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十七 (13)
卷第十七 (13)
1. 久瘧第十九
《巢氏病源》大人、小兒久瘧候:夫瘧,皆由傷暑及傷風所為。熱盛之時,發汗、吐下過度,腑臟空虛,榮衛傷損,邪氣伏藏,所以引日不瘥,乃休作也。夫瘧歲歲發,至三歲發,連日發不解,脅下有痞。治之不得攻其痞,但得虛其津液,先其時發其汗。服湯先小寒,寒者引衣自溫,復汗出,小便自引利即愈也。
《仙人水鑑》:小兒患瘧經年不瘥者,宜服此方。
白話文:
《巢氏病源》中說:大人、小兒患久瘧,都是因為暑傷和風傷所引起的。在暑熱盛行的時候,發汗、吐下過度,腑臟空虛,榮衛受損,邪氣伏藏,所以引日不瘥,乃休作也。瘧疾年年發作,到三年發作的時候,連日發作不解,脅下有痞。治療的時候不能攻其痞,只能虛其津液,先其時發汗。服湯先小寒,寒者引衣自溫,復汗出,小便自引利即愈也。
水蛭,狗蟲(各一枚),雄黃,阿魏(各少許)
白話文:
水蛭、狗蟲(各一枚)、雄黃、阿魏(各少許)
上同研細末,以馬汗為膏,塗於手中心,立瘥。(狗蟲既與水蛭同用,恐是虻蟲。)
《外臺》:《救急》療瘧連綿積日不瘥。常山散方
白話文:
將上兩種藥材研磨成細末,再用馬汗調成膏狀,塗抹在手掌中心,就能立刻痊癒。(狗蟲既然與水蛭同用,恐怕是虻蟲。)
常山,羚羊角(炙令焦),烏梅肉(炙令燥。各三兩),黃芩(二兩),甘草(一兩半,炙)
白話文:
常山、羚羊角(烤焦)、烏梅肉(烤乾。各 150 公克)、黃芩(100 公克)、甘草(75 公克,烤過)。
上五味搗為散,以竹葉煮,欲取六、七合飲,及再用調常山散三方寸匕,未發前一服。若瘥,停。不瘥,臨欲發又進二方寸匕。老小以意量之。忌海藻、菘菜、生蔥、生菜。
《聖惠》小兒瘧,累發不定。砒霜丸方
白話文:
把上面的五種藥搗成粉末,用竹葉來煮,大概要煮出六、七杯的藥汁,然後再加入調製好的常山散,用三方寸大小的湯匙服用,而且要在症狀發作之前服用一次。如果症狀消失,就暫時停藥。如果症狀沒有消失,在症狀即將發作的時候再服用兩方寸大小的湯匙。老人家和小孩子要斟酌服用,不能亂吃。忌食海藻、大白菜、生蔥和生菜。
砒霜(醋熬三遍,細研),硃砂(細研。各一分),相思子,巴豆(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各七枚),母丁香(四枚),阿魏(半錢,麵裹煨,面熟為度),常山(一錢)
白話文:
砒霜(以醋熬煮三遍,磨成細粉),硃砂(磨成細末。各部分等量),相思子,巴豆(去皮、去心,研磨,用紙包住,壓去油脂。各七枚),母丁香(四枚),阿魏(半錢,用麵粉包住,煨烤至麵粉熟透即可),常山(一錢)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煉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於未發前以冷水下一丸。每一歲加一丸。
《聖惠》治小兒久瘧不斷,胸脅下痞堅。蜀漆丸方
白話文:
把上述的藥材搗碎、過篩成細末,加入研磨好的藥材,充分混合均勻,再加入蜂蜜和成小丸,大小如黍米。每天在病發前,用冷水送服一丸。隨著年齡增長,每一年增加一丸。
蜀漆,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黃連(去須),桂心,甜葶藶(隔紙炒令紫色。各一分),川芒硝,川大黃(銼碎微炒。各半兩)
白話文:
-
蜀漆:一種產於四川的漆樹,具有祛風止痛、殺蟲消炎的功效。
-
杏仁:將杏仁用熱水浸泡,去除表皮和尖端,再用麩皮炒至微黃。杏仁具有潤肺止咳、平喘化痰的作用。
-
黃連:將黃連鬚去除,具有清熱燥濕、解毒明目的功效。
-
桂心:桂樹的樹皮,具有溫補心腎、散寒止痛的功效。
-
甜葶藶:將甜葶藶放入紙包中,炒至呈紫色。甜葶藶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
川芒硝:產於四川的芒硝,具有清熱瀉火、通便潤腸的功效。
-
川大黃:將川大黃切碎,微炒至微黃。川大黃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以粥飲下五丸,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久瘧不瘥。神效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用煉製的蜂蜜調和成像芝麻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時,以粥湯送服五粒,一天服用三次。根據兒童體型大小自行調整用量。 這是一個治療長期瘧疾不癒的有效方劑。[神效方]
蜘蛛(五枚,大者去腳,研如膏),蝙蝠(炙令微焦),鱉甲(塗醋、炙令黃,取去裙襴。各一枚),麝香(半兩,細研),蛇蛻皮(一條,全者燒灰)
白話文:
蜘蛛(5 隻,大的去除腳部後研磨成膏狀),蝙蝠(烤至微焦),鱉甲(塗上醋烤至黃色,取出並除去裙襴。各 1 隻),麝香(半兩,研磨成細粉),蛇蛻皮(一條完整的,燒成灰)
上件藥搗,羅為末,入研了藥令勻,於五月五日午時以蜘蛛膏入,煉了蜜同和如麻子大。每服空心,以溫酒下五丸。小兒以茶下二丸。
《嬰孺》治小兒結痰積寒,熱久纏困。常山湯方
白話文:
先將以上藥材搗碎,過籮後研磨成細末,與其他研磨好的藥材混合均勻。在五月五日午時加入蜘蛛膏,煉入蜂蜜,混合成麻子大小的藥丸。成人每次空腹時服用五粒,以溫酒送服。小孩服用兩粒,以茶水送服。
常山,甘草(炙),前胡(各六分),大黃(七分,蒸三升米下)
白話文:
常山、甘草(炒過的)、前胡(各六錢),大黃(七錢,用三碗米蒸熟後將它調入方中)
上以水七升,煮三升三合後令冷。八、九歲兒第一服六合;第二服七合;第三服八合。四歲初服三合;中四合;後五合。危篤者,差增至發時三服畢。
白話文:
把七升水煮成三升三合之後讓它冷卻。八、九歲的兒童第一劑服用六合;第二劑服用七合;第三劑服用八合。四歲的兒童剛開始服用三合;中期服用四合;之後服用五合。對於危重的人,應酌量增加劑量,直至病情好轉共服用三劑。
《嬰孺》治少小久瘧不斷,胸脅下有堅痞。蜀漆丸方
蜀漆(炒),黃連,桂心(各三分),杏仁,葶藶(炒。各六分)
白話文:
《嬰孺》中提到的治療小兒長期瘧疾不斷,且胸脅下有硬塊的蜀漆丸配方如下: 蜀漆(炒制),黃連,桂心(各取三分),杏仁,葶藶(炒制。各取六分)
上為末,蜜丸。六歲兒服小豆大四丸。十歲,梧桐子大三丸,日進三服。得快利為度,節飲食將息。
白話文:
製成粉末,做成蜜丸。六歲兒童服用小豆大小的四粒丸劑。十歲兒童服用梧桐子大小的三粒丸劑,每天服用三次。直到腹瀉為止,節制飲食,注意休息。
《嬰孺》治小兒患癖、瘧發無時。服三稜子飲後,宜服,牡蠣散
白話文:
《嬰孺》這本醫書中記載了治療小兒患癖、瘧疾發作沒有規律的方法。在服用三稜子飲後,應服用牡蠣散。
牡蠣,知母,常山,烏梅肉(炒),人參(各三兩),鱉甲(四分,炙),升麻,甘草(炙),鹽豉(各三分),桃仁(二十一個,去皮尖,別研)
白話文:
牡蠣、知母、常山、烏梅肉(炒)、人參(各三兩),鱉甲(四分,炙),升麻、甘草(炙),鹽豉(各三分),桃仁(二十一個,去皮尖,別研)
上為末,空心酒下一錢。日再服,不吐利。
《嬰孺》又方,三稜飲子
三稜根,鱉甲,大黃(各三分)
上以水八合,煮二合半,為三服。乳母忌莧菜、油膩。
張渙,萬金丹,治小兒痰盛挾積,寒熱往來,瘧疾久不瘥。
白話文:
將藥材研成粉末,空腹時用酒送服一錢的量。每天服用兩次,不會引起嘔吐或腹瀉。 《嬰孺》中還有另一個方子,叫做三稜飲子: 取三稜根、鱉甲和大黃(各三分)。 以上材料加八合水煎煮至二合半,分三次服用。哺乳母親應避免食用莧菜和油膩食物。 張渙所制的萬金丹,可用來治療小兒痰多、食積不化、寒熱交替出現以及長期未癒的瘧疾。
阿魏(麵裹,慢火煨、面熟為度),真砒霜(醋半盞,慢火熬醋盡為度。各一錢),硃砂(一分),巴豆(去心膜,紙裹壓出油七枚以上,並各細研),丁香,木香(各半兩),相思子(二七個,各搗羅為細末)
白話文:
-
阿魏:用麵粉包起來,用小火慢慢烘到麵粉熟為止。
-
真砒霜:用半盞醋,用小火慢慢熬煮,直到醋完全熬乾為止。各取一錢。
-
硃砂:取一分。
-
巴豆:去掉巴豆的皮和膜,用紙包起來,壓出巴豆油,至少七枚以上。巴豆及巴豆油皆研磨成細末。
-
丁香、木香:各取半兩。
-
相思子:取二十七個,搗碎成細末。
上件都一處研細,煉蜜和丸如黍米大。每於未發前新水下一粒至二粒。每一歲加一粒,十歲至十四歲止十粒。
《活人書》治大人、小兒久瘧不愈,結為癥瘕,寒熱。
白話文:
將上述材料一起研磨成細粉,用蜂蜜煉製成像黍米大小的丸子。在疾病未發作前,用新鮮的水送服一到兩粒。每年增加一粒,直到十歲至十四歲時,最多服用十粒。 《活人書》中提到這種方法可以治療大人和小孩長期瘧疾不癒,以及由瘧疾引起的腹部硬塊和寒熱症狀。
蜣蜋(炙,六分),烏扇(燒存性),黃芩,鼠婦(炒),乾薑(炮),大黃,肉桂(去皮),厚朴(炙),紫葳(各三分),芍藥,牡丹皮,䗪蟲(炒。各五分),葶藶(炒),石韋(去毛),瞿麥,桃仁(去皮尖、雙仁,炒。各二分),人參,半夏(湯洗。各一分),阿膠(炒),蜂窠(各四分,炒),鱉甲(炙),赤硝(各二十分),柴胡(六兩,去苗)
白話文:
蜣蜋(炙成,六分),烏扇(燒存本性),黃芩,鼠婦(炒),乾薑(炮),大黃,肉桂(去皮),厚朴(炙),紫葳(各三分),芍藥,牡丹皮,䗪蟲(炒。各五分),葶藶(炒),石韋(去毛),瞿麥,桃仁(去皮尖、雙仁,炒。各二分),人參,半夏(湯洗。各一分),阿膠(炒),蜂巢(各四分,炒),鱉甲(炙),赤硝(各二十分),柴胡(六兩,去根莖)。
上搗,羅為末,鍛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斗五升浸灰,候酒盡一半,著鱉甲於中煮,令泛爛如膠漆,絞取汁,納諸藥,煎成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有一方無鼠婦、赤硝;加海藻三分、大戟一分。小兒服粟米大一粒,日二。
白話文:
將上藥搗碎,過篩成細末。用竈下灰一斗,清酒一斗五升浸泡灰,等酒液蒸發一半左右,放入鱉甲一起煮,煮到灰汁和酒液充分融合,變得像膠水一樣粘稠,然後將汁液絞取出來,加入其他藥粉,熬煮成藥丸,每個藥丸的大小和梧桐子差不多。空腹服用七丸,一天三次。有一種配方中不加入鼠婦、赤硝,而是加入三分海藻、一分大戟。小兒服用時,每粒藥丸的大小要和粟米相近,一天服用兩次。
《聖惠》灸法:小兒瘧久不愈者,灸足大指、次指外間陷者中各一壯,炷如小麥大。內庭穴也。
白話文:
《聖惠》是中醫古籍,記載了針灸療法。其中,灸法是指用艾灸來治療疾病。
這段古文意思是:
對於患有久治不愈的瘧疾的兒童,可以採用灸法來治療。具體做法是:在兒童的足大拇指和第二個腳趾的外側陷中部位,各灸一個艾灸,艾灸的炷如小麥粒大小。這兩個穴位都屬於內庭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