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 (7)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十 (7)

1. 黃疸第八

(胎疸附)

《巢氏病源》小兒黃疸病候:黃疸之病,由脾胃氣實,而外有溫氣乘之,變生熱。脾與胃合,候肌肉,俱象土,其色黃。胃為水穀之海,熱搏水穀氣,蘊積成黃,蒸發於外,身疼膊背強,大小便澀,皮膚、面目、齒爪皆黃,小便如屋塵色,著物皆黃是也。小便宣利者,易治;若心腹,小便澀者,多難治也。不渴者易治,渴者難治。脈沉細而腹滿者,死也。

白話文:

巢氏病源中記載小兒黃疸的病症。黃疸的發病原因是,脾胃之氣強實,而外邪溫氣侵襲,化熱。脾與胃相合,控制肌肉,都代表土,所以黃疸的顏色是黃色。胃是水穀之海,熱氣搏擊水穀之氣,積結成黃色,蒸發到體表,引起身體疼痛、背部僵硬,大小便乾燥,皮膚、面部、指甲皆黃。小便像屋塵色,附著在衣物上,也是黃色的。小便通暢者,容易治療;若心腹小便乾燥者,多難治療。不渴的容易治療,渴的難治療。脈搏沉細而腹部脹滿者,會死亡。

《巢氏病源》小兒胎疸候:小兒在胎,其母臟氣有熱,熏蒸於胎,至生下小兒體皆黃,謂之胎疸也。

錢乙論黃相似云:身皮目皆黃者,黃病也。身痛膊背強,大小便澀,一身盡黃,面目、指爪皆黃,小便如屋塵色,著物皆黃,渴者難治,此黃疸也。二證多病於大病後。別有一證,不因病後,身微黃者,胃熱也。大人亦同。又有面黃腹大食土,渴者脾疳也。又有自生而身黃者,胎疸也。古書云:諸疸皆熱,色深黃者是也。若淡黃兼白者,胃怯,胃不和也。

白話文:

錢乙談到黃疸時說:全身皮膚和眼睛都發黃的,是黃病。全身疼痛,背部僵硬,大小便不通暢,全身皮膚發黃,臉部和指甲都發黃,小便的顏色像屋頂上的灰塵,穿的衣服都染成黃色,感到口渴的難以治癒,這是黃疸。這兩種疾病多在患有大病之後發作。另外一種情況,不是因為生病後引起的,身上微微發黃的,是胃熱引起的。成年人也會有這種情況。還有一種情況,臉色發黃,肚子很大,喜歡吃土,感到口渴的,是脾臟有問題。還有一種情況,出生後身體就發黃的,是胎疸。古代醫書說:所有的黃疸都是由熱引起的,顏色深黃的正是這種情況。如果顏色淡黃偏白,是胃氣虛,胃功能不調引起的。

《嬰童寶鑑》小兒百日黃疸歌:

百日孩兒急發黃,非干溫疫與時殃,當來只為胎中熱,慎莫交人灸作瘡。

《千金翼》秦王九疸散,兼治大人、小兒方。

胃疸:食多喜飲,梔子仁主之。

心疸:煩心心中熱,茜根主之。

腎疸:唇乾,葶藶子主之。(熬。)

脾疸:尿赤出少惕惕恐,栝蔞主之。

膏疸:飲少尿多,秦椒、瓜蒂主之。(椒汁膏。一作肺。)

舌疽:渴而數便,鍾乳主之。

肉疸:小便白,凝水石主之(研)。

髓疸:目深多嗜臥,牡蠣澤瀉主之。

肝疸:胃熱飲多水激肝,白朮主之。

上一十一味等分,隨病所在加半,搗、篩為散。飲服五分匕,日三,稍稍加之方寸匕。兒小者量與之。

茅先生治小兒面黃腫方。

瓜蒂(半兩),丁香(一錢)

上為末。每服一字,搐入鼻中,取下黃水從鼻中出,然後用天竺黃散與服。(方見實熱門中。)

白話文:

研磨成粉末。每次取一錢的量,吹入鼻中,取出黃水從鼻中排出,然後服用天竺黃散。(處方請參閱實熱門中。)

茅先生治小兒遍身二十四般癉毒方。

屋下乘漏泥,灶心土,白繕土,寒水石

上四味等分。每用為末,使雞子清調塗便沒此患。先用實積牛黃丸通下。(方見實熱門中。)後補,常服天竺黃散。(方見同前。)

白話文:

將上方四味藥材等分混合。每次取適量藥末,用雞蛋清調勻,塗在患處,即可消除症狀。先用「實積牛黃丸」通便。(方子請參照「實熱門」一章。)之後,再經常服用「天竺黃散」。(方子請參照同一章節。)

《嬰孺》治小兒身體面目悉黃,此是榮衛氣伏熱於內所為。蠐螬丸

干蠐螬,大棗(取肉。各一升),䗪蟲,虻蟲杏仁(各半升),地黃(十兩),黃芩,芍藥(各三兩),水蛭(一百個),甘草(炙,半斤。又云半升)

白話文:

幹蠐螬、大棗(取果肉。各一升),䗪蟲,虻蟲,杏仁(各半升),地黃(十兩),黃芩,芍藥(各三兩),水蛭(一百個),甘草(烘烤過,半斤。另一說為半升)。

上為末。煉蜜丸小豆大,酒下三丸,日三。

張渙治小兒黃疽。雙連丹方

黃連(去須),胡黃連(各一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用黃瓜一枚去瓤,留一小蓋子,入藥末後以蓋子蓋定;用麵裹慢火燒令面焦,去面搗熟,丸綠豆大。每服七粒至十粒,溫水下。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材搗成細末。取黃瓜一個,挖去瓜瓤,留一個小蓋子,將藥末裝入後用蓋子蓋好;用麵粉包裹後慢火燒至麵粉焦黑,取出麵粉後搗碎,做成綠豆大的丸子。每次服七粒到十粒,用溫水送服。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適當增減劑量。

《惠眼觀證》治黃疸水腫,丁香散

丁香(七粒),瓜蒂(四十九個),硇砂(一分)

上為末令細。黃昏時蘘荷根丁子點藥,入鼻搐之。一更時腥臭水出漸膿,至五更水盡,一夜三、五遍換丁子。次日調氣至,日夜依前用之。五夜爛肉落,方住藥,以烏犀膏(方見風熱門中)吃一月日。

白話文:

將藥磨成細末。黃昏時用蘘荷根、丁香點藥,讓鼻子吸入藥粉。子夜時分,有腥臭的水流出,漸漸變成膿。直到天亮水流盡,一夜換三到五次丁香。第二天調整呼吸,照前一天一樣日夜使用。五天後腐爛的肉脫落了,纔停止用藥,用烏犀膏(方子在風熱門中)吃一個月以上。

《惠眼觀證》治小兒黃疽,遍身虛腫,其色如金。藿香散

藿香(一分),瓜蒂(四十九個),赤小豆(四十粒)

白話文:

藿香(一錢),瓜蒂(四十九粒),赤小豆(四十粒)

上為末。每服一字半,搐入兩鼻中。須臾黃水出,至二更待頭痛即住。次日自腰以上黃退白色。

《惠眼觀證》:截腰下黃色。大青飲子

大青,燕口連翹,甘草(炙),黃芩,田藍(如皂角子),川芎(各等分)

白話文:

防風、金銀花、甘草(炙)、黃芩、板藍根(如皁角子)、川芎(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一大匙。水一碗半,煎至半碗,一日之內作六服,須臾小便下如金色。如此吃五日。

《吉氏家傳》治小兒身體黃及小便黃,眼白睛黃,即是疸也。宜此方。

茵陳,大黃(各一分),山梔子仁(三個),朴硝(一分)

上以水五合,煎二合,去滓服之。

《吉氏家傳》又方

桑白皮麻黃(去節),秦艽(各一分),大黃(二分)

白話文:

桑白皮、麻黃(不須去節)、秦艽(各一份)、大黃(二份)

上以水三合,入牛乳三合,同煎二合半,一歲兒日服一合。

《吉氏家傳》又方

茵陳(二分),大黃,秦艽(各三分),山梔子仁,郁李仁(別杵如泥),朴硝(各四分)

上件末,蜜丸梧桐子大,熟水化下。

長沙醫者鄭愈傳治癉,時行身熱遍體黃。升麻散

升麻,甘草(炙。各二錢),常山(一分)

上為末。每服半錢,棗子一個,水八分,同煎四分,隔宿露了。天明、早晨服。奶母忌毒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