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二十 (2)
卷第二十 (2)
1. 骨熱第二
(病初則骨熱,病劇則骨蒸)
《聖惠》論:凡小兒一歲至十歲,衣絮皆不得著新綿,又不得冬天以火烘炙衣服與著,亦令兒體熱。勿食桃杏,令兒體熱。因傷寒病後,未滿百日,勿食羊肉、狗肉,令兒體熱,或作骨蒸也。
白話文:
《聖惠方》中提到:所有一歲到十歲的兒童,穿著的衣物都不得使用新的棉絮,也不能在冬天用火烘烤或曬乾衣物,因為這會使兒童體內產生熱氣。不要吃桃子和杏子,因為它們會使兒童體內產生熱氣。如果兒童因傷寒病剛剛痊癒,百日之內,不要吃羊肉和狗肉,因爲會使兒童體熱或導致骨蒸(一種由熱毒引起的骨髓化膿性疾病)。
《仙人水鑑》小兒患骨熱勞,漸漸瘦弱,不能食,宜服此方。號,神明丸子
白話文:
《仙人水鑑》中記載,小兒患有骨熱勞病,逐漸消瘦衰弱,無法進食,適合服用此方。此方名為神明丸子。
鼓子花,雄黃,紫石英,遠志(各二分),檳榔(一枚,生),桃仁(去皮尖),光明砂(各一分。研),金箔(一片)
上八味同研令細,以蟾酥為丸如麻子大。每日米飲下一丸。忌果子。
白話文:
鼓子花、雄黃、紫石英、遠志(各 2 分),檳榔(1 枚,生),桃仁(去皮尖),光明砂(各 1 分,研磨),金箔(1 片)
《博濟方》治小兒骨熱,晚後多發熱,面赤、五心煩,四肢無力,飲食減少,夜多盜汗,面色痿黃。犀角散
白話文:
《濟世寶方》中記載的治療兒童骨熱症的方劑如下:
如果兒童患有骨熱症,表現為夜間發熱頻繁,臉色發紅,手心、腳心、胸口煩熱,四肢無力,飲食減少,夜間盜汗多,面色萎黃。
可以用犀角散來治療:
犀牛角(研末)10克
生地黃(切片)30克
麥冬(生地)15克
黃芩(炒)10克
知母(炒)10克
黃連(炒)10克
肉桂(去皮)5克
芍藥(炒)10克
甘草(炙)5克
將以上藥物共研成細末,每次服用3克,每天服用2次,用溫開水送服。
犀角(鎊末),柴胡(去蘆頭),枳殼(麩炒去瓤),麥門冬(去心),茯苓(去皮)芍藥,大黃,桑白皮,黃耆,人參(各一分),鱉甲(一個,九肋者,醋炙令黃)
白話文:
-
犀角:取犀角,磨成細粉。
-
柴胡:去掉蘆頭的柴胡。
-
枳殼:用麩炒過並去除果瓤的枳殼。
-
麥門冬:去掉心部的麥門冬。
-
茯苓:去掉外皮的茯苓。
-
芍藥、大黃、桑白皮、黃耆、人參:各取一分。
-
鱉甲:取一塊九肋的鱉甲,用醋炙烤至黃色。
上件一十一味,同為細末。每服半錢,用桃仁七個,漿水煮麥門冬一十九個,去心;與桃仁同研令細,入水一盞,與藥同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早食後、臨臥各一服。亦治大人盜汗。
《聖惠》治小兒骨熱、瘦瘁,心神煩躁,不得睡臥。胡黃連散方
白話文:
以上十一種藥材,全部研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另外放入七個桃仁,以及用漿水煮過、去除核心的麥門冬十九個,將桃仁和麥門冬一起研磨至細膩,加入一杯水,與藥材一起煎煮至六分之一的量,去除藥渣後溫熱服用。在早餐後和睡覺前各服用一次。這個藥方也適用於治療成年人的盜汗。
胡黃連,知母,地骨皮,黃芩,梔子仁,川升麻,犀角(屑),甘草(炙微黃,銼),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各一分),柴胡,鱉甲(塗醋炙令黃,去裙襴。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白話文:
-
黃連:一種名貴的中藥,具有清熱、燥濕、解毒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腹瀉、痢疾等症狀。
-
知母:即知母湯,具有養陰、清火、益胃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咳嗽、咽喉疼痛、口幹等症狀。
-
地骨皮:具有補益氣血、壯骨強筋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腰膝痠痛、風濕骨痛等症狀。
-
黃芩:一種中藥,具有清熱、祛濕、解毒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感冒、發熱、咳嗽等症狀。
-
梔子仁:具有清熱、利尿、止瀉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黃疸、肝炎等症狀。
-
川升麻:具有升陽、散寒、止痛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頭痛、鼻塞、咳嗽等症狀。
-
犀角(屑):具有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高燒、驚厥、抽搐等症狀。
-
甘草(炙微黃,銼):具有補氣、益氣、緩解疼痛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咳嗽、氣喘、腹痛等症狀。
-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各一分):具有潤肺、止咳、平喘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咳嗽、氣喘等症狀。
-
柴胡:具有疏肝、理氣、退熱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感冒、發燒、頭痛等症狀。
-
鱉甲(塗醋炙令黃,去裙襴。各半兩):具有滋陰、補血、止血的作用,常被用於治療月經不調、崩漏等症狀。
《聖惠》治小兒自小傷抱,腳脛纖細無力,行立不得,或骨熱疳瘦。柴胡飲子方
白話文:
《聖惠方》中治療小兒從小受傷被抱起時,腿脛細弱無力,不能行走站立,或骨頭發熱,疳病消瘦的方子:柴胡飲子。
【組成】
柴胡、羌活、防風、川芎、薄荷、秦艽、桔梗、甘草、生地黃、當歸、蟬蛻、地龍。
【用法】
將以上藥物共研為細末,每服3克,用米湯調服,每日2次。
【功效】
疏風解表,清熱解毒,祛風止痛,活血化瘀,補益氣血。
【主治】
小兒自小傷抱,腳脛纖細無力,行立不得,或骨熱疳瘦。
柴胡(去苗),桃嫩枝(銼。各三分),甘草(一分,微炙),知母,桔梗(去蘆頭),枳殼(麩炒微黃,去瓤),元參,川升麻,鱉甲(塗醋炙令黃,去裙襴。各半兩)
白話文:
柴胡(去掉根須),新鮮的桃樹枝(切碎。各三分),甘草(一分,微火烤至微黃),知母,桔梗(去掉蘆頭),枳殼(用麩皮炒至微黃,去掉果瓤),元參,川升麻,鱉甲(塗醋烤至黃色,去掉裙襴。各半兩)
上件藥細銼和勻。每取一分,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分為三服。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骨熱口乾,煩悶不欲食飲,四肢羸瘦。知母飲子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細切並混合均勻。每次取一份,加入一中盞水煎煮至剩下六分,去掉藥渣。不限時間,分成三次服用。根據兒童的年齡和體質自行調整劑量。 這方子出自《聖惠》,用於治療小兒骨骼發熱、口乾、煩躁不安、不思飲食、四肢瘦弱。[知母飲子] 方
知母,川大黃(銼碎,微炒),常山,犀角(屑),枳殼(麩炒微黃,去瓤),龍膽(去蘆頭),鱉甲(塗醋、炙令黃,去裙襴。各半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柴胡(三分,去苗)
白話文:
-
知母:具有清熱、滋陰、潤燥的功效。
-
川大黃(銼碎,微炒):具有瀉熱、通腑、清熱瀉火的功效。
-
常山:具有清熱、化痰、止咳的功效。
-
犀角(屑):具有清熱、涼血、解毒的功效。
-
枳殼(麩炒微黃,去瓤):具有行氣、消積、化痰的功效。
-
龍膽(去蘆頭):具有清熱、瀉火、明目的功效。
-
鱉甲(塗醋、炙令黃,去裙襴。各半兩):具有滋陰、補血、止血的功效。
-
甘草(一分,炙微赤,銼):具有補益中氣、調和諸藥的功效。
-
柴胡(三分,去苗):具有疏肝、清熱、解表的功效。
上件藥細銼和勻。每取一分,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分為三服。或吐瀉三兩行便安。更量兒大小,臨時以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骨熱,黃瘦不食,多臥。胡蜣螂散方
白話文:
將上方的藥品細細研磨,調勻後使用。每次取出一份藥,加入一中盞水,煎煮到只剩下六分之一的量,去掉藥渣,分成三份服用。或是吐瀉三、四次後,症狀就會好轉。另外,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在服用時酌情增減藥量。
胡蜣螂(兩枚,去翅足,微炒),赤芍藥,川大黃(銼碎,微炒),赤茯苓,枳殼(麩炒微黃,去瓤),紫菀(洗去苗土),甘草(炙赤,銼),人參(去蘆頭),蛇黃,牛黃(並細研。以上各一分),柴胡(半兩),熊膽(細研),生薑(切、燒灰。各半分),麝香(一錢,細研),鱉甲(一分,塗醋炙令黃,去裙襴)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溫水調下半錢,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胡蜣螂(兩塊,去掉翅膀和足,稍微炒一下),赤芍藥,川大黃(切碎,稍微炒一下),赤茯苓,枳殼(麩炒至微黃,去掉瓤),紫菀(洗掉根部的泥土),甘草(烤到發紅,切碎),人參(去掉蘆頭),蛇黃,牛黃(都研磨成細末。以上各用一份),柴胡(半兩),研磨細小的熊膽,生薑(切碎,燒成灰。各用半份),麝香(一錢,研磨細碎),鱉甲(一份,用醋塗抹後烤到呈黃色,去掉裙襴)
《聖惠》治小兒五歲至十歲以來,骨熱及手足心,煩悶不欲飲食。秦艽散方
白話文:
《聖惠》書中治療五歲至十歲以來的小兒,有骨熱及手足心熱、煩悶不想進食的症狀。
秦艽散配方:
- 秦艽三錢
- 白芷一錢五分
- 防風一錢
- 木瓜一錢
- 荊芥穗一錢
- 羌活一錢
- 柴胡一錢
- 歸身一錢
- 黃芩一錢
- 茯苓一錢
- 人參三錢
- 白朮一錢
- 生甘草一錢
- 地骨皮一錢五分
- 桑葉一錢
- 黨參一錢
- 升麻一錢
- 麥冬一錢
將上述藥材一起研磨成細末,每次取三錢,加水煎服。
秦艽(去苗),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更隨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骨熱體瘦,心神煩躁。天靈蓋散方
天靈蓋(一枚,塗酥炙令黃),黃連(半兩,去須)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骨熱煩躁,黃瘦,飲食無味。胡黃連丸方
白話文:
秦艽(去掉莖葉)、甘草(炒至微紅,切碎,各一兩) 將上述藥材搗碎,篩成粗粉。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小碗煎煮至剩五分,去渣,不論時間冷熱均可服用。根據孩童年齡大小,酌情增減用量。 《聖惠方》用於治療小兒骨熱體瘦,心神煩躁。天靈蓋散方 天靈蓋(一枚,塗酥油烤至黃色)、黃連(半兩,去掉鬚根) 將上述藥材搗碎,篩成細粉。每次服用以稀飯湯調服半錢,每日三到四次。根據孩童年齡大小調整用量。 《聖惠方》用於治療小兒骨熱煩躁,黃瘦,飲食無味。胡黃連丸方
胡黃連,人參(去蘆頭),羚羊角(屑),地骨皮,黃耆(銼),木香,犀角(屑),甘草(炙微赤,銼),葳蕤(各一分),柴胡(去苗),麥門冬(去心,焙),秦艽(去苗),鱉甲(塗醋,炙令黃。各半兩)
白話文:
胡黃連、人參(去除蘆頭)、羚羊角(去除尖端)、地骨皮、黃耆(切碎)、木香、犀牛角(去除尖端)、甘草(炙烤微紅,切碎)、葳蕤(各取一份)、柴胡(去除苗)、麥門冬(去除中心,烤焙)、秦艽(去除苗)、鱉甲(塗醋,烤製至黃色。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溫水下七丸,日三服。量兒大小增減服之。
白話文:
把上述藥物搗碎,篩成細末,用蜂蜜和丸,丸子大小要類似綠豆。每次服用時,請用溫水送下七顆藥丸,一天服用三次。依小孩的年齡大小調整藥量。
《聖惠》治小兒骨熱羸瘦,雖食不生肌肉。宜服,獺肝丸方
獺肝(微炙),人參,龍膽(各去蘆頭),黃芩,黃連(去須),白朮,枳殼(麩炒微黃,去瓤),鱉甲(塗醋炙令黃,去裙襴。各半兩),麥門冬(一兩,去心,焙),柴胡(三分,去苗),桃仁(二十枚,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上件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溫水下七丸,日三服。隨兒大小加減。
《聖惠》治小兒骨熱,日漸瘦弱,不能飲食。光明砂丸方
白話文:
《聖惠》治療小兒骨頭發熱、身體消瘦,即使吃了東西也長不出肌肉。應該服用獺肝丸的處方: 獺肝(稍微烤過)、人參、龍膽(各自去掉根部)、黃芩、黃連(去掉鬚根)、白朮、枳殼(用麥麩炒至微黃,去掉瓤)、鱉甲(塗上醋烤至微黃,去掉邊緣。各半兩)、麥門冬(一兩,去掉心,烘焙乾燥)、柴胡(三分,去掉莖葉)、桃仁(二十粒,用熱水浸泡後去掉皮尖和雙仁,用麥麩炒至微黃)。 以上材料搗碎,篩成粉末,用煉蜜調和製成如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用溫水送服七粒,每日三次。根據孩童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用量。 《聖惠》治療小兒骨頭發熱,逐漸變得瘦弱,無法正常飲食。使用光明砂丸的處方。
光明砂,紫石英(各細研,水飛過),鼓子花,雄黃(各半兩),檳榔(三枚),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微黃),遠志(去心。各一分),金箔(三十片,細研)
白話文:
光明砂、紫石英(都研磨細膩,用清水淘洗過濾),鼓子花、雄黃(各半兩),檳榔(三枚),桃仁(用熱水浸泡,去皮、去尖、去雙仁,炒至微黃),遠志(去除心。各一分),金箔(三十片,研磨細膩)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麻子大。以粥飲下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增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骨熱。宜服,黃連丸方
胡黃連,乾蟾(酒浸去骨,微炙。各三分),麝香(一分,細研)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張渙,地骨皮湯,治骨熱肌瘦方。
白話文:
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全部混合均勻,用煉蜜調和成如麻子大小的丸劑。每次用粥湯送服五丸,每日三次。根據孩童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用量。 《聖惠》治療小兒骨熱,適合服用黃連丸。 胡黃連,乾蟾(用酒浸泡後去除骨頭,微微烤乾。各三分),麝香(一分,細研)。 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全部混合均勻,用煉蜜調和成如綠豆大小的丸劑。每次用粥湯送服五丸,每日三到四次。根據孩童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用量。 張渙的地骨皮湯,用於治療骨熱肌瘦。
地骨皮,胡黃連(各一兩),犀角(屑),桃嫩枝,柴胡(去苗),川大黃,知母,鱉甲(塗醋炙黃,去裙襴。各半兩)
白話文:
地骨皮、胡黃連各一兩,犀角屑、桃嫩枝、柴胡除去鬚根,川大黃、知母,鱉甲塗上醋烘炙至黃色,除去裙襴。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大錢,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食後。
張渙又方連艽散
黃連(去須),秦艽(去苗。各一兩),甘草(半兩),天靈蓋(一枚,塗酥炙黃)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半錢,粥飲調下。量兒大小加減。
《萬全方》治小兒骨熱煩躁,黃瘦,飲食無味。胡黃連丸
白話文:
上述藥材搗碎,篩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大錢,用水一碗,煎至五分滿,去渣溫服,飯後服用。 張渙另一方【連艽散】 黃連(去須),秦艽(去苗,各一兩),甘草(半兩),天靈蓋(一枚,塗酥油烤黃) 上述藥材搗碎,篩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用粥湯調服。根據兒童年齡大小調整劑量。 《萬全方》治療小兒骨熱煩躁,黃瘦,食慾不振。胡黃連丸
胡黃連,人參,羚羊角(屑),地骨皮,黃耆,犀角(屑),木香,甘草(炙),葳蕤(各一分),鱉甲(醋塗,炙令黃),麥門冬(去心,焙),柴胡,秦艽(並去苗,各半兩)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以溫水下。日三服。量兒大小加減服。
白話文:
胡黃連、人參、羚羊角(研磨成粉末)、地骨皮、黃耆、犀角(研磨成粉末)、木香、炙甘草、葳蕤(各取一分),鱉甲(用醋塗抹,烘烤至金黃色)、麥門冬(去除芯,烘烤)、柴胡、秦艽(去除根鬚,各取半兩)。
《張氏家傳》,豬肚丸,治小兒骨熱體瘦,面色痿黃,臍腹時痛,胸膈滿悶,全不入食。常服退黃,長肌肉,進飲食,解虛勞;行滯、利關節方。
白話文:
《張氏家傳》中的豬肚丸,是用來治療小兒骨熱體瘦,面色萎黃,臍腹腹部時常疼痛,胸膈滿悶,完全不進食的病症。經常服用豬肚丸可以退黃,長肌肉,增進食慾,解除虛勞;有行滯、利關節的功效。
南木香(半兩),宣州黃連,生乾地黃,青橘皮,銀州柴胡(去根及土),鱉甲(九肋者,水煮去裙襴,用童子小便炙黃。各二兩)
白話文:
南木香(四錢),安徽宣州產的黃連,生地黃,青橘皮,銀州產的柴胡(去掉根鬚和泥土),九年以上的大鱉甲(用水中煮熟後去除裙襴,用童子小便炙至黃色),各四錢。
上件藥搗,羅為細末,用豬肚一個盛藥在內,緊繫定口,慢火,湯煮令香熟;去線,搗豬肚同藥令極爛,丸如麻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溫米飲下,日進三、二服,食前、後皆可服。
白話文:
把藥材搗碎成細粉,用一個豬肚裝入藥粉,把豬肚口緊緊紮好,用小火燉煮,直到藥材散發出香味,豬肚煮熟;取下豬肚,將豬肚和藥材一起搗碎成非常細膩的糊狀,搓成芝麻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 20 到 30 丸,用溫米湯送服,每天服用三次或兩次,飯前或飯後均可服用。
《莊氏家傳》治小兒骨熱羸瘦方。
柴胡,當歸
上等分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八分,入蜜少許,或用蜜丸亦得。
白話文:
《莊氏家傳》治療小兒骨熱體弱的方子。 柴胡,當歸 以上藥材等量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煎至八分滿,加入少量蜂蜜,或者做成蜜丸也可以。
《吳氏家傳》,生犀角飲子,治小兒至十歲,肌體煩躁。或夏月食桃杏不節、酸熱之類;或因傷寒後肌熱羸瘦;或食羊肉,令兒體熱。或作骨蒸,瘦瘁潮熱,頰赤口乾,五心煩躁。雖能飲食,食不生肌,夜有盜汗,甚則多令伏臥,好食泥土。應小兒一切蒸熱,治之無不效者方。
白話文:
《吳氏家傳》,生犀角飲方,治小兒至十歲,肌體煩躁。或夏月吃桃、杏不節制,或吃酸熱之物過多;或因傷寒後身體發熱消瘦;或吃羊肉,導致兒童體熱。或出現骨蒸症狀,消瘦潮熱,面頰紅赤口乾,手心、腳心煩躁。雖然能飲食,但吃再多也無法長肉,晚上盜汗,嚴重時多臥牀不起,喜歡吃泥土。此方適用於小兒一切蒸熱證,治療效果顯著。
羚羊角(鎊,便此不用犀角),地骨皮,紫菀(去葉),麥門冬(去心,焙),秦艽(去土、苗),大黃(生用),枳殼(去瓤,麩炒焦),柴胡(去蘆),茯苓,赤芍藥,人參,桑白皮(不出土白者),黃耆(生),羌活,半夏(湯洗十次,碾成末,用薑汁製作餅,炙黃)
白話文:
羚羊角(價格昂貴,因此不用犀角)、地骨皮、紫菀(去掉葉子)、麥門冬(去掉核,烘烤)、秦艽(去掉泥土和根莖)、大黃(生用)、枳殼(去除內膜,麩子炒焦)、柴胡(去掉蘆頭)、茯苓、赤芍藥、人參、桑白皮(不採用外皮是白色的桑樹皮)、黃耆(生用)、羌活、半夏(水洗十次,研磨成粉末,用薑汁製成餅,烘烤至黃色)
上為散子。每服一錢,水一中盞,煎至五分,食後、夜臥,去滓溫服。小兒一歲至五歲,每服半錢。
《孔氏家傳》治小兒骨熱漸瘦,眠臥盜汗。升麻散方
升麻,人參,茯苓,鱉甲(酥炙),甘草(炙),黃芩,柴胡(各等分)
上為粗末,馬尾羅羅過,每服半匙,水一盞,煎五、六分,去滓。食後臨臥服。
長沙醫者鄭愈傳殺蟲,去骨熱,進食,駐顏。蝦蟆丸方
白話文:
上方是散劑。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碗,煎煮至剩五分,飯後或睡前去渣溫服。小兒一至五歲,每次服用半錢。 《孔氏家傳》治療小兒骨熱逐漸消瘦,睡覺時盜汗的方劑名為升麻散。 升麻、人參、茯苓、鱉甲(用酥油炙過)、甘草(炙過)、黃芩、柴胡(各等份)。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粗粉,用馬尾篩篩過,每次服用半匙,用水一碗,煎煮至剩五、六分,去渣。飯後或睡前服用。 長沙的醫生鄭愈傳授的殺蟲、袪除骨熱、增進食慾、保持容顏的方劑名為蝦蟆丸。
蝦蟆(紫斑者一個,去腸、爪甲,用薑汁塗,炙黃干,別研),蘆薈(研),鶴蝨,宣連(各二錢),胡黃連(一錢)
上為末,取獖豬膽汁為丸綠豆大。每服三丸,飯飲下,日進三服。
白話文:
-
蝦蟆(選擇帶有紫斑的蝦蟆一隻,去除腸臟和腳爪的指甲,用薑汁塗抹,烤至金黃乾燥,研磨備用)。
-
蘆薈(研磨備用)。
-
鶴蝨(二錢)。
-
宣連(二錢)。
-
胡黃連(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