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四 (1)
卷第四 (1)
1. 卷第四
(形初保者)凡二十二門
2. 小兒胎教第一
《聖濟經》原化篇·扶真翼正章曰:泥在鈞,金在熔,惟陶冶所成。子之在母,豈無待而然耶?蓋專精孕氣,大鈞賦形,有人之形,不能無人之情。彼其視聽言動,好憎欲惡,雖冥於隱默之中,而美惡特未定也。善母道者,引而發之。若為之訓迪,若為之挑達,彼將因物而遷,因形而革。
白話文:
《聖濟經》中有一篇《原化篇·扶真翼正章》,其中寫道,泥土在陶匠手中,金屬在熔爐中,一切事物都是通過鍛造和塑造而成的。孩子在母親的腹中,難道不需要藉助某些條件才能成形嗎?這是因為專注於孕育神氣,天賜予形體,孩童雖然有了人的形體,但還沒有人的情感。他們的視聽言動、好惡慾望,儘管潛藏在幽隱默然之中,但美惡的性質卻還沒有確定。賢德的母親,會引導和啟發孩子。通過教育和訓誡,以及各種誘導和啟發,孩子們的品德會隨著外物的變化而改變,隨著自身的成長而革新。
有不期然而然者,故示以賢人君子,使之知所以好德,示以禮法度數,使之知所以制心。揚之以聲音之和,則若琴瑟鐘鼓者,欲其厭足於耳。作之以剛毅之氣,則若犀象軍旅者,欲其感動於目。觀圭璧珠玉則取。夫陰陽之至精,誦詩書箴誡則取。夫言語之至正,以至調心神,和情性,戒喜怒,節嗜欲,是皆因物隨感,有益於得者也。
白話文:
有些事情是自然而然發生的,所以要以賢人君子的言行來教導人們,讓他們知道如何修身立德;要以禮法度數來約束人們的行爲,讓他們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思想。用和諧的聲音來陶冶人們的情操,就像琴棋書畫等,希望他們能從中得到滿足。用剛毅之氣來激勵人們的意志,就像犀牛、大象和軍隊等,希望他們能受到鼓舞。看到寶玉珍寶,自然會去拿。陰陽之氣最精純的美好,誦讀詩書、箴言和誡命,則是言語最正大的正直。以這些來調整心神,和諧情感,戒除喜怒無常,節制嗜好和慾望,這些都是根據外物而產生的感受,有利於獲得德行。
若乃人有殘廢,物有醜惡,鳥獸之有毒怪者,則欲其勿見。若形有不全,割有不正,味有異常者,則欲其勿食。是又防閒忌慎,無所不用其至,夫其在母也如此。則居然而生明智,面忠厚端莊而好德,美好而壽考,無足怪矣!是謂外象而內感也。昔大任之妊文王,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而世傳胎教者以此。
白話文:
如果有人身體殘疾、事物有缺陷、鳥獸有毒害,那麼就希望不要看見它們。如果形狀不完整、割裂不整齊、味道異常,那麼就希望不要吃它們。這是用各種方式防範和忌諱,避免任何事物。一個人在母親體內的時候也是這樣。那麼居住而自然產生明智,外表忠厚端莊而喜好德行,相貌美好而長壽,這就不足為奇了!這就是所謂的外在形象對內在氣質的影響。從前大任懷孕生下文王,眼睛不看醜惡的顏色,耳朵不聽淫亂的聲音,嘴巴不說傲慢的話,而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胎教就是以此為例。
《聖惠》論曰:至精才遇,一氣方凝,始受胞胎,漸成形質。子在胎內,隨母聽聞,所以聖賢傳乎胎教。凡妊娠之後,才及月餘,則須行坐端嚴,性情和樂,常處靜室,多聽美言。令人講讀詩書,陳說禮樂,玩弄珠玉,按習絲篁。耳不入其非言,目不觀於惡事,如此則男女福壽,敦厚忠孝自全。
若虧此儀,則男女或多狼戾及壽不長。斯乃聖人胎教之道。為人父母,可不行乎。
白話文:
《聖惠》書上說:精子和卵子完美結合,一團元氣逐漸凝聚,方能受孕懷胎,逐漸形成形體。胎兒在母親肚子裡,可以聽到母親聽到的聲音,所以聖人賢人提倡胎教。凡是懷孕之後,一個多月就需要行為舉止端莊嚴肅,性情和善開朗,常常處於安靜的房間裡,多聽美好的言辭。讓賢人朗誦詩書,陳述禮儀音樂,玩弄珠玉,學習絲竹之樂。耳朵不聽到邪惡的言論,眼睛看不到惡劣的事情,這樣男女皆福壽綿長,敦厚忠孝,品德完美。
3. 小兒初生將護法第二
《聖濟經》慈幼篇·保衛鞠育章曰:五行孕秀,有春夏秋冬異宜者,五形有殊相也。陰陽委和,有筋骨氣血不同者,五態有殊氣也。夫始生而蒙衝和均,稟五行陰陽形態潛異。蓋母氣胎育,有盛衰虛實,其在子也,因有剛柔勇怯之異。是以嬰兒初舉,汙穢欲其盪滌,不足欲其輔翼,沖和欲其保全。
白話文:
《聖濟經》慈幼篇·保衛鞠育章中提到:五行孕育萬物,有春夏秋冬的不同宜忌,五種形態有不同的相貌。陰陽交合和順,有筋骨氣血的不同,五種狀態有不同的氣色。嬰兒剛出生時,身體虛弱,需要精心護理。母體胎育有盛衰虛實的不同,在孩子身上也會表現出剛柔、勇怯的不同。因此,嬰兒剛出生時,汙穢要洗淨,不足要加以輔助,沖和要加以保全。
如惡血未納,拭以綿指,吞而在胸膈者,吐以甘草。入而在腹中者,利以黃連、汞粉。皆所以革汙穢也。啼聲不發,呵臍以溫之,甚者灸焫以攻之,皆所以助不足也。衛顱囟之天,杜風池之邪,浴之以通血脈,哺之以助穀神,皆所以養沖和也。三者保子之常法。然同為吐利,而吐利有輕重。
白話文:
如果惡血未排出,用棉指輕輕拭擦,吞嚥在胸膈間的,用甘草催吐。進入腹中的,用黃連、汞粉攻瀉。這些都是為了清除體內的污穢。
嬰兒啼聲不發,呵斥臍部溫暖它,嚴重的灸烤臍部以攻治,這些都是為了幫助不足。
保護囟門部位的天分之氣,杜絕風池部位的風邪,用藥浴以疏通血脈,餵哺以幫助穀神,這些都是為了滋養沖和之氣。這三者是保全嬰兒的常法。
然而,同為催吐攻瀉,但催吐攻瀉有輕重之分。
同為灸焫,而灸焫有多寡。或先吐利,必使汙穢畢除。或先灸焫,必使疾疢不作。然後真氣自育。彼其緩急先後之序,隨時變通,不可泥於一曲也。前世之書,執小兒氣盛之論者,不知陽中有陰而專於吐利。執河北關中地寒之論者,不知南北之異而專於灸焫。或以謂六歲為兒,而嬰孺之病無承據,不知榮衛血氣有生皆全也。
白話文:
同樣是灸療,但灸療有不同的方法和程度。有的人在灸療前需要先吐利,以清除體內的汙穢。有的人在灸療前需要先灸焫,以預防疾病的發生。然後,真氣才能自然地生長。這些緩急先後的次序,應當根據病情隨時變通,不能固守一種方法。過去的醫書,有的執著於小兒氣盛的理論,只重視吐利,而忽略了陽中有陰的道理。有的執著於河北關中地區寒冷的理論,只重視灸焫,而忽略了南北氣候的差異。還有人認為六歲以下的孩子是兒童,而嬰兒的疾病沒有根據,卻不知道榮衛血氣在出生時就已經具備了。
或以謂小兒脈候多端,與老壯有殊,不知臟腑呼吸有形皆同也。通識之士,必察剛柔勇怯之所以異,視其汙穢,無憚於吐利。視其虛弱,無憚於灸焫。審乎五形,適以寒溫之宜。審乎五態,導以陰陽之平。病之輕重緩急,隨證以治之,不必蔽於難治也。脈之長短遲速。因形以別之,不必拘於至數也。
明乎此,則慈幼之道其庶乎!
白話文:
有些人認為,小孩子的脈象變化多端,與老人和壯年人的脈象不同,卻不知道臟腑的呼吸脈象,雖然形式各有不同,但實質上都是一樣的。聰明通達的醫生,一定要觀察病人的剛柔、勇怯等性格差異,要看看病人是否有穢物蘊積,不要怕給他吐法或瀉法的治療。要看看病人是虛弱還是實熱,不要怕給他艾灸的治療。審視病人的五行體質,要用適宜的寒涼或溫熱藥物治療。審視病人的五種神態,要用陰陽中和的方法引導治療。疾病的輕重緩急,要根據證狀來治療,不必被難治的疾病所迷惑。脈搏的長短遲數,要根據病人的體型來區別,不必拘泥於脈搏的數目。
《巢氏病源》:小兒始生,肌膚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則令筋骨緩弱。宜時見風日,若都不見風日,則令肌膚脆軟,便易損傷。皆當以故絮著衣、莫用新綿也。天和暖無風之時,令母將抱日中嬉戲,數見風日則血凝氣剛,肌肉硬密,堪耐風寒,不致疾病。若常藏在幃帳之內,重衣溫暖,譬如陰地之草木,不見風日,軟脆不任風寒。
白話文:
《巢氏病源》:小兒剛出生時,皮膚還沒有發育完全,不可以用溫暖的衣服讓他們穿,因為溫暖的衣服會讓筋骨變弱,需要適當的讓小兒接觸風和陽光,如果完全不接觸風和陽光,則讓皮膚又軟又脆,容易受到傷害。在穿衣服上應選擇舊的棉絮作填充物,不要用新的棉絮。天氣溫暖沒有風的時候,讓母親把小兒抱出戶外玩耍,經常接觸風和陽光,可以讓血液凝固,氣血旺盛,肌肉堅硬緻密,可以抵抗寒風,不容易生病。如果經常把小孩藏在簾帳內,穿重重的衣服保暖,就像陰暗地方的草木,不見風日,又軟又脆,不能抵禦風寒。
又當薄衣,薄衣之法,當從秋習之,不可以春夏卒減其衣,不則令中風寒。從秋習之,以漸稍寒,如此則必耐寒,冬月但當著兩薄襦一復裳耳。非不忍見其寒適當佳耳,愛而暖之適所以害也。又當消息無令汗出,汗出則致虛損,便受風寒。晝夜寤寐,皆當慎之。其飲食哺乳不能無痰癖,常當節適乳哺。
白話文:
又到了穿薄衣的季節,穿薄衣的方法,應該從秋天開始練習,不能在春天或夏天一下子減少衣服,否則會讓身體更容易受風寒。從秋天開始練習,隨著天氣逐漸變冷,這樣做就能逐漸增強身體耐寒力,到了冬天,只需要穿兩件薄棉衣和一件袍子就行了。這並不是因為不忍心看到身體受凍,而是因為適當的寒冷有益於身體,過度保暖反而有害。還要小心注意,不要讓身體出汗,出汗會導致身體虛弱,容易受風寒。白天和晚上都要小心注意,以免著涼。飲食和哺乳不可避免會產生痰液,所以要節制餵奶的次數和時間。
若微不進,切當將護之。凡不能進乳哺,則宜下之,如此則終不致寒熱也。又小兒始生,生氣尚盛,無有虛勞,微惡則須下之。所損不足言,及其愈病則致深益。若不時下則成大疾,疾成則難治矣。其冬月下之難將護,然有疾者不可不下。夏月下之後,腹中常當小脹滿,故當節哺乳將護之。
白話文:
假如輕微不進食,切記要適當看顧他。凡是不能吃母乳的,宜讓其泄瀉,這樣就最終不會導致發熱和發冷。還有新生的小孩,生氣還算旺盛,沒有虛弱勞累,輕微不適就必須讓其泄瀉。所感受到的損失不足以一提,等他病好了之後反而會增強健康。如果不及時泄瀉就會演變成大病,病症一旦形成就難以治癒了。冬天泄瀉後很難護理,但是有病的人不能不泄瀉。夏天泄瀉後,腹中經常會輕微脹滿,因此要注意節制哺乳和適當護理。
數日間又哺,哺之當令多少有常劑。兒稍大,食哺亦當稍增。若減少者,此是腹中已有小不調也,便當微將藥,勿復哺之。但當乳之,甚者十許日,輕者五、六日,自當如常。若都不肯食哺,而但飲乳者,此是有癖,為疾重,要當下之。不可不下,不下則致寒熱,或吐而發癇,或致下痢,此皆病重,不早下之所為也,則難治。
白話文:
每隔幾天後再餵食補藥,補藥的量和劑量有固定的劑量。孩子稍微長大後,餵食補藥的量也應該稍微增加一點。如果減少餵食補藥,這說明肚子已經不太舒服了,就應該稍微吃一點藥,不要再餵補藥了。但應該繼續餵母乳,嚴重的餵十多天,輕微的餵五到六天,自然會恢復正常。如果完全不食用補藥,只喝母乳,說明有病症,疾病嚴重,一定要趕緊治療。不能拖著不下藥,不下藥就會導致寒熱,或嘔吐發癇,或腹瀉,這些都是因為病情嚴重,沒有及時治療所導致的,就很難治癒。
先治其輕時,兒不耗損而病速除矣。小兒所以少病癇者,其母懷娠時時勞役,運動骨血則氣強,胎養盛故也。若侍御多,血氣微,胎養弱,則兒軟脆易傷,故多病癇。兒皆須著帽,項衣取燥,菊花為枕枕之。兒母乳兒三時摸兒項風池,若壯熱者,即須熨,使微汗。微汗不瘥,便灸兩風池及背第三椎、第五椎、第七椎、第九椎兩邊各二壯,與風池凡為十壯。一歲兒七壯,兒大者以意節度,增壯數可至三十壯。
白話文:
要趁病情很輕微時就開始根治,小孩就不會虛耗元氣,疾病也會很快治癒。兒童之所以少生病,是因為他們的母親在懷孕時經常勞作、運動骨血,氣血比較強,胎 養比較好。如果侍候母體的人很多,母親的血氣微弱,胎養虛弱,那麼嬰兒就容易被傷害,所以更容易生 病。嬰兒都應該戴帽子,領口要乾燥,菊花枕是最好的枕頭。讓嬰兒的母親在一天的三個時間點摸嬰兒的風 池穴,如果嬰兒發燒了,就要立刻熨燙,讓嬰兒微出汗。如果微出汗後仍不見好轉,就要灸嬰兒的風池穴、 背上的第三椎、第五椎、第七椎和第九椎,每個地方各灸兩壯,加上風池穴一共是十壯。一歲以下的嬰兒灸七壯,年齡更大的嬰兒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增減壯數,最多可以灸到三十壯。
惟風池特令多,十歲以上可百壯。小兒常須慎護風池。諺云:戒養小兒,慎護風池。風池在頸項筋兩轅之邊,有病乃治之。疾微,慎不欲妄針灸,亦不用輒吐下。(《聖惠》乃云:立夏後疾,慎不欲妄針灸,亦不欲輒吐下。)所以然者,針灸傷經絡,吐下動腑臟故也。但當以除熱湯浴之,除熱散粉之,除熱赤膏摩之,又以臍中膏塗之,令兒在涼處。
白話文:
只有風池特別重要,十歲以上的孩子可以進行多次治療。小兒平常就要小心保護風池。俗話說:照顧小兒,小心保護風池。風池位於頸項筋兩側,有病了才治療。病情輕微,小心不要隨便針灸,也不要隨便服瀉藥。(《聖惠》說:立夏之後有病,小心不要隨便針灸,也不要隨便服瀉藥。)之所以這樣,是針刺灸灼傷的是經絡,服瀉藥傷的是腑臟。但可以給孩子用退熱的湯藥洗澡,用退熱的散粉散熱,用退熱的紅膏塗抹,也可以在孩子臍中塗藥膏,讓孩子待在涼爽的地方。
勿禁水漿,常以新水洗。新生無疾,慎不可逆針灸。逆針灸則忍痛動經脈,因喜成癇。河洛間土地多寒,兒喜病痙。其俗生兒三日,喜逆灸以防之,又灸頰以防噤。有噤者,舌下脈急,牙車筋急。其土地寒,皆決舌下去血,灸頰以治噤。江東地溫,無此疾。古方既傳有逆針灸之法,今人不詳南北之殊,便按方用之,多害於小兒。
白話文:
不要禁止餵食水喝,要經常以乾淨的水清洗(嬰兒身體)。嬰兒剛出生時沒有疾病,不要隨便針灸。逆向針灸會引起疼痛,刺激經脈,因而容易引起抽搐。河洛地區的土地寒冷,嬰兒容易得痙攣病。那裡的人習慣在嬰兒出生後三天,逆向針灸以作預防,還用針灸臉頰來預防噤口。患噤口症的嬰兒,舌下的脈搏急促,牙車筋緊張。那裡土地寒冷,一般用針刺舌頭放血來治療,用針灸臉頰來治療噤口。江東地區溫暖,沒有這種疾病。古代的針灸方法有逆向針灸,現在的人不分南北氣候的差異,隨便按照古方使用,會對嬰兒造成很大的傷害。
是以田舍小兒,任自然皆得無此天。又云:春夏決定不得下,小兒所以爾者,小兒腑臟之氣軟弱,易虛易實。下則下焦必虛益,上焦則熱,熱則增痰,痰則成病,自非當病不可不下也。(《千金翼》、《聖惠》及諸家方書皆以此為宗本,其議論略,有不同者皆見於後。)
白話文:
因此農村的孩子,順應自然的規律生長,就能夠避免這種現象。又說:春夏季絕對不能使用瀉下藥,孩子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孩子臟腑的氣息還很柔弱,容易虛弱,也容易實症。使用瀉下藥的話,下焦一定會虛弱而加重,上焦就會熱,熱就會加重痰,痰就會引發疾病,除非生病了,否則不能使用瀉下藥。(《千金翼》、《聖惠》以及各家關於方劑的書都以此作為根本,他們議論的內容比較簡略,有不同意見的都見於後文。)
《千金》論:生兒宜用其父故衣裹之,生女宜以其母故衣,皆勿用新帛為善。(《聖惠》云:新綾絹衣。)不可令衣過厚。(《千金翼》又於厚字下有一熱字。)令兒傷皮膚,害血脈,發雜瘡而黃。兒衣綿帛特忌厚熱,慎之慎之。
白話文:
《千金方》中說:生男孩應該用父親穿過的舊衣服包起來,生女孩應該用母親穿過的舊衣服包起來,都不要用新布帛纔好。(《聖惠方》中說:用新的綢緞衣服。)不能讓衣服太厚。(《千金翼方》又在「厚」字下面加了一個「熱」字。)讓嬰兒皮膚受傷,損害血脈,容易引發各種皮膚病和黃疸。嬰兒穿的棉布和絲綢衣服特別忌諱厚熱,一定要謹慎再謹慎。
《聖惠》論:凡小兒一期之內,造兒衣裳,皆須用故綿及故帛為之,不得以綿衣蓋於頭面。冬天可以𧄝衣蓋頭,夏日宜用單衣,皆不得著面,及乳母口鼻吹著兒囟。凡綿衣不得太厚及用新綿,令兒壯熱,或即發癇,特宜慎之也。
白話文:
《聖惠》論:所有小孩在出生到一歲之內,所穿的衣裳,都應使用舊棉絮和舊絲綢製成,不能用新棉衣遮蓋頭臉。冬天的時候可以使用皮衣遮蓋頭部,夏天的時候應該使用單衣,都不能蓋住臉,也不能讓乳母用口鼻對著小孩的囟門吹。所有的棉衣不能太厚,也不能使用新的棉絮,如果使用這些,會導致小孩發燒或立即發作痟瘝,所以特別要注意這一點。
《聖惠》論:凡兒匍匐以後。逢物即吃,奶母雖至細意,必亦不能盡覺。春夏必飲滯水冷物,至秋初便皆疾作。初則多啼不食,或好伏地,面色青黃,或時腹痛,既不解說,惟反拗多啼。或逢水漿便吃,不可制止。或睡中驚啼,或大便秘澀。常人惟知與紅雪鉤藤飲子,此二藥終日在口,然自不見其效。
白話文:
《聖惠方》中記載:嬰兒在學會爬行之後,看到東西就吃,即使是奶媽再細心照料,也難免有疏忽。在春夏季節,嬰兒很容易喝到不乾淨或冰涼的水,以及吃下涼的食物,到了初秋時就會發病。起初,嬰兒會經常哭鬧不食事,或喜歡趴在地上,面色青黃,有時會腹痛,由於不會說話,只能通過反覆哭鬧來表達不適。有的嬰兒看到水或食物就吃,根本無法阻止。有的嬰兒在睡覺時會突然驚醒並哭鬧,或者大便乾結。一般人只知道給嬰兒服用紅雪藤飲品,但這種藥物即使服用很長時間,也很少見效。
況腹中滯結已多,冷熱衝擊頗久,二藥何能排去?所以得秋氣風吹著背心腳心,便成瘧痢。庸醫與冷藥則傷滑不禁,與澀藥則氣壅不行。傷損臟腑,益令不食,遂使虛熱衝上,面黃發焦,滯惡在內,手足如火,自然風水橫溢,四肢便腫。如此將養,十無一存。但每經春夏,不問有病無病,便須與四味飲子,多不三、四劑,即康強也。
(葛氏《肘後》同,方見溫壯門。)
《嬰孺》論:凡兒所以風者,衣暖汗出,風因而入也。
白話文:
況且腹中停滯、凝聚已多,加上寒熱衝擊也有一段時間了,那就這兩味藥怎麼能排得出去呢?所以一旦被秋天的風吹着背心與腳心,就會變成瘧疾和痢疾。庸醫配製寒涼的藥物來治療,就會損傷滑脫的功能而不禁閉,而配製澀滯的藥物來治療,就會造成氣血壅塞而不通暢。對臟腑的損傷加重,也會更加不思飲食,於是會使虛熱向上衝冒,臉色發黃頭髮焦枯,停滯的惡氣積聚在體內,手腳就彷彿火燒那樣難受,自然而然就會風、水橫溢,四肢也會腫脹起來。這樣將養,十個病人會有九個死亡。不過每個春天和夏天,無論有沒有生病,都應當服用四味飲子,大多數不用三、四劑便會康復。
張渙論:嬰兒生後兩滿月,即目瞳子成,能笑識人。乳母不得令生人抱之,及不令見非常之物。百晬任脈生,能反復,乳母當存節喜怒,適其寒溫。半晬尻骨已成,乳母當教兒學坐。二百日外掌骨成,乳母當教兒地上匍匐。三百日臏骨成,乳母當教兒獨立。周晬膝骨已成,乳母當教兒行步。
白話文:
張渙的論述:嬰兒出生後滿兩個月,眼睛的瞳孔就形成了,能夠微笑並認出人。乳母不應讓陌生人抱孩子,也不應讓孩子看到奇怪的東西。一百天後,任脈生出,嬰兒能夠翻身,乳母應控制自己的喜怒,並適當調整孩子的寒溫。一百五十天後,嬰兒的尻骨已經形成,乳母應教孩子學習坐。二百天後,嬰兒的掌骨已經形成,乳母應教孩子在地上爬行。三百天後,嬰兒的臏骨已經形成,乳母應教孩子站立。周歲後,嬰兒的膝骨已經形成,乳母應教孩子走路。
上件並是定法,蓋世之人不能如法存節,往往抱兒過時,損傷筋骨,切宜慎之為吉。
張渙論:嬰兒冬月,但當著夾衣及衲衣之類,極寒即漸加以舊綿。人家多愛子,乃以綿衣過厚,適所以為害也。
張渙論:嬰兒須看稟受,南北之殊,用藥蓋地土寒溫不同,此古人之最為慎也。
白話文:
上述內容都是固定的法則,世人往往無法遵守這些規定,常常抱著孩子超過了適當的時間,導致孩子的筋骨受到損傷,所以要特別小心才好。
張渙說:嬰兒在冬天,只需穿著夾衣或棉衣之類的衣服,天氣非常冷時再逐漸增加舊棉。許多家庭因為過度溺愛孩子,而讓孩子穿得太厚,這其實是對孩子有害的。
張渙又說:對於嬰兒的護理,必須根據其體質來考慮,南北地區的差異也很大,用藥時要考慮到當地的氣候溫度不同,這是古人非常謹慎的地方。
《嬰童寶鑑》論:孩子春勿覆頂裹足,致陽氣亡出,故多發熱。衣物夜露,多生天瘹。三歲之中,勿太飽,勿太肌,臥須覆肚,食須飲水漿。若能如此者,則子少患而無夭傷矣。
白話文:
《嬰童寶鑑》中提到:孩子在春天時,不要用被子包著頭、不要裹著腳,這會導致陽氣無法散發出來,因此容易發熱。衣物、被褥受過夜露,容易產生天瘡。在孩子三歲以前,不要餵得過飽、不要穿得太少,睡覺時要蓋住肚子,吃東西時要喝水或喝粥。如果能做到這些,孩子就會少生病、不夭折。
《萬全方》論:田舍婦人產育,皆不知小兒初生將護之法,所養有絕無他疾者。譬之凡草凡木生於深山大澤之中,容易合抱。至於奇材異果,縱加倍壅,間有不秀實者,此豈貴賤之理有異哉?蓋天之於物,出於自然。古人亦云:小兒始生,肌肉未成,不可暖衣,即令筋骨緩弱。
白話文:
《萬全方》中提到,農村婦女生育,大多不知道嬰兒出生後應該如何照顧,所以常常有夭折或生病的孩子。這就像一般草木生長在深山大澤中,很容易長大茂盛。但是,對於珍貴的木材和奇特的水果,即使精心培育,也有可能不開花結果。難道是因為這些植物是珍貴的,所以生長規則就不同嗎?其實,天底下所有的生物,都是自然而然地生長。古人說,嬰兒剛剛出生時,肌肉尚未發育完全,不能穿太保暖的衣服,否則筋骨會變得鬆軟無力。
宜見風日,若都不見風日,即令肌膚脆軟,便易傷損。皆以絮著衣,內勿用新綿。天氣和暖無風之時,令乳母抱兒日中嬉戲,數見風日,即血凝氣剛,肌肉硬密,堪耐風寒。以田舍小兒較之,此說尤長。
《顱囟經》治小兒初生日與平和飲子
白話文:
宜讓嬰兒見風曬太陽,若都不見風日,就會令肌膚脆軟,容易受傷。要給嬰兒穿著絮著衣,內衣不要用新棉。天氣和暖無風的時候,讓乳母抱著嬰兒在白天玩耍,讓嬰兒多見風日,這樣血氣就會凝固,肌肉結實,能夠抵抗風寒。和鄉村的小孩相比,此法尤其好。
人參,茯苓,甘草(炙),升麻(以上各一分)
白話文:
人參、茯苓、甘草(炒過的)、升麻(以上各一錢)
上以水一白盞,煎至一合半。已來時時與之,乳母忌油膩。滿月及百晬已來加之。臨時冷,加白朮,熱加硝,各半錢。
《海藥》按:《仙傳》小兒方
白話文:
用一杯水煎到剩下一杯半的時候,給嬰兒服用,乳母也要忌口,不要吃油膩的食物。一個月後再慢慢增加劑量。如果嬰兒感冒了,就加白朮半錢;如果嬰兒發熱了,就加硝石半錢。
上燒降真香,或引鶴降,蘸星辰燒此香,甚為第一度籙燒之,功力極驗。小兒帶之能辟邪惡之氣也。
《別說》小兒方
白話文:
用上佳的真香焚燒,或召喚靈鶴下降,用星辰照射過的香焚燒。這是第一道護身符的焚燒方式,效果極為顯著。小兒佩戴此香,可以辟邪驅惡。
上柳絮貼灸瘡良、飛入浴水,於陰暗處為浮萍,嘗以器盛水置絮其中,數日覆之。即或又多積,可以捍作氈,以代羊毛,極柔軟,宜與小兒臥益佳,以性涼也。
白話文:
將柳絮鋪貼在灸瘡上,效果不錯。飛入浴水後,柳絮會在陰暗處成為浮萍。曾經用器皿盛水,把柳絮放在裡面,數日後蓋住器皿,即使柳絮再次積累很多,也可以把它們製作成氈子,用來代替羊毛。柳絮的氈子極柔軟,很適合兒童臥用,因為它的性質涼爽。
《本草》小兒方
上白油麻與乳母食,其孩子永不病生。若久熱,可作飲汁服之。停久者,發霍亂客食,抽人肌肉。
《秘要指迷》:嬰兒初生三日,乃令母服順氣藥及煎人參湯方。
白話文:
《本草》小兒方:
讓哺乳的母親食用上等的白芝麻,她的孩子就永遠不會生病。如果孩子長期發燒,可以做成飲料給他喝。如果是久病不癒,可能會引發霍亂或異物阻塞,導致肌肉抽搐。
《秘要指迷》:嬰兒出生後的前三天,應讓母親服用順氣的藥物以及煎煮的人參湯。
上用人參、甘草煎湯與母服,隨奶乳下與嬰兒飲,先洗盡胎腸惡物。如母服藥乃須溫暖,味不可冷熱相反,
白話文:
使用人參、甘草煎煮的湯藥,與母親服用,隨著母乳下讓嬰兒飲用,先清洗乾淨嬰兒體內的胎便。如果母親服用藥物,必須溫暖,味道不能冷熱相反。
則令兒有病生。又凡嬰兒初生,嘗以句氣湯散服一匕,日外但服無慮。
《千金》灸法:凡新生兒七日以上,周年以還,灸不過七壯,炷如雀屎大。
白話文:
那麼孩子就會生病。此外,凡是嬰兒初生時,通常會用勾氣湯散服一劑,每日服用不必擔心。
《千金》灸法:凡是新生兒七天以上,到滿一周歲之間,灸治不超過七次,艾炷大小如麻雀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