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二 (1)

1. 卷第二十二

(癥瘕積聚)凡十門

2. 積聚第一

茅先生:小兒有奶積候。但是吐下奶來有臭酸氣,此候因兒叫未住,母將奶與吃,致不消化,日久停滯,胃冷而至此。所治者,先用丁香散(方見瀉痢門中)調胃,後下實積,牛黃丸。(方見實熱門中。)取下奶積後,下勻氣散補(方見胃氣不和門中。)常服健脾散(方見胃氣不和門中)即愈。

白話文:

茅先生說:小孩有奶積的情況。但吐出來的奶有臭酸味,那是因為小孩哭鬧不止,母親又餵奶給他吃,導致奶無法消化,日積月累地停留在胃裡,胃變冷而造成這個狀況。要治療這個情況,首先要用丁香散(配方請參考瀉痢篇章)來調理胃,然後再用牛黃丸(配方請參考實熱篇章)來下實積。把奶積排出來後,再用下勻氣散補(配方請參考胃氣不和篇章)。平常服用健脾散(配方請參考胃氣不和篇章),就能痊癒。

茅先生:小兒有食積候。夜間肚微微作熱,或嘔或瀉,此因飲食傷飽而更睡至此。所治者,下實積,牛黃丸通下;後用勻氣散補氣。(二方並見同前。)常服萬靈丸(方見本門)即愈。

白話文:

茅先生:小兒有食積症狀。晚上肚子微微發熱,有嘔吐或腹瀉,這是由於飲食過飽而更睡到現在。治療的方法是,將積熱瀉下來,用牛黃丸通下;然後用勻氣散補氣。(這兩種藥方都可以在同一個地方找到。)經常服萬靈丸(藥方在這一章節中)就會痊癒。

茅先生:小兒有氣積候。面黃白,不進食,肚微痛,夭矯啼叫。此因患諸般氣候,久而不安,傳歸氣積至此。所治者,用萬靈丸、勻氣散、醒脾散(有二方:一方見胃氣不和門中,一方見慢脾風門中、)健脾散相夾調理即愈。(余方見同前。)

白話文:

茅先生:小孩有氣積的症狀,面色黃白,不進食,肚子略微疼痛,不停的啼哭。這是因為患了各種各樣的氣候病,長期不安,最終引發氣積。治療方法是使用萬靈丸、勻氣散、醒脾散(有兩個方子:一個方子在胃氣不和門中,另一個方子在慢脾風門中)、健脾散交替調理即可治癒。(其他的方子見上文。)

茅先生:小兒有中脾積候。面黃如土色,或帶黃而面帶虛,臍上微痛,肚皮熱,飲食減少,才食便言臍上及肚中痛,所食不化,頭微熱。此因先食硬物,不然冷物所傷在脾。所治者,先下青金丹(方見本門中)取下脾中積,後用勻氣散、醒脾散補。常服健脾散、萬靈丸即愈。(余方並方同前。)

白話文:

茅先生說:小兒有中脾積的症狀。臉色黃得像土色,或帶黃而臉色暗淡,肚臍上方微痛,肚子發熱,飲食減少,剛吃完東西就說肚臍以上和肚子中間疼痛,吃的東西不消化,頭微熱。這是由於先前吃硬物造成的,不然就是寒涼食物損傷脾臟而引起的。治療方法是先服用青金丹(配方見本門中),以消除脾臟積滯,然後用勻氣散、醒脾散補脾。經常服用健脾散、萬靈丸就會痊癒。(我其他的方子和前者相同。)

茅先生:小兒有虛中積候。渾身微熱,不思飲食,渴,日多昏眜,抱著一似睡未覺,此候因多端,久泄瀉不止而虛得。此候所治者,先下青金丹,通盡肚中積;後用勻氣、醒脾散調理。常服萬靈丸、保童丸(方見一切疳門中)調理即愈。(余方並見同前。)

白話文:

茅先生說:小兒有虛症積食的症狀。全身微微發熱,不思飲食,口渴,白天昏昏沉沉,抱着孩子時,他像睡著了但又沒有完全睡著。這種症狀有多種原因,其中一個原因是長期腹瀉不止,導致身體虛弱而引起的。治療這種症狀,首先要服用青金丹,將肚子裡的積食通乾淨;然後用勻氣、醒脾散來調理。經常服用萬靈丸、保童丸(配方可在一切疳門中找到)來調理,就可以治癒這種症狀。(我的其他方劑也可以在前面找到。)

茅先生:小兒有實積候。大便不通,風毒瘡癤,喉閉胙腮,喉中涎響。此因兒子生來飢猛,飲食無度,至有前件候。所治者,先用奪命散(方見急慢驚風門中)吐下熱涎,後勻氣散、醒脾散調理(二方見同前。)常服牛黃膏(方見膈熱門中)、鎮心丸(方見一切驚門中)、天竺黃散(方見實熱門中)與服即愈。其前項諸般積氣候,各說分明,下藥各有等降。

白話文:

茅先生說:小兒有實積的症狀。大便不通,風毒瘡癤,喉嚨閉塞,腮部腫大,喉嚨中有痰鳴。這是因為孩子生來飢餓兇猛,飲食無度,導致出現了這些症狀。治療方法是,首先使用奪命散(具體方劑請參見急慢驚風門),以吐下熱痰;然後使用勻氣散、醒脾散調理脾胃(具體方劑請參見急慢驚風門)。經常服用牛黃膏(具體方劑請參見膈熱門)、鎮心丸(具體方劑請參見一切驚門)、天竺黃散(具體方劑請參見實熱門),即可痊癒。前面所說的各種積氣症狀,各個都說得很清楚,用藥也各有等級。

若然前積,調理不退,如變面黑,久瀉不止,腹肚脹滿,手心自生瘡,氣出粗,瀉黑色,瘦弱不能坐立,眼視,鼻口燥黑,死候不治。

漢東王先生《家寶》:小兒積病可醫者九:

白話文:

如果以前積聚的疾病,調理後沒有好轉,出現臉色變黑、長期腹瀉不止、腹脹、手心裡長瘡、呼吸不暢、大便呈黑色、消瘦衰弱、無法坐立、視力模糊、鼻孔和嘴巴乾燥發黑等症狀,那麼預後不良,難以治癒。

面上虛腫是積。積者,是脾之所繫。脾主身之肌肉,故應面,故知是脾積。其脾系土,土無正形,故早晚浮腫不定,多則早浮,其睡則脾不磨,上面作腫。若病後有此證,則是虛中積。宜用調脾、消積、行氣等藥。

白話文:

臉部浮腫是積水引起的。積水是由脾臟引起的。脾臟負責身體的肌肉,所以會影響到臉部,因此可以知道這是脾臟積水。脾臟屬土,土沒有固定的形狀,所以浮腫早晚不定,積水多就會早起浮腫,睡覺時脾臟沒有受到壓迫,臉部就會腫脹。如果生病後出現這種症狀,就是虛中積水。應該服用調理脾臟、消除積水、疏通氣血的藥物。

面合地臥是積。何以合地?其受積在脾,是冷積,何以知之?其脾好土,故知之在脾。其冷者屬陰,故知傷冷、硬食得之。宜下熱積氣藥耳。

白話文:

面朝地睡覺是積食。為什麼面朝地睡覺?積滯在脾臟中,屬於寒積。為什麼知道在脾臟中?脾屬土,由此可知在脾臟中。屬於寒積的,屬陰,由這個可知是由於傷寒、食用堅硬食物得來的。應該用溫熱消積導氣的藥物治療。

腹脹是積,其積在肺。何以知之?其肺主於氣,才當受積,其氣便冷,腹脹滿,氣急,故知之在肺。如腹脹,先宜調氣後轉,轉後更宜調氣。

白話文:

腹脹是積食,積聚在肺部。怎麼知道呢?肺主管呼吸,一旦積食,肺氣就會變冷,導致腹脹、腹滿、氣促等症狀,因此可以知道積食在肺。如果出現腹脹,首先應該調理肺氣,然後再轉運積食,轉運積食後,還需要繼續調理肺氣。

小便如油是積,其積在小腸。何以知之?其積受於脾,脾當轉心,心不受觸,則入小腸。小腸是心之腑,故知在小腸。則節其水道,小便如米泔、油相似也。

白話文:

尿液像油脂般是體內有積滯,這種積滯位於小腸。怎麼知道呢?這種積滯是受到脾臟影響而成的,脾臟應該轉運給心臟,心臟如果沒有接收到,這種積滯就會進入小腸。小腸是心臟的附屬器官,所以知道積滯在小腸。如果節制飲水,小便就會像米湯或油脂一樣。

發黃是積、是積傷心氣。心主血脈,蔭遍身毛髮,被積氣所幹則發黃,故知是積傷心,宜下空心散(方未見),及取積藥。此人必時復發熱也。

白話文:

發黃是積熱引起的,積熱損傷了心氣。心主血脈,覆蓋著全身的毛髮,被積熱所侵襲則會發黃,所以知道是積熱損傷了心,應該服用能夠清熱瀉火的藥物,並且服用能治療積熱的藥物。這個人一定會時常復發發熱的症狀。

赤白痢是積。其積在肺,受傳大腸,及有外傷冷而得。何以知之?其肺主西方庚辛金,其色白,後赤則是外邪。故知肺傳大腸,則為赤白痢也,宜取後調氣。

白話文:

赤白痢是一種積症。這種積症在肺裡,傳染到直腸而發生的,而且有外傷著涼而得的。怎麼知道呢?肺主西方庚辛金,屬白色,而後面的赤色是外邪。所以知道肺傳染到直腸,就是赤白痢,應該採用後調解氣的方法。

兩眼黃赤、睛青是積,其積在肝。何以知之?肝主東方甲乙木,色青,卻被積氣所幹,即黃赤。睛青者,眼屬五臟,肝是其主,肝若受積,故令眼睛青。是肝受積,若傳膽、其人口苦,不要吃物,宜涼藥退之。遍身虛腫是積,其積不在臟只在腑。何以知之?為其積曾取後,被藥發動,即不在臟,故出皮膚之間為腫也。只宜下,取虛中積藥,然後補之耳。

白話文:

如果雙眼出現黃赤、睛青這種症狀,中醫認為這是積滯在肝臟造成的。為什麼這麼說呢?肝臟在五行中屬東方甲乙木,顏色是青色,但現在被積氣所幹擾,所以呈現黃赤色。至於睛青,是因為眼睛屬於五臟之一,如果肝臟有積滯,就會導致眼睛發青。

若是積滯在肝臟,如果再傳到膽,患者就會感到口苦,不想吃東西,這時候要使用涼藥來退散積滯。如果全身出現虛腫的症狀,中醫認為這是積滯在腑而不是臟造成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積滯在腑後,被藥物發動,就會不在臟內,所以會出現在皮膚之間,形成腫脹。此時只宜使用瀉下藥物,將積滯從虛中排出,然後再補養身體。

多瀉白糞是積,是受冷,積在脾。何以知之?脾主化,受冷積在脾,冷滑而瀉白糞,故知在脾。宜先轉,後熱藥補之。

白話文:

經常腹瀉白色糞便,也可能是受了寒邪,寒邪積聚在脾臟。怎麼知道呢?脾臟主消化吸收,如果受寒而積聚,會導致大便滑瀉,排出白色糞便,所以可以判斷是脾臟不健。首先應該用溫陽補脾的藥物,然後再用溫熱的藥物來補益脾胃。

漢東王先生《家寶》:小兒積病不可醫者六:

喘急是肺積。肺主氣,其喘急則肺絕,其人當面白,全無血色,故不可醫也。

面黑是腎積。其人面黑者是腎絕也,人當不辨好惡,眼直無光,只得一日而死也。

吐熱氣是榮積。其不醫者,是血絕不可治也。血主心,心不能管,故出熱氣不止耳。

手腳心生瘡是衛積。衛者氣也,胃氣不生,故手足生瘡。若衛絕則氣不回,只得半日而死也。

白話文:

小兒有六種積病是無法醫治的: 呼吸急促是肺部積病。肺主管呼吸,如果孩子呼吸急促,表明肺功能衰竭,孩子的臉色會變得慘白,完全沒有血色,這種情況下無法醫治。 臉色發黑是腎臟積病。如果孩子臉色發黑,說明腎功能已經衰竭,這樣的病人會失去辨別事物的能力,眼睛直視無光,通常只能活一天。 吐出熱氣是營養(血液)積病。如果不治療,說明血液已經枯竭,無法救治。因為心臟與血液相關,當心臟無法控制時,就會不斷地吐出熱氣。 手腳心長瘡是防禦(胃氣)積病。這裡所說的防禦指的是胃氣,如果胃氣不足,則手腳上會長瘡。一旦防禦功能衰竭,氣息不會恢復,病人通常只能存活半天。

噁心、吐、乾嘔是胃積,何以不醫?胃主化食,其胃絕則惡吐,故不治。其人必食乳不化,不食亦干吐嘔,面色青黃,無血色也。

白話文:

噁心、嘔吐、乾嘔是胃積造成的,為什麼不治療呢?胃的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如果胃的機能完全喪失,就會出現惡心嘔吐的症狀,所以不予治療。這樣的人一定吃了乳類食物而沒有消化,即使不吃東西也會乾嘔嘔吐,臉色青黃,沒有血色。

瀉久住又瀉,是積咬脾爛。何以知其脾爛?其人當瀉白糞,為食不消,住了,卻放糞赤黑而死,即知脾爛不可治。

白話文:

長期腹瀉而無法停止,是積食腐爛傷害了脾臟。怎麼知道脾臟腐爛了?這種人應該會排出白色的糞便,因為食物沒有被消化,後來開始排出赤黑色的糞便,並且死亡,這就知道脾臟腐爛了,無法治療。

錢乙論:積病口中氣溫,面黃白,目無精光,或白睛多,及多睡畏食,或大便酸臭者,當磨積,宜消積丸(方見本門),甚者當白餅子下之(方見搐弱門中),後和胃。

白話文:

錢乙說:積病的人,口中氣息溫熱,臉色發黃發白,眼睛沒有光澤,或者眼白的顏色較多,而且愛睡覺、厭惡進食,或者大便酸臭的,應該磨去積滯,服用消積丸(方子見於本門),如果病情嚴重的話,應該用白餅子瀉下積滯(方子見於搐弱門中),然後再調理胃氣。

《嬰童寶鑑》論:小兒五積為臟氣不行,蓄積一處不動,故曰積。夫心為伏梁在臍上。上攻其心,下攻胃口;脾為痞氣,在胃口上橫之;肝為肥氣,在臍之左邊;肺為息賁,在臍之右畔;腎為賁屯,在臍之下。各有變動,非食之所成,乃氣積也。臟屬陰,故在一處而不動也。

白話文:

《嬰童寶鑑》裡說:小兒五積是指臟腑功能失調,氣血積聚在一處無法運行,因此稱為積。心臟位於臍上,上焦病變侵犯心臟,下焦病變則侵犯胃口;脾臟主生化,脾氣積滯在胃口,導致痞滿;肝膽主疏泄,肝氣鬱結則產生肥氣,積聚在臍左;肺臟主呼吸,肺氣積聚則產生息賁,積聚在臍右;腎臟主封藏,腎氣虛弱不固,則產生賁屯,積聚在臍下。五積各有變動,它們是由氣血積聚而形成的,不是由飲食引起的。臟屬於陰,因此它們會積聚在某一處而不移動。

《嬰童寶鑑》:小兒有聚,謂六腑之氣留聚也。腑屬陽,陽氣運轉不停,故其聚不定一處,發而腹痛。積聚之候,皆面黃瘦劣,嗞啀,不生肌肉,發立或肌體浮腫,腹急多困,多為水氣。

白話文:

《嬰童寶鑑》:小兒出現積食,是指六腑之氣聚合不清的症狀。六腑屬陽,陽氣能運轉不停,因此積食在體內不定一處,因而會引發腹痛。出現積食症狀時,通常會伴有面色發黃、身體瘦弱、飲食不佳、不長肉、發育不良或身體浮腫、腹脹、睏倦等症狀,多半是由於水氣造成的。

《五關貫珍珠囊》辨小兒積候:面虛腫,腹肚脹,多睡、小便如油,瀉痢,眼黃,頭髮疏黃,腹內虛鳴,吐逆。

白話文:

《五關貫珍珠囊》如何辨別小兒積食:臉虛腫,肚子脹,嗜睡,小便如油,腹瀉,眼睛發黃,頭髮稀疏發黃,肚子裡咕嚕咕嚕叫,嘔吐。

《五關貫珍珠囊》論虛中積候:凡驚中虛積者,謂因驚取,復驚發動是也。所下糞青穢。凡虛中有積者,因傷食而瀉又吐,如此漸虛,其病未瘥,故曰虛積也。又虛中之積,有積而頻頻取轉,卻取轉不著,致其積尚伏,故亦曰虛中積。若驚積取下、則糞隨驚青。如是食積,即糞成塊子。凡疳中虛積者,因疳病轉瀉,虛而疳不退,故虛中爾。所取下糞裹白色也。

《小兒形證論》八種疾病。楊玄操云:多吐、多瀉、多困、多熱是也。

白話文:

《五關貫珍珠囊》中關於虛中積候的論述:凡是驚嚇中虛積滯的人,是指由於驚嚇而導致積滯,再次受到驚嚇而發作。排出的糞便青黑而臭穢。凡是虛中有積滯的人,是因傷食而腹瀉又嘔吐,如此逐漸虛弱,疾病沒有痊癒,所以稱為虛積。還有虛中積滯,有積滯而頻繁地取瀉,卻取瀉不乾淨,導致積滯仍然潛伏,所以也稱為虛中積滯。如果驚嚇而積滯取下,那麼糞便會隨著驚嚇而青色。若是飲食積滯,那麼糞便會結成塊狀。凡是疳病中虛積的人,是因疳病轉為腹瀉,虛弱而疳病不退,所以虛中虛弱。取下的糞便中裹著白色。

面腫、手腳腫,是虛中有積。腹脹不思飲食,是胃中有積。合面吃土炭,痢痛,大腹中有積。面多黑,困不眼開,脾臟中有積。小便似油,腳手腫,腎臟中有積。渴,瀉不止,膀胱中有積。腹內虛鳴,小便赤黃,小腸中有積。多吐逆,不吃食,上膈中有積。

白話文:

  1. 臉腫、手腳腫脹,是虛弱的體質中有積聚的症狀。

  2. 腹部脹滿,不想吃東西,是胃裏有積聚的症狀。

  3. 經常吃土炭,痢疾疼痛,腹部中有積聚的症狀。

  4. 臉色發黑,眼皮沉重睜不開,脾臟中有積聚的症狀。

  5. 小便像油一樣,手腳腫脹,腎臟中有積聚的症狀。

  6. 口渴,腹瀉不止,膀胱中有積聚的症狀。

  7. 腹內虛鳴,小便赤黃,小腸中有積聚的症狀。

  8. 經常嘔吐反胃,不吃東西,上膈膜中有積聚的症狀。

《惠眼觀證》臟腑積候:渾身虛腫者,脾之有積,久取不下,號曰虛中積。先塌氣,後取之。肚腹腫,四肢黃色者,受水氣,須取之。小便如米泔,肝臟受積,此候用取之。頭髮黃者,疳勞候欲發,此背之積,用取之。眼睛黃,鼻出水者,肝肺有積,曰風疳之候,當取之。赤白滯痢者,此臟腑內又積,用取之。

白話文:

《惠眼觀證》臟腑積候:

  1. 全身浮腫:是脾臟有積聚,長久取不下來,稱為虛中積。先調理好氣血,然後再進行調理。

  2. 腹部腫脹,四肢發黃:是受到水氣,需要進行調理。

  3. 小便像米湯一樣:是肝臟有積聚,需要進行調理。

  4. 頭髮發黃:是疳勞症狀即將發作,這是背部的積聚,需要進行調理。

  5. 眼睛發黃,鼻子流出水:是肝肺有積聚,稱為風疳症狀,需要進行調理。

  6. 赤白痢疾交替出現:這是臟腑內又有積聚,需要進行調理。

腸內虛鳴者,此氣蟲之候,用取之。多吐逆,或日近及氣酸臭可取。若已又不可遽取,恐作慢脾,且調理。合地而臥,此蟲攢心,用取之。

白話文:

  1. 腸內有鳴叫聲的,這是寄生蟲引起的,可以用驅蟲藥治療。

  2. 經常嘔吐、噯氣或近期出現氣體酸臭的,可以治療。如果已經出現這種情況,不要立即治療,以免引起慢性脾虛,應該先調理身體。

  3. 肚子貼著地面睡覺的,這是寄生蟲聚集在心臟,可以用驅蟲藥治療。

《保生》論小兒積病脈:(其脈沉實。)積者,小兒恣餐,毒食瓜桃李果、肥滑黏膩之物,蘊成積聚。其形候面色黃白,頭髮焦立,腹脹虛鳴,面仆地臥,小便如油,頻頻多滑,久患赤白痢,以上皆是積病。若小兒肥實,宜與蔥湯丸取,(方見驚積門與吉氏同。)次銀白散補。(方見乳癖門中。《玉訣》同。)

白話文:

《保生》論述小兒積食的脈象:(脈象沉實。)積食是指小兒飲食無節制,吃了對身體有害的食物,如瓜、桃、李等水果,以及肥膩黏滑的食物,導致食物在體內堆積。其症狀是面色黃白,頭髮乾枯豎立,腹脹並有響聲,四肢無力,面部朝下趴著睡覺,小便像油一樣,頻繁而滑膩,久病不癒則會出現赤白痢疾,以上都是積食的症狀。如果小兒肥胖,可以用蔥湯丸治療,(方劑見驚積門,與吉氏相同。)其次可以用銀白散補益。(方劑見乳癖門中,《玉訣》相同。)

《保生》論小兒積病死候:其脈洪大,下黑血,形瘦不行,坐久患積。腹急如鼓,項軟,四肢冷,口噤都不食。以上並是死候,不可用藥醫救。

茅先生小兒初受諸積歌:

白話文:

《保生》論述小兒積病的死亡徵兆:脈象洪大,下黑血,身體消瘦,不能走路,久坐積病。腹部像鼓一樣急促,脖子軟弱,四肢冰冷,口緊閉都不吃東西。以上都是死亡徵兆,不能用藥物醫治。

小兒諸積病,還因乳哺成。先從腹肚脹,次及面虛盈。多睡面合地,小便似油清。發黃兼滑瀉。吐逆肚虛鳴。白痢更並赤,眼黃因得名。

白話文:

小兒諸積病,多因飲食所引起。一開始會腹肚脹,接著臉頰也會浮腫。經常睡著後,臉朝地,小便清澈如油。黃疸兼有滑瀉。嘔吐腹鳴。白痢和赤痢交替出現,眼睛黃染而得此病名。

茅先生小兒又受積歌:

小兒因受諸般積,面腫腹脹因傷食。腹內虛鳴合地臥,多渴發黃並痢疾。眼黃吐逆並多睡,尿色如泔疳積極。

茅先生又小兒積病不治歌:

白話文:

小孩子因為受到各種食物積滯,臉部浮腫、腹部脹大是因為吃錯了東西。肚子裡虛弱地響,只能蜷縮在地上躺著,常常感到口渴、皮膚變黃並且患有痢疾。眼睛也變黃、反胃嘔吐而且經常想睡覺,尿液顏色像洗米水一樣,這是疳積非常嚴重的表現。

茅先生又說,小孩子的積病如果不治療的話:

候得小兒諸積病,百個難醫一個命。胃積多生手掌瘡,疳勞吐瀉應難整。孩兒生下五色惡,瘦弱伶仃無瘥日。久瀉止來又忽瀉,口中熱氣奔奔突。手足生瘡朝暮熱,不用苦藥多是卒。

白話文:

如果遇到了小兒諸積病,一百個中很難醫治好一個。胃積多半會長出手掌瘡,疳勞吐瀉應該很難整治。孩子生下來就有五種顏色,瘦弱伶仃沒有痊癒的日子。長期腹瀉剛止住又忽然腹瀉,口中熱氣奔突。手腳長瘡早晚發熱,不用苦藥多半會突然死亡。

茅先生小兒六般積不治歌:

小兒六件積為凶,面黑瘦惡藥難沖。久瀉多方止不住,手腳心痛命須終。頰紅熱極並驚久,口中熱氣命還窮。

《玉訣》小兒積傷候歌:

積傷腹痛啀饒啼,喘促痰高乳食稀。瀉痢無常頻發熱,面黃虛腫本傷脾。

白話文:

小孩六種積症很嚴重,臉色黑瘦藥物難以治療。長期腹瀉多種方法都無法止住,手腳心痛生命危在旦夕。臉頰紅熱過度並且長時間驚厥,口中有熱氣生命也難以維持。

《玉訣》中小孩積傷症狀歌:

積傷導致腹痛哭鬧不止,呼吸急促痰多飲食減少。腹瀉痢疾反覆發燒,面色萎黃虛腫主要是脾臟受損。

此患看虛實與下,次調胃氣即妙。又一本云:此看虛實先取蔥湯丸(方見驚積門中,與吉氏同),次銀白散補(方見乳癖門中。)

《千金》治小兒結實,乳食不消,心腹痛。牛黃雙丸方

白話文:

針對這種疾病,首先要診斷是虛證還是實證,然後再進行治療。另一本醫書上說:首先要診斷是虛證還是實證,然後服用蔥湯丸(配方請參閱驚積篇,與吉氏的相同),然後服用銀白散補(配方請參閱乳癖篇)。

牛黃,太山甘遂(各半兩),珍珠(六銖),杏仁(浸去皮尖),芍藥,黃芩(各一兩),巴豆(去皮膜,十八銖)

上七味末之,蜜丸。一歲兒飲服如麻子二丸,但隨兒大小加減之。

白話文:

牛黃、太山甘遂(各二錢),珍珠(六公克),杏仁(去除外皮和尖端),芍藥、黃芩(各四錢),巴豆(去除皮膜,二公克)

《千金》,紫雙丸,治小兒身熱頭痛,食飲不消,腹中脹滿。或小腹絞痛,大小便不利,或重下數起。小兒無異疾,惟飲食過度,不知自止,哺乳失節,或驚悸寒熱,惟此丸治之。不瘥更可重服。小兒欲下,是其蒸候,哺食減少,氣息不快,夜啼不眠,是腹內不調。悉宜用此丸,不用他藥,數用神驗。

白話文:

《千金方》記載的紫雙丸,用於治療小兒發熱頭痛、食慾不振、腹脹、或小腹絞痛、大小便不利、或反覆發作的腹瀉。通常小兒沒有其他疾病,只是飲食過量,不知道節制,哺乳不當,或因受驚嚇引起的寒熱,都能用此丸治療。如果服藥後病情沒有好轉,可以再次服用。如果小兒想要排便,這是藥物起效的徵兆,要注意減少哺乳,以免加重腹瀉。如果小兒夜間啼哭不安,說明腹內不調,也適合服用此丸。服用此丸後,療效顯著。

千金不傳方。(臣億等詳序例中,凡云:服紫丸者,即前變蒸篇中十四味者是也。云服紫丸不下者,服赤丸,赤丸差駛病重者,當用之。方中並無赤丸,而比用硃砂又力緊於紫丸,疑此即赤丸也。)

白話文:

這是張氏不願意傳給兒子的祕方。(根據凌醫師他們在序例中的詳細說明,凡是說服用紫丸的人,就是變蒸篇中十四種藥物的方子。說服用紫丸無效的人就服用赤丸,病情嚴重的人應該服用赤丸。方子中根本沒有赤丸,但硃砂比紫丸藥效更強,懷疑這應該是赤丸)

巴豆(去皮,十八銖),麥門冬(去心,十銖),甘草(炙,五銖),甘遂,硃砂(各二銖),蠟(八銖),蕤核仁(湯浸,去皮,十八銖),牡蠣(火煅令赤,八銖)

白話文:

  • 巴豆(去掉外皮,共十八銖)

  • 麥門冬(去掉中心,共十銖)

  • 甘草(炙烤後,共五銖)

  • 甘遂,硃砂(各共二銖)

  • 蠟(共八銖)

  • 蕤核仁(用水浸泡,去掉外皮,共十八銖)

  • 牡蠣(用火煅燒至發紅,共八銖)

上八味,以湯熟,洗巴豆研,新布絞去油。別搗甘草、甘遂、牡蠣、麥門冬,下篩訖。研蕤核仁令極熟,乃內散,更搗二千杵。藥燥不能相丸,更入少蜜足之。半歲兒服如荏子一雙;一歲、二歲兒服如半麻子一雙;三、四歲者,服如麻子二丸;五、六歲者,服如大麻子二丸;七歲、八歲服如小豆二丸;九歲、十歲微大於小豆二丸。常以雞鳴時服,至日出時不下者,投粥、熱飲數合即下。

丸皆雙下也,下甚者飲以冷粥即止。

白話文:

將上列八味藥材混合,煮成湯汁,洗淨巴豆後研磨成細粉,用新布擰出油分。另將甘草、甘遂、牡蠣、麥門冬搗碎,過篩。將蕤核仁磨成極細的粉末,加入散劑中,並繼續搗杵兩千次。若藥物乾燥無法成丸,可加入少量蜂蜜以潤澤。半歲大的幼兒服用如荏子般大小的兩丸;一歲、二歲的幼兒服用如半粒芝麻般大小的兩丸;三歲、四歲的幼兒服用如一粒芝麻般大小的兩丸;五歲、六歲的幼兒服用如大麻子般大小的兩丸;七歲、八歲的幼兒服用如小豆般大小的兩丸;九歲、十歲的幼兒服用稍大於小豆般大小的兩丸。於雞鳴時服用,若至日出時藥物尚未排出,可服用粥湯或熱飲數合以促進排泄。

《外臺》,曾青丸,療大人、小兒久寒積聚,留飲宿食,天行傷寒者,服之二十愈。久服令人延年益壽。浩仲堪云:扁鵲曾青丸,療久癖積聚,留飲宿食,天行傷寒,咳逆消渴,隨病所在,久病羸瘦,老少宜服,藥或吐或下,或汗出方。

白話文:

《外臺祕要》記載的曾青丸,是治療成人和兒童長期寒積、消化不良、天行傷寒等疾病的良藥,服用二十丸便有療效。長期服用還能延年益壽。浩仲堪說:扁鵲的曾青丸,可以治療長期積聚的疾病、消化不良、天行傷寒、咳嗽、消渴等疾病,隨病服用,對久病羸瘦、老少皆宜。服用後可能會出現嘔吐、腹瀉或出汗的反應。

曾青,朴硝(各二分),茯苓,寒水石,大黃,附子(炮。各三分),巴豆(二分,去心、皮,熬)

白話文:

曾青、朴硝(各二分),茯苓、寒水石、大黃、附子(炮,各三分),巴豆(去心、皮,熬,二分)

上七味各異搗,下篩。巴豆、硝石合搗六千杵,次內附子搗相得,次內茯苓搗相得,次內大黃搗相得,次內曾青搗相得,次內寒水石搗相得,次內蜜和搗千杵。大人服如大豆二丸;小兒五歲以下如麻子大一丸;二、三歲兒如黍米一丸。如服藥,以飲薄粉粥清下,當覆臥,令汗出。

白話文:

將七種藥材分別搗碎,過篩。巴豆、硝石一起搗碎,共搗六千次;再加入附子,搗碎至均勻;再加入茯苓,搗碎至均勻;再加入大黃,搗碎至均勻;再加入曾青,搗碎至均勻;再加入寒水石,搗碎至均勻。最後加入蜂蜜,一起搗碎一千次。大人服用如大豆般大小的丸藥,兩顆;五歲以下的小孩服用如麻子般大小的丸藥,一顆;二、三歲的小孩服用如黍米般大小的丸藥,一顆。服用藥丸後,以清稀米粥送服,應當蓋住被子躺著,使汗液流出。

吐下氣發作,服二丸;霍亂服三丸,泄瀉不止服一丸,可至二丸。一方用曾青三分。忌豬肉、冷水、蘆筍、大酢。崔氏同。

《外臺》療小兒痰實結聚宿癖,羸露瘦弱,不能飲食。真珠丸方

白話文:

  • 吐和瀉的症狀發作,服用兩顆丸藥。

  • 霍亂時服用三顆丸藥,腹瀉不止時服用一顆丸藥,最多可服用兩顆丸藥。

  • 一種藥方使用三分曾青。

  • 忌諱食用豬肉、冷水、蘆筍、大酢。崔氏的藥方也相同。

真珠(研,半兩),蕤仁(五十枚,一云二百枚),麥門冬(去心,一兩),巴豆(七枚,去心、皮,熬。一云四十枚)

白話文:

  1. 真珠(研磨成細末,半兩)。

  2. 蕤仁(五十粒,另一說法是二百粒)。

  3. 麥門冬(去除中心,一兩)。

  4. 巴豆(七粒,去除中心和外皮,熬製而成。另一說法是四十粒)。

上四味搗篩,蜜和丸。期歲兒服二丸小豆大;二百日兒服如麻子大二丸。漸增,以知為度。當下病赤黃白黑葵汁,勿絕藥,病盡下自止。久服令小兒肥白無病,已試驗。《嬰孺》方同,用丹砂不用真珠。

《博濟方》:消除積滯,化胃久伏積聚。丹砂丸

白話文:

將以上四種藥材搗碎過篩,用蜂蜜和成丸劑。週歲的孩子每次服兩丸,大小如小豆;二百天的孩子每次服兩丸,大小如麻子。逐漸增加劑量,以孩子的狀況為準。服用期間,即使孩子的排便呈赤、黃、白、黑、青五種顏色,也不要停止服藥,直到排便恢復正常為止。長期服用能使兒童身體肥胖白嫩,沒有疾病。這個方劑已經經過試驗。在《嬰孺方》中,同此方,但用丹砂代替珍珠。

巴豆(一分,去皮,以米醋煮一二十沸,卻入新水內,洗七遍淨,去膜並心、皮。入乳缽內,一向研如粉,量出油),豆蔻(四個,為末),木香,硃砂(細研。各一分)

白話文:

巴豆(一分,去除外皮,用米醋煮沸十到二十次,然後放入新的水中,清洗七次,去除薄膜、果核和外皮。放入研缽中,一直研磨成粉末,並測量出油量),荳蔻(四個,研磨成粉末),木香,硃砂(研磨成細粉。各一分)

上件同研令細,以麵糊和為丸如菘菜子大。每服三、五丸,小兒一丸。酒食所傷,鹽湯下,溫水亦得。小兒疳氣,肚脹,腹聚、米飲下。

《博濟方》:下虛中積久,曾取轉不得者。抵聖丸

白話文:

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細粉,用麵糊和成如菘菜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到五丸,小兒服用一丸。因飲食所傷導致的疾病,用鹽湯送服,溫水送服也可以。小兒疳氣、腹脹、腹聚等症狀,用米飲送服。

犀角(鎊末,二錢),蠍梢(三七個),銀末,硃砂(各一錢),巴豆(二十枚,去皮、膜),芫花(二錢。同巴豆用好醋二盞,煮令醋盡,揀出巴豆,以冷水浸洗、控干,芫花再炒令乾。搗末,取二分用)

白話文:

犀角(研磨成粉末,二錢),蠍尾(三七個),銀末,硃砂(各一錢),巴豆(二十枚,去掉皮和膜),芫花(二錢。與巴豆一起用好醋二盞,煮到醋用盡,揀出巴豆,用冷水浸泡洗淨、控乾,芫花再炒到乾。研磨成粉末,取二分使用)。

上件同為細末,再研如面,將巴豆別研如糊,和勻,以水煮麵糊為丸如小綠豆大。如小兒因驚積聚,黏滑毒物在於脾胃,累曾取下,變成虛積,棗湯下。體熱、困悶,眼合不開,黃連、甘草、薄荷、桃仁湯化膩粉一字許下。一歲以上、三歲以下二丸;小可只一丸,米飲下。大人吃食吐逆,心腹脹滿,夜有盜汗,日漸羸瘦,用薑棗湯下。

白話文:

。上述藥材一併研磨成粉末,再將巴豆另磨成糊,混合均勻,用水煮成麵糊,做成如小綠豆般大小的藥丸。如果小兒因受驚嚇而積聚了黏膩毒物在脾胃中,曾多次治療,仍形成了虛積,可用棗湯送服藥丸。如果小兒體熱、胸悶、眼睛難以睜開,可用黃連、甘草、薄荷、桃仁湯化膩粉,每次服用一字許的量。一歲以上、三歲以下的小兒服用二丸;再小一點的服用一丸,用米湯送服。成年人如果食慾不振、嘔吐、心腹脹滿,晚上盜汗、白天逐漸消瘦,可用薑棗湯送服藥丸。

婦人血氣,米醋湯下五、七丸。更在臨時約其虛實加減用之。張氏家傳方同,名紫金丹。

《博濟方》治小兒虛中有積,時作壯熱,煩渴,腹臟不調。聖餅子

白話文:

女性若血氣虛弱,可用米醋湯下藥丸五到七粒。再根據女性的實際情況,臨時調整藥丸的用量。張氏家傳的方劑與此相同,名叫紫金丹。

延胡索(七個大者),石燕子(一枚,為細末),粉霜(半錢),膩粉(五錢)

白話文:

延胡索(七個大的),石燕子(一塊,磨成粉末),粉霜(半錢),膩粉(五錢)

上件四味同研至細,滴水和為餅子,如黑豆大,以灰火燒熟,再研為末,以水和為丸如豌豆大。每服一丸,嚼破,溫湯下,臨臥服。

《靈苑》治小兒虛積乳癖。軟金丹方

白話文:

把以上四種藥材磨成細粉,加水混合成餅狀,大小如黑豆,用溫火烤熟後,研磨成粉末,加水混合成豌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嚼碎後,用溫水送服,睡前服用。

膩粉(二錢),硼砂(皂子大),硇砂(半皂子大),黃連,元精石,黃鷹條,粉霜(各半錢),巴豆(一個,分作兩片,半生用,半燒過)

白話文:

取膩粉二錢,硼砂一粒皂子大小,硇砂半粒皂子大小,黃連、元精石、黃鷹條、粉霜各半錢,巴豆一個,分成兩片,其中一片生用,另一片燒過。

上件八味,細研令勻,用棗瓤和搜,以面劑裹,文武火中煨,面熟取藥,旋丸如黃米大。每服用甘草、薄荷湯下一、二丸。量兒大小加減。

《靈苑》治驚風,止吐逆,腹內有症積,疏臟腑。大丸方

白話文:

上面所說的八種藥材,研磨均勻,以棗肉和成藥泥,用麵粉包裹,用文火和武火交替煨熟,等麵粉熟了,將藥物取出,搓成如小米般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時,用甘草、薄荷湯送服一到兩粒。劑量可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增減。

滑石(三分),天南星(二錢),膩粉(一錢),巴豆(七粒,去皮,紙裹壓去油)

白話文:

  • 滑石(三分):滑石是一種礦物,常被用於中藥中,具有清熱、利尿、止渴的作用。

  • 天南星(二錢):天南星是一種植物,其根莖含有毒性,但經過炮製後可以入藥,具有消腫止痛、祛痰止咳的作用。

  • 膩粉(一錢):膩粉是一種礦物,常被用於化妝品中,具有使皮膚光滑細膩的作用。

  • 巴豆(七粒,去皮,紙裹壓去油):巴豆是一種植物,其種子含有毒性,但經過炮製後可以入藥,具有瀉下通便的作用。

上件四味並同研為細末,以糯粥研為丸如黃米大。若腹內有症積,臨臥時炮皂角子煎湯下;驚著用蔥白湯下;若有涎吐逆,用丁香母一個煎湯下。每服一丸至三丸,量兒大小加減。

白話文:

將上述四種藥材共研成細末,用糯米粥拌成黃米粒大小的丸劑。如果有腹中症積,在睡覺前用皁角子煎湯送服;受驚後用蔥白湯送服;如有涎吐逆,用丁香母一個煎湯送服。每次服用一丸至三丸,根據孩子的大小加減劑量。

太醫局七宣丸,療風氣結聚,宿食不消,兼沙石、皮毛在腹中。及積年腰痛,冷如冰石,腳氣衝心,煩憒悶亂,頭旋暗倒,肩背重悶,心腹脹滿,胸膈閉塞,風毒氣連及頭面。大便或秘,小便時澀,脾胃氣痞,不能飲食,腳轉筋掣痛攣急,心神恍惚,眠寢不安等疾。

白話文:

太醫局_出品的_七宣丸,用於治療胃腸不適期間,長期積累的廢物無法排出,以及腹中沙石、皮毛。以及長年的腰痛,腰部寒冷如冰石,腳氣衝心,煩躁、憒亂、悶亂,頭暈目眩,突然昏厥,肩膀背部沉重悶悶的,心腹脹滿,胸膈閉塞,風毒之氣侵犯頭面。大便或便祕、小便時澀,脾胃脹氣,無法飲食,腳筋抽筋疼痛、攣急,心神恍惚,睡眠不安等疾病。

大黃(濕麵裹煨,十五兩),桃仁(去皮尖,爁,六兩),枳實(爁),木香,柴胡(去苗,洗),訶梨勒皮(各五兩),甘草(爁,四兩)

白話文:

  • 大黃(用濕麵粉包裹,烤十五兩)

  • 桃仁(去除皮和尖,炒焦,六兩)

  • 枳實(炒焦)

  • 木香(五兩)

  • 柴胡(去除根部,清洗,五兩)

  • 訶梨勒皮(五兩)

  • 甘草(炒焦,四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食後或臨臥服。稍增至四十丸,取宣利為度,量虛實增減。覺病勢退即服五補丸,不關男女、老少並可服餌,量力加減。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米湯送服,飯後或睡前服用。以後逐漸增加服用量,一直增加到四十丸。根據個人體質情況,調整服用劑量。如果感覺病情好轉,就服用五補丸。五補丸男女老少都可以服用,根據體質加減劑量。

《譚氏殊聖方》:小兒心硬辨應難,撞肋衝心有數般,忽即當心一片硬,不然分作兩邊安。丁香牛黃石膏共,

白話文:

《譚氏殊聖方》:小兒心硬症的辨證和治療方法複雜多樣,心臟受撞擊或衝擊後可能會有不同的症狀,有時心臟正中央會有一塊硬塊,有時則分成兩邊。治療時,可以使用丁香、牛黃和石膏等藥物來治療。

天竺生犀丸作丹,更入茯苓並枳殼,頻服三粒必心寬。

白話文:

天竺產生的犀角丸,加上丹藥、茯苓、枳殼等藥材,經常服用三粒,一定能使心胸開闊。

鎮心丸

丁香(半分),天竺黃,石膏(各一分),生犀(末,一錢),牛黃(少許)

白話文:

鎮心丸的配方如下:

丁香(半克),天竺黃(一克),石膏(一克),生犀角粉(三克),牛黃(少許)。

上為末,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二粒,春夏枳殼湯下,秋冬茯苓湯下。

茅先生小兒諸積病,青金丹

白話文:

製成末後,將蜜丸做成綠豆般大小。每次服用二粒,春夏之際用枳殼湯送服,秋冬之際用茯苓湯送服。

滑石(末),白丁香(羅過),天南星(各二錢匕),青黛(羅過,平錢滿挑二錢),輕粉(重二錢),水銀(秤二錢,先以錫二錢於銅銚內煮溶,便以水銀拌和,瀉出於地,冷用。),川巴豆(去皮心、膜,七十二片無缺損者。井華水浸一宿,懸當風處吹乾,爛研)

白話文:

滑石(研成細末)、白丁香(過羅篩後)、天南星(各二錢匕)、青黛(過羅篩後,裝滿一平錢的量,大約是二錢)、輕粉(重二錢)、水銀(稱重二錢,先將二錢的錫在銅器中煮至溶化,再將水銀與錫混合,倒出來在地上冷卻備用。)、川巴豆(去掉皮、心、膜,用完整無缺的七十二片川巴豆浸泡在井華水中一夜,然後懸掛在通風處吹乾,研磨成細末。)

上前件藥同拌合,用軟飯為此○大。巴豆不出油。依形證用湯使下項。傷寒後取積痰,煎蔥湯吞下;取疳蟲,用牛肉炙汁下;驚風,肚中緊硬,面青黑,金銀薄荷蔥湯吞下;因傷著肚中及腹皮上,微熱肚脹,夜間作熱,似疳又不是疳,面青黃色,眼微黃,此肚中有積,用皂角子二七粒,灰內煨過,用水一盞,煎至半盞下;有積作瀉,魚鮓湯下;氣積,炒茴香湯下。凡下此藥,周歲十四丸;三歲十八丸;七歲二十四丸,看大小加減下。

白話文:

把上述的藥物混合在一起,用糯米飯把藥丸做成 ○ 那麼大。巴豆不可擠出油。依照病情,用湯將藥丸送下。傷寒後引起積痰,用蔥湯煎服,可以祛痰;有疳蟲,用牛肉炙汁送下;驚風,肚腹緊硬,面色青黑,用金銀花、薄荷、蔥湯送服;因外傷導致肚腹及腹皮上微熱腹脹,夜間發熱,類似疳症但又不完全是,面色青黃,眼色微黃,此為肚中有積,用皁角子二七粒,在灰中煨過,加水一碗,煎至半碗服用;有積而腹瀉,用魚鮓湯送服;氣積,用炒茴香湯送服。凡服用此藥,周歲的服十四丸;三歲的服十八丸;七歲的服二十四丸,可以根據年齡大小酌情增減。

須是四更初下,至天明通下積來。盡時可依形證候下藥補之。臨吃此藥,恐先吐下些小涎來、亦不妨。

茅先生小兒諸積,萬靈丸,依形證用之。

白話文:

必須在半夜開始服用,直到天亮都能持續排泄體內的積滯。如果情況好轉,可以根據症狀再服用調理藥物補充身體。服藥前若有些微的嘔吐痰涎,也無大礙。

茅先生的小兒各種積滯,使用萬靈丸,根據症狀來使用。

木香,黃連,蓬莪朮(各半分),陳橘皮,青橘皮(各去皮瓤,一分),檳榔(一個重錢半已來者用)

白話文:

木香、黃連、蓬莪朮(各半份),陳橘皮、青橘皮(各去皮瓤,一分),檳榔(一個重錢半以上者使用)

上為末,每匕藥一錢。用巴豆一粒去心膜,用醋煮巴豆一個,煮藥令巴豆紫色。用杏仁一個去皮尖,燈火上煅,留性。二味都研,用醋麵糊為丸如○許大。每服五丸、七丸、十丸,薄荷薑湯吞下。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方做成藥末,每次服用一錢重的藥。使用一粒巴豆,去除外膜,用醋 煮巴豆一顆,將藥煮到巴豆變成紫色。再使用一粒杏仁,去除外皮和尖端, 用燈火煅燒,以保留藥性。將兩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用醋麵糊做成藥丸, 藥丸的大小約為一個小圓圈那麼大。每次服用五丸、七丸或十丸,用薄荷薑湯吞服。

《嬰孺》治小兒結實不散,乳食不消,心腹痛。雙丸子方

太山甘遂(炒),牛黃(各二分),真珠(一分),杏仁(湯去皮尖),芍藥(各四分)

上為末,蜜丸麻子大。一歲兒飲下二丸,量兒加減。

《嬰孺》治小兒痰實結聚。麥門冬雙丸子方

麥門冬(四分,去心),蕤仁(二百枚,去皮膜),丹砂(三分),巴豆(四十枚,去皮心,炒)

上為末,蜜丸黍米大。一歲二丸;三、二歲服麻子大四丸。《外臺》方同,用真珠不用丹砂。

白話文:

《嬰孺》治療小兒體內有硬塊不散,喝奶或吃東西不消化,心腹部疼痛。雙丸子的處方如下:

太山甘遂(炒過),牛黃(各兩份),珍珠(一份),杏仁(用湯水去除皮尖),芍藥(各四份)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成如麻籽大小的丸狀。一歲大的幼兒每次服用兩丸,根據孩子的年齡適量增減。

《嬰孺》治療小兒痰多結塊。麥門冬雙丸的處方如下:

麥門冬(四份,去除中心部分),蕤仁(兩百顆,去除皮膜),朱砂(三份),巴豆(四十顆,去除皮心,炒過)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成如黍米大小的丸狀。一歲大的幼兒每次服用兩丸;三至兩歲的幼兒服用如麻籽大小的四丸。《外臺》的處方相同,但使用珍珠而不使用朱砂。

《嬰孺》治孩子自下後,得寒熱,血結成癖氣,在左脅下,或寒飲,或冷食積聚,氣動胸心,留熱,不下食飲,暗瘦,宜先服少飲子散,氣下。食後服紫雙丸去宿積,自充溢也。飲子方紫雙丸見前《千金方》。)

白話文:

《嬰孺》治孩子拉肚子後,因受寒或因食物冷積而導致的熱病,血凝聚成癖氣,在左胸腔下方,或因寒飲,或因冷食積聚,氣上衝胸心,留有熱氣,不吃不喝,逐漸消瘦。宜先服用少飲子散,緩解氣衝。飯後服紫雙丸清除宿積,自然會好轉。(飲子方和紫雙丸的配方請參閱《千金方》。)

柴胡,茯苓,人參,白朮,鱉甲(醋塗,炙香熟。各二分)

白話文:

柴胡、茯苓、人參、白朮、鱉甲(用醋塗抹,然後烤香並煮熟。各二錢)

上切如豆大,水二升,煮五合。空心分溫三、四服,相去如人行一、二里久,再服粥以將息。

《嬰孺》治小兒核腫,壯熱有實方。

白話文:

將藥材切成像豆子一樣大小,用兩升水煮至剩下五合。空腹時分三次或四次溫服,每次服藥間隔相當於人步行一、二里的時間,再次服用時可以配些稀飯來調養身體。

《嬰孺》治療小兒淋巴結腫大,發高燒且有實證的方劑。

麝香(三銖,別研,湯熟入),大黃,前胡(各四分),甘遂,石膏(各三分),黃芩,甘草(炙),青木香(各二分)

白話文:

麝香(三銖,另行研磨,煮湯後加入),大黃,前胡(各四分之一兩),甘遂,石膏(各三分之一兩),黃芩,炙甘草,青木香(各二分之一兩)

上為粗末,水七升,煮一升九合。每服三合,日四服下,夜三服。

《嬰孺》治小兒腫滿結實,諸治無益者。太山甘遂丸方

白話文:

上方的藥材磨成粗末,用七升水煎煮至剩下一升九合。每次服用三合,白天服用四次,夜晚服用三次。

《嬰孺》治療小兒腫脹硬實,其他治療方法無效的情況。太山甘遂丸的配方。

太山甘遂(炒),葶藶(炒),芍藥,郁李子,杏仁(去皮尖,炒),車前子,黃芩,豬苓(各三分),澤漆葉(炒),鱉甲(炙。各二分),柴胡(四分)

白話文:

太山甘遂(炒過),葶藶(炒過),芍藥,郁李子,杏仁(去除皮和尖端,炒過),車前子,黃芩,豬苓(各取三分),澤漆葉(炒過),鱉甲(炙過。各取二分),柴胡(取四分)

上為末,蜜丸。竹葉飲下,以利為度。一、二歲兒服小豆大十丸;四、五歲服十五丸。以意量之。

白話文:

將上列藥物共同研成細末,用蜂蜜做成丸劑。竹葉煎煮的湯劑隨意服用,以自覺身體狀況良好為度。一、二歲的孩童服用小豆般大小的藥丸十粒;四、五歲的孩童服用十五粒。按年齡大小適當調整用量。

漢東王先生《家寶》,靈砂丹,下虛中積,臟腑虛滑泄瀉,久經取轉,裡急後重,久積惡痢,暴瀉不止,神效無比方。

通明硇砂(一錢,細研),顆塊辰砂(通明有牆壁者,一分,細研)

白話文:

王先生是漢東人,他留有一家之寶,就是靈砂丹。靈砂丹可以治療下虛中積、臟腑虛滑泄瀉、久經取轉、裏急後重、久積惡痢、暴瀉不止等疾病,效果非常顯著。

上二味袞研極細,用蠟半兩,先於盞內溶成汁,入去皮巴豆取三七粒全者煎,候巴豆紫色為度即漉出巴豆,細研。入前二味再研勻於黃蠟內,三分中取一分,再溶成汁,傾藥於內,急攪令勻,刮出,於瓷合內取收之。每服:暴瀉惡痢旋㔢,三丸如綠豆大,濃煎艾湯,先呷三、五口,然後吞下;水瀉,冷水吞下;如取積,每服三丸如梧桐子大,濃煎甘草湯放冷吞下,臨臥服。其久積,藥隨積下;其小,可不動便安。

錢乙消積丸方

白話文:

把上述的兩種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用半兩重的蠟,先在茶杯中加熱使其溶化成汁液。把去皮的巴豆取 37 粒,全部一起煎煮,等到巴豆變成紫色的時候過濾移除巴豆,再把過濾後的巴豆研磨成細粉。把前面兩種藥材和巴豆粉都混合在一起,均勻地攪拌到蠟汁中。取其中三分之一的量,再將其溶化成汁液,把藥材倒入,快速攪拌使其均勻,然後刮出,收納在陶瓷容器中。每次服用:暴瀉惡痢時,取三粒綠豆大小的藥丸,用濃煎艾草湯服用,先喝三到五口,再吞服藥丸。若是水瀉,則用冷水吞服藥丸。如果要去除積塊,每次服用三粒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濃煎甘草湯,等到藥湯冷卻後服用,睡前服用。如果積塊較大,藥物會隨著積塊一起被排出體外。如果積塊較小,則不須服用藥物,症狀也會自然消除。

丁香(九個),縮砂仁(十二個),烏梅肉(三個,焙),巴豆(二個,去皮、油、心、膜)

白話文:

丁香(九顆),縮砂仁(十二顆),烏梅肉(三顆,烤過),巴豆(二顆,去除皮、油、心、膜)

上為細末,麵糊丸黍米大。三歲以上三、五丸;以下三、二丸。溫水下無時。

錢乙紫霜丸,消積聚。

白話文:

上藥研成細粉,用麵糊做成如黍米大小的丸子。三歲以上的兒童每次服三到五粒;三歲以下的兒童每次服二到三粒。溫水送服,不拘時間。

錢乙的紫霜丸,用於消除體內積聚。

巴豆(去油、心、膜),杏仁(去皮尖。各二十一個),代赭石(一錢,研細水飛)

白話文:

  • 巴豆(去除油、肚臍和膜),杏仁(去除皮和尖端。各有二十一顆),代赭石(一錢,研磨成細粉並用水漂浮)。

上為細末,飯丸如粟米大。每服三、五丸至十丸,煎皂角仁湯下,無時。兒小者減之。

錢乙真珠丸,取小兒虛中一切積聚,驚涎,宿食,乳癖。治大小便澀滯,療腹脹,行滯氣。

白話文:

上為細末,飯丸如粟米大。每次服用三、五丸至十丸,以煎好的皁角仁湯送服,不限時間。小孩服用時應酌量減少藥量。

木香,白丁香(真者),丁香(末),輕粉(各半錢,留少許為衣),白滑石(末,二錢),巴豆仁(十四個,水浸一宿,研極膩)

白話文:

木香、白丁香(正品)、丁香(研磨成粉末)、輕粉(各半錢,留少許做外表塗層),白滑石(研磨成粉末,二錢),巴豆仁(十四粒,用水浸泡一夜,研磨至極其細膩)。

上為末,研勻,濕紙裹燒,粟米飯丸麻子大。一歲一丸,八、九歲以上至十五歲服八丸,炮皂子煎湯放冷下。挾風熱難動者,先服涼藥一服;乳癖者,減丸數,隔日臨臥一服。

錢乙消堅丸,消乳癖及下交奶,又治痰熱膈實,取積。

白話文:

將上述中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濕紙包起來燒製,製成比粟米飯粒還小的丸藥。一歲的兒童吃一粒,八歲到九歲的兒童吃四粒,十五歲以下的兒童吃八粒,用炮製過的皁子煎湯放冷服用。如果夾雜風熱,無法活動者,先服用涼藥一劑;有乳癖者,減少丸藥數量,隔天晚上服用一劑。

硇砂(末),巴豆霜,輕粉(各一錢),黃明膠(末,五錢),細墨(少許),水銀砂子(兩皂子大)

白話文:

硇砂研磨成粉末,巴豆霜、輕粉各一錢,黃明膠研磨成粉末,五錢,細墨少量,水銀砂子如兩顆皁子大小

上同研細末,少入麵糊為丸如麻子大。倒流水下,一歲兒服一丸,食後。

張渙,萬靈丹,治小兒脾胃久不和,挾積。服溫熱藥皆不效,此藥神妙。

白話文:

將上述藥物研磨成細末,稍微加入麵糊做成如麻子大小的丸狀。用冷開水送服,一歲大的幼兒每次服用一丸,飯後服用。

張渙的「萬靈丹」,用於治療小兒長期脾胃不和,伴有食滯。服用溫熱藥物均無效果,此藥非常神奇有效。

肉桂,川黃連,蓬莪朮(各一兩),肉豆蔻仁,檳榔,陳橘皮(去白,焙乾),木香,丁香(各半兩。以上搗,羅為細末,次用),巴豆(去皮、心、膜),杏仁(麩炒,去皮尖。二件並於燈下燒灰存性。各二七個)

白話文:

  • 肉桂、川黃連、蓬莪朮:各一兩

  • 肉豆蔻仁、檳榔、陳橘皮(去除白色部分,焙乾):各半兩

  • 以上藥材搗碎,羅成細末,備用

  • 巴豆(去除皮、心、膜)、杏仁(以麩炒過,去除皮和尖端後,將兩味藥材放在燈下燒成灰燼後保存其藥性):各二十七個

上件同再搗,拌勻,滴水丸黍米大。每服,未周晬一粒;二、三歲二粒;三、四歲三粒;五、七歲五粒;十歲以上七粒。用生薑湯放冷下,乳食後。久積或乳癖,並宜常服。

《嬰童寶鑑》治小兒積聚黃瘦,吐食。比亭丸方

白話文:

將上面的藥物再搗碎,混勻,用水滴成黍米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一歲以下的嬰兒服用一粒;二、三歲服用二粒;三、四歲服用三粒;五、七歲服用五粒;十歲以上的服用七粒。用生薑湯放涼後服用,在吃奶後服用。長期積食或乳腺疾病,都適合經常服用。

比亭,馬牙硝,硃砂(各末,一錢匕),膩粉(一錢),巴豆(六十個,去殼,細研出油)

白話文:

硼砂、馬牙硝、硃砂(各研磨成細末,各取一錢匕匙),滑石粉(一錢),巴豆(六十粒,去掉外殼,研磨成細末,提取出油)

上件研勻,用餅劑中裹之,煨令熟,去餅。硬者留少許;潤者滴水為丸如綠豆大。荊芥湯下,一歲一丸。

《良方》治小兒虛中積,朝發寒熱,心腹脹滿疼痛者。妙香丸

白話文:

將上述藥物研磨均勻後,用餅劑包裹,隔水蒸到藥熟為止,去掉餅劑,硬的藥丸留下一小部分,濕潤的藥丸滴水為丸,如同綠豆般大小。用荊芥湯送服,一歲一丸。

辰砂(一兩),牛黃,生龍腦,麝香(各一分),金箔(一十四片),粉霜,膩粉(各一錢),蠟(二兩),巴豆(一百二十個,肥者)

白話文:

辰砂(一兩),牛黃、生龍腦、麝香(各一分),金箔(一十四片),粉霜、膩粉(各一錢),蠟(二兩),巴豆(一百二十個,肥的)

上丸如彈子大,量虛實加減,龍腦漿水下,夜半後服。臟虛即以龍腦米飲下,每服三丸如小豆大。欲藥勢緩,即按令扁。疾堅者,加至十丸,皆以針刺作數孔,以行藥力。小兒取積,丸如綠豆,治小兒吐逆尤效。此藥最下胸中煩及虛積。

白話文:

藥丸如彈珠般大小,根據虛實情況增減用量,以龍腦漿水送服,在半夜後服用。若臟腑虛損就用龍腦米飲送服,每次三粒藥丸,如綠豆大小。若要藥效緩和,就將藥丸按扁。病情嚴重者,可加至十粒藥丸,都用針刺出數個小孔,以使藥力發揮作用。小兒患有積食的,藥丸如綠豆大小,治療小兒嘔吐尤為有效。此藥最能消除胸中煩悶及虛實積滯。

《九籥衛生》,飛霜丹,理一切虛中積,下痢膿血,裡急後重,臍腹撮痛方。

硇砂(三分,去砂石,秤),粉霜(三錢)

白話文:

《九籥衛生》,飛霜丹,治療一切虛中積,下痢膿血,裡急後重,臍腹撮痛的方子。

上件同研勻,用薄紙拗作小紙箱子,方闊二寸半,深四分許,將藥末鋪在箱內。次掘一地坑,深三、四寸,其闊約碗蓋得著。用火燒令極熱,即去其火,惟留熟火三兩挺,鋪在坑底。置藥箱子在內火上,急用瓷碗蓋坑口,周圍以細土壅塞,無令透煙。凡燒,須防蓋定後火滅,頻以手按試碗,足熱方可。

白話文:

將上列藥物研磨均勻,用薄紙折成小紙盒子,長寬二寸半,深度四分左右,將藥末鋪在盒子裡。然後挖一個地坑,深度三、四寸,寬度約一個碗蓋的大小。用火燒坑,使其非常熱,然後把火熄滅,只留下三、四根燒熟的木炭,鋪在坑底。把藥盒子放在火炭上,立即用瓷碗蓋住坑口,周圍用細土填塞,防止冒煙。在燃燒過程中,應注意蓋好碗口,防止火熄滅,經常用手按壓碗,感覺到足夠熱就可以。

燒時,須用好熟炭,火即不滅也,大約令燒如兩炊飯久,即藥成也。如火滅,即再裝火燒之,燒及兩炊飯久,便候碗冷,即開碗取出藥。燒碗上有藥煙著碗,亦一處揩下,再研令細。凡藥得熟,自於火上凝。更次入膩粉九錢匕;龍腦一錢匕。又再滾研令勻,水浸蒸餅心,丸如綠豆大。

白話文:

燒藥時,必須要用燒熟的炭,火就不會熄滅了,大約燒藥時間如同煮兩次飯的時間,藥就製成了。如果火熄了,就重新裝上炭燒,燒到像兩次煮飯的時間這麼久,等到碗冷了,就可以打開碗把藥取出。燒過的碗上有藥煙黏在碗上,也要把它刮下來,然後再研磨成細末。所有的藥材都研磨成熟後,它會凝結在火上。再加入九錢的膩粉和一錢的龍腦。再次攪拌並研磨均勻,然後把水浸泡到蒸餅中央,把藥丸成長成綠豆大小。

大人每服十丸至十日。時一服,取下黑物,不用服補藥。發時一服,如用補只煎醋石榴皮湯與吃,日二服,逐日下黑物為效。忌雞、魚、果子。乳母亦忌。

《吉氏家傳》,取積雄黃丸方

白話文:

每天服用十顆藥丸,共服用十天。每次服用時,將排出的黑色物質取下,即可不用再吃補藥。在病情發作時服用一劑藥丸,另外可以煎服醋石榴皮湯與之服用,每天服用兩次,每日排出黑色物質即可見效。在服用藥丸期間,應忌食雞肉、魚肉和水果。哺乳的母親也應忌食這些食物。

雄黃(三錢),鬱金(半兩),巴豆(二十粒,去皮、膜,出油)

白話文:

雄黃 (三錢)

鬱金 (半兩)

巴豆 (二十粒,去皮、膜,出油)

上末,麵糊丸如蘿蔔子大。加減與服。每服五丸,空心茶清下。

《吉氏家傳》,取積青榴丸方

白話文:

每次服用五粒,空腹時用清茶送服。根據情況增減用量。此方出自《吉氏家傳》的青榴丸。

輕粉(炒,一錢匕),青黛(炒,三錢匕),腦麝(各半字重),巴豆(去心、油。春冬三十五粒,秋夏二十四粒)

上末,麵糊丸如○此大。每服五丸,米飲化下。

《吉氏家傳》,消渴去積紫霜丸方

白話文:

  • 輕粉(炒製,約 1 克):具有清熱、解毒、斂瘡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瘡瘍、皮膚潰爛等症狀。

  • 青黛(炒製,約 3 克):具有清熱、涼血、解毒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熱毒瘡瘍、咽喉腫痛等症狀。

  • 腦麝(各半字重量,約 0.25 克):具有開竅、醒神、解毒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中風、昏迷、癲癇等症狀。

  • 巴豆(去心、去油,春冬使用 35 粒,秋夏使用 24 粒):具有瀉下積滯、逐水消腫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水腫、腹脹、便祕等症狀。

大赭石,木香(炮),乳香,肉桂,杏仁(去皮尖),丁香(各一錢),陳皮(一錢半,去白),巴豆(十五粒,去油),肉豆蔻(一個,炮)

白話文:

大赭石、木香(炒過的)、乳香、肉桂、杏仁(去皮、去尖)、丁香(各一錢)、陳皮(一錢半,去白)、巴豆(十五粒,去油)、肉豆蔻(一個,炒過的)

上件末,煮麵糊如○此大。每服七丸,飯飲下。

《吉氏家傳》取小兒一切積,累用藥取不下,腹脹,瀉痢頻並。乳香丸方

白話文:

上面的材料,做成像○這樣大小的面糊。每次服用七粒,飯後用水送服。

《吉氏家傳》中的乳香丸方,用於治療小兒各種積滯,藥物難以排出,腹部脹滿,以及頻繁的腹瀉和痢疾。

乳香,硇砂,沒藥(各一塊,皂子大),芥菜子(四十九粒),巴豆(一粒,生)

白話文:

乳香、硇砂、沒藥(各一塊,如皁子大小),芥菜子(四十九粒),巴豆(一粒,生用)

上用大棗一枚,裹濕紙重封,灰火內炮熟,取出去紙,與棗子肉乳缽內研為膏。若不通,研入少許飛羅面。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周歲三丸,三更用淡薑湯下,取下原傷物。

《吉氏家傳》治驚疳積滯,或渴,或瀉,或熱。蘆薈丸方

白話文:

  1. 先用一枚大棗,包上濕紙,重新封好,用灰火慢慢燒熟。

  2. 等大棗燒熟後,去掉外面的紙,將棗肉放入乳缽中研成膏狀。

  3. 如果無法研成膏狀,可以加入少量飛羅面(一種細麵粉)。

  4. 將研磨好的棗膏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子。

  5. 每次服用7粒,周歲的孩子服用3粒,在三更時(夜間11點至凌晨1點)用淡薑湯送服。

蘆薈(一錢,先乳缽內研),使君子(不去皮殼),蕪荑(半錢,去皮取仁),檳榔(一個),胡黃連,沉香,木香(各一錢),麝(少許),龍膽草,硃砂(各半錢),夜明砂(二錢,絹袋洗去土)

白話文:

蘆薈(一錢,先在乳缽內研磨),使君子(不去除果皮和種皮),蕪荑(半錢,去除果皮取果仁),檳榔(一個),黃連,沉香,木香(各一錢),麝香(少許),龍膽草,硃砂(各半錢),夜明砂(二錢,用絹袋洗去泥土)

上焙乾末,用醋膽丸如○此大。每服十粒,米飲下,常服妙。

《吉氏家傳》治小兒久積驚疳。退積滯,化風涎,利膈鎮心。真珠丹

白話文:

將藥材烘焙乾燥後研磨成粉末,再用醋調和做成如○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粒,用米湯送服,長期服用效果佳。

《吉氏家傳》用於治療小兒長時間的積食、驚風和疳積。能消除積食,化解風痰,暢通胸膈,安撫心神。[真珠丹]

真珠(末),巴豆霜(去油用霜),滑石(各一分),半夏(三分,薑浸七次),續隨子仁(三分),白附子(半兩),寒食麵(二分),天南星(半兩,薑浸七次)

白話文:

真珠粉、巴豆霜、滑石粉各一錢,半夏三錢(用生薑浸泡七次),續隨子仁三錢,白附子半兩,寒食麵二錢,天南星半兩(用生薑浸泡七次)。

上末,滴水丸○如此大。每服二丸,二歲者一、二丸加減,用蔥白湯下。疳積,使君子湯下。

白話文:

藥材上端,丸藥的大小接近水滴。每次服用二丸,歲數兩歲的患者,視情況加減,服用時用蔥白湯送服。疳積,用使君子湯送服。

《吉氏家傳》治果子傷積。追魂散方

白丁香,輕粉,官桂(去皮。各三錢)

白話文:

《吉氏家傳》治療因吃水果過量導致的消化不良。追魂散的配方如下:

白丁香、輕粉、官桂(去皮,各三錢)

上末,冷水調下半錢,睡時服。來日取下所傷物,用異功散煎紫蘇、冬瓜湯調,三服和氣。異功散方見胃氣不和門中)

《吉氏家傳》,取驚積桃符丸方

白話文:

當藥吃完了,用冷水將剩下的半錢服用,睡覺時服用。第二天取出傷了的東西,用異功散煎紫蘇、冬瓜湯,服用三次以緩和病情。異功散的方子見胃氣不和的章節。

硃砂,天麻(末),鈆白霜(各半錢),輕粉(二錢),水銀(皂子大),巴豆(三粒,去皮膜)

白話文:

硃砂、天麻(研成細末)、鈆白霜(各半錢),輕粉(二錢),水銀(像皁子般大小),巴豆(三粒,去除外皮和薄膜)

上末,入飛羅面滴水丸如○此大。驚候壯熱,或吐,或瀉,脈沉緩,眼色困,此是驚積。周歲以下五丸,桃符湯下,加減服之。

《吉氏家傳》,鎮心取積睡驚散

白話文:

把上文中的最後一句,以飛羅面滴水丸點成像〇那麼大的藥丸。發病時會出現症狀,例如高燒、嘔吐、腹瀉,脈搏沉緩,眼神睏倦,這是受到驚嚇後鬱積的表現。如果患病者周歲以下,給他服用五丸,並且服用桃符湯,依據實際情況調整用量和服藥頻率。

鬱金(半兩),辰砂(半錢),麝香,乳香(各一字),陳皮(二兩,去白,用一分),巴豆(十四粒,同鬱金炒熟,不用巴豆)

白話文:

鬱金(半兩):一種中藥,具有理氣、活血、消腫等功效。

辰砂(半錢):一種中藥,具有清熱、解毒、鎮靜等功效。

麝香(一字):一種名貴的中藥,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等功效。

乳香(一字):一種中藥,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等功效。

陳皮(二兩,去白,用一分):一種中藥,具有理氣、健脾、化痰等功效。去白是指去除陳皮的白色部分,一分是指陳皮的用量。

巴豆(十四粒,同鬱金炒熟,不用巴豆):一種中藥,具有瀉下、逐水等功效。此處巴豆與鬱金一起炒熟後,巴豆的瀉下作用會減弱,因此不用巴豆。

上末。每服一字,看大小加減,薄荷湯下。

《吉氏家傳》,治虛中積勝金餅子方

粉霜,延胡索,巴豆霜(各半錢),輕粉(一錢),硃砂(一塊,皂子大),石燕(一個)

上末,冷水為餅子,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皂子湯下,大小加減。

《吉氏家傳》治小兒諸般氣積,木香散,或驚結不通,此藥立取下方。

木香(末,一錢半),陳皮(二錢),巴豆(五粒,去心、膜)

白話文:

上面的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字量,根據年齡大小調整用量,用薄荷湯送服。

《吉氏家傳》中治療中虛積滯的勝金餅子配方如下:

粉霜、延胡索、巴豆霜(各半錢),輕粉(一錢),硃砂(一塊,大小如同皂角),石燕(一個)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冷開水調和成如梧桐子大小的餅狀。每次服用一丸,用皂角湯送服,根據年齡大小調整用量。

《吉氏家傳》中治療小兒各種氣積,或因驚嚇導致不通的木香散配方如下:

木香(磨成粉末,一錢半),陳皮(二錢),巴豆(五粒,去除心和外膜)

上將陳皮、巴豆同炒黃色,只取下巴豆五片,余不用,與前木香末同研勻。每服半錢或一字,陳米飲下。若吐瀉,瓦缸內煎香附子湯下,大小加減。

白話文:

將陳皮、巴豆一起炒至黃色,只取五片巴豆,其餘不用,與先前研末的木香一同研勻。每次服用半錢或一字(約3~6克),用陳米煮的水送服。如果吐瀉,則在瓦缸內煎煮香附子湯送服,症狀輕重可以適量加減用藥。

《吉氏家傳》,惺惺丸,治小兒疳勞黃瘦,虛中伏積,久患赤白痢。但是虛中伏積宜用此藥取,更不動臟腑方。

白話文:

《吉氏家傳》一書中所記載的惺惺丸,可用來治療小兒疳勞導致的黃瘦、中氣不足、積滯、以及長期患有赤痢或白痢。這種藥物對中氣虛弱、積滯引起的疾病尤其有效,而且不會對臟腑造成刺激。

陽起石,輕粉,粉霜,黃鷹條,白丁香(各一錢),硃砂(一錢半),硇砂(挑一錢匕),小銀砂(一錢),石燕(一個,火煅五次,湯淬五度)

白話文:

  • 陽起石:1錢

  • 輕粉:1錢

  • 粉霜:1錢

  • 黃鷹條:1錢

  • 白丁香:1錢

  • 硃砂:1錢半

  • 硇砂:1錢匙

  • 小銀砂:1錢

  • 石燕:1個(先火烤5次,再以湯淬5次)

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此○大。每服七丸、十丸至十五丸。用火煆皂皂,蔥白湯下。非時服,不動臟腑。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治小兒驚熱,乳食積聚不消。硃砂丸方

硃砂,膩粉,麝香,雄黃(各半分),巴豆(七粒,去皮出油)

上件為末,蜜丸如粟米大,一歲一丸,荊芥湯下,大小加減。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粉末,用湯水浸泡後的蒸餅做成藥丸,大小如○。每次服用七丸到十五丸不等。用火烤過的皂角和蔥白煎湯送服。隨時可以服用,不會影響臟腑。

長沙的醫生丁時發傳下來的方子:治療小兒受驚發燒,以及乳食積滯不消。硃砂丸的配方如下:

硃砂、膩粉、麝香、雄黃(各半分),巴豆(七粒,去掉皮並提取油分)。

將上述藥材混合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做成如粟米大小的藥丸。一歲的小兒一次服用一丸,根據年齡大小調整用量,用荊芥煎湯送服。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青黛三聖丸,治小兒痰涎膈實,奶癖驚風。消奶食蛔疳。疳積腹痛。常服極妙。

青黛(一分),牽牛(末,三分),膩粉(一錢)

上為末,麵糊為丸,米飲下。

白話文:

長沙有一位醫者名叫丁時發,他傳下了一種青黛三聖丸的藥方,可以治療小兒痰涎膈實、奶癖驚風、消奶食蛔疳、疳積腹痛等疾病。經常服用效果極佳。

長沙醫者鄭愈傳,大碧丹,水癖,食癖,五積,果子毒,但是腹中疾。並治五積奶不消,四季服之。

白話文:

長沙醫生鄭愈傳,大碧丹,可治水癖、食癖、五積、果子中毒,但只能治腹中疾病。並且可以治療五積奶不消,四季都可以服用。

光明砂(二錢),滑石,膩粉,白上硫黃,鷹糞(各一錢),小巴豆(七粒。斑者去心、膜,水浸一宿,淘二七度,研如泥,去油)

白話文:

光明砂(二錢),滑石粉、滑石粉、白上硫黃、鷹糞(各一錢),小巴豆(七粒,花色的去除果核及外膜,以水浸泡一晚,淘洗七次,搗泥,去油)

上為末,一處同研令勻,入巴豆膏浸煎,紅米飯為丸,青黛為衣。半周一丸,一歲二丸,量大小加減用之。

白話文:

將以上藥物搗碎成末,一起研磨至均勻,然後放入巴豆膏中浸泡並煎煮,再用紅米飯將藥材搓成丸狀,並用青黛作為外衣。每半個月服用一丸,一歲的兒童服用兩丸,可以根據年齡大小增減服用量。

春冬煨皂角湯,秋夏煎蘿蔔湯下。如驚,煎金銀薄荷湯下。

長沙醫者鄭愈傳三出丸去積聚方。

白話文:

春天和冬天時,用煨煮的皂角湯送服;秋天和夏天時,用煎煮的蘿蔔湯送服。如果受到驚嚇,則用煎煮的金銀花和薄荷湯送服。

長沙的醫生鄭愈傳授的「三出丸」用於治療積聚的處方。

陳皮(去瓤),縮砂,藿香,京三稜,蓬莪朮,芫花(各一分,同醋煮乾為度),巴豆(五十粒,和殼瓦上焙焦為度)

白話文:

陳皮(除去瓤),縮砂,藿香,京三稜,蓬莪朮,芫花(各取一分,用醋煮至乾燥即可),巴豆(五十粒,連殼放在瓦片上焙烤至焦黑即可)

上先六味為末,次外杵巴豆令爛,方與諸藥相拌令勻,以醋麵糊為丸如綠豆大,硃砂為衣。每服三、五丸,薄荷湯化下,乳食後。

白話文:

首先將前六種藥材研磨成粉末,然後再將巴豆搗碎,一起加入其他藥材中均勻攪拌,再用醋麵糊把藥粉做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最後用硃砂把丸藥塗成紅色。每次服用三到五粒,用薄荷湯送服,在吃乳食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