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十九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九 (5)

1. 煩熱第五

(腳手心熱並五心熱附)

《巢氏病源》煩熱候:小兒臟腑實,血氣盛者,表裡俱熱,則苦煩躁不安,皮膚壯熱也。

《小兒形證論》四十八候肺臟伏熱歌:

白話文:

小孩子體內臟腑功能過於旺盛,血氣也很充沛時,身體內部和外部都會感到熱,這樣會讓孩子煩躁不安,皮膚摸起來也會非常熱。 小兒肺部有潛伏的熱症狀表現。

肺家伏熱病難測,夜臥心煩大便結。勸君微取三兩行,次進溫平藥教吃。如加口臭鼻清涎,更問根源須保惜。若還壯熱怕難醫,妙劑休來謾相逼。

白話文:

肺部的熱病難以準確預測,晚上睡覺時心煩、大便不通暢。我勸你稍微吃點瀉藥排便幾次,然後再吃溫和的藥物來調理。

如果還有口臭、鼻涕清稀的症狀,更要追究病因,並加以保護和愛惜。

如果還發高燒,恐怕很難治癒,就不要再用藥物胡亂醫治了。

此病大小腸風,結澀不通,當進寬大腸檳榔散(方見本門。)潮熱口臭,鼻有清涕,恐難治,為脾肺損也。

白話文:

這個病因是大腸風結,腸道不通暢,應該服用寬大腸檳榔散。(配方見本門。)如果潮熱、口臭,鼻涕清稀,恐怕難以治癒,這是因為脾、肺虛損的緣故。

《本草》去小兒煩熱,止渴方。

方諸水

上向月取之,得三、二合水飲之。

陶隱居去小兒,煩熱驚氣方

上用景天葉,不以多少,煎湯洗浴,妙。

孟詵治小兒熱驚癇,頭生瘡腫,卒煩熱方。

上用白鴨肉和蔥豉作汁飲之。

《千金》,竹葉湯,主五心熱,手足煩疼,口乾唇燥,胸中熱方。

白話文:

《本草》中提到去除小兒煩熱、止渴的方法: 使用露水 在月光下收集三到二合的露水,然後讓小孩飲用。 陶隱居提供了一個去除小兒煩熱和驚嚇氣息的方法: 取景天葉,數量不限,煎煮成湯後給小孩洗澡,效果很好。 孟詵治療小兒因熱引起的驚厥、頭部生瘡腫脹以及突然出現的煩熱: 將白鴨肉與蔥和豆豉一起搗成汁液,讓小孩飲用。 《千金方》中的竹葉湯,可以治療五心(即兩手心、兩腳心及胸口)發熱、手腳煩躁疼痛、口乾唇燥、胸中熱症。

竹葉,小麥(各一升),知母,石膏(各三兩),黃芩,麥門冬,茯苓(各二兩),人參(一兩半),生薑(五兩),甘草(炙),栝蔞根,半夏(各一兩)

白話文:

竹葉、小麥(各一公升),知母、石膏(各30公克),黃芩、麥門冬、茯苓(各20公克),人參(15公克),生薑(50公克),甘草(炒過)、栝蔞根、半夏(各10公克)。

上十二味㕮咀,以水一斗二升,煮竹葉小麥取八升,去滓;內藥煮取三升,分三服,老小五服。

《聖惠》治小兒臟腑壅實,心神煩熱,睡臥不安。黃芩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的中藥材十二味咀嚼碎後,加入十二升水,先用竹葉和小麥煎煮到剩八升,然後去掉渣滓;接著放入其他藥材繼續煎煮至剩下三升,分成三次服用,老人和小孩則分五次服用。 這個方劑來自《聖惠》,用於治療小孩子臟腑壅塞不通、心情煩躁發熱以及睡眠不安的情況。這就是黃芩散的配方。

黃芩,川大黃(銼碎,炒),甘草(炙),川芒硝,麥門冬(去心),石膏(各半兩)

白話文:

黃芩、川大黃(切碎,炒至微黃)、甘草(炙烤)、川芒硝、麥門冬(去核)、石膏(各半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以意分減,不計時候,溫服。

《聖惠》治小兒氣壅煩熱,心躁目赤。大青散方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用粗篩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加入一小杯水煎煮至剩下一半水量,過濾掉藥渣。根據小兒的年齡和體重自行調整劑量,不拘時間,溫熱服用。 此方出自《聖惠》,用於治療小兒氣壅煩熱、心煩躁動及眼睛紅赤的情況。[大青散]

大青,川大黃(銼,炒。各半兩),牛黃(半分,細研),硃砂,甘草(炙赤,銼),犀角(屑),元參,川升麻,梔子仁(各一分)

白話文:

大青、川大黃(切碎,炒熟,各半兩)、牛黃(研磨成粉,半分)、硃砂、甘草(炙烤至紅色,切碎)、犀角(研成粉末)、元參、川升麻、梔子仁(各一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研了藥,都研令勻。不計時候,以沙糖水調半錢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煩熱多驚。人參散方

人參(去蘆頭),天竺黃(細研),鉤藤(各一分),甘草(半兩,炙赤,銼),牛黃(半分,細研)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煎竹葉湯調下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煩熱,昏悶多睡。犀角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細細篩成粉末,然後加入已經研磨好的藥材,一起研磨均勻。不限時間,用沙糖水調和半錢服用。根據小兒年齡大小調整劑量。 《聖惠》治療小兒煩躁發熱且多驚訝的人參散方 人參(去除根部),天竺黃(細細研磨),鉤藤(各取一分),甘草(取半兩,烤至紅色後切碎),牛黃(取半分,細細研磨) 將上述藥材搗碎,細細篩成粉末。不限時間,用煎煮的竹葉湯調和半錢服用。根據小兒年齡大小調整劑量。 《聖惠》治療小兒煩躁發熱、昏昏沈沈多睡的犀角散方

犀角(末,半兩),青黛,代赭,硃砂(各一分),蛇蛻皮(灰,一錢)

上件藥都研為散。每服以溫水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又方

白話文:

犀牛角(磨成粉末,半兩),青黛、代赭石、硃砂(各一分),蛇皮灰(一錢)

青黛(三分),麝香(半分),硃砂(一分),乾地龍(七條,炒,為末)

白話文:

  • 青黛(三錢)

  • 麝香(半錢)

  • 硃砂(一錢)

  • 乾地龍(七條,炒熟研成粉)

上件藥都細研為散。每服以粥飲調下半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心臟氣壅,煩熱悶亂。龍膽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全部細細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時,用粥湯調和半錢的藥粉。根據小兒的年齡和體重調整劑量服用。 《聖惠》中提到的龍膽丸方,可用於治療小兒因心臟氣壅導致的煩躁、發熱及心情混亂等症狀。

龍膽(去蘆頭),黃連(去須。各一兩),鉛霜(半兩),牛黃(一錢),鐵粉(一分。各細研)

白話文:

龍膽(去除蘆頭)、黃連(去除須根。各一兩)、鉛霜(半兩)、牛黃(一錢)、鐵粉(一分。均研磨細膩)

上件藥搗,羅為末,都研令勻,以粟米飯和丸如綠豆大。不計時候,以薄荷蜜水下五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成粉末,混合研磨均勻,用粟米飯和成綠豆大小的丸劑。不拘泥於服用時間,用薄荷蜜水送服五丸。具體服用量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

《聖惠》治小兒心臟積熱,煩躁恍惚。牛蒡粥方

牛蒡根汁(一合),粳米(一合)

上以水一大盞煮粥,臨熟投牛蒡汁攪勻,空腹溫溫食之。

白話文:

《聖惠》中提到治療小兒心臟積熱、煩躁恍惚的牛蒡粥方如下: 取牛蒡根汁一杯,粳米一杯。 將粳米用一大杯水煮成粥,在粥快熟的時候加入牛蒡根汁攪拌均勻,空腹時溫熱食用。

《靈苑》,小金箔丸,解大人、小兒心臟壅毒,咽喉不利,上壅口瘡,夜臥不穩,心膈煩躁。化痰毒風涎,安魂定魄。治驚邪,鎮心神;解室女骨蒸熱勞方。

白話文:

《靈苑》記載的小金箔丸,可以解除大人和小孩的心臟鬱結毒素,緩解咽喉疼痛、口瘡上火,改善夜間睡眠不安、心臟煩躁的情況。它可以化解痰毒風涎,安撫魂魄。治療驚嚇引起的疾病,鎮定心神。解除女性因骨蒸引起發熱煩悶的症狀。

金箔(五片),硃砂,琥珀,雄黃,硼砂,鉛白霜(各二錢),白龍腦,生犀(末),天竺黃,寒水石(煅過。各三錢),牛黃(少許研)

白話文:

金箔(五片)、硃砂、琥珀、雄黃、硼砂、鉛白霜(各二錢)、白龍腦、生犀牛角(研磨成粉末)、天竺黃、寒水石(煅燒過。各三錢)、牛黃(少量研磨)

上十一味同入乳缽內,細研如粉,用粟米飲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丸,用竹葉熟蜜水下。舊方云:大金箔丸治大人疾,小金箔丸治小兒疾,今亦互服。但小金箔丸正涼,大金箔丸小溫而治風。

《嬰孺》治小兒煩熱。雷丸浴湯方

白話文:

以上十一種藥物一起放入研缽中,仔細研磨成粉,加入粟米飲調製,製成小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丸,用竹葉熟蜜水送服。舊方稱:大金箔丸治大人疾病,小金箔丸治小兒疾病,現在也可以互相服用。不過,小金箔丸性質偏涼,大金箔丸性質微溫,可治療風疾。

雷丸(二十個),大黃(四兩),黃芩(一兩),丹參(二兩),苦參,石膏(研。各三兩)

白話文:

雷丸(20丸),大黃(120公克),黃芩(30公克),丹參(60公克),苦參,石膏(研磨。各90公克)

上以水二升,煮一升半。浴兒訖,粉粉之,勿厚衣,一宿復浴,避陰及目。一方只用石膏末半升,雷丸五兩,以雪水六升煮二升,用帛染拭頭體。

《萬全方》治小兒煩熱多驚。茯神散

白話文:

  1. 使用兩升水,煮沸後剩下一升半。

  2. 將嬰兒洗淨後,用藥粉輕輕塗抹全身,不要穿太厚的衣服。

  3. 過一晚後再次洗澡,避免陰涼處和眼睛。

  4. 另一種方法只用半升石膏末和五兩雷丸,用六升雪水煮沸至剩兩升。

  5. 用布蘸取藥液擦拭頭部和身體。

茯神,人參,天竺黃(研),鉤藤(各一分),牛黃(半分,研入),鬱金,甘草(炙。各半兩)

上搗羅為末。每服半錢,煎竹葉湯調下。

白話文:

茯苓、人參、天竺黃(研磨成粉)、鉤藤(各取一分),牛黃(取半分,研磨成粉,再加入),鬱金、甘草(炙烤過的甘草。各取半兩)

《萬全方》治小兒煩熱驚悸。竹瀝犀角飲子

白話文:

《萬全方》治療小兒發熱驚悸。

竹瀝犀角飲的配方如下:

  • 竹瀝一升
  • 犀角二錢
  • 生地黃三錢
  • 玄參三錢
  • 天冬三錢
  • 麥冬三錢
  • 木通一錢
  • 甘草一錢

製法:先將犀角研成細粉,然後將竹瀝、生地黃、玄參、天冬、麥冬、木通、甘草等藥材放入鍋中,加水煎煮,待藥液濃縮後,加入犀角粉,攪拌均勻,即可服用。

功效:清熱、安神、定驚。

主治:小兒發熱驚悸。

竹瀝(二合),犀角(不計多少)

上件藥將犀角於竹瀝內磨,令濃。量兒大小分減服。

《四十八候》治伏熱心煩,疏風順氣。檳榔散方

白話文:

將竹瀝(兩份)和犀角(不論多少量)混合,把犀角在竹瀝中研磨至濃稠。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調整服用的劑量。 這個方子出自《四十八候》,用於治療內熱引起的心煩、疏風以及調理氣機。[檳榔散方]

檳榔(生),大黃(蒸),青皮(各一分),黑牽牛(一錢,微炒),木香(少許,炮)

白話文:

  1. 檳榔(生):指未經加工的檳榔果實。

  2. 大黃(蒸):將大黃切片,置於蒸籠中蒸熟。

  3. 青皮(各一分):指橘類植物的果皮,如橘皮、陳皮等,取等量即可。

  4. 黑牽牛(一錢,微炒):將黑牽牛子炒至微黃。

  5. 木香(少許,炮):將木香切片或研磨成粉末,炮製過。

上為末。每服一錢,薄荷蜜水調下。

《莊氏家傳》:初冬陽盛熱壅,臥不穩,手腳心煩熱。

川大黃,川升麻,白芍藥(等分)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薄荷和蜂蜜水調服。 《莊氏家傳》提到:初冬時節陽氣過盛導致體內熱氣鬱結,使人睡不安穩,手腳心感覺煩熱。 所需藥材包括川大黃、川升麻和白芍,這些藥材份量相等。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用竹茹水七分,同煎四分,去滓溫服。三、兩夜一服,冬至後一夜一服。

白話文:

以上是比較粗略的用法。每次服用二錢,用竹茹水七分,一起煎煮四分,去掉渣滓溫熱服用。三、兩晚服用一次,冬至後一晚服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