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五 (10)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五 (10)

1. 內疳第十一

《聖惠》:夫小兒內疳者,由乳哺無常,傷於臟腑之所致也。其候乳食不消,心腹虛脹,眼目澀癢,體熱皮枯,腸胃不調,痢下五色,漸漸羸瘦,蟲食肚腸,日月彌深,痢轉不止,故號內疳也。

白話文:

《聖惠》:小兒內疳的原因,大多是哺乳無常,損傷了臟腑。症狀是:乳食不能消化,心腹虛脹,眼目澀癢,身體發熱,皮膚粗糙,腸胃不調,腹瀉各種顏色的稀便,逐漸消瘦,蟲子咬食胃腸,日積月累,腹瀉不止,所以稱之為內疳。

《聖惠》治小兒內疳,乳食不調,心腹脹滿,肌膚羸瘦,下痢無常。木香丸,方

白話文:

《聖惠》方中,木香丸,用於治療小兒內疳,即兒童消化不良。症狀包括乳食不調,即無法正常消化乳汁或食物;心腹脹滿,胸腹脹滿;肌膚羸瘦,身體消瘦;下痢無常,腹瀉頻繁、不定時。方劑如下:

  • 木香:15克
  • 茯苓:15克
  • 砂仁:10克
  • 白朮:10克
  • 甘草:10克
  • 生薑:10克
  • 大棗:10枚
  • 將上述藥物研成細末,加水或米湯調成糊狀,每日服用二次。

木香,蟬殼(微炒,去足),麝香(細研),黃連(去須),黃丹(微炒),熊膽(研入),夜明砂(微炒),干蟬(塗酥炙微焦。各一分),亦石脂(半兩),肉豆蔻(一顆,去殼),田父(半兩,炙令微黃)

白話文:

木香、蟬殼 ( 微炒、去掉蟬足 )、麝香 ( 細研磨 )、黃連 ( 去掉鬚根 )、黃丹 ( 微炒 )、熊膽 ( 研入 )、夜明砂 ( 微炒 )、幹蟬 ( 塗抹酥油炙烤至微焦 ),各一錢。亦石脂 ( 半兩 )、肉豆蔻 ( 一顆,去掉外殼 )、田父 ( 半兩,炙烤至微黃 )。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水浸蒸餅,丸如麻子大。每服以溫粥飲下二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將上列的藥搗碎、研磨成粉末,用溫水浸泡蒸餅,搓成麻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溫熱的粥水送服兩粒。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質靈活增減藥丸的數量。

《聖惠》治小兒內疳,四肢羸瘦,腹脹鼻癢,皮膚乾燥,下痢不常。蘆薈丸,方

白話文:

  • 《聖惠》治療小兒內疳,症狀包括四肢瘦弱、腹脹、鼻癢、皮膚乾燥,以及不經常腹瀉。

  • 蘆薈丸方:

  • 生地黃二兩(約 60 克)

  • 蘆薈一兩(約 30 克)

  • 甘草半兩(約 15 克)

  • 黃連半兩(約 15 克)

  • 訶子半兩(約 15 克)

  • 人參二錢(約 6 克)

  • 陳皮二錢(約 6 克)

  • 乾薑二錢(約 6 克)

  • 茯苓二錢(約 6 克)

  • 木香二錢(約 6 克)

  • 香附二錢(約 6 克)

  • 縮砂一錢(約 3 克)

  • 天花粉一錢(約 3 克)

  • 上藥共研為細末,加入蜂蜜調成糊狀,分裝成小丸,每次服用 5-10 丸,每日 3 次,以溫開水送服。

蘆薈,雄黃(各細研),沒石子,蟬殼(微炒,去足),蛇蛻皮(灰),丁香,熊膽(研入。各一分),麝香(細研),蟾酥(研入。各一錢),黃連(半兩,去須)

白話文:

蘆薈、雄黃(都研磨得很細)、沒食子、蟬殼(稍微炒一下,去掉腳)、蛇蛻下的皮(燒成灰)、丁香、熊膽(研磨成粉,各一份)、麝香(研磨得很細)、蟾酥(研磨成粉,各一錢)、黃連(半兩,去掉鬚)。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黃米粒大。每服以粥飲下三丸,日三服。別研一丸,吹入鼻中。量兒大小以意加減。(《聖惠》又收治疳痢。)

《聖惠》治小兒內疳,下痢不止,體瘦食少,腹痛羸弱。殺疳丸,方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製成米粒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丸,以粥送服,每日三次。另外,研製一粒藥丸,吹入鼻腔。劑量應根據兒童的體型大小酌情增減。(《聖惠方》中還有治療疳痢的藥方。)

雄黃,密陀僧,麝香,蘆薈(各細研),蝸牛殼,母丁香,鶴蝨,白礬(灰),沒藥,地龍(微炒),熊膽(研入。各一分),肉豆蔻(去殼),黃連(去須,微炒),艾葉(炒令黃),定粉(微炒。各半兩),蟾酥(一錢,研入)

白話文:

雄黃、密陀僧、麝香、蘆薈(都研磨成細末),蝸牛殼、母丁香、鶴蝨、白礬(燒成灰),沒藥、地龍(微炒),熊膽(研磨均勻。各一錢),肉豆蔻(去殼),黃連(去須,微炒),艾葉(炒至焦黃),定粉(微炒。各半錢),蟾酥(一錢,研磨均勻)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麵糊和丸如綠豆大。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三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把上文所記的藥搗碎,用羅篩成細末,加上麵糊和成綠豆大小的藥丸。不拘泥於時間,用稀飯送服三粒。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藥量。

《聖惠》治小兒內疳,下痢不止,肌體消瘦,諸治未瘥,宜服,麝香散,方,

白話文:

《聖惠方》中記載,兒童患有內疳,腹瀉不止,身體消瘦,各種治療方法都無效,應服用麝香散。方劑如下:

麝香、沉香、乳香、沒藥、琥珀、硃砂、雄黃、輕粉、冰片、龍骨、牡蠣、人參、白朮、甘草、當歸、生地黃、白芍、川芎、肉桂、乾薑、石菖蒲、茯苓、山藥、芡實、蓮子、薏苡仁、扁豆、綠豆、赤小豆、黑豆、杏仁、核桃仁、松子仁、芝麻、胡桃仁、枸杞子、桑椹子、五味子、遠志、石斛、天冬、麥冬、五加皮、杜仲、續斷、地骨皮、女貞子、旱蓮草、車前草、蒲公英、金銀花、菊花、薄荷、藿香、佩蘭、白芷、防風、荊芥、柴胡、黃芩、黃連、山梔、梔子、木香、砂仁、厚朴、陳皮、半夏、生薑

麝香,蘆薈(各細研),蛇蛻皮(灰),夜明砂(微炒),蝸牛殼,黃連(去須,微炒),沒石子(各一分),黃丹,定粉(各微炒,一兩),訶黎勒(半兩,煨,用皮)

白話文:

麝香、蘆薈(各研成細末),蛇蛻皮(燒成灰),夜明砂(稍微炒過),蝸牛殼,黃連(去除鬚根,稍稍炒過),沒石子(各一錢),黃丹,定粉(各稍微炒過,一兩),訶黎勒(半兩,煨過,只用果皮)。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都研令勻。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早晨、午後各一服。看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內疳,體瘦下痢。丁香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細粉,然後混合均勻。每次服用時取半錢的藥粉,用粥湯調服,早上和下午各服用一次。根據小兒的年齡和體質調整劑量。 這是《聖惠》中治療小兒內疳、體瘦及下痢的丁香散方。

丁香,當歸(銼,微炒),硃砂,蚺蛇膽,牛黃(各細研),白馬靨(酒浸,炙黃色。各一分),犀角(屑,半兩)

白話文:

  • 丁香

  • 當歸(切碎,微炒)

  • 硃砂

  • 蚺蛇膽

  • 牛黃(研磨精細)

  • 白馬毛(浸泡在酒中,烘烤至黃色。每種各一份)

  • 犀牛角(切碎,半兩)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都研令勻。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內疳,下痢不止,昏沉多睡。胡粉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細末,全部研磨均勻。每次服用時,用粥湯調和半錢的藥粉,一天服用三次。根據小孩的年齡和體重自行調整劑量。 這個方子來自《聖惠》,用於治療小兒內部寄生蟲病,症狀包括腹瀉不止、精神不振及嗜睡。[胡粉丸]

胡粉(微炒),青黛(細研。各半分),黃連(末,一分,微炒),麝香(一錢)

白話文:

胡粉(略微炒過),青黛(研磨得非常細膩。各佔一半),黃連(研磨成粉末,佔一成,略微炒過),麝香(一錢)

上件藥同研令細,以豬膽一枚取汁和丸如黃米粒大。不計時候,以粥飲下五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又方

丁香(末),牛黃,黃連(末,細研),雄黃(各一分),蟾酥(半分)

白話文:

將上述的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豬膽汁和藥末一起丸成黃米粒大小的藥丸。不限服用時間,用稀粥送服五粒藥丸。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質適當增減藥丸數量。

上件藥同研令細,以豬膽汁和丸如黍米粒大。不計時候,以薄荷湯下五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把上述的藥研磨得十分細膩,並用豬膽汁和成丸,大小如黍米。沒有固定的時間,用薄荷湯送服五丸。依患者的年齡大小而適量加減藥量。

《譚氏殊聖方》:小兒臟病最難知,索出時時又要歸。大抵內疳人少會,唯聞打瓦更鎖龜。不求皂豆丁香白,豈信人間有妙醫。

寶命丹

白話文:

《譚氏殊聖方》:小孩的內臟疾病最難診斷,給予藥物後好像好了,但沒多久又復發了。一般來說,內傷很少會好,我只聽說過用瓦片打龜的方法。一般人不會相信有白皁豆、丁香、白礬這三種藥可以治好內傷,哪還相信世間有妙醫呢。

皂角(一兩,炙令焦黑色,去皮,為末,取三分),巴豆(二七個,去心膜,細研,新瓦上出油了用之),雄雀兒糞(二錢)

上細末,以粟米飯丸綠豆大。空心,溫水下三丸。

白話文:

  • 皁角(6克,烘烤至焦黑色,去皮,研磨成粉,取三分之一)

  • 巴豆(14粒,去除外膜,研磨成細粉,並在新瓦上加熱至出油)

  • 雄雀糞(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