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九 (8)
卷第九 (8)
1. 急慢驚風第一
真牛黃,蟾酥,辰砂,天麻,麝香(真者),烏蛇(真者,以上各一分),青黛,甜葶藶(微炒。各半兩),獨角仙(一枚,去足,使羽翼),桑螵蛸,夜行將軍(蠍也。各十枚),真腦子(少許)
上為末,細研乳缽內,用獖豬膽汁丸如黃米粒大。急慢驚風,天瘹,用新水煎薄荷金銀湯化下一粒。如小兒病極,藥不下,以眥小滴向鼻中,噴嚏,立灌下,萬不失一,神效。
《張氏家傳》治頭風,,黑神丸,(兼治小兒驚風。)
烏頭,草烏(並炮,去皮),芎,香白芷,白殭蠶,羌活,甘草,靈脂(淨洗)
以上各一兩,修事洗淨,一處焙,碾為末。
好墨(一寸,同藥為末),麝香(一字)
上同為細末,用糯米二兩碾為末,煮糊為丸如此大○,陰乾。藥使如後:頭風,茶湯嚼下一丸;傷寒,生薑、蔥、茶嚼下一丸;身上生瘡,蜜酒嚼下一丸;腸風痔疾,煎胡桃酒嚼下一丸;婦人血氣、血風,當歸湯嚼下一丸;小兒驚風,薄荷水磨下,每一丸為兩服;頭痛,菊花酒嚼下一丸;老人常服以好酒嚼下一丸。
《張氏家傳》治小兒急慢驚風,兼治一百六十種風,身自搖動,半身不遂,積痰昏眩,瘡癬瘙癢。
天南星(炮,去皮),膩粉(用一半拌藥末,留一半丸藥時過度為衣),半夏(去心,皮),南粉(各半兩),白殭蠶,乾蠍,麝香(各一分),龍腦(一錢)
上件八味並生用,無風處搗,羅為末,煮糯米粥放冷和藥,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丸,嚼破溫酒下。如急風,口不開及口面喎斜,研藥三丸,以薄荷酒調,用蔥青筒子灌入鼻內,須臾汗出,口自開。如傷寒,薄荷熱酒下二丸,逡巡再服,瘥。婦人血氣、產前、產後、癱瘓、風氣,並用當歸酒下二丸。小兒急慢驚風,用牛黃湯化下一丸,入口立瘥。
《張氏家傳》治小兒急慢驚風。嚏驚丸
牛黃,蘆薈,熊膽(各三皂皂大),生蟾酥(眉間取有,可用十個),硃砂(兩皂皂大),龍、麝(各用半皂皂大),雄黃(五錢),全蠍(半兩,輕炒),白礬(枯過),防風(焙),荊芥穗(各一兩)
上除腦、麝外,一處細研勻,然後別研腦、麝細,入前藥內,再研,用蟾酥,少添數粒粳米飯和勻,丸如芥子大。每服一丸,用倒流水化藥。如小兒手足牽搐,灌鼻內,良久,打嚏即愈。如未定,再灌之,三次下嚏,惡候也,別用藥治之。如瘡疹倒靨及瘡平黑色斑出,急用雞子殼盛酒半殼,生豬血半殼,合盛一殼,用藥兩、三丸化在內,火灰內暖熱溫,時時服之。重午日取酥合藥,靈驗也。
《張氏家傳》,礬皂丸,治小兒急慢驚風涎及去風痰,痢胸次,常服永無痰疾。妙方。
北礬(一兩半,如無北礬,只南礬亦可,使火飛過),半夏(薑汁浸一宿,焙),天南星(切作片,濃皂角水浸一宿,慢火熬合干,焙),白殭蠶(擇直者方可用,一半醋浸一宿,一半生用。各半兩)
白話文:
急慢驚風第一
將真的牛黃、蟾酥、辰砂、天麻、真的麝香、真的烏蛇各取一份,青黛、微炒過的甜葶藶各取半兩,獨角仙一隻(去掉腳,使其翅膀展開),桑螵蛸、夜行將軍(也就是蠍子)各取十枚,再加上少許的真腦子。
將上述藥材全部研磨成粉末,在乳缽中仔細研磨,用公豬膽汁將藥粉做成黃米粒大小的藥丸。對於急、慢驚風和癲癇,用新開水煎煮的薄荷金銀花湯送服一粒。如果小孩子病得很嚴重,藥丸吞不下去,就用藥汁從嘴角滴入鼻中,讓他打噴嚏,然後再灌藥下去,保證不會失誤,效果神奇。
《張氏家傳》治療頭痛的黑神丸(也兼治小兒驚風):
烏頭、草烏(都要炮製過,去掉皮)、芎、香白芷、白殭蠶、羌活、甘草、靈脂(洗淨),以上各取一兩,處理乾淨後一起烘乾,碾磨成粉末。
取好的墨一寸,和藥粉一起研磨成粉末,再加上麝香(一字)。將上述藥材一起研磨成細末,用兩兩糯米磨成粉末,煮成糊狀做成藥丸,大小像這樣○,然後陰乾。服藥方法如下:頭痛,用茶水嚼服一丸;傷寒,用生薑、蔥、茶嚼服一丸;身上生瘡,用蜜酒嚼服一丸;腸風痔疾,用煎煮過的胡桃酒嚼服一丸;婦女的血氣問題、血風,用當歸湯嚼服一丸;小兒驚風,用薄荷水磨服,一丸分兩次服用;頭痛,用菊花酒嚼服一丸;老人經常服用,用好酒嚼服一丸。
《張氏家傳》治療小兒急慢驚風,兼治一百六十種風病,像是身體自己搖動、半身不遂、積痰導致昏眩、瘡癬瘙癢等。
天南星(炮製過,去掉皮)、膩粉(一半拌入藥末,留一半在丸藥時當外衣用)、半夏(去掉心和皮)、南粉各取半兩,白殭蠶、乾蠍、麝香各取一分,龍腦取一錢。
以上八味藥材都用生的,在沒有風的地方搗碎,用羅篩過濾成細末,用煮好的糯米粥放涼後和藥粉,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兩丸,嚼碎後用溫酒送服。如果是急風,口不能開或口歪眼斜,將藥丸研磨三丸,用薄荷酒調開,用蔥管灌入鼻中,一會兒就會出汗,嘴巴自然打開。如果是傷寒,用薄荷熱酒送服兩丸,過一會兒再服,就會痊癒。婦女的血氣問題、產前產後、癱瘓、風病,都用當歸酒送服兩丸。小兒急慢驚風,用牛黃湯化開送服一丸,入口就會痊癒。
《張氏家傳》治療小兒急慢驚風的嚏驚丸:
牛黃、蘆薈、熊膽(各取三皂皂大),生蟾酥(取眉間的,可以用十個),硃砂(兩皂皂大),龍腦和麝香(各取半皂皂大),雄黃(五錢),全蠍(半兩,輕炒),枯過的白礬、焙過的防風、荊芥穗各取一兩。
將除龍腦、麝香外的藥材一起細研均勻,然後另外將龍腦和麝香研磨細,加入之前的藥粉中,再次研磨,用蟾酥,稍微加入幾粒粳米飯調和均勻,做成芥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倒流水化開藥。如果小孩子手腳抽搐,將藥汁灌入鼻中,過一會兒,打噴嚏就會好。如果還沒好,再灌一次,打三次噴嚏的話,情況就不好了,要用別的藥來治療。如果是瘡疹倒靨或是瘡癒合後出現黑色斑點,趕緊用半個雞蛋殼裝上半殼酒、半殼生豬血,合起來裝在一殼中,將兩三丸藥化在裡面,在火灰中溫熱,時時服用。在端午節取蟾酥和藥,效果很靈驗。
《張氏家傳》礬皂丸,治療小兒急慢驚風的口水和去除風痰,消除胸悶,經常服用就不會有痰病。這是個很棒的藥方。
北礬(一兩半,如果沒有北礬,用南礬也可以,要用火燒過),半夏(用薑汁浸泡一晚,烘乾),天南星(切成片,用濃皂角水浸泡一晚,用慢火熬煮至乾,烘乾),白殭蠶(要選擇直的才能用,一半用醋浸泡一晚,一半生用,各取半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