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十八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八 (2)

1. 瘡疹候第二

《巢氏病源》傷寒發痘瘡候:傷寒熱毒氣盛,多發疱瘡。其瘡色白或赤,發於皮膚。頭作瘭漿戴白膿者,其毒則輕;有紫黑色,作根隱隱在肌肉裡,其毒重。則甚者,五內七竅皆有瘡,形如發痘,故以名焉。

白話文:

《巢氏病源》傷寒發痘瘡症候:

傷寒由熱毒之氣盛行而造成,常伴隨皰瘡之發生。皰瘡的顏色有白色或紅色,發於皮膚上。頭上形成膿瘡,膿液白色,表示毒性較輕;若皰瘡呈紫黑色,深藏在肌肉中,則毒性較重。嚴重者,五臟七竅皆有皰瘡,形狀像痘瘡,因此以痘瘡命名。

茅先生:小兒生下有麻痘候,各有所說。痘候,早晨渾身微微地熱,日午後大熱,眼白加黃色,兩脅下吸吸動,更發甚如驚風,遍身大熱,手足逆冷,此病屬臟。所治者只用獨勝散與發痘,(方見瘡疹已出未出門。)慎不得瀉,恐水入大腸,痘子不出,瀉下如赤豆汁及朝出暮黶。

白話文:

茅先生說:小兒出生後出現麻痘症狀,各有不同的說法。麻痘症狀:早晨全身微微發熱,下午發高燒,眼白泛黃,兩脅下抽搐,越來越嚴重,像驚風一樣,全身發高燒,手腳冰涼,這種疾病屬於臟腑。治療方法只用獨勝散和發痘藥(適用於瘡疹已經出來但尚未出齊的情況)。注意不要瀉下,以免水進入大腸,痘子不出,瀉下物像赤豆汁一樣,早出晚暗。

或出如掌大,赤色及痘口內有臭氣,唇黑色,死候。大凡痘只得用獨勝散散發出痘,將息安樂後,可用青金丹取下余積。(方見積聚門中。)後用勻氣散補之。(方見胃氣不和門中。)常服硃砂膏(方見驚積門中)即愈。第一先莫吐瀉,恐水入大腸成惡候。

白話文:

或會出現多大如手掌,會出現紅色,且痘瘡口內會有臭氣,嘴脣發黑的死候。所有長痘症狀,都只能用「獨勝散」散發痘瘡,將身體休息好,安樂之後,才能用「青金丹」來消除痘瘡剩下的毒素。(處方請參閱「積聚門」中的方劑。)之後再用「勻氣散」來補足元氣。(處方請參閱「胃氣不和門」中的方劑。)再長期服用「硃砂膏」(處方請參閱「驚積門」中的方劑),痘瘡就會痊癒。首先不要嘔吐和腹瀉,以免水進入大腸形成惡候。

茅先生小兒麻候:渾身微熱,午後大熱,眼不白不黃,微加赤色,手足冷,吐逆,此候屬腑。所治者亦依痘候調理,惡候一同。

白話文:

茅先生談小兒麻疹的症狀:全身微熱,下午高燒,眼睛不白不黃,略帶紅色,手腳冰冷,嘔吐,這種症狀屬於腑證。治療方法也依照痘疹的症狀調理,惡候和一般的痘疹症狀是一樣的。

《嬰童寶鑑》:小兒疹痘為臟腑積熱發於皮膚為之。其熱在腑,發之即疹也,腑屬陽。其發之微熱在臟,發之即痘也,臟屬陰。發之甚、未發,同一治。未出,可下,解熱而退;既出,慎勿下之及冷藥逼之!其病不出,在內害人也。

白話文:

《嬰童寶鑑》:嬰兒出疹長痘,是臟腑積聚的熱毒發於皮膚所致,熱毒在腑,發出來的就是疹子,腑屬陽。微熱在臟,發出來的就是痘瘡,臟屬陰。疹出或痘發嚴重,還是未發,治法是一樣的。疹子沒發出來,可以用下法解除熱毒而退去;疹子已經發出來,千萬不要使用下法及用寒涼藥物逼它退下去,因為這樣會使疹子不出,而留在體內侵害人體。

《嬰童寶鑑》斑痘死候:斑痘出後熱不去,大瀉而渴。有此疾,皆因已出後服冷藥,逼在肺中也。煩躁,迷悶不食,大小便難。

白話文:

《嬰童寶鑑》中記載的斑痘死候:斑痘出齊後,高燒不退,而且腹瀉並口渴。出現這種情況,都是因為在斑痘出齊後服用了寒涼藥物,這些寒涼藥物逼迫到了肺中。煩躁不安,神志模糊,拒絕進食,大小便也困難。

《五關貫真珠囊》小兒痘瘡所主候:凡小兒痘瘡,瘡外應之候。若壯熱汗不流,先躁而出者,主心也;先嗽而出如砂子形者,主肺也;先肚痛而出疹子者,主脾也;先如瘧而發渴,後為水疱或有黯血者,主腎也;先目赤如珠,暗流羞明,出瘡子或有硬膿而不破者,主肝也。

白話文:

《五關貫真珠囊》中記載,小兒痘瘡的症狀主要有以下幾種:

  1. 如果小兒痘瘡的瘡疹出現前,先有壯熱、汗不出、煩躁不安的症狀,表示心臟有熱。

  2. 如果小兒痘瘡的瘡疹出現前,先有咳嗽、咳出類似砂子形狀的物質,表示肺臟有熱。

  3. 如果小兒痘瘡的瘡疹出現前,先有腹痛、腹瀉的症狀,表示脾臟有熱。

  4. 如果小兒痘瘡的瘡疹出現前,先有類似瘧疾的症狀,發渴,之後出現水皰或暗血色的瘡疹,表示腎臟有熱。

  5. 如果小兒痘瘡的瘡疹出現前,先有眼睛發紅、羞明、流淚的症狀,之後出現瘡疹或有硬膿但不破裂,表示肝臟有熱。

茅先生麻痘不通治惡候歌:

斑瘡出後熱難除,冷藥先冰在腹居。渴甚瀉多便溺澀,不餐躁發命須臾。

《玉訣》小兒斑疹候歌:

傷寒胃熱作斑瘡,倒黶因風氣受傷。太過損肝多紫黑,大為陰盛小為陽。

此患未出,多不辨之。只作傷寒調治,多誤。如太過者,解之。

白話文:

斑疹出現後高燒難退,先用冷藥讓腹部感到涼爽。非常口渴、腹瀉頻繁且小便困難,不吃東西、焦躁不安,性命危在旦夕。

《玉訣》中小兒斑疹的徵兆歌:

由傷寒胃熱引發斑疹,皮膚變暗是因為風邪所傷。過度影響肝臟會使疹色多呈紫黑,疹子大表示陰盛,小則表示陽旺。

這種病症在未發作前,大多無法辨識。常被當作傷寒治療,容易造成誤診。如果症狀過於嚴重,應當及時解救。

《玉訣》小兒斑疹候歌:目澀語聲短,發熱有時涼。手耳如冰冷,三關洪又長。(又一《玉訣》斑疹候歌與此同。但第一句云:氣喘聲多促,餘三句並同。又云:宜發散)

《石壁經》三十六種內瘡子候歌(《鳳體經》以此候為傷寒變麻子,歌括一同:)

白話文:

《玉訣》中記載的小兒斑疹的症候:眼睛乾澀、說話的聲音短促,發燒有時會感到寒冷。手和耳朵像冰一樣冰冷,三關脈象洪大且長。(還有一首《玉訣》中的斑疹症候與此相同。但第一句說:氣喘聲多且促,其餘三句與此相同。又說:應該發散治療。)

小兒瘡子候偏多,咳嗽涎潮作久疴。發熱發寒(發寒一云發驚)如怕物,看燈停目眼光多(四十八候此句云:驚如羊眼白相過。)喉中自響如齁䶎,吐後常添氣不和。夢裡發來如急搐,唇紅臉赤脈交多。渴水心煩多躁熱,耳冰足冷發溫和。舌上有瘡如粟子,定知三日熱來多。此病變成麻子候,草將涼藥與相過。認取證形為妙手,只須平藥病消磨。

白話文:

小兒瘡疹的症狀大多複雜,咳嗽、流涎的症狀較久。發熱發寒(一說是有驚嚇),怕見東西,看燈的時候眼睛常常停留,目光分散。(四十八候中這一句說:驚恐的症狀像羊眼白。)喉嚨裡自己有聲音響,像打鼾,吐後常常腹脹、氣不和。在夢裡發病,就像急性的抽搐,口脣紅潤,臉色赤紅,脈搏跳動較多。口渴、心煩、躁熱,耳朵冰涼,腳冷,發溫和的熱。舌頭上有瘡,像粟米一樣,可以肯定會發燒三天。這種疾病變成麻疹的症狀,用涼藥和相似的藥來治療。認清證狀,用正確的方法治療,妙手回春,只要用普通的藥物,疾病就會消退。

此因溫熱毒氣在人,至春,人感寒邪,陰陽相錯,在腑作細赤瘡疹,在臟則為痘瘡。雖有前候,切看手足稍冷,尻陰冷,腹中痛硬,是瘡疹候。若誤投驚藥則反受毒邪內攻,其瘡不出;更服熱藥,則使瘡黶陷而受死矣。但服調氣升發散藥,必愈。

白話文:

這是由於溫熱毒氣侵入人體,到了春天,人感染了風寒,陰陽失衡,在皮膚上形成細密的紅色瘡疹,在臟腑內則形成痘瘡。雖然有前兆,但要仔細觀察手腳是否有些微冰冷、屁股陰冷、腹中疼痛,這是瘡疹即將發作的徵兆。如果誤用了使毒邪內攻的藥物,則瘡疹不會發出來,反而會加重內部毒邪的侵襲。如果再服用熱性藥物,則會使瘡疹變成黑色、凹陷,最終導致死亡。只要服用調氣升發散解的藥物,一定會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