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十七 (2)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七 (2)

1. 寒熱往來第二

《巢氏病源》小兒寒熱往來候:風邪外客於皮膚,而內痰飲漬於臟腑,致令血氣不和,陰陽更相乘克。陽勝則熱,陰勝則寒。陰陽之氣為邪所乘,邪與正相干,陰陽交爭,時發時止,則寒熱往來也。

白話文:

《巢氏病源》中關於小兒寒熱往來證候的論述:風邪在外侵襲皮膚,內有痰飲積滯於臟腑,導致血氣不和,陰陽互相制約。陽氣盛則發熱,陰氣盛則發寒。陰陽之氣被邪氣所侵襲,邪氣與正氣互相作用,陰陽互相爭鬥,時而發作,時而停止,這就是寒熱往來證候。

張渙論:小兒內有痰飲,漬於臟腑,因外感風邪,與正氣相干,則成寒熱往來之病。甚者,已漸羸瘦。又痰實壯熱不除者,變成驚癇。又夏傷於暑者,至秋成瘧。

白話文:

張渙說:小兒體內有痰飲,停留在臟腑中,因外感風寒,與正氣發生衝突,則會導致寒熱往來的疾病。嚴重的,會逐漸消瘦。如果痰飲實熱不除,會變成驚癇。另外,夏天因暑氣而受傷的,到了秋天就會變成瘧疾。

《嬰童寶鑑》小兒寒熱往來歌:

邪入皮膚里,遠歸臟腑巡;陰陽多鬥爭,寒熱往來頻。

《千金》治小兒卒寒熱不佳,不能服藥。莽草湯浴方

白話文:

《嬰童寶鑑》小兒寒熱往來歌:

邪氣進入皮膚,逐漸深入臟腑;陰陽兩氣交爭,寒熱交替出現頻繁。

《千金》治療小兒突然發寒發熱情況不佳,無法服用藥物時,可用莽草湯沐浴。

莽草,丹參,桂心(各三兩),菖蒲(半斤),蛇床子(二兩),雷丸(一升)

白話文:

莽草、丹參、桂心(各120公克),菖蒲(240公克),蛇牀子(80公克),雷丸(480公克)

上六味㕮咀,以水二斗,煮三、五沸,適寒溫以浴兒。避目及陰。

《千金》治小兒忽寒熱。雷丸湯浴方

白話文:

將以上六種藥材切碎,用兩鬥水煮沸三到五次,調整水溫至適宜,用來給小孩洗澡。注意避免眼睛和私處。

《千金》中治療小兒突然發燒的浴方。

雷丸(二十枚),大黃(四兩),苦參,石膏(各三兩),黃芩(一兩),丹參(二兩)

白話文:

雷丸(二十粒),大黃(四兩),苦參,石膏(各三兩),黃芩(一兩),丹參(二兩)

上六味㕮咀,以水二斗,煮取一斗半,浴兒避目及陰。浴訖以粉粉之,勿厚衣。一宿復浴。

《千金》治小兒生一月至五月,乍寒乍熱方。

白話文:

將以上六種藥材切碎,用兩鬥水煎煮至剩下一斗半,用來給嬰兒洗澡,注意避免藥水濺到眼睛和私處。洗完澡後,可在身上撒些許的爽身粉,但不要穿得太厚重。隔天再洗一次。

這是《千金要方》中治療嬰兒出生後一個月至五個月間,出現忽冷忽熱症狀的方子。

上細切柳枝,煮取汁洗兒。若渴,絞冬瓜汁服之。

白話文:

將柳樹的枝條切碎熬煮,取得柳汁後幫嬰兒洗澡。若嬰兒感到口渴,則絞取冬瓜汁給嬰兒飲用。

《仙人水鑑》:孩子百日內忽有寒熱,何以治之?與冷藥吃即乳寒嘔逆;若熱藥治之,其病加甚。無神法聖術,因循喪兒之命。博覽石室秘方,用之應妙。

白話文:

《仙人水鑑》:嬰兒滿百日後突然發燒,該如何治療?給他吃寒涼的藥物,就會腹瀉、嘔吐;如果給他吃溫熱的藥物,病情會加重。沒有神妙的方法和高明的醫術,就會因此喪命。我遍讀石室祕方,應用起來效果很好。

桃花蔭末一錢余,甘草充湯力更殊;藍花只消一、兩字(陰乾),灌之入口立消除。

白話文:

少量的桃花陰,加上甘草煮湯,療效更特別。藍花只需一、兩字(陰乾),服下後即可消除病痛。

上三味為末。每服半錢,湯調灌之。

《傷寒類要》療小兒寒熱及熱氣中人。

上用豬後蹄燒灰研末,以乳汁調一撮,服之效。

《聖惠》治小兒寒熱往來,面色痿黃。柴胡散方

白話文:

以上三種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用湯水調勻後灌服。

《傷寒類要》用於治療小兒的寒熱症狀以及熱氣侵入人體。

取豬後蹄燒成灰再研磨成末,用乳汁調和一小撮服用,效果顯著。

《聖惠》用於治療小兒寒熱交替出現,面色萎黃的症狀。柴胡散方。

柴胡(半兩,去苗),石膏(一兩),川大黃(銼碎,微炒),麻黃(去根節),秦艽(去苗),常山(各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日三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白話文:

柴胡(半兩,去掉花和根鬚的柴胡),石膏(一兩,用石膏來製備),川大黃(切碎,並稍微炒一下,用大黃來製備),麻黃(去掉根和節),秦艽(去掉花和根鬚),常山(各取一份)

太醫局,小柴胡湯,治大人、小兒傷寒,溫熱病;身熱惡風,頸項強急,胸滿脅痛,嘔噦煩渴,寒熱往來,身面皆黃,小便不利,大便秘硬。或過經未解,或潮熱不除,及瘥後勞復,發熱頭痛;婦人傷風,頭痛煩熱,經血適斷,寒熱如瘧,發作有時。及產後傷風,頭痛煩熱,並宜服之。

白話文:

小柴胡湯是太醫局的藥方,能治大人小兒的傷寒、溫熱病等疾病。症狀包括身體發熱畏懼風寒、頸項僵直,胸悶脅痛、嘔吐噁心口渴、忽冷忽熱、全身發黃、小便困難、大便乾燥。或者經期過後症狀未解,或是潮熱不退,以及痊癒後勞累而復發,出現發熱頭痛。另外,婦人傷風,頭痛煩熱,月經剛結束,寒熱與瘧疾相似且發作有一定規律。以及產後傷風,頭痛煩熱,這些情況都適合服用小柴胡湯。

柴胡(去蘆頭,秤半斤),黃芩,人參(去蘆頭,秤),甘草(炙。各三兩),半夏(湯洗七次,焙乾,秤二兩半)

白話文:

柴胡(去除蘆頭,稱重半斤),黃芩,人參(去除蘆頭,稱重),甘草(炙烤。各三兩),半夏(用湯水清洗七次,烘乾,稱重二兩半)

上五味同為粗末。每服三大錢,以水一盞半,入生薑五片,棗一個掰破,同煎至七分,濾去滓,稍熱服,不計時服。小兒分作二服,更量大小加減。

張渙,秦艽湯方,治小兒寒熱往來病。

白話文:

所有的材料都屬於粗糙低廉的。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半的水,加入五片生薑和一個掰碎的棗子,一起煮直到剩下七分,過濾掉渣滓,稍微加熱後服用,不限時間。如果給小孩服用,可以分成兩次服用,並根據年齡大小酌情增減。

秦艽(去苗),鱉甲(醋炙微黃,去裙襴。各一兩),川大黃(銼碎,微炒),麻黃(去根節。各半兩),竹茹,甘草(炙。各一分)

白話文:

秦艽(去掉根鬚),鱉甲(用醋稍微炙烤至微黃,去掉裙邊。各一兩),川大黃(切碎,稍微炒一下),麻黃(去掉根和節。各半兩),竹茹,甘草(炙烤。各一分)

上件搗,羅為粗散。每服一錢,水一盞,入蔥白二寸,同煎至五分,去滓溫服,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又方,人參前胡散

白話文:

將上列藥材搗碎,篩成粗末。每次服用一錢,加入一杯水和二寸長的蔥白,一起煎煮至剩下五分之一的量,過濾掉藥渣,溫熱服用。劑量可根據兒童的大小適當加減。

人參(去蘆頭),前胡,柴胡(去苗。各一兩),桔梗,地骨皮,甘草(炙),半夏(湯洗七遍,焙乾。各半兩)

白話文:

人參(去掉蘆頭)、前胡、柴胡(去掉嫩苗。各一兩)、桔梗、地骨皮、甘草(炙烤)、半夏(用湯清洗七次,焙乾。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大錢,水一小盞,入生薑二片,煎至半盞,去滓,放溫服。量兒大小加減。

張渙又方,芍藥湯

白話文:

將這些材料搗碎,篩成細粉。每次服用一大錢,用一小碗水,加入兩片生薑,煎煮至半碗,濾去殘渣,待溫後服用。根據孩童的年齡大小調整用量。

張渙另有一個方子,稱為芍藥湯。

赤芍藥(一兩),黃芩,當歸(銼,焙乾),柴胡(各半兩),肉桂,甘草(炙。各一分)

白話文:

赤芍藥(6克),黃芩,當歸(切片,烘乾),柴胡(各3克),肉桂,甘草(炙。各0.6克)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八分一盞,入生薑二片,棗一枚,同煎至五分,去滓溫服。量兒大小加減。

《莊氏家傳》療少小卒寒熱不佳,不能服藥。李葉浴兒方

上用李葉不拘多少煮湯。(又白芷;又苦參。)

《王氏手集》,柴胡人參湯,治小兒脾熱生風,往來寒熱。

柴胡,人參,芍藥,茯苓,甘草(炙)

上等分。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生薑三片,煎至四分,溫服。

白話文:

將上述材料搗碎,過篩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用八分滿的一盞水,加入兩片生薑和一枚大棗,一起煎煮至五分滿,去渣後溫熱服用。根據孩子的大小調整用量。 《莊氏家傳》治療小孩子突然發冷發熱不舒服,無法服藥時的李葉沐浴方 使用不限量的李葉煮湯。(也可使用白芷或苦參。) 《王氏手集》中的柴胡人參湯,用於治療小兒脾臟熱引起的風症,以及反覆出現的寒熱症狀。 柴胡、人參、芍藥、茯苓、炙甘草 以上成分等量混合。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盞,加入三片生薑,煎煮至四分滿,溫熱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