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三 (9)
卷第三 (9)
1. 治病要法第十
唐·孫真人《玉關要訣》
風盛之脈須與解之。驚熱之脈須與利之。傷冷之脈須與溫之。積聚之脈(一云積熱)。須與下之。或虛中有積熱,先與利熱,後與治虛。熱里有虛,先與補虛,然後退熱,次調胃氣,即無誤矣。
《惠眼觀證》論治病:
白話文:
如果脈象表現出風盛,就應該採用疏散風邪的方法來治療。如果脈象表現出驚熱,就應該採用清熱利尿的方法來治療。
如果脈象表現出傷冷,就應該採用溫補的方法來治療。如果是積聚在體內,則應該採用攻下積滯的方法來治療。有時虛弱的體質中伴有積熱,這時應首先採用清熱利尿的方法,然後再治療虛弱。如果積熱中伴有虛弱,則應首先採用補虛的方法,然後再清熱。調理好胃氣,就不會出錯。
夫驚啼者,皆因滯,風熱在心,恐生其涎,必當取下。夫驚熱,但治脾驚,化心下涎,必自安也。夫疳熱者,皆傷脾胃,受積傳邪心腎,必先解邪熱,次服疳藥。夫驚瀉者,必當勻氣。夫傷寒者,微微用湯解表裡。夫疳有五種,在意消息。
白話文:
那些突然驚恐哭泣的病人,都是因為身體內有積滯,風熱在心裡作祟,擔心會產生涎沫,必須把涎沫取下。驚熱的病人,只要治療脾的驚嚇,把心下的涎沫消化掉,自然就會安靜下來。那些疳熱的病人,都是因為脾胃受損,積聚邪氣傳到了心腎,必須先解除邪熱,然後再服用疳藥。驚嚇導致的瀉下,必須把氣血調理均勻。那些傷寒的病人,用微溫的湯藥解表裡。疳熱有五種類型,要根據具體情況辨證施治。
若麻痘已出,不可冷藥過多,或成瀉痢,或使毒氣不出,殺人。若麻痘未出,則宜解之。若霍亂,皆因胃氣不順。若三歲,目忽然而閉,乃成肝疳,煮肝散子服之。
凡小兒取積藥,便下勻氣湯隨之,乃不損小兒。
白話文:
-
麻疹已經出現時,不能用過多寒涼藥物治療,否則可能導致腹瀉或者使毒氣鬱積不出,危及生命。如果麻疹尚未出現,則應當用藥物幫助麻疹發出。
-
霍亂都是因為胃氣不暢順而引起的。
-
三歲小孩,眼睛突然閉上,就是患了肝疳,應煮肝散給他服用。
《惠眼觀證》又云:調治小兒之法,當須慎護腎胃氣也。緣小兒未有天癸之旺而常依四時也。胃氣一虛,病皆滋長,輕者至重,重者必死,此決然之理也。觀令醫者,不深念慮,而云小兒純陽之氣。凡有疾病須當疏下,是以世之為醫者執此而妄資疏泄,因此而死斃者不可勝紀,良可嘆也。
白話文:
《惠眼觀證》又說:調理小兒的方法,必須小心保護腎氣和胃氣。因為小兒沒有天癸的旺盛,所以經常依賴四時。胃氣一旦虛弱,疾病就會滋生,輕的會變重,重的必死,這是確定的道理。看現在的醫生,不仔細思考,卻說小兒是純陽之氣。凡有疾病都應該疏通泄瀉,因此世上的醫生執著於此而妄用疏泄,因此而死亡的人數不勝枚舉,實在讓人嘆息。
雖然疏下在乎審諦而不可過,調理小兒之要也。今夫五臟生病自有陰陽,在臟為陰,在腑為陽。為陰者,為陰邪所中,慢驚、吐瀉、瘧、痢之病是也。為陽者,為陽邪所中,急風、傷寒、疹痘之病是也。然陰陽之氣相感而動,以陽感陽,以陰感陰。陽或未動,待陰而動。陰或未動,待陽而動者有之矣。
白話文:
即使在通便治療上,仍需要仔細審慎,不可過度,這是調養小兒身體的重要原則。現在,五臟生病各有陰陽之別,在臟中為陰,在腑中為陽。屬於陰的,是受到陰邪侵襲,像慢驚、嘔吐、腹瀉、瘧疾、痢疾等疾病。屬於陽的,是受到陽邪侵襲,像急症風熱、傷寒、疹痘等疾病。然而,陰陽之氣相互感應而運動,陽邪能感應陽氣,陰邪能感應陰氣。陽氣可能尚未發作,而等到陰邪發作後才發作。反之,陰邪可能尚未發作,而等到陽氣發作後才發作。
冬末春初,多患傷寒疹痘,是其陽病感陽而動也。夏末秋初,多患吐瀉、瘧痢,是其陰病感陰而動也。誤或冬末春初,患一驚候,與之化涎,未與之下,遷延至秋,其發則慢,是陽病積之為陰,是感陰而動也。秋末冬初,患一驚候,不與下涎,至春氣之盛激觸而發,是其陰病待陽而動也。
白話文:
在冬末春初,人們常會患上傷寒和疹痘,這是因為陽性疾病受到陽氣的影響而引起的。在夏末秋初,人們常會患上嘔吐、腹瀉、瘧疾和痢疾,這是因為陰性疾病受到陰氣的影響而引起的。若是在冬末春初,忽然受到驚嚇,並導致產生痰液,但沒有及時治療,一直拖延到秋天,那麼發作時就會比較緩慢,這是因為陽性疾病積聚成陰,受到陰氣的影響而引起的。在秋末冬初,忽然受到驚嚇,沒有及時治療,等到春天的氣候旺盛時,就會受到刺激而發作,這是因為陰性疾病等待陽氣的影響而引起的。
由此推之,調理小兒在乎壯陰陽,識虛實。凡有一病,知之於未然之前,能審知實則生風,虛則氣怯,乃善矣。
《聯珠》論小兒五虛不治(謂病久而虛,五者或腫也:)
手心腫、臍中腫、腳心腫、腎陰腫、舌頭腫。
小兒五硬不治:
心硬(啼無淚)、頭硬、手硬、腳硬、背硬。
小兒五軟不治:
手軟、項軟、腳軟、腰軟、背軟。
又歌曰:小兒不與大人同,得病多由驚熱風。先治心神次除熱,脈宜緊數及浮洪。
長沙醫者毛彬集入室生死候:
白話文:
從這一點來看,調理小孩的關鍵在於平衡陰陽,辨別虛實。對於任何疾病,能夠在未發生之前就有所瞭解,能夠判斷出實證會引發風動,虛證會導致氣弱,這樣才是高明的。
《聯珠》討論小孩五種虛症難治的情況(指的是病程已久且虛弱,其中五種可能伴有腫脹:)
手掌腫脹、肚臍腫脹、腳掌腫脹、腎陰腫脹、舌頭腫脹。
小孩五種僵硬症狀難治:
心臟僵硬(哭時沒有眼淚)、頭部僵硬、手部僵硬、腳部僵硬、背部僵硬。
小孩五種軟弱症狀難治:
手部軟弱、頸部軟弱、腳部軟弱、腰部軟弱、背部軟弱。
又有歌訣說:小孩與成人不同,生病多因受驚、發熱和風邪。首先安撫心神,其次清除熱毒,脈象應當緊數或浮洪。
長沙醫生毛彬整理了判斷生死的徵候:
有候小兒定脈部,左臂為肝上為肺。對面為心並曉然,脾病只看見勾睡。腎病夜間不發作,急死之候將口約。忽然吐出冷頑涎,如此徒勞下良藥。聲細聲嘶氣血里,昏昏不語大難醫。狂言不認人形狀,氣滿胸中也可悲。久患唇紅不可醫,驚來眼滿勿相窺。睛青頰赤耳花黑,髮直鴉聲怕亂啼。手若無紋舌須黑,鼻頭渾黑口雙垂。昏昏只睡不開眼,便是神仙難救之。
白話文:
有時候小兒的脈象固定在某個部位,左臂表示肝部有問題,上面表示肺部有問題。兩相對照,就可以診斷出心臟和脾臟的疾病。脾臟的疾病,小孩只會看到打呼睡覺。腎臟的疾病,夜間不發作,緊急死亡時嘴巴會合閉起來。如果突然吐出冷痰,這種情形即使服用最好的藥物也沒有用了。聲音微弱、沙啞,那是氣血虧虛的症狀,昏昏沉沉不說話,很難醫治。胡言亂語不辨人事,氣憋滿胸中,讓人悲哀。長久生病,嘴脣紅潤,無法醫治,驚醒時雙眼圓睜,不能目視。眼睛發青,臉頰發紅,耳朵花黑,頭髮豎直,像烏鴉一樣的聲音亂叫。手如果沒有紋路,舌頭一定是黑色的,鼻頭全黑,嘴巴兩邊下垂。昏昏沉沉只想睡覺,眼睛無法睜開,即使是神仙也難以救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