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十九 (4)
卷第十九 (4)
1. 風熱第四
《素問》通評虛實論:帝曰:乳子而病熱,脈細小者何如?岐伯曰:手足溫則生,寒則死。乳子中風熱,喘鳴肩息者,脈何如?岐伯曰:喘鳴肩息者,脈實大也。緩則生,急則死。
白話文:
【素問】通評虛實論:
皇帝問: 小孩患上熱症,脈象細小,病情會如何發展?
岐伯答: 如果小孩的手腳溫暖,則病情會好轉;如果小孩的手腳冰涼,則病情會惡化。
皇帝問: 小孩因中風熱而出現喘鳴、肩息的症狀,脈象如何?
岐伯答: 喘鳴、肩息的小孩,脈象通常是實大而緩慢的。如果脈象緩慢,則病情會好轉;如果脈象急促,則病情會惡化。
《聖惠》論:夫小兒心肺壅滯,內有積熱。因母解脫,風邪傷於皮毛,入於臟腑,則令惡風壯熱。胸膈煩悶,目澀多渴,故曰風熱也。
白話文:
《聖惠》一書提到:小兒心肺氣血不通暢,體內有積熱。因母親生產後身體虛弱,風邪侵襲皮毛,進入臟腑,就會導致惡寒發熱、胸悶煩躁,眼睛乾澀多渴,這就是所謂的風熱。
漢東王先生《家寶》:小兒發熱,煩叫不時,面青,謂之風熱。
錢乙論急欲乳不能食云:猶客風熱傳於臍腹,流入心脾經,即舌厚唇燥,口不能吮乳,當涼心脾。
《顱囟經》治孩兒風熱。側柏散方
白話文:
漢東王先生在《家寶》中提到:小孩子發燒,不停地煩躁哭叫,臉色發青,這被稱為風熱。 錢乙討論到小孩急著想喝奶卻無法進食的情況說:就像是外界的風熱傳到了肚臍和腹部,然後流進了心臟和脾臟的經絡,這時候舌頭會變厚、嘴唇乾燥,嘴巴不能吸吮母乳,應該要清涼心臟和脾臟。 《顱囟經》中記載了治療小兒風熱的方法。[側柏散]是一個可用的方劑。
側柏,鬱金,天麻(酒浸一宿),乾蠍,天南星,地黃(去土),子芩,大黃(以上各半兩)
上為散。治風及驚,暖酒下,退熱,每夜熟水下半錢。
白話文:
側柏、鬱金、天麻(浸泡在酒中一晚)、乾蠍、天南星、地黃(去除泥土)、子芩、大黃(以上各半兩)
《元和紀用經》,蜀脂飲,主小兒百病。服之消風涼肌,解熱止煩,不生瘡癤;,除寒熱痰涎,赤目咽痛,血痢渴躁。
長肌肉,利心肺,有補身體。有瘡膿潰亦腫,悉能療之。
白話文:
《元和紀用經》中記載的蜀脂飲,是一種針對兒童百病的中醫飲品。服用蜀脂飲可以消風解熱,消除煩躁,預防瘡癤的產生。另外,蜀脂飲還可以治療寒熱痰涎、赤目咽痛、血痢和渴躁等症狀。
蜀脂(炙黃耆也,一味末之。黃耆生隴西即陽者,火焦色黃白,甘美,生白水者冷補,性隴西省最好,皮赤色,專主消瘡磨腫。出原寧宜洲者亦佳,折之若綿不斷者為上等也),甘草(四分之一)
白話文:
蜀脂(將黃耆炙至焦黃,研磨成細末。黃耆產於隴西即陽地區的,火烤後呈焦黃色,味甘美。產於白水的黃耆具有冷補的功效。隴西省產的黃耆品質最好,皮呈紅色,專門用於治療瘡腫。原寧宜洲產的黃耆也不錯,折斷後像棉花一樣不斷裂的是上品。)甘草(四分之一)
上為末,方寸匕,水一升,煎三分,減一分、三服。溫涼通性,大小以歲加減之。一方每服水五合,二說不同。今以藥末隨病、隨歲揆度而准之。《經》以四味飲、黑散丸、至聖散、五加皮治,不能行麝香丸。此蜀脂飲七方,謂之育嬰七寶,紫陽道士一方名保子七聖至寶方,專為一書者,此方是也。
《聖惠》治小兒風熱,心膈煩悶,身體壯熱,嗜睡多渴。羚羊角散方
白話文:
將藥物研末,取藥末方寸匕,加水一升,煎煮三分之一,再減少一分,分三次服用。服藥時,藥汁要溫涼,藥物的劑量要根據病人的年齡加減。一種說法是,每服藥汁五合,另一種說法不同。現在,我根據病人的病情和年齡來權衡藥末的劑量。《經》中用四味飲、黑散丸、至聖散、五加皮來治療,不能使用麝香丸。這是蜀脂飲的七種方劑,稱之為育嬰七寶,紫陽道士的一種方劑名為保子七聖至寶方,專門為一書寫的,這個方劑就是。
羚羊角(屑),麥門冬(去心),甘草(炙微赤,銼。各三分),白蘚皮,川升麻,茯神,人參(去蘆頭),黃耆(銼。各半兩)
白話文:
羚羊角(磨成粉末)、麥門冬(去掉核)、甘草(烤至微紅,切碎。各三分),白蘚皮、川升麻、茯神、人參(去掉鬚根)、黃耆(切碎。各半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更煎一兩沸,分為二服。更量兒大小以意分減,溫服。
《聖惠》治小兒心肺風熱壅滯,胸膈不利。白蘚皮散方
白話文:
將上面的藥材搗碎,篩成散劑。每次服用一錢,加水一小杯,煎至剩五分之一,去除藥渣,加入半合竹瀝,再煎一兩沸,分成兩次服用。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酌情減量,溫熱服用。
白蘚皮,犀角(屑),黃芩,知母,防風,沙參,人參(三味去蘆頭。以上各半兩),甘草(一分,炙微赤,銼)
白話文:
白蘚皮、犀角粉、黃芩、知母、防風、沙參、人參(三味去蘆頭。以上各 30 公克),甘草(15 公克,烤至微紅,切碎)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聖惠》治小兒肝肺風壅,致心膈不利,痰嗽。大麻仁散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小杯煎至五分,去掉藥渣。根據小兒的大小調整劑量,溫服。 《聖惠》治療小兒肝肺風壅,導致心胸不適,痰多咳嗽。[大麻仁散]方
大麻仁,犀角(屑),百合,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以上各半兩),檳榔(一分),牛黃,龍腦(各細研,一錢)
白話文:
大麻子、犀牛角(切碎)、百合、杏仁(用熱水浸泡後去皮尖端、將兩顆仁切成兩半,用麵粉炒至微黃。以上各半兩)、檳榔(一分)、牛黃、龍腦(各研成細末,一錢)。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煎生薑甘草湯調下半錢。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風熱,心神煩躁,少得睡。牛黃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磨成細粉。用生薑甘草湯調和後服用半錢的量。根據小孩的大小自行調整劑量。 《聖惠》中提到的牛黃丸可以治療小兒因風熱引起的心神不寧、煩躁不安以及睡眠不足的情況。
牛黃(一錢,細研),硃砂(細研,水飛過),犀角(屑),川升麻(各半兩),人參,防風(各去蘆頭),麥門冬(去心,焙),黃芩,赤茯苓,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分)
白話文:
牛黃(一錢,研磨細膩),硃砂(研磨細膩,經過水飛煉製),犀角(削成屑末),川升麻(各半兩),人參、防風(去掉蘆頭),麥門冬(去心,焙製),黃芩,赤茯苓,甘草(微炙至微紅,切碎。各一錢)
上件藥搗,羅為散,入研了藥,更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煎竹葉湯研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風熱,心神驚悸,臥不眠安。真珠丸方
白話文:
將上列中藥搗碎,過篩製成散劑,加入研製好的藥,繼續研磨至細膩均勻,用蜂蜜調和成綠豆大小的丸劑。每服藥劑,以竹葉水煎湯,研磨後,服用五粒,每天服用三至四次。依據孩子的年齡大小,增減服用劑量。
真珠(末),龍膽,防風(各去蘆頭),羌活,鉤藤,川升麻,天竺黃,牛黃(二味細研。各一分),茯神,人參(去蘆頭),羚羊角(屑),犀角(屑。各半兩),鉛霜,腦、麝(並細研,一錢)
白話文:
-
真珠末、龍膽草、防風(除去根部纖維)、羌活草、鉤藤、川升麻、天竺黃、牛黃(這兩種藥材要研磨得非常細膩),各取一分。
-
茯神、人參(除去根部纖維)、羚羊角末、犀角末,各取半兩。
-
鉛霜粉末、腦髓、麝香(這三種藥材要研磨得非常細膩),各取一錢。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荊芥薄荷湯研下五丸,日三、四服。量兒大小加減。
《聖惠》治小兒心肺風熱。龍膽丸方
白話文:
將上列藥材搗碎,研磨成細末,加入已研磨好的藥材,一起研磨均勻,再加入蜂蜜和成丸藥,丸藥大小如同綠豆。每次服用時,先用荊芥薄荷湯將丸藥研磨,然後服用五丸,每天服用三到四次。根據孩童的年齡大小增減丸藥的服用量。
龍膽(三錢,去蘆頭),牛黃(一錢,細研),川大黃,胡黃連,犀角(屑。各二錢)
白話文:
龍膽草(三錢,去除蘆頭),牛黃(一錢,研磨成細粉),川大黃,胡黃連,犀角(研成屑末。各二錢)
上件藥搗,羅為細末,入牛黃都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以薄荷湯化破,服五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風熱,心神驚悸。犀角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成細末,再加入牛黃一起研磨均勻,加入蜂蜜和好,搓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藥時,用薄荷湯送服,服用五丸。可以根據兒童的大小,酌情增減服用量。
犀角(屑),天竺黃(研),硃砂(研,水飛過),鐵粉,人參,赤茯苓(各半兩),牛黃,腦麝(各研,一錢),鉛霜(研),蚱蟬(銼,炒),白附子(炮裂。各一分)
白話文:
犀角(刮屑)、天竺黃(研磨)、硃砂(研磨,並經過水飛提純)、鐵粉、人參、赤茯苓(各半兩)、牛黃、腦麝(各研磨,一錢)、鉛霜(研磨)、蚱蟬(銼碎,炒過)、白附子(炮裂。各一分)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都研令勻。煉蜜和搗一、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以薄荷湯研下三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風熱,鎮心安神化涎。鉛霜丸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物搗碎,過篩成粉末,加入磨碎的藥材,研磨均勻。加入蜂蜜和搗碎一夜或兩百次,將藥丸做成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粒,用薄荷湯送服。根據小孩的大小酌量增減藥量。
鉛霜,牛黃,天竺黃,麝香(各研),天麻,甘草(炙。各一錢),茯神,人參(各二錢),龍腦(一分,研),硃砂(半兩,細研,水飛過)
白話文:
鉛霜、牛黃、天竺黃、麝香(各研成粉狀),天麻、甘草(炙。各一錢),茯神、人參(各二錢),龍腦(一分,研磨成粉狀),硃砂(半兩,研磨成細粉,過水過濾)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都研令勻。煉蜜和搗一、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薄荷湯研下一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風熱多驚。硃砂丸方
白話文:
把上一個配方的藥搗碎,過篩成粉末,再加入研磨好的藥,一起研磨均勻。調入蜂蜜,再搗一千到兩千下,將藥丸做成梧桐子大小。不限定服用時間,用薄荷水送服一丸。根據兒童的體型大小,適當加減藥量。
硃砂(細研,水飛過),茯神,柴胡(去苗),鐵粉(細研),麥門冬(去心,焙。各半兩),天竺黃(細研),人參(去蘆頭),黃耆(銼),黃芩,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分),牛黃,麝香(各細研,一錢)
白話文:
硃砂(研成粉末,用清水反覆沖洗過濾),茯神,柴胡(去除根部),鐵粉(研成粉末),麥門冬(去除心部,烤焙。各半兩),天竺黃(研成粉末),人參(去除根鬚),黃耆(切碎),黃芩,甘草(烤至微紅,切碎。各一分),牛黃,麝香(研成粉末,各一錢)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更研令勻,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煎竹葉湯研下五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心肺風熱,多驚鎮心。鉛霜散方
白話文:
將上件藥搗碎,過篩成細末,加入研細的藥末,繼續研磨至均勻,加入煉製的蜂蜜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以煎過的竹葉湯送服五丸。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適當增減用量。
鉛霜,天竺黃(各細研一分),柏子仁,白附子(炮裂),牛黃,腦麝(各細研一錢),硃砂(二錢,細研)
白話文:
鉛霜、天竺黃(各細研一分):鉛霜,又稱氧化鉛,是中醫常用的一種礦物藥。天竺黃,又稱姜黃,是一種中草藥,具有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功效。
柏子仁:柏子仁是柏樹種子的仁,具有潤肺止咳、養陰清熱的功效。
白附子(炮裂):白附子是烏頭的附子,經過炮製後,具有溫補腎陽、止痛的功效。
牛黃:牛黃是牛的膽結石,具有清熱解毒、鎮驚安神、開竅通絡的功效。
腦麝(各細研一錢):腦麝是麝香的精華,具有開竅醒神、通絡止痛的功效。
硃砂(二錢,細研):硃砂是一種礦物藥,具有鎮驚安神、清熱解毒、殺菌消炎的功效。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入研了藥,都研令勻。每服以荊芥薄荷湯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將上件藥搗成極細的粉末,加入研磨好的藥材,混合均勻。每次服用時,用荊芥薄荷湯送服半錢,一天服用三次到四次。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質增減用量。
《聖惠》治小兒風熱,心胸煩悶。牛黃散方
牛黃(一分,細研),鬱金(末,半兩),人參(末,一錢)
白話文:
《聖惠》治療小兒風熱,心胸煩悶的牛黃散配方如下: 牛黃(細磨成粉末,一分),鬱金(研成粉末,半兩),人參(研成粉末,一錢)
上件藥都研令勻。每服以荊芥湯調下半錢,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把上一個處方的藥物研磨至均勻,每次服用時,用荊芥湯送服半錢(1.5克),每天服用三至四次。酌情依照孩子的年齡增減藥量。
《聖惠》治小兒心臟風熱,昏憒躁悶,不能下食。梨湯粥方
梨(三枚,切),粳米(一分)
上以水二升,煮梨取汁一盞,去渣投米煮粥食之。
《聖惠》治小兒心臟風熱,精神恍惚。淡竹葉粥方
竹葉(一握),粳米(一合),茵陳(半兩)
上以水二大盞,煎二味取汁一盞。去渣,投米作粥食之。
《聖惠》治小兒風熱嘔吐,頭痛驚啼。葛根粥方
葛根(一兩),粳米(一合)
上以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下米作粥,入薑、蜜少許食之。
白話文:
《聖惠》治療小兒心臟風熱,昏昏沈沈、煩躁不安、無法進食。梨湯粥的配方: 梨三顆(切片),粳米一小份 將兩升水和梨一起煮,取一盞梨汁,去掉渣滓後加入米煮成粥食用。 《聖惠》治療小兒心臟風熱,精神恍惚。淡竹葉粥的配方: 竹葉一把,粳米一小合,茵陳半兩 用兩大盞水煎煮竹葉和茵陳,取一盞汁液,去掉渣滓後加入米做成粥食用。 《聖惠》治療小兒風熱引起的嘔吐、頭痛和驚哭。葛根粥的配方: 葛根一兩,粳米一小合 用兩大盞水煎煮葛根至剩下一盞,去掉殘渣後加入米煮成粥,再加少量生薑和蜂蜜調味食用。
《靈苑》治小兒驚風內熱,渾身如火,心胸煩悶,不思飲食,吐逆不止及諸般風熱,大效。三解散
白話文:
《靈苑》中記載的治療小兒驚風內熱,全身發熱,心胸煩悶,不思飲食,嘔吐不止以及各種風熱的方劑,效果顯著。
三解散:
-
薄荷葉:清熱解毒,疏風散熱。
-
連翹:清熱解毒,涼血消腫。
-
金銀花: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川大黃(微炒),芍藥,甘草(炙),乾蠍,白殭蠶,桔梗,人參,鬱金(各一分),白附子,防風(各半兩),黃芩(半兩)
白話文:
川大黃(微炒)、芍藥、甘草(炙)、乾蠍、白殭蠶、桔梗、人參、鬱金(各1分)、白附子、防風(各0.5兩)、黃芩(0.5兩)
上件藥一十一味並同搗,羅為細散。如渾身壯熱,吐瀉不止,用防風、麥芽煎湯調下一字,或半錢,或一錢。量兒大小加減服之。若只渾身熱、用甘草、柳枝煎湯下。如不退,用熟蜜、牛蒡子、薄荷湯調下。如吐瀉不止者,則用後方。
白話文:
以上十一種藥物全部搗在一起,研磨成細粉。假如渾身發熱,吐瀉不止,就用防風、麥芽煎湯,調下一茶匙,或者半錢,或者一錢。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加減服量。如果只是渾身發熱,就用甘草、柳枝煎湯服用。如果還不退燒,就用蜂蜜、牛蒡子、薄荷湯調服。如果吐瀉不止,就服用以下方子。
肉豆蔻(三個,用糊餅麵裹,煨熟,候冷取出)
上為細末,卻取裹者面和杵,為丸如綠豆大。每服用飲湯吞下五丸至七丸,立止。
白話文:
肉豆蔻(三個,用糊餅麵包裹後煨熟,等冷卻後取出) 將其研磨成細末,然後取包在外面的麵團一起搗碎混合,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時,用溫水吞服五到七丸,立即見效。
《靈苑》甘露丸解毒退風熱,治口舌乾燥,心煩身熱,夜臥驚悸,狂躁等候。(方見膈熱門,太醫局方同。)
白話文:
甘露丸可以解毒退熱風,治療口舌乾燥、心煩身熱、夜臥驚悸、狂躁等症候。(方子可以從《膈熱門》中找到,並且和太醫局的方子相同。)
太醫局,洗心散,治風壅壯熱,頭目昏痛,肩背拘急,肢節煩疼,熱氣上衝,口苦唇焦,咽喉腫痛,痰涎壅滯,涕唾稠黏,心神煩躁,眼澀睛疼;及寒壅不調,鼻塞聲重,咽乾多渴,五心煩熱,小便赤澀,大便秘滯。
白話文:
太醫局的洗心散,治療風熱壅盛引起的頭痛、頭暈、肩背拘急、四肢疼痛、熱氣上升、口苦、嘴脣乾裂、咽喉腫痛、痰涎壅滯、鼻涕唾液粘稠、心煩意亂、眼睛乾澀疼痛。
也治療寒氣壅滯引起的鼻塞、聲音嘶啞、咽喉乾燥、口渴、手腳心煩熱、小便赤痛、大便不通。
大黃(麵裹煨,去面切,焙),甘草(爁),當歸(去苗,洗),麻黃(湯浴,不去節,焙乾,秤),芍藥,荊芥穗(各六十兩),白朮(一十五兩)
白話文:
-
大黃:用麵粉裹住,烘烤後切片,再烘焙。
-
甘草:用火燒過。
-
當歸:去掉根莖,洗淨。
-
麻黃:用熱水浸泡,不去除節,烘乾,稱重。
-
芍藥:60兩。
-
荊芥穗:60兩。
-
白朮:15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生薑、薄荷各少許,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如小兒麩豆瘡疹,欲發先狂語、多渴及驚風積熱,可服一錢,並臨臥服。如大人五臟壅實,欲要溏轉,加至四、五錢,乘熱服之。
白話文:
將藥材打成細末,每次用兩錢的藥量,加入一杯水,加上少量生薑和薄荷,一起煎煮至七分熟,去渣後溫服。如果小兒患有麩豆瘡疹,發病前出現胡言亂語、口渴煩躁和驚風熱症等症狀,可以服一錢的藥量,並在睡前服用。如果成年人五臟壅實,想要促進腸道通暢,可以加至四、五錢的藥量,趁熱服用。
太醫局,牛黃生犀丸,治風盛痰壅,頭痛目眩,咽膈煩悶,神思恍惚,心忪面赤,口乾多渴,睡臥不安,小便赤澀,大便多秘,小兒風熱痰壅。
白話文:
太醫院流傳的牛黃生犀丸,用於治療風盛痰壅,症狀包括頭痛、目眩、咽膈煩悶、神思恍惚、心悸、臉色潮紅、口乾多渴、睡臥不安、小便赤澀、大便多祕,以及小兒風熱痰壅。
牛黃(研),生犀(鎊。各二兩半),牙硝(研),半夏(用白礬制),天麻(去苗。各二十兩),羚羊角(鎊),膩粉,黃丹(各研),雄黃(水飛。各五兩),龍齒(水飛),硃砂(飛研。各十兩),龍腦(研,二兩半),水銀(用鉛結砂子,秤十兩)
白話文:
牛黃(研磨成粉),生犀牛角(用鐵屑磨成粉,各二兩半),牙硝(研磨成粉),半夏(用白礬炮製),天麻(去除根須,各二十兩),羚羊角(用鐵屑磨成粉),膩粉,黃丹(各研磨成粉),雄黃(用清水漂洗,各五兩),龍齒(用清水漂洗),硃砂(用火加熱研磨成粉,各十兩),龍腦(研磨成粉,二兩半),水銀(用鉛結出水銀砂子,秤出十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每兩作二十丸。每服一丸,溫薄荷湯化下。中風涎潮,牙關緊急,昏迷不省,用膩粉一錢,藥三丸,生薑自然汁七點,薄荷水同化下。得吐或利,逐出痰涎即愈。小兒風熱痰壅,睡臥不安,上竄齘齒,每服半丸。加急驚風,涎潮牛蒡,眼目戴上,牙關緊急,用膩粉半錢,生薑自然汁三、五點,薄荷水同化下一丸,更看歲數大小加減。
白話文:
將藥材磨成細末,加入蜂蜜煉成藥丸,每一兩重,製成二十粒藥丸,每次服用一粒,用溫熱的薄荷湯送服。如果中風流涎,牙關緊閉,昏迷不醒,可以使用膩粉一錢,藥丸三粒,生薑自然汁七滴,還加上薄荷水一起服用。當服用後,病人嘔吐或是腹瀉,把痰液和涎水排出來就會痊癒。若是小兒風熱痰多,睡覺不安穩,牙齒上下磨動,每次服用半粒藥丸,如果病情嚴重且有驚風、涎水多且濃稠,眼睛往上吊,牙關緊閉,可以使用膩粉半錢,生薑自然汁三到五滴,加上薄荷水一起服用一粒藥丸,可以依照年齡增減劑量。
太醫局,如聖湯,治風熱毒氣上攻,咽喉痛,喉痹腫塞妨悶,及肺壅咳嗽,咯唾膿血,胸滿振寒,咽乾不渴,時出濁沫,氣息腥臭,久久吐膿,狀如米粥。又治傷寒咽痛。
白話文:
太醫局藥方中有一種藥叫「如聖湯」,它的功效是治療風熱毒氣上攻導致的咽喉疼痛、喉嚨腫脹阻塞、胸悶,以及肺部壅塞引起的咳嗽、咯出膿血、胸悶發冷、咽喉乾燥但不口渴,偶爾吐出濁沫,呼出的氣體有腥臭味,長時間吐膿,膿液像米粥一樣。這種藥方還可以治療傷寒引起的咽喉疼痛。
桔梗(一兩),甘草(銼,炒,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小兒時時呷服,食後臨臥。
白話文:
桔梗(30克),甘草(切碎,炒過,60克) 以上材料製成粗末。每次服用6克,用一杯水煎至七分滿,去渣後溫服。小孩可以時不時地小口喝,飯後或睡前服用。
太醫局,龍腦飲子,治大人、小兒蘊積邪熱,咽喉腫痛,天麻口瘡,心煩鼻衄,咽乾多渴,睡臥不寧;及除痰熱咳嗽,中暑煩躁,一切風壅,並宜服之。
白話文:
太醫院的龍腦飲子,用於治療大人、小兒蘊積邪熱、咽喉腫痛、天麻口瘡、心煩鼻衄、咽乾多渴、睡臥不寧;以及祛除痰熱咳嗽、中暑煩躁、一切風壅,都可以服用。
甘草(十斤,蜜爁),藿香葉(一斤半),石膏(四十兩,細研),縮砂仁,栝蔞根(各三十兩),大梔子(一百二十兩,去皮,微炒)
白話文:
甘草(十斤,用蜜炙烤過),藿香葉(一斤半),石膏(四十兩,研磨成細粉),縮砂仁,栝蔞根(各三十兩),大梔子(一百二十兩,去皮,微炒)
上為末。每服一錢至二錢,用新水入蜜調下。又治傷寒餘毒,潮熱虛汗,用藥二錢,水一盞,入竹葉五、六片,煎七分,溫,並食後服。
白話文:
把上面所說的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到二錢,用剛燒開的水沖服,並加入蜂蜜攪拌。它還可以用來治療傷寒後引起的餘毒、發熱盜汗的症狀。使用兩錢藥材,配上一碗水,加入五到六片竹葉,煎煮至七分水。溫熱後服用,並且在飯後服用。
太醫局,清涼飲子,治小兒血脈壅實,腑臟生熱,頰赤多渴,五心煩躁,睡臥不寧,四肢驚掣,及因乳哺不時,寒溫失度,令兒血氣不理,腸胃不調。或溫壯連滯,欲成伏熱;或壯熱不歇,欲發驚癇。又治風熱結核,頭面瘡癤,目赤咽痛,瘡疹餘毒,一切壅滯,並宜服之。
大黃(米下蒸,切,焙),赤芍藥,當歸(去蘆頭),甘草(炙)
白話文:
太醫局中的清涼飲劑,可以治療小兒血脈不通暢,內臟發熱,臉頰發紅、口渴,手心、腳心煩躁,睡不好、睡不安穩,四肢抽搐,以及由於哺乳不規律,寒熱失調,導致小兒血氣不正常,腸胃不調。或者溫熱的壯熱連續不斷,快要變成伏熱;或者壯熱不停息,快要發作驚癇。還可以治療風熱引起的結核,頭面瘡癤,眼睛發紅、咽喉疼痛,瘡疹的餘毒,以及一切壅滯的疾病,都適合服用。
上等分,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一中盞,煎至七分,去渣溫服。量兒大小、虛實加減,微溏利為度。食後臨臥服。
白話文:
頂級的比例,是粗略的。每次服用一錢,加水一中杯,煎煮至七分,去除渣滓,溫熱服用。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虛實狀況加減用量,以稍微通便為度。飯後睡前服用。
太醫局,消毒散,治小兒瘡疹已出,未能勻透,及毒氣壅遏,雖出不快,壯熱狂躁,咽膈壅塞,睡臥不安,大便秘澀。及治大人、小兒風熱,上膈壅熱,咽喉腫痛,胸膈不利方。
牛蒡子(爁,六兩),甘草(炙,二兩),荊芥穗(一兩)
白話文:
消毒散:用於治療小兒瘡疹已經發出,但未能均勻透發,以及毒氣鬱結,雖然發出但並不快,壯熱狂躁,咽喉腫痛,睡臥不安,大便祕結。同時也用於治療大人、小兒風熱,上膈壅熱,咽喉腫痛,胸膈不利。
上為粗末。每服一錢,用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食後。小兒量力少少與之。如治瘡疹,若大便利者,不宜服之。
白話文:
藥方比較粗糙。每次服用一錢,用一杯水煎熬至剩下七分,去掉渣滓,趁溫熱時服用,飯後服用。小孩可酌量服用,少量即可。如果用於治療瘡疹,正在腹瀉的人,不適合服用。
太醫局,惺惺散,治小兒風熱瘡疹,傷寒時氣,頭痛壯熱,目澀多睡,咳嗽喘粗,鼻塞流涕方。
白話文:
太醫院治療小兒風熱瘡疹、傷寒時氣、頭痛壯熱、眼睛乾澀想睡覺、咳嗽氣喘、鼻塞流涕的方劑。
桔梗,細辛(去葉),人參(去蘆頭),甘草(炙),白茯苓(去皮),栝蔞根,白朮(各一兩)
白話文:
桔梗、細辛(去除葉子)、人參(去除蘆頭)、甘草(炙烤過)、白茯苓(去除皮)、栝蔞根、白朮(各一兩)
上七味同杵,羅為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薄荷三葉,同煎至四分,溫服。如要和氣,即入生薑煎服。不計時候。
白話文:
將上述七種藥材一起杵碎,成為藥粉。每次服用一錢,加入一小杯水,放入三片薄荷葉,一起煎煮至四分之一,溫熱服用。如果需要調和氣息,就加入生薑一起煎服。不限服用時間。
太醫局,鶴頂丹,治大人、小兒風熱痰實,咽膈不利,口乾煩渴,睡臥不安,及中暑頭痛,躁渴不解方。
白話文:
太醫院所製備的鶴頂丹,可以治療大人、小孩風熱痰症,咽喉腫痛,口乾舌燥,煩渴不安,睡眠障礙,以及中暑頭痛,躁熱不安等症狀的藥方如下。
寒水石粉(一百一十兩),麝香(研,二兩半),甘草(銼,炒為末,三十五兩),硃砂(飛研,一百兩),牙硝(枯過,研,一百二十五兩)
白話文:
寒水石粉(一百一十兩):寒水石粉是一種天然礦物,具有清熱解暑、止渴生津的功效。
麝香(研,二兩半):麝香是一種名貴的中藥,具有活血化瘀、開竅醒神、止痛的功效。
甘草(銼,炒為末,三十五兩):甘草是一種中藥,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緩解疼痛的功效。
硃砂(飛研,一百兩):硃砂是一種礦物,具有清心安神、鎮驚解熱、殺菌消炎的功效。
牙硝(枯過,研,一百二十五兩):牙硝是一種礦物,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止痛的功效。
上合研勻,煉蜜搜和,每一兩二錢作十丸。大人溫生薑水化下一丸。如治中暑,入生龍腦少許,同研細。新水化下。小兒一丸分四服,更量大小加減。又治小兒腑臟積熱,心神不寧,夜臥狂叫,口舌生瘡,用薄荷自然汁化下,並食後服。
《譚氏殊聖》治小兒風熱,狂語煩躁。養心丹
白話文:
混和並研磨均勻,以蜂蜜做成丸劑,每兩兩錢做成十丸。大人以溫的薑水送下一丸服用。如果是治療中暑,加入少許的生龍腦,研磨細。用新水送服。小兒一丸分四次服用,視情況調整劑量。另外可治療小兒腸胃積熱,心神不寧,夜間睡覺狂叫,口舌生瘡,用薄荷汁送服,並在飯後服用。
安息香(一兩半),硃砂(飛過,一兩),真珠(末,三分),玳瑁(三錢,水磨成粉),牛黃,腦子(各一分)
白話文:
安息香(一兩半),硃砂(飛過,一兩),珍珠(末,三分),玳瑁(三錢,水磨成粉),牛黃,腦子(各一分)
安息香(一兩半),硃砂(經過昇華處理,一兩),珍珠(研磨成粉,三分),玳瑁(三錢,用清水研磨成粉末),牛黃,腦子(各一分)。
白話文:
安息香(45克),硃砂(經過提純處理,30克),珍珠(研磨成粉,9克),玳瑁(9克,用清水研磨成粉末),牛黃,龍腦(各3克)。
上研令細,以重湯酒煮,安息香膏和勻,丸如綠豆大。食後臨臥,人參湯下三、五丸。
白話文:
將藥物研磨成細粉,再用滾燙的湯酒調和,再加入安息香膏均勻混合,搓成綠豆大小的藥丸。在飯後睡覺前,用人蔘湯送服三到五顆藥丸。
《嬰孺》,枳實丸,治小兒瘙癢,癢痛如疥,搔之汁出,身中㾦癗如麻豆,年年喜發,面目虛肥,毛髮細黃,皮膚薄而光澤,時生鼻氣。此是少時熱盛極,體當風中,風熱相搏所得也,不治成大風疾方。
白話文:
《嬰孺》,枳實丸,治療小兒瘙癢,癢痛如疥,搔之汁出,身上長出如麻豆般的小瘡,年年喜發,面目虛肥,毛髮細黃,皮膚薄而光澤,常有鼻塞症狀。這是因為小時候熱症盛極,身體受到風吹,風熱相搏而得,不治療會演變成嚴重的風疾。
枳實(六分,炒),菊花,蛇床子,防風,白薇,蒺藜,浮萍草(各四分),天雄(炮),麻黃(去節),漏蘆(各二分)
上為末,蜜丸大豆許。五歲飲服十丸至二十丸,至大者兒並大人可散服方寸匕,酒服。量兒歲與之。
白話文:
枳實(炒過,六分),菊花、蛇牀子、防風、白薇、蒺藜、浮萍草(各四分),天雄(炮過),麻黃(去除根節),漏蘆(各二分)
錢乙,抱龍丸,治傷風溫疫,身熱昏睡,氣粗風熱,痰實壅嗽;治驚風潮搐及蠱毒中暑,沐浴後並可服。壯實小兒宜時與服之。
白話文:
錢乙的抱龍丸,可以治療傷風溫疫、身熱昏睡、氣粗風熱、痰實壅嗽,也可以治療驚風潮搐、蠱毒中暑。小孩子在洗完澡後也可以服用。體力強壯、年紀較小的孩子,適合在適當的時候服用。
天竺黃(一兩),雄黃(水飛,一分),辰砂,麝香(各研半兩),天南星(四兩,臘月釀牛膽中,陰乾百日,如無,只將生者去皮臍,銼,炒乾用,然不及。)
白話文:
天竺黃(一兩)
雄黃(經過水飛工序,一分)
辰砂與麝香(各自研磨取半兩)
天南星(在臘月將其浸泡在牛膽中,放置陰涼處風乾一百天。若沒有牛膽,可以去除其外皮和中心的臍孔,切碎再炒乾後使用,但效果不及用牛膽浸泡後的。)
上為細末,煮甘草水和丸皂子大,溫水化下,服之。百日小兒每丸分作三、四服,五歲一、二丸,大人三、五丸。亦治室女白帶,伏暑,用鹽少許,嚼一、二丸,新水送下。臘月中雪水煮甘草和藥尤佳。
白話文:
將藥物研磨成細末,放入甘草水和丸成像皁子般大小,以溫水送服。百日內的小孩每次服用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丸,五歲的小孩服用一到兩丸,大人服用三到五丸。也能治療婦女白帶,在炎熱的夏日,可加少許鹽,嚼服一到兩丸,再用清水送服。在十二月的雪水中煮過甘草和藥物後服用,效果最佳。
一法用漿水或新水浸天南星三日,候透軟,煮三、五沸,取出乘軟切去皮,只取白軟者薄切,焙乾炒黃色,取末八兩,以甘草二兩半拍破,用水二碗浸一宿,慢火煮至半碗,去滓;旋酒入天南星末,慢研之,旋令甘草水盡,入余藥。《孔氏家傳》方同,云更加牛黃半分,是孫兆方。
張渙治小兒風熱,,百合湯方
白話文:
一種方法是用漿水或乾淨的水,浸泡天南星三天,直到它變軟,煮沸三次或五次,取出後趁軟切除表皮,只取白色柔軟的部分,切成薄片,焙乾炒至黃色,取粉末八兩,將甘草二兩半拍碎,用二碗水浸泡一夜,用小火煮至半碗,去除渣滓;然後倒入天南星粉末中,慢慢研磨,直到將甘草水全部用盡,再加入其他藥材。《孔氏家傳》中的配方與此相似,但加入了半錢的牛黃,這是孫兆的配方。
百合,白朮(炮),紫菀(洗,焙乾),人參(去蘆頭。各一兩),白茯苓,青橘皮,麥門冬(去、心),甘草(炙。各半兩)
白話文:
-
百合:一兩。
-
白朮:一兩,經過炮製處理。
-
紫菀:一兩,洗淨後焙乾。
-
人參:一兩,去除蘆頭。
-
白茯苓:半兩。
-
青橘皮:半兩。
-
麥門冬:半兩,去除中心的芯。
-
甘草:半兩,經炙製。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八分一盞,入竹葉三片、薄荷兩葉,煎至五分,去滓溫服。
《嬰童寶鑑》治小兒風熱,體如湯火,夜啼。綠霞散方
柏葉(二分),天南星(炮),殭蠶,蠍,鬱金(並末。各一分),雄黃(末,一錢)
上件都研勻,每服薄荷蜜水下一字,加至半錢。
《良方》治小兒風熱及傷寒時氣,瘡疹發熱等。桔梗散
桔梗,細辛,人參,白朮,栝蔞根,甘草(炙),白茯苓,芎
白話文:
【柏葉散】
材料:柏葉(二分)、天南星(炮)、僵蠶、蠍子、鬱金(各研成細粉,各一分)、雄黃(研成細粉,一錢)。
做法:所有材料混合均勻。每次服用量為一字,可以逐步增加至半錢。用薄荷和蜂蜜水調服。
【綠霞散】
材料:柏葉(二分)、天南星(炮)、僵蠶、蠍子、鬱金(各研成細粉,各一分)、雄黃(研成細粉,一錢)。
做法:所有材料混合均勻。每次服用前,先用薄荷和水煮沸,加入三片竹葉和兩片薄荷葉,再加入一錢的雄黃粉,最後加入一字的粉末,調勻後溫服。
【桔梗散】
材料:桔梗、細辛、人參、白朮、栝蔞根、甘草(炙)、白茯苓、芎。
做法:這些材料混合均勻,每次服用量依情況調整,可以使用薄荷和蜂蜜水調服。
以上藥方皆出自《嬰童寶鑑》和《良方》,用於治療兒童風熱、熱病、夜啼、風熱及傷寒時氣、瘡疹發熱等症狀。請注意,這些是傳統中醫藥物,使用前應諮詢專業醫生或中醫師的意見。
上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薄荷二葉,同煎七分。三歲以下兒作四、五服,五歲以上分二服。予家常作此藥,凡小兒發熱,不問傷寒風熱,先與此散服,往往輒愈。兼服小黑膏尤善(方見傷寒門中。)此桔梗散與《活人書》方同,名惺惺散。(《孔氏家傳》云:惺惺散加鉤藤、蟬蛻與小兒吃,甚妙,理上壅風熱。)
白話文:
- 將上等品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 2 錢,加入一杯水,再加入 2 片薄荷葉,一起煎煮至七分水量。三歲以下的兒童,將藥粉分為四或五次服用;五歲以上的兒童,將藥粉分為兩次服用。我家的常備藥方就是這個,無論是兒童發燒或是感冒發燒,先服用這個藥粉,通常都可以立即痊癒。如果再搭配「小黑膏」一起服用,效果會更好(藥方請參閱「傷寒門」)。這個桔梗散的藥方與《活人書》中的方子相同,也叫做「惺惺散」。(《孔氏家傳》提到:「惺惺散」加入鉤藤、蟬蛻,給兒童服用,非常有效,可以治療頭部風熱。)
《活人書》,連翹飲,治小兒一切風熱方。
連翹,防風,甘草,山梔子
上件等分,搗羅為散。每服二錢,水一中盞,煎七分。
《九籥衛生》,黍黏子散,療小兒傷寒,斑瘡、毒氣,咽膈不利,聲不出、疼痛方。
牛蒡子(炒),甜參,升麻,甘草(炙),干薄荷(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七分,煎至四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萬全方》治小兒風熱,心胸煩悶。牛黃散
白話文:
《活人書》中的連翹飲,是一個治療小兒所有風熱症狀的方劑。 需要的藥材有:連翹、防風、甘草和山梔子。這些藥材等量混合後搗碎並篩成粉末。每次服用時取兩錢的藥粉,加入一中盞的水煎煮至七分即可。 《九籥衛生》提到的黍黏子散,是用來治療小兒傷寒、斑瘡、毒氣、咽喉不適、聲音嘶啞及疼痛的方劑。 需要用到的藥材包括炒過的牛蒡子、甜參、升麻、炙甘草以及乾薄荷,並且每種藥材都需等量使用。將它們搗碎成為粗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七分煎煮至四分,去掉渣滓後,不分時間溫服。 《萬全方》提供了一個方劑,用以治療小兒風熱引起的心胸煩悶,名為牛黃散。
牛黃(細研入),馬牙硝(研。各一分),鬱金(末,半兩),人參(一錢,末)
白話文:
牛黃(研磨成細粉),馬牙硝(研磨成粉。各一分),鬱金(研磨成粉,半兩),人參(一錢,研磨成粉)
上件都研令勻。每服半錢,以荊芥湯調下,日三、四。
《聚寶方》,牛黃丸,治一切風熱,化涎止頭痛,解蠱毒。
白話文:
將上述材料研磨均勻。每次服用半錢,用荊芥湯調服,每日三到四次。 《聚寶方》中的牛黃丸,可以治療所有風熱病症,化痰止頭痛,解毒。
黃牛膽(十二月收取汁,和天南星末入膽袋內,實填捏扁,掛透風處一百日),水窟雄黃(每煎藥一兩用一分,水飛),真麝香(研,炒,一錢)
白話文:
-
黃牛膽:在十二月時取牛膽汁,加入天南星粉末,將其混合均勻並填入牛膽袋內,將牛膽袋封住捏扁,然後將其掛在通風處一百天。
-
水窟雄黃:每煎藥一兩使用一分雄黃,將雄黃用水飛。
-
真麝香:將麝香研磨成粉末,炒製一錢。
上三味為末,糯米煮稀糊,丸皂子大。每服一丸。頭疼,金銀薄荷湯嚼下一丸;傷暑毒,生薑蜜水嚼下;纏喉風,生薑薄荷自然汁化下;小兒風熱,麥門冬熟水化下;解蠱,汗𧜆洗湯化下五丸。余疾一丸或二丸。如墜涎,生薑湯下;暴中風,豆淋酒下;沐浴傷風,溫酒嚼下。
白話文:
將以上三味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糯米煮成稀糊,製成皁子大小的藥丸。每服一粒藥丸。如果頭痛,將金銀薄荷湯嚼碎吞下一粒;如果患有暑熱之毒,將生薑蜜水嚼碎吞下;患有纏喉風,用鮮榨生薑薄荷汁送服;如果兒童患有風熱,用熟麥門冬水送服;如果中毒,用汗𧜆洗湯送服五粒藥丸。其餘疾病服用一丸或二丸藥丸。如果有唾液增多症狀,用生薑湯送服;如果突然中風,用豆汁淋酒送服;如果因沐浴而傷風,用溫酒嚼碎吞下服用。
《聚寶方》,惺惺散,治小兒風熱溫壯,及外傷風冷。
桔梗,細辛(去葉),甘草(炙),人參,白茯苓(去皮),栝蔞根,白朮(炮。各一兩)
上七味為細末,每服一大錢。水六分,薄荷少許,同煎至四分,溫服。如要和氣,即入生薑煎服。
《惠眼觀證》,牛黃丸,下風熱,取涎泛。常不使鮓湯丸,只用此藥。
雄黃(一錢),硃砂(二錢),全蠍(七個),輕粉(二匣)
上同研令勻,用飯飲丸如此○大。每服一歲以上十五丸,二、三歲以上二十五丸。其餘加減,大小服之。
《惠眼觀證》,烏犀膏,解風熱,開胸下膈。
白話文:
《聚寶方》中的惺惺散,用於治療小兒因風熱引起的發熱以及受風寒的情況。 配方包括桔梗、去葉的細辛、炙甘草、人參、去皮的白茯苓、栝蔞根和炮製過的白術(各一兩)。 將上述七種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大錢。取六分水加入少許薄荷一起煎煮至四分量,溫服。如果想要調和氣血,可以在煎藥時加入生薑。 《惠眼觀證》中提到的牛黃丸,用來清除體內風熱,並幫助祛除過多的痰涎。通常情況下不使用鮓湯丸,而是採用此藥。 所需材料有雄黃(一錢)、朱砂(二錢)、全蠍(七個)、輕粉(兩小盒)。 將這些成分混合均勻後,用飯汁製成如○大小的丸劑。一歲以上的孩子每次服用十五丸,二至三歲以上的兒童則服用二十五丸。其他年齡段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減劑量。 《惠眼觀證》還提到了烏犀膏,它有助於緩解風熱症狀,同時能夠開胸寬膈。
乾地黃,元參(潤者),牛蒡子(炒。各半兩),甘草(炙,一分),龍腦(少許,研)
白話文:
-
乾地黃:具有滋陰降火、養血涼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陰虛火旺、血虛盜汗、口乾舌燥等。
-
元參:具有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熱病津傷、吐血、衄血等。
-
牛蒡子: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發熱、咳嗽、瘡癤腫痛等。
-
甘草: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胃、清熱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短乏力、咳嗽、咽喉疼痛等。
-
龍腦:具有開竅醒神、止痛消腫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頭暈頭痛、鼻塞不通、咽喉腫痛等。
上為末,煉蜜為膏。每服兩皂子大,蜂糖熟水下。
《張氏家傳》,天竺黃散子,治小兒風熱驚風。
天竺黃,蟬殼,白殭蠶,山梔子,甘草(炙),鬱金
上件等分,同杵,羅為末。每服一錢,熟水調下。三歲孩兒可半錢,牙兒只一字。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煉製成膏狀。每次服用量約為兩顆皂角大小,用溫開水和蜂蜜一起送服。 這是《張氏家傳》中的天竺黃散,用來治療小兒風熱引起的驚厥。 所需材料包括:天竺黃、蟬殼、白僵蠶、山梔子、炙甘草、鬱金。 將上述材料等份混合,一同搗碎並篩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的藥粉,用溫開水調勻後飲用。三歲的孩子可以服用半錢,更小的嬰兒則只服用一字(非常少量)。
《張氏家傳》治一切風,鎮心化涎,療風壅痰實,頭痛目眩,怔忪噁心,神昏語澀,頸項拘急,手足麻痹。及治小兒風熱上盛,眠睡不寧,頰赤涎潮,欲變驚癇者,悉宜服之。應有風涎,食後最宜常服。大牛黃丸方
白話文:
《張氏家傳》用於治療各種風病,能夠鎮靜心神、化解涎液,治療風痰壅滯、頭痛目眩、精神恍惚、噁心、神昏語澀、頸項拘急、手足麻木等症狀。
以及治療小兒風熱上盛,睡眠不安寧,臉頰發紅、口角流涎,即將轉變成驚癇的症狀,都適合服用此方。若伴有風涎,飯後服用效果最佳。此方稱之為大牛黃丸方。
牛黃,生腦子(各秤半兩),硃砂(研,一兩半),天南星(以漿水慢火煮一復時,透心軟切,焙,或未軟,更煮半日),烏蛇(酒浸取肉),白殭蠶(炒),肥白天麻,人參(各一兩),干全蠍,白附子(各炒),水磨雄黃(研),生犀(鎊。各三分),麝香(一分)
白話文:
-
牛黃、生腦子(各稱半兩)
-
硃砂(研磨,一兩半)
-
天南星(用漿水慢火煮一會兒,直到中心柔軟,切片,烘烤,如果還未柔軟,繼續煮半日)
-
烏蛇(用酒浸泡,取肉)
-
白殭蠶(炒)
-
肥白天麻
-
人參(各一兩)
-
幹全蠍
-
白附子(各炒)
-
水磨雄黃(研磨)
-
生犀(鎊碎,各三分)
-
麝香(一分)
上除研者藥外,一處搗,羅為細末。後入研者,合和勻,煉蜜為丸如雞頭大。每服一粒至二粒,細嚼,煎人參薄荷湯送下;或化亦得。食後臨臥服。
白話文:
除掉需要研磨的藥材以外,其餘的藥材放在同一個地方搗碎,過篩成細末。然後放入需要研磨的藥材,混合均勻,用蜂蜜煉製成雞頭般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1到2粒,細嚼後,用人參和薄荷湯送服,或者溶化在水中服用也可以。在飯後臨睡前服用。
《張氏家傳》:小兒風熱,肌瘦,五心煩熱,不長肌肉,面黃痿瘦,夜臥不安,時發虛汗;或臟腑泄瀉變痢,難服涼藥,可服,四順散,方
白話文:
《張氏家傳》:小兒因風熱而導致肌肉消瘦,手心、腳心、胸前、後背、頭頂五個部位感到煩熱,肌肉不生長,面黃肌瘦,晚上睡覺不安穩,時常盜汗;或者臟腑泄瀉,大便變成痢疾,難以服用心性涼的藥物,可以服用四順散。
四順散的配方如下:
- 荊芥穗三錢
- 防風三錢
- 羌活三錢
- 薄荷三錢
- 柴胡三錢
- 升麻三錢
- 白芍三錢
- 赤茯苓三錢
- 麥冬三錢
- 五味子三錢
- 生甘草二錢
- 炙甘草二錢
- 生薑二錢
- 大棗十二枚
銀州柴胡(去蘆),真地骨皮,白桔梗(各三錢),甘草(炙,錢半)
上件焙乾為末。每服一錢、半錢,大小加減。水三分煎一分半,溫溫服。
《莊氏家傳》,治風熱墜痰方,。
甘草(末,二兩),膩粉,青黛(各五錢),麝(一錢)
上用白麵五錢,滴水丸如皂子大。每服一丸,用倒流水化破。
《莊氏家傳》初春風熱擁毒,利臟腑方。
黃芩,大黃,荊芥,甘草(炙。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一撮。水一盞,煎五分,量兒大小與服。
《莊氏家傳》治小兒風熱。天竺黃散方
白話文:
銀州柴胡(去掉根部)、地骨皮、白桔梗(各三錢),炙甘草(一錢半)。將上述藥材烘乾後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或半錢,根據年齡大小調整劑量。用水三分煎煮至一分半,溫熱時服用。 《莊氏家傳》中治療風熱痰墜的方子是:甘草末(二兩)、膩粉、青黛(各五錢)、麝香(一錢)。用五錢白麵粉和這些成分混合,製成如皂角般大小的滴水丸。每次服用一丸,用倒流水溶解後服用。 《莊氏家傳》里還有一個初春風熱毒盛時用來清理內臟的方子:黃芩、大黃、荊芥、炙甘草(各等分)。將這些藥材粗略研碎,每次取一小撮。用水一杯煎至剩下五分,根據小孩的大小來決定服用量。 《莊氏家傳》中還有個治療小兒風熱的天竺黃散方。
天竺黃,人參,甘草(微炙。各一兩),鬱金(二兩,濕紙裹煨),白藥子(二兩,大皂角三捶捶碎,浸三宿,焙乾)
上件一處搗,羅為末。每服一錢或半錢,用溫蜜水調下,常服甚妙。此藥是知廣州南海縣殿中丞張士明傳。
白話文:
天竺黃、人參、甘草(稍微烘烤,各一兩),鬱金(二兩,用濕紙包起來烘烤),白藥子(二兩,用三個大皁角搗碎,浸泡三天,烘乾)
《趙氏家傳》,青芝散,解風化熱,涼利咽喉,清心肺經。春初冬末最可常服方。
白話文:
《趙氏家傳》中記載的,青芝散,具有疏風、清熱、涼爽利咽、清肺清心經脈的功效。在春初和冬末,服用此方,效果最佳。
鼠黏子(微炒出汗),甘草,元參(各二兩),荊芥穗(一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七分,溫服。小兒傷風,風熱瘡疹尤宜服之。大人每服三錢。
《吉氏家傳》治心臟風熱。地黃膏方
馬牙硝,鬱金,豆粉,甘草(炙。各等分),腦麝(各少許)
上為末,用生地黃汁煉蜜為膏。用薄荷湯化下。
《吉氏家傳》治風熱,調脾胃。人參飲子方
白話文:
鼠黏子(稍微炒制至出油),甘草,元參(各二兩),荊芥穗(一兩) 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杯水煎煮至七分滿,待溫後服用。此方特別適合小兒感冒、風熱疹子。成人每次服用三錢。 《吉氏家傳》中用於治療心臟風熱的[地黃膏]配方如下: 馬牙硝,郁金,豆粉,炙甘草(各等份),少量的腦麝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末,用地黃汁和蜂蜜煉製成膏狀。使用時以薄荷湯化開服用。 《吉氏家傳》中用於調理風熱、調節脾胃的[人參飲子]配方。
人參,茯苓(煮),甘草(炮),紫河車,藿香(各等分。續入白附子、白朮尤佳)
白話文:
人參、茯苓(煮熟)、甘草(炮製過)、紫河車、藿香(各取等量。如果再加入白附子、白朮,則效果更好)
上細銼。每服一錢,以水煎作飲子服。大退小兒風熱。
《吉氏家傳》治風熱面赤,渾身壯熱如火。蟬蛻散方
白話文:
將材料細細切碎。每次服用一錢,用水煎煮後飲用。此方可以有效退去小兒的風熱症狀。 《吉氏家傳》中提到此方可用於治療因風熱引起的面紅以及全身如火般高燒的情況。[這是蟬蛻散的配方]
蟬蛻(三個,炒),漏蘆,羌活,天麻,防風,當歸,升麻,川白芷,射干,苦桔梗,甘草(炙),川芎,地骨皮
白話文:
蟬蛻 (3 隻,炒熟),漏蘆、羌活、天麻、防風、當歸、升麻、川白芷、射干、苦桔梗、甘草 (炙)、川芎、地骨皮
上等分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四分,溫服。
《吉氏家傳》治驚風熱。蛜𧌴散方
蛜𧌴,蟬蛻,升麻,硃砂,腦子,甘草(炙),沒藥,白附子(各一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麥門冬熟水調下。
《吉氏家傳》退驚熱,風熱。天竺黃散方
天竺黃,蟬蛻(洗),甘草(炙),山梔子仁,鬱金(煎五次),殭蠶(炮)
上等分,細末。每服一錢,香熟水調下。薄荷湯亦可。
《吉氏家傳》治一切風熱。龍腦散方
龍腦,薄荷,殭蠶,川芎,防風,甘草(炙。各半兩),細辛(半錢)
上件末,米飲下半錢,臨時看病別使湯使。
《吉氏家傳》,甘露散,治小兒風熱痰多,頭皮,多啼煩躁方。
寒水石,石膏(各煅紅為度),甘草(炮。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或一字,薄荷湯下。
白話文:
上等分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杯煎至四分之一,溫服。 《吉氏家傳》治療驚風熱。蛜𧌴散方 將蛜𧌴、蟬蛻、升麻、朱砂、腦子、炙甘草、沒藥、白附子(各一分)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麥門冬煮的水調服。 《吉氏家傳》退驚熱,風熱。天竺黃散方 將天竺黃、洗淨的蟬蛻、炙甘草、山梔子仁、郁金(煎五次)、炮製的殭蠶等量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香熟水調服。也可以用薄荷湯調服。 《吉氏家傳》治療所有風熱。龍腦散方 將龍腦、薄荷、殭蠶、川芎、防風、炙甘草(各半兩)、細辛(半錢)磨成末,用米湯送下半錢,根據病情臨時調整湯劑。 《吉氏家傳》,甘露散,治療小兒風熱痰多、頭皮問題、哭鬧煩躁方。 將寒水石、煅紅的石膏、炮製的甘草(各等分)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或一字,用薄荷湯送服。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鎮心丸,治小兒心臟風熱,咽喉干,痰實,睡臥多驚,頰赤方。
白話文:
長沙名醫丁時發的傳授,鎮心丸,治療小兒心臟風熱、咽喉乾燥、痰多、睡覺容易驚醒、臉頰發紅的方劑。
硃砂(研,水飛),人參,茯苓,乾山藥(各一兩),馬牙硝(半兩),腦麝(各少許)
上為末,蜜丸雞頭子大。薄荷湯下,大小加減。
白話文:
-
硃砂(研磨、清洗)
-
人參(1兩)
-
茯苓(1兩)
-
乾山藥(1兩)
-
馬牙硝(半兩)
-
腦麝(少量)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勝金丸,解小兒一切風熱,諸般熱症等。驚風涎盛,搐搦不定,如服此藥,必吐涎或瀉出涎,藥之功也。
白話文:
長沙的一位醫生叫丁時發,他有一種叫「勝金丸」的藥,可以治療兒童的一切風熱和各種熱症。如果兒童患有驚風、口水多、抽搐不定,服用此藥後,患者就會吐出或排出口水,這都是藥物的療效。
鬱金(皂角煮,焙),雄黃,白礬,朴硝(各一錢),巴豆(七粒,出油),輕粉,大黃(各半錢)
上為末,麵糊為丸粟米大。每服五、七粒,金銀薄荷湯下。
白話文:
-
鬱金(用皁角煮過,再焙乾)
-
雄黃
-
白礬
-
朴硝(各一錢)
-
巴豆(七粒,取其油脂)
-
輕粉
-
大黃(各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