • 澤瀉半両
  • 山茱萸半両
  • 白茯苓一両
  • 芡實一両
  • 當歸三錢
  • 麥冬三錢
  • 五味子二錢
  • 女貞子三錢
  • 石菖蒲三錢
  • 茯神三錢
  • 甘草三錢
  • 心、肝、脾、肺、腎各一具

製法

  1. 將熟地黃、山藥、澤瀉、山茱萸、白茯苓、芡實研成細末。

  2. 將當歸、麥冬、五味子、女貞子、石菖蒲、茯神、甘草煎煮成濃汁。

  3. 將藥末和藥汁混合,做成丸劑。

  4. 每服10丸,每日2次,溫水送服。

女萎黃柏(各一兩),附子(三分,炮),黃連(五分),乾薑(四分)

白話文:

女萎:

  • 黃柏(1兩)
  • 附子(0.3兩,炮製)
  • 黃連(0.5兩)
  • 乾薑(0.4兩)

上為末,蜜丸大豆大。一服十丸,日三服。夜一,稍加至十五丸。

《嬰孺》治小兒痢,子芩湯

子芩(二十分),竹葉(八合,切),甘草,黃柏(各四分),女萎,知母(各六分),枳殼(八分)

白話文:

  • 子芩(20 份)

  • 竹葉(8 份,切碎)

  • 甘草(4 份)

  • 黃柏(4 份)

  • 女萎(6 份)

  • 知母(6 份)

  • 枳殼(8 份)

上以水三升,煮一升,一歲兒分服。

《惠眼觀證》,胡黃連丸,治痢方。

胡黃連訶子肉(炮,秤二錢),硃砂(一錢半)

白話文:

胡黃連、訶子肉(先炒後秤二錢)、硃砂(一錢半)

上為末,爛飯為丸如此○大。每服七丸至十丸,隨大小,甘草薑湯下。

《劉氏家傳》小兒痢方。

上用黃蠟熔以黃丹,調赤為度,丸綠豆大。每服七丸,烏梅甘草艾葉煎湯下。

《張氏家傳》,金匱丹,治大人、小兒、老人、產婦應有寒熱,臟腑之疾,服之神效。西京龍門奉天寺主合此藥云:是異國神僧傳授。

白話文:

《張氏家傳》中的金匱丹,可以治療大人、小孩、老人和產婦因寒熱、臟腑疾病而引起的不適,服後效果非常靈驗。西京龍門奉天寺的主持僧人說:這是國外的神僧傳授給我們的藥方。

硃砂(半兩,飛,研極細),黃丹(二兩半,炒黑色),乳香(七錢,新水研細,紙箱於瓦上干之),木鱉子(大者十枚,燒黑色,去皮),白膠香(四錢,不雜偽者),砒霜,硝石(各三兩。同研,瓷合以赤石脂封固口縫,再以鹽泥紙筋固濟,蔭干,用灰火燒通赤,候冷取藥,其藥如雪玉,謂之瓊林玉株。此藥中,唯此神異過度,煉家謂之用砒不用砒之說,此是也。

白話文:

  • 硃砂(半兩,研磨至極細)。

  • 黃丹(二兩半,炒至黑色)。

  • 乳香(七錢,用新水研磨至細,放置在紙箱中,放在瓦上曬乾)。

  • 木鱉子(十個大的,燒至黑色,去皮)。

  • 白膠香(四錢,不要攙雜假貨)。

  • 砒霜、硝石(各三兩,研磨在一起,用瓷器密封,用赤石脂封固口縫,再用鹽泥紙筋加固,在陰涼處晾乾,用灰火燒至通紅,等冷卻後取出藥物,藥物如同雪玉,稱為瓊林玉株。

  • 在所有藥物中,唯獨此藥具有極其神奇的效果,煉丹家稱之為用到砒霜但又沒用到砒霜,說的就是這個藥方。

一料用一兩六錢),巴豆(揀大者去皮心、膜,出油),杏仁(大者,去皮尖,炒,研。各七十枚)

白話文:

一份藥材使用一兩六錢,巴豆(挑選較大的,去皮、去心、去膜,取出油分)。杏仁(選較大的,去皮尖,炒熟,研磨。各七十字枚)。

上研極細研,以黃蠟一兩三錢熔和為劑。要服旋丸,以全藥力。每服三丸,如綠豆大,臨臥漿水湯下。未效,連日服三服必效。更著老小虛實,加減大小也。

白話文:

先將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然後將一兩三錢的黃蠟融化,與藥粉混合做成藥丸。服用時,將藥丸旋轉成綠豆大小,在睡前用漿水或湯水送服。如果服藥後沒有效果,可以連續服用三天,直到症狀消失。根據個人體質的強弱,可以調整藥丸的大小。

《張氏家傳》,纏金丹,治一切痢下積聚。老少不拘,並不疏動,極有神效。一名,硃砂膏方。

白話文:

《張氏家傳》中記載的纏金丹,可治療各種痢疾、積聚症狀。無論是老人還是小孩都可以服用,不具有瀉下的副作用,有非常好的療效。也稱之為硃砂膏。

辰砂(一兩,別研極細),硇砂(明淨無石者一兩,別研極細,一方用半兩)

上先取肥者巴豆七十個,去皮,用黃蠟十棗大同煎焦黃色,取出,不用巴豆。將前藥二味與蠟攪勻,放稍冷和成挺子。如有患,旋丸。如大人,豌豆大,每服二丸,溫將水吞下。如赤白痢,乾薑甘草湯下。驟瀉,新水下。赤痢,冷黃連湯下。白痢,艾湯下。皆臨臥服二丸。小兒,麻子大,更看大小,臨時加減服之。

白話文:

首先將70個肥巴豆去皮,與十棗大的黃蠟一起煎至焦黃色,然後取出巴豆,只留下藥蠟。將剩下的兩種藥物與藥蠟混合攪拌均勻,待稍冷後揉成藥丸。如果有病人,就旋轉揉成丸藥。成年人服用時,藥丸的大小要像豌豆,每次服用兩丸,用溫水送服。如果是赤白痢,就用乾薑甘草湯送服。如果腹瀉嚴重,就用新水送服。如果是赤痢,就用冷黃連湯送服。如果是白痢,就用艾湯送服。以上藥丸都是在睡覺前服用。小兒服用時,藥丸的大小要像麻子,可以根據小兒的大小適當調整藥丸的大小和服用量。

《張氏家傳》,袞金膏,利胸膈化痰,取虛中有積,臍腹急痛,裡急後重,欲作惡痢及小兒停食發熱,糞白鮓臭。嘔吐酸水,下利積膿,穀食不化,全不美食。止瀉痢方。

白話文:

《張氏家傳》記載的一種治療胸腹脹滿、化痰止咳的藥膏叫做袞金膏。它可以治療虛證中有積滯,臍腹急痛,裡急後重,欲作惡痢,以及小兒停食發熱,大便白色並有酸臭味,嘔吐酸水,腹瀉膿液,穀食不化,不思飲食。它也可以用來止瀉痢。

硃砂(半兩,細研),粉霜,硫黃,硇砂(各一錢),砒霜,硝石(各半錢),膩粉(二錢),腦麝(各半字)

白話文:

硃砂(半兩,研磨成細粉),雪花膏,硫磺,石硫黃(各一錢),砒霜,硝石(各半錢),滑石粉(二錢),麝香,冰片(各半錢)

上件研細,用巴豆半兩黃明者,去殼、心膜研如面,和前藥令極勻,黃蠟三分熔和後,用重湯內煮三兩丸,搜成丸,用金箔裹著旋丸,小麥大五粒至七粒,取積漿水送下。化痰,薑湯下。瀉痢,米飲下。小兒,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五粒。

白話文:

把上列藥材研磨成細粉,取半兩黃明色的巴豆,去殼去皮,研磨成粉,和之前那味藥混合均勻。再取三錢重的黃蠟融化之後,放在沸水中煮熟,製成三兩重的丸劑,搓成藥丸,用金箔包住藥丸,做成小麥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至七粒,用積漿水送服。若要化痰,用薑湯送服。若要瀉痢疾,用米湯送服。若是小兒服用,藥丸要磨得像麻子大小,每次服用三至五粒。

《莊氏家傳》治瀉痢,神驗木香丸

黃連(一兩,去須,銼如大豆大,吳茱萸一兩同炒,令焦黃色,去茱萸),肉豆蔻(二個),木香(一分)

白話文:

黃連(一兩,去除須根,將其切成像大豆般大小,再與吳茱萸一兩一同炒,直到變成焦黃色,然後去除吳茱萸),肉豆蔻(兩個),木香(一分)

上為末,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用麵糊亦得。)水瀉、赤痢用米飲下二十丸。白痢,厚朴湯下。小兒,丸如許○大,服十丸。

白話文:

將上藥研磨成粉末,與蒸餅混合,揉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用麵糊也可以)。如果是水瀉、赤痢,用米湯送服二十丸。如果是白痢,用厚朴湯送服。如果是小兒,將藥丸做成小一點,如許○這麼大,服用十丸。

《莊氏家傳》,如聖丸,治大人、小兒冷熱瀉痢,腹痛,米穀不消,膿血赤白並療之方。

白話文:

《莊氏家傳》有記載如聖丸,是一個可以治療兒童和成人的冷熱病,食物不易消化、膿血和腹痛的藥方。

乾薑(炮),槐花(炒。各一兩),宣連(半兩,去毛)

上為末,麵糊為丸如綠豆大。大人,三十丸。小兒,七、八丸。看歲數加減。如常瀉,溫水下。赤多,米飲下。

《莊氏家傳》治小兒痢,阿膠丸

阿膠,茯苓,黃連

上各等分為細末,以飯為丸,曝乾。空腹,米飲下三十或五十丸。

《孔氏家傳》小兒痢方。

橘皮(炒),黃連,烏梅肉

上等分為末,陳粟米為丸。米飲下五十丸。

《王氏手集》,當歸黃連丸,治身體壯熱,煩渴下痢,赤白相雜,後重腹痛,晝夜無度,小便澀少方。

白話文:

王氏手抄醫書《手集》中記載的當歸黃連丸,可以用來治療身體發熱,煩渴下痢,排泄物呈現赤白相雜,排便後腹部疼痛,晝夜不止,小便澀少等症狀。

芍藥,當歸,黃連,黃柏

上等分為細末,麵糊為丸梧子大。每服十丸至二十丸,溫米飲下,食後。

《吉氏家傳》治一切痢,青金散方

定粉(二兩),黃丹,白礬(煅),龍骨(各半兩),白朮(一分),訶子皮(二十個)

上件末,干棗一升去核為一處,作糰子於罐子中,用火先文後武燒青色為度,研細。米飲下一錢。血多,入黃連少許。小兒半錢。又一方入莨菪子、豬膽丸尤妙。

白話文:

上文所說方子,以幹棗一升,去核後磨成泥,將藥泥做成丸子,放入罐子中。先用文火,再用武火燒至藥丸變成青綠色即可,然後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配米湯服用。如果出血量多,再加入少許黃連。小兒服用時,減半即可。另有一種方子,加入莨菪子、豬膽丸,療效會更好。

《吉氏家傳》治諸般痢方。

訶子皮,密陀僧(各一兩),巴豆(二十粒,去皮、油)

上件末,以醋二升半熬一伏時,乘熱於垍合內,凝定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空心米飲下。休息痢,米飲下。赤痢,甘草水下。白痢,乾薑湯下。

白話文:

上一件藥方最後,用二升半醋煮一小段時間,趁熱放在模具裏,凝結成為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三丸,空腹用米湯送服。如果是休息痢,用米湯送服;如果是赤痢,用甘草水送服;如果是白痢,用乾薑湯送服。

《吉氏家傳》治一切痢,青金散方

黃丹,莨菪子,胡粉(炒。各半錢),棗子(十個)

上一處搗作團,燒令通赤取出,冷,研細。空心米飲下半錢。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治小兒痢方。

龍骨,黃丹,定粉,豬指甲子(各等分)

上四味瓶罐泥封口,大火煅紅,細研。服半錢一字,米飲調下。

長沙醫者鄭愈傳治小兒痢方。

訶子(三個),龍骨,烏魚骨,黃丹(醋炒。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半錢,米飲調下。

長沙醫者鄭愈傳治小兒痢,針頭丸

巴豆,杏仁(去皮尖。各四十九個)

上用鐵線串,燈焰上燒,不存性,研細,用黃蠟二錢燈上熔汁,入藥和為劑,如粟米大。每服七丸,小兒三、五丸,新汲水吞下。

白話文:

用鐵線將藥串起來,在燈火上燒,藥物燃燒後不留藥性,將藥研成細末,再用二錢黃蠟在燈火上熔化成汁,加入藥粉中和製成劑量,藥丸的大小如粟米般。成人每次服用七丸,小兒服用三到五丸,用剛汲取的涼水吞服。

長沙醫者鄭愈傳,五仙丹,治痢方。

杏仁,巴豆(各四十五粒,針頭上並燒存性),砒霜(一錢,研),膩粉(二錢),百草霜(半兩),黃蠟(一兩)

白話文:

杏仁、巴豆(各四十五粒,用針尖燒存性),砒霜(一錢,研磨),膩粉(二錢),百草霜(半兩),黃蠟(一兩)

上件同研勻,熬黃蠟為劑,旋丸如黃米大。白湯下,不計時候。

長沙醫者鄭愈傳治瀉痢方。

胡椒,綠豆(各四十五粒),黃丹(半錢,飛),巴豆(七粒,去皮心、膜,出油)

白話文:

  • 胡椒:45粒

  • 綠豆:45粒

  • 黃丹:半錢,研磨成粉末狀

  • 巴豆:7粒,去除外殼、內膜,並將其油脂提取出來

上件為末,入少麵糊丸如黃米大。每服十丸,烏梅甘草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