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三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三 (4)

1. 風疳第五

(亦名肝疳。風疳生核附)

《聖惠》云:小兒風疳者,由肝臟壅熱,乳食不調之所致也。是以孩子十旬之內,三歲之間,氣血未調,骨木輕軟,凡為動靜,易為所傷。若乳母昧於寒暄,失於調適,滋味不節,喜怒無常,或外中風寒,內懷驚怒,便即乳兒,邪氣未除,傷兒臟腑,致成風疳也。其狀搖頭揉目,眼赤多睡,腦熱發焦,百脈拘急,漸漸黃瘦者,是其候也。

白話文:

《聖惠方》說:小兒風疳,是由肝臟壅熱、乳食飲食不調所引起的。因此,孩子在十個月到三歲之間,由於氣血尚未調和,骨骼柔軟,容易受到傷害。乳母如果不注意冷暖,沒有適當的調養,飲食不均衡,更不能控制喜怒,或者母親本身有風寒、驚怒等情緒,就會把這些病症帶給正在吃奶的嬰兒,在邪氣未除的情況下,損傷嬰兒的臟腑,引起風疳。風疳的症狀包括搖頭揉眼、眼睛發紅、嗜睡、腦熱發燒、四肢拘急、逐漸消瘦等。

《聖惠》治小兒風疳,日漸羸瘦,多睡壯熱,面色青黃,或時吐乳。龍腦散方

白話文:

《聖惠》中記載的一種治療小兒風疳的方子,症狀表現為日漸消瘦,嗜睡發熱,面色青黃,有時吐乳。

龍腦散方:

  • 龍腦 1克
  • 硃砂 0.5克
  • 珍珠 1克
  • 黃連 1克
  • 梔子仁 1克
  • 茯苓 1克
  • 荷葉 1克
  • 水銀 0.5克

將上述藥物研成細末,每服 0.5克,每日兩次,用米湯送服。

腦麝,牛黃,雄黃,硃砂(各細研),熊膽,蚺蛇膽(並研),黃連(去須),蛜𧌴(微炒),天麻,蝸牛(炒令微黃),藍葉,川大黃(銼,微炒),五靈脂,馬兜鈴(以上各一分)

白話文:

麝香、牛黃、雄黃、硃砂(各自研碎精細),熊膽、蚺蛇膽(一起研磨),黃連(去除須根),蛜蝪(稍微炒一炒),天麻,蝸牛(炒到稍微發黃),藍葉,川大黃(切碎、稍微炒一下),五靈脂,馬兜鈴(以上各取一份)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研了藥令勻。每服以溫水調下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風疳,剜鼻揉眼,不知癢處。胡黃連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細細篩成粉末,然後加入已經研磨好的藥材使其混合均勻。每次服用時,用溫水調和半錢的藥粉。根據小孩的年齡和體重來調整劑量。 這是《聖惠》中治療小兒風疳、喜歡挖鼻子揉眼睛且不知道癢處的胡黃連丸配方。

胡黃連,人參(去蘆頭),地龍(微炒),代赭(細研),赤石脂(各半兩),蝸牛肉(二枚),豬牙皂莢(二挺,去黑皮,塗酥炙焦黃,去子),大蜣螂(五枚,去翅足,微炒),青黛,蟾酥(並研入),木香,檳榔,黃連(去須),天麻,當歸(銼,微炒),犀角(屑),乾蠍,蟬殼(各微炒),羌活,使君子,白蕪荑,驢胎耳(炙令焦黃),蛤蚧(頭尾全者,塗酥、炙微黃),硃砂,麝香,蘆薈,牛黃(並細研。各一分)

白話文:

胡黃連、人參(除掉蘆頭)、地龍(微炒)、赭石(研磨成細末)、赤石脂(各半兩)、蝸 牛肉(二枚)、豬牙皁莢(二挺,去掉黑皮,塗抹酥油烘烤至焦黃,取出種子)、大蜣螂(五枚,去掉翅膀和腳,微炒)、青黛、蟾酥(共同研磨成粉末)、木香、檳榔、黃連(去掉鬚)、天麻、當歸(切片,微炒)、犀牛角(刮成屑)、乾蠍子、蟬殼(各自微炒)、羌活、使君子、白蕪荑、驢胎耳(烘烤至焦黃)、蛤蚧(頭尾完整的,塗抹酥油,烘烤至微黃)、硃砂、麝香、蘆薈、牛黃(共同細研磨。各一份)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以獖豬膽汁和丸如綠豆大。每於空心以粥飲下三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一切風疳、搐搦。牛黃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成粉末,然後加入研磨過的藥材,攪拌均勻,用豬膽汁和成綠豆大小的藥丸,依照兒的體格大小決定服用丸數量。每天早晨空腹時,用粥服用三顆藥丸。

牛黃,硃砂,雄黃,龍腦(各細研),黃連(去須),桂心,白附子(炮裂),川大黃(銼,微炒),膩粉(研入),人參(去蘆頭),茯神,巴豆(二十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白話文:

牛黃、硃砂、雄黃、龍腦(各研成細末),黃連(去掉鬚根),桂心,白附子(炮裂後),川大黃(銼碎,微炒),膩粉(研磨後混入),人參(去掉蘆頭),茯神,巴豆(20枚,去皮、心,研磨後,用紙包著壓出油脂)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以栝蔞瓤和丸如綠豆大。濃煎蔥白湯下三丸,取下惡物為度。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細末,混合研磨均勻,用栝蔞瓤和水調成綠豆大小的丸劑。用濃煎的蔥白湯送服三粒藥丸,直到排出體內的惡物為止。根據兒童的大小適當增減藥量。

《聖惠》治小兒肝肺風熱,心脾壅滯,體瘦壯熱,致成風疳。宜常服解風熱,,殺疳蘆薈丸方

白話文:

《聖惠方》中治療小兒肝肺風熱、心脾壅滯、身體消瘦、發熱,導致風疳(一種兒童營養不良症候羣)的方劑。

建議長期服用能解除風熱、殺死疳瘵的蘆薈丸。

蘆薈,天竺黃,青黛,硃砂(各細研),蚺蛇膽(研入),胡黃連,蛇蛻皮(灰),使君子,天麻,丁香,黃連(去須),木香(以上各一分),白龍腦,牛黃(各細研,一錢),蟬殼(微炒),麝香(細研。各半分)

白話文:

  • 蘆薈、天竺黃、青黛、硃砂(均研磨細碎),蚺蛇膽(研磨後加入),胡黃連、蛇蛻皮(燒成灰),使君子、天麻、丁香、黃連(去掉鬚根),木香(以上各取一份),白龍腦、牛黃(各研磨細碎,取一錢),蟬殼(略微炒一下),麝香(研磨細碎,各取半份)。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空心及近晚,以粥飲下三丸。量兒大小臨時加減。

《聖惠》治小兒一切風疳,日漸羸瘦,體熱心驚,搖頭揉鼻,四肢煩躁,皮膚黃黑,毛髮乾枯,日久不瘥。

蟬殼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細末,然後加入已經研磨好的藥材使其均勻混合,再用煉製的蜂蜜調和成如綠豆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時,在空腹或接近傍晚的時候,用粥湯送服三丸。根據小兒的年齡和體質適時調整劑量。 這個方子來自《聖惠》,適用於治療兒童各種風疳症狀,比如逐漸消瘦、身體發熱且容易受到驚嚇、搖頭搓鼻子、四肢不安定、皮膚呈現黃黑色、頭髮乾燥無光澤等長期不愈的情況。這被稱作蟬殼丸。

蟬殼(微炒),硃砂,麝香,雄黃(各細研),甜葶藶(隔紙炒令紫色。各一分),乾蠍(微炒),龍腦,牛黃(炒,細研。各半分),青黛(半兩,細研),蜣螂(五枚,去翅足,炒微黃),膩粉(一錢,研入),蟾頭(一枚,塗酥炙微黃),烏蛇(三分,酒浸,去皮骨,炙令微黃),巴豆(十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

白話文:

蟬殼(稍微炒一炒),硃砂,麝香,雄黃(各研磨成細粉),甜葶藶(隔著紙炒到呈紫色狀態。各取一分),乾蠍子(稍微炒一炒),龍腦,牛黃(炒過後再研磨成細粉。各取半份),青黛(取半兩,研磨成細粉),蜣螂(五隻,去掉翅膀和腳,炒到微黃),膩粉(取一錢,研磨後加入藥材中),蟾蜍頭(一顆,塗上酥油烤到微黃),烏蛇(取三份,用酒浸泡後,去除皮和骨頭,烤到微黃),巴豆(十顆,去除皮和心,研磨成粉,用紙包起來壓出油脂)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用豬膽汁和丸如黃米大。每服以粥飲下三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風疳,身體壯熱,或時吐逆,心神煩躁。胡黃連方

白話文:

將以上藥材搗碎成粉末,再加入研製好的藥材,使之均勻混合。然後用豬膽汁和在一起,做成黃米粒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粒,用熱粥送服。具體用量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

胡黃連,犀角(屑),蘆薈,天竺黃(各細研),燕脂(研入),羚羊角(屑。各半兩),麝香,牛黃,硃砂,雄黃(各細研),天漿子,白殭蠶,乾蠍(並微炒。各一分),蟾酥(一錢,研入)

白話文:

胡黃連、犀角粉、蘆薈、天竺黃(以上各味均研磨細碎),燕脂(研磨入藥),羚羊角粉(以上各味,各用半兩),麝香、牛黃、硃砂、雄黃(以上各味均研磨細碎),天漿子、白殭蠶、乾蠍子(以上三味均微炒。各用一分),蟾酥(一錢,研磨入藥)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以豬膽汁浸,蒸餅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三丸,不計時候。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風疳羸瘦。蛇蛻皮丸方

白話文:

將上面的藥物搗成粉末,混合磨研均勻,用豬膽汁浸泡,再加入蒸餅製成麻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粒藥丸,用粥送服,不限時間。根據小孩的大小來調整劑量。

蛇蛻皮(燒灰),天南星(炮裂),乾蠍,蟬殼(各微炒),蘆薈,硃砂(並細研。各一分),蟾頭(一枚,炙令黃),天漿子(七枚,微炒),青黛(半兩,細研),蜣螂(七枚,去翅足,微炒)

白話文:

  1. 蛇蛻皮:將蛇蛻皮燒成灰。

  2. 天南星:將天南星炮裂。

  3. 乾蠍:將乾蠍子微微炒一下。

  4. 蟬殼:將蟬殼微微炒一下。

  5. 蘆薈:使用蘆薈。

  6. 硃砂:將硃砂研磨成細粉。

  7. 蟾頭:將蟾蜍頭烤至黃色。

  8. 天漿子:將天漿子微微炒一下。

  9. 青黛:將青黛研磨成細粉。

  10. 蜣螂:將蜣螂去除翅足後,微微炒一下。

上件藥搗,羅為末;獨頭蒜燒熟,並醋、飯和丸如綠豆大。每服空心以粥飲下三丸。量兒大小加減。

《聖惠》治小兒風疳,肌體多熱,煩渴心躁,夜不得眠臥。蘆薈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並篩成粉末;單頭蒜煮熟後,與醋和飯混合製成如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時,在空腹狀態下用粥送服三粒丸子。根據小孩的年齡和體重調整劑量。 《聖惠》中記載的蘆薈丸方可用於治療小兒風疳,症狀包括身體發熱、煩渴心煩、夜晚難以入睡等。

蘆薈(細研),天麻,胡黃連(各半兩),麝香,鐵粉,熊膽,雄黃,硃砂(各細研),乾蠍(微炒),水銀(以上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以棗肉研水銀星盡,都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溫水下三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蘆薈(細細研磨),天麻、黃連(各半兩),麝香、鐵粉、熊膽、雄黃、硃砂(各研磨細膩),乾蠍子(稍微炒過),水銀(以上各一份)。

《聖惠》治小兒風疳,鼻口多癢,肌體羸瘦,搖頭揉目,昏昏多睡。夜明砂丸方

白話文:

《聖惠方》記載,用於治療小兒風疳,症狀表現為:鼻子和嘴巴很癢,身體瘦弱、搖頭晃腦、揉眼睛,昏昏沉沉、嗜睡。

夜明砂丸的配方:

  • 夜明砂:100克,研成粉末
  • 甘草:30克,切段
  • 桂枝:30克,切段
  • 人參:30克,切段
  • 白芍:30克,切段
  • 當歸:30克,切段
  • 川芎:30克,切段
  • 白術:30克,切段
  • 茯苓:30克,切段
  • 山藥:30克,切段
  • 熟地黃:30克,切段
  • 牛蒡子:30克,切段
  • 蒼朮:30克,切段
  • 三棱:30克,切段
  • 莪朮:30克,切段
  • 木瓜:30克,切段
  • 山楂:30克,切段
  • 白果:30克,剝殼切碎
  • 扁豆:30克,剝殼切碎
  • 荷葉:30克,切碎
  • 甘草:30克,切碎

製作方法:

  1. 將所有藥材混合在一起,研成粉末。

  2. 用適量的水將粉末調成糊狀。

  3. 將藥糊分成小丸子,每個丸子約重1克。

  4. 將藥丸晾乾,即可服用。

服用方法:

  • 每日服用3次,每次服用5~10粒。
  • 兒童服用時,請將藥丸磨成粉末,用水沖服。

夜明砂,乾蠍,白殭蠶(各微炒),白附子(炮裂),牛黃,麝香,硃砂,青黛(各細研),甜葶藶(隔紙炒令紫色。以上各一分),蟾酥(半分),烏蛇(三分,酒浸,去皮骨,炙微黃),雀兒飯甕(二七枚)

上件藥搗,羅為末,用豬膽汁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三丸。量兒大小,增減服之。

白話文:

夜明砂、乾蠍、白殭蠶(分別略微炒過),白附子(烤裂),牛黃、麝香、硃砂、青黛(分別細研),甜葶藶(隔著紙炒至紫色。以上每種一錢),蟾酥(半錢),烏蛇(三錢,泡酒,去皮骨,烘烤至微黃),雀兒飯甕(二七枚)

《譚氏殊聖方》:肝疳腹脹體痿黃,面色如金形漸傷,咬甲撏眉多吃土,愛鹽糟米怕羹湯。朝朝曩瀉吐還逆,晝夜頻添不忍當,但取密陀僧作末,為丸令服號醫王。

玉合丹

白話文:

《譚氏殊聖方》記載:患有肝疳病症的人,通常會出現腹部脹大、身體消瘦、皮膚發黃,臉色如金,身形逐漸消瘦,還會有咬指甲、皺眉、吃土,並且喜歡吃鹽、糟米,卻害怕吃羹湯。

晨起時會出現嘔吐和腹瀉,整天都反覆發作,令人難以忍受。這時,可以用密陀僧研成粉末,做成藥丸給病人服用,據說可以使病人康復。

寒水石,白礬(各二兩),黃丹(三味研勻,入合子,大火煅過,別研),密陀僧(各半兩),硫黃(一分,研)

上再研細,蒸餅,丸綠豆大。冷水下四丸,甘草湯亦得。

白話文:

寒水石、白礬(各兩)、黃丹(將這三味研磨均勻,放入合子中,用大火煅燒過,再研磨)、密陀僧(半兩)、硫磺(一分,研磨)

《譚氏珠聖方》:掐鼻撏眉瀉又青,皆頭瘡痛怡光明,朝朝合面便涼處,不住抓頭屢熱驚。此是肝家疳體相,早求良藥急看承,丁香蘆薈牙硝等,熟搗三黃會有靈。

撥雲散

白話文:

《譚氏珠聖方》:掐鼻、用力推搓眉毛,都對治療頭瘡腫痛、防止眼瞎有益。每天早晨太陽剛出來時,頭朝著涼爽的地方,不要用手抓頭,抓了頭就會反覆發作、發熱驚厥。這是肝臟有濕熱的緣故,應該盡早請名醫診治。丁香、蘆薈、牙硝等,三種藥(黃連、黃柏、黃芩)研末後,服用有效。

大黃,胡黃連,黃芩(各一分,末),丁香,馬牙硝,蘆薈(各半分,末),天漿子(炒,七枚)

白話文:

大黃、胡黃連、黃芩(各一份,研成細末),丁香、馬牙硝、蘆薈(各半分,研成細末),天漿子(炒到金黃色,七枚)。

上件杵,羅為末,用獨頭蒜燒熟,並醋飲和丸如綠豆大。空心,粥飲下三丸。量兒大小加減。

《萬全方》治小兒肝疳,肌體多熱,煩渴心躁,夜不得眠。龍膽丸

白話文:

將上述材料搗碎並磨成細末,使用一個獨頭蒜煮熟後,與醋一起調和製成如綠豆大小的丸子。空腹時用粥送服三粒丸子。根據小孩的年齡和體重來調整劑量。 《萬全方》中記載此龍膽丸可用於治療小兒肝疳,症狀包括身體發熱、煩躁口渴、心情不安以及夜晚難以入睡。

龍膽,升麻,麝香(研入),水銀,乾蠍(炒),鐵粉,熊膽,雄黃,硃砂(並細研。各一分),蘆薈(研),天麻,胡黃連(各半兩)

白話文:

龍膽:升麻,麝香(研成粉末),水銀,乾蠍子(炒熟),鐵粉,熊膽,雄黃,硃砂(一起研磨成細粉,各一份),蘆薈(研磨),天麻,胡黃連(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末,以棗肉研水銀星盡,都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以溫水下。

《莊氏家傳》治小兒風疳。順肝氣,進飲食。蘆薈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材料搗碎,過篩成粉末,然後用棗肉研磨直到水銀完全分散均勻,全部混合後製成如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丸,用溫水送服。 《莊氏家傳》中的蘆薈丸方用於治療小兒風疳,能夠順暢肝氣,促進飲食。

蘆薈(一錢,別研,秤,或只以皂角水磨),草龍膽(一兩,淨洗,銼、焙乾,秤)

白話文:

蘆薈(一錢,研磨成粉末,以皁角水研磨也可),草龍膽(一兩,清洗乾淨,銼碎後焙乾,稱重)。

上件藥一處搗,羅為末,用不蚛皂角三挺,以水二升挼汁,用生絹濾去滓,入銀器內慢火熬成膏,入前二味藥調和得所,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薄荷湯吞下。

白話文:

把上述的藥材放在一塊搗成粉末。拿三個未成熟的皁角,用二升水把汁液搓揉出來,用生絹把藥渣濾掉,把藥汁倒入銀器裡用小火熬成膏狀。加入前兩種藥粉,調製均勻,搓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到五粒,以薄荷湯送服。

張渙,熊膽天麻丹,治風疳羸瘦,搖頭揉目,百脈拘急方。

真熊膽,使君子(去殼),胡黃連,天麻,羌活,蟬殼(各一兩),蘆薈,乾蟾(酥炙黃。各半兩)

白話文:

張渙的熊膽天麻丹,用於治療因風邪引起的疳積、體弱消瘦、頭搖眼揉以及全身脈絡緊張拘急的情況。 配方包括:真的熊膽、使君子(去掉外殼)、胡黃連、天麻、羌活、蟬蛻(各一兩),蘆薈、乾蟾蜍(用酥油烤至金黃色,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粳米飯和丸黍米大。每服十粒,煎荊芥湯下。量兒大小加減。

白話文:

把上件藥搗碎,研磨成細粉,加入粳米飯搓成黍米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十粒,用荊芥湯送服。根據兒童的年齡大小增減劑量。

張渙又方,烏蟾丹

烏蛇(酒浸去皮骨,炙令黃),乾蟾(酥炙黃),蛇蛻皮(燒灰。各一兩),胡黃連(半兩)

以上搗,羅為細末。次用:麝香,蘆薈,熊膽(各細研,一分)

上件一處拌勻,白麵糊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薄荷湯下。量兒大小加減。

《萬全方》治小兒肝疳羸瘦。酸棗仁丸

白話文:

張渙的另一個方子,烏蟾丹,用於治療小兒肝疳瘦弱。其成分和製法如下: 烏蛇(用酒浸泡去除皮骨後,烤至微黃),乾蟾蜍(用酥油烤至微黃),蛇蛻下的皮(燒成灰)。以上材料各一兩,胡黃連半兩。將這些材料搗碎並過篩成細粉。 接著使用:麝香、蘆薈、熊膽(各自細細研磨,每種一分)。 把上述所有成分混合均勻,再用白麵糊調和成如黍米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十粒,用薄荷湯送服。根據兒童年齡大小調整劑量。

酸棗仁(微炒),蘆薈(研),蟬殼(去頭足,炒),硃砂(研),乾蠍(微炒),天南星(炮裂),蛇蛻皮(燒灰。各一分),青黛(半兩,研入),龍腦(半分,研入),蟾頭(一枚,炙令黃),蜣螂(去翅足,微炒),天漿子(微炒。各七枚)

上件杵,羅為末,用獨頭蒜燒熟,並醋飲和丸如綠豆大。空心,粥飲下三丸。量兒大小加減。

白話文:

  • 酸棗仁(經過微炒)

  • 蘆薈(搗成粉末)

  • 蟬殼(去頭足,炒)

  • 硃砂(研磨成粉末)

  • 乾蠍(經過微炒)

  • 天南星(炮裂)

  • 蛇蛻皮(燒成灰燼。各一分)

  • 青黛(半兩,研磨成粉末)

  • 龍腦(半分,研磨成粉末)

  • 蟾頭(一隻,烤至黃色)

  • 蜣螂(去翅足,微炒)

  • 天漿子(微炒。各七枚)

《趙氏家傳》,風疳丹,治小兒稟受不足,乳哺失宜,膚華浮脆,胃犯風冷,正氣微弱,客邪在內,令兒津液不固,自汗自利,中寒氣痞,關膈不通。成哯吐乳片,肌肉不生,精神昏塞,不欲啼笑;以致囟戶不斂,頭骨開張,龜胸解顱,丁奚無辜,無所不至。邪客於心,則成驚癇;邪客於脾,則成風疳。

如有此病,但能日與二、三服,自然令兒乳哺充肥,風消氣伏,神驗無比。予嘗以救小兒得效,不可勝數。

白話文:

《趙氏家傳》中的風疳丹,用於治療小兒先天稟賦不足,乳汁餵養不當,皮膚鬆軟脆弱,胃部受風寒侵襲,正氣虛弱,病邪在內,導致小兒津液不固,自發汗液和瀉瀉,中寒氣滯,關隔不通。表現為小兒吐乳不止,肌肉不生長,精神昏迷,不想啼哭或嬉笑;以至於囟門不閉合,頭骨開裂,胸骨外突,肋骨外翻,呈現出丁奚無辜的症狀,無所不至。如果邪氣侵犯到心臟,就會導致驚癇;如果邪氣侵犯到脾臟,就會導致風疳。

硃砂,硫黃,丁頭大赭石(三味各生研細),蛇黃(火煅、醋淬七遍,研細。各一分),蜣螂(去翅足,炒),地龍(盤曲者,銼、炒,去上滓。各三個),蠍(全者,二十個),使君子(大者十個,取肉),沒石子(一個),虼蚾頭(塗酥炙,一個),天漿子(炙),白附子(生。

白話文:

硃砂、硫黃、丁頭大赭石(這三味藥材都要生研細末)。

蛇黃(用火煅燒、醋淬七遍,研細末。各取一分)。

蜣螂(去掉翅膀和腳,炒熟)。

地龍(盤曲的,銼碎、炒熟,去掉上面的雜質。各取三個)。

蠍子(完整的,二十個)。

使君子(大的十個,取肉)。

沒石子(一個)。

虼蚾頭(塗上酥油炙烤,一個)。

天漿子(炙烤)。

白附子(生的)。

各七個),白花蛇(一寸,酒浸一宿,不去皮骨,焙乾),大附子,烏頭(各取並向尖上,一、半個),半夏(生薑汁製,焙乾),麝香(秤),續隨子,丁香,赤石脂(各一錢)

白話文:

將以下的中藥材準備好:白花蛇一寸,浸泡在酒中一宿,不去皮和骨,然後焙乾;大附子,烏頭各取一個半;半夏用生薑汁製成後焙乾;麝香一秤,續隨子、丁香、赤石脂各一錢。

上二十味為細末,和勻,以粟米飯搜丸如麻子大。量兒大小,湯飲下十粒。

風疳生核附: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小兒風疳,氣攻項下,生核子。皂角膏方

白話文:

將上述二十種藥材研磨成細粉,混合均勻後,用粟米飯調和成如麻子大小的丸狀。根據孩子的大小,以湯水送服十粒。 風疳生核附方: 漢東王先生《家寶》中記載了治療小兒因風疳引起頸部下方出現腫塊的皂角膏配方。

皂角(大者一莖,燒存性),糯米(一合,炒黑色),草頭馬,黃皮(三錢,炒黑色)

白話文:

  • 皁角(一根大皁角,燒後留存藥性)

  • 糯米(1合,炒至黑色)

  • 草頭馬(適量,炒至黑色)

  • 黃皮(3錢,炒至黑色)

上為末,每用不拘多少,以井華水調貼。如未安,須用水精丹取,後用調氣觀音、人參散等藥補,仍再貼,兼與疳藥相間服。(三方並在後。)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孩、小兒,蟲積、食積,胎積、驚積,惡物食傷。水精丹方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用量不限,以井華水調製後敷貼於患處。如果症狀沒有緩解,必須使用水精丹取出敷貼物,然後服用調氣觀音、人參散等藥物進行調理,並繼續敷貼,同時服用疳藥以相輔治療。(三種藥方的具體內容如下。)

滑石(生,為末,二錢),天南星(生,為末,一錢),水銀粉(秤,半錢),蕪荑(取仁,一百片),巴豆(五十粒,去殼,不去油)

白話文:

滑石(生,研成細末,二錢),天南星(生,研成細末,一錢),水銀粉(稱量,半錢),蕪荑(取仁,一百片),巴豆(五十粒,去殼,不去油)

上先研巴豆令極細,次下蕪荑仁復研,方入眾藥,研令極勻,扠爛飯為丸如○大。每服三丸、五丸,以歲數加減,米湯泡生蔥吞下。服時須令嬰孩、小兒心空,不可吃乳食,稍飢方可進藥。如膈下有食,方得轉瀉。切忌生硬、果實、肉食等物。近夜臥服尤佳。

白話文:

  1. 首先將巴豆研磨成極細的粉末。

  2. 然後加入蕪荑仁,再次研磨。

  3. 混合所有藥材,研磨至均勻。

  4. 用米飯捏成小丸子,大小約為圓圈所示。

  5. 每服用3-5丸,根據年齡增減用量,用米湯送服,並搭配生蔥食用。

  6. 服藥時,嬰兒和小孩必須處於空腹狀態,不可進食乳類或其他食物,稍感飢餓時再服用藥物。

  7. 如果膈下有食物,服藥後才能產生瀉下的效果。

  8. 服藥期間,應避免進食生硬、果實、肉類等食物。

  9. 最好在接近睡覺前服用藥物,效果更佳。

漢東王先生《家寶》補虛,調胃氣,進乳食,止吐瀉,久不進食。神妙觀音散方

白話文:

漢東王先生的《家寶》補虛、調胃氣、進乳食、止吐瀉,對於久不進食的人來說非常神奇。

觀音散方:

材料:

  • 人參 3錢
  • 黃耆 3錢
  • 白朮 3錢
  • 茯苓 3錢
  • 山藥 3錢
  • 蓮子 3錢
  • 百合 3錢
  • 桂圓 3錢
  • 大棗 10枚
  • 生薑 3片
  • 黨參 3錢
  • 麥芽 3錢
  • 甘草 3錢
  • 陳皮 3錢
  • 半夏 3錢
  • 佩蘭 3錢
  • 砂仁 3錢
  • 木香 3錢
  • 蒼朮 3錢
  • 厚朴 3錢
  • 麻黃 3錢
  • 細辛 3錢
  • 白芥子 3錢
  • 訶子 3錢
  • 砂仁 3錢
  • 烏梅 3錢
  • 枳實 3錢

製法:

  1. 將所有材料清洗乾淨。

  2. 將黨參、麥芽、甘草、陳皮、半夏、佩蘭、砂仁、木香、蒼朮、厚朴、麻黃、細辛、白芥子、訶子、砂仁、烏梅、枳實切碎。

  3. 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煮至沸騰後轉小火煮 30 分鐘。

  4. 將煮好的藥湯過濾,去除藥渣。

  5. 將藥湯分次服用,每天服用 2-3 次。

功效:

  • 補虛
  • 調胃氣
  • 進乳食
  • 止吐瀉

白扁豆,石蓮肉(炒,去心),人參(焙。各一分),茯苓(一錢半,焙),甘草(炙),香白芷,綿黃耆(捶碎,用蜜水拌,炙),木香(炒各十錢),神麯(二錢)

白話文:

白扁豆,石蓮子肉(炒香後去除心),人參(3克,烘乾),茯苓(5克,烘乾),甘草(烘烤過的甘草),香白芷,綿黃耆(敲碎,用蜂蜜水混合,再烘烤),木香(各10克,炒香),神麴(2克)

上為末。每服嬰孩一字,二、三歲半錢,四、五歲一錢。用水一藥注或半銀盞,棗子半片,煎十數沸服。

漢東王先生《家寶》補虛,調胃氣,進乳食,止吐瀉。人參散方

人參,茯苓,蓮肉(去心,炒。各一分),黃耆(半兩,捶碎,蜜水拌,炙),甘草(二錢,炙)

上為末。每服嬰孩一字,二、三歲半錢,四、五歲一錢。以水一藥注,或半銀盞,入棗子半片,煎十數沸服。

白話文:

以上所述的配方為粉末狀,適合嬰兒至五歲兒童服用。其中,一歲以下的嬰兒每次服用的份量是一字,二到三歲的兒童每次服用的份量是半錢,四到五歲的兒童每次服用的份量是一錢。使用一藥注或者半銀盞的水,加入半片棗子,煮沸十幾次後服用。

這是一種由漢東王先生所撰寫的《家寶》書籍中提及的補虛、調和胃氣、促進飲食吸收、止吐瀉的藥方。主要成分包括:

  • 人參:增強身體的免疫力。
  • 茯苓:清熱利濕、調節體內水分平衡。
  • 蓮肉(去心,炒):補脾益腎、止帶。
  • 黃耆(半兩,捶碎,蜜水拌,炙):補中益氣、固表防風。
  • 甘草(二錢,炙):調和藥性、緩解胃部不適。

所有成分混合後研磨成粉末,按照上述兒童年齡的份量進行服用。使用一藥注或半銀盞的水,加入半片棗子,煮沸十幾次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