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十七 (1)
卷第十七 (1)
1. 卷第十七
(寒熱瘧瘴)凡二十二門
2. 痰實第一
《巢氏病源》小兒痰候:痰者,水飲停積胸膈之間,結聚痰也。小兒飲乳,因冷熱不調,停積胸膈之間,結聚成痰。痰多,則令兒飲乳不下,吐涎沫,變結而微壯熱也。痰實壯熱不止,則發驚癇。
《千金》治小兒痰實結聚,宿癖羸露,不能飲食。真珠丸方
白話文:
《巢氏病源》中的小兒痰候篇:痰,是指水飲停留在胸膈之間,凝聚而成的東西。小兒喝奶時,由於冷熱不調,水飲停留在胸膈之間,凝聚成痰。痰多,就使得小兒喝不下奶,吐出涎沫,變結而微壯熱。痰實壯熱不止,就會發驚癇。
真珠(半兩),麥門冬(去心,一兩),蕤仁(去皮,二百枚),巴豆(去皮膜,四十粒)
白話文:
真珠(半兩):半兩真珠粉。
麥門冬(去心,一兩):去中心部位的麥門冬,一兩。
蕤仁(去皮,二百枚):去除外皮的蕤仁,二百枚。
巴豆(去皮膜,四十粒):去除皮膜的巴豆,四十粒。
上四味末之,蜜丸。期歲兒,服二丸,如小豆大;二百日兒,服如麻子二丸,漸增,以知為度。當下病赤、黃、白、黑葵汁,縱下勿絕藥,病盡下自止。久服使小兒肥白,以試驗。
《千金》治八歲以上兒,熱結痰實,不能食,自下方。
白話文:
將以上四味藥材研成細末,加蜂蜜製成丸劑。一歲左右的兒童,每次服用二丸,大小如小豆;二至三百天的兒童,每次服用二丸,大小如麻子,逐漸增加用量,以兒童能服用的分量為宜。服藥期間,即使兒童出現紅、黃、白、黑樣的大便,也不要停止用藥,直到病狀完全消除為止。長期服用此藥,可以使兒童長得肥白,可以用此方法驗證藥效。
芍藥,梔子,知母,大黃(各二兩),柴胡(二兩六銖),升麻,黃連,黃芩(各二兩半),竹葉(切,一升半),桔梗(一兩半),細辛(十五銖)
白話文:
芍藥、梔子、知母、大黃各二兩,柴胡二兩六銖,升麻、黃連、黃芩各二兩半,竹葉切碎一升半,桔梗一兩半,細辛十五銖。
上十一味㕮咀,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去滓,分四服。十歲兒為三服。《外臺》有枳實、杏仁各一兩半,而無桔梗、黃連。
《千金》治十五以下兒,熱結多痰,食欲減,自下方。
白話文:
將上面十一種藥材切碎,加入六升水煮成一升八合,過濾去除藥渣,分成四份服用。十歲的兒童服用三份。《外臺》中記載的方子中,有枳實和杏仁各一兩半,沒有桔梗和黃連。
大黃,柴胡,黃芩(各三兩),枳實(麩炒,一兩十八銖),升麻,芍藥,知母,梔子(各二兩半),生薑(十八銖),杏仁(湯浸去皮尖、二兩),竹葉(切,一升半)
上十一味,㕮咀,以水六升半,煮取二升,十歲至十五歲者,分三服。
白話文:
大黃、柴胡、黃芩(各 150 克),枳實(用麩皮炒過的,60 克),升麻、芍藥、知母、梔子(各 125 克),生薑(6 克),杏仁(用熱水浸泡後去除外皮,100 克),竹葉(切,750 克)。
《經驗後方》治大人、小兒痰實,久患風癇,纏喉風,咳嗽,遍身風疹,急中涎潮等。此藥不大吐逆,只出涎水方。
瓜蒂(不限多少)
白話文:
《經驗後方》針對大人、小孩患有痰多、患風癇症狀已久、纏喉風、咳嗽、全身風疹、緊急中風、氣痰上逆等症狀。這種藥不會引致太大的反胃,只會排出涎水。
上細碾為末,壯年一字;十五以下氣怯小兒半字。早晨井華水下一食,須含沙糖一塊;良久,涎如水出,年深涎盡,有一塊如涎布水上如鑑矣。涎盡食粥一、二日,如吐多困甚,即咽麝香湯一盞即止矣。麝細研,溫水調下。昔大平尚書覺昏眩,即服之,取涎有效。
《聖惠》治小兒痰實壯熱,心胸壅悶,不欲乳食。前胡散方
白話文:
將上藥研磨成細末,壯年人每次服用一字的分量;十五歲以下體弱的小孩服用半字的分量。早晨用井水送服一劑藥,服用藥物時需含一塊沙糖;過了很久,口水像水一樣流出來,服藥時間長了口水流盡,有一塊像口水布一樣的東西漂浮在水上像鏡子一樣。口水流盡後吃粥一到兩天,如果嘔吐得太多,身體非常虛弱,就可以喝一碗麝香湯來止嘔。將麝香研磨成細末,用溫水送服。以前大平尚書覺得頭昏眼花,就服用這個藥方,引出口水後症狀就得到了緩解。
前胡(半兩,去蘆頭),枳殼(麩炒微黃,去瓤),赤茯苓,川大黃(銼碎,微炒),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分)
白話文:
-
前胡(2錢,去除蘆頭部分)
-
枳殼(用麩子炒至微黃,去除內部果肉)
-
赤茯苓 (1錢)
-
川大黃(切碎,稍微炒一下)
-
甘草(炒至微赤,切碎,各1錢)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更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痰氣結實,煩壅。半夏散方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用粗篩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小碗煎煮至剩五分滿。去渣後溫服,每日三到四次。根據小孩的年齡大小調整劑量。
出自《聖惠》治療小兒痰氣結實,煩悶堵塞的半夏散方。
半夏(湯洗七遍去滑),川大黃(銼碎、微炒),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分),前胡(半兩,去蘆頭),川朴硝(一兩)
白話文:
半夏:將半夏用湯清洗七遍,去除滑膩。
川大黃:將川大黃銼碎,並微微炒一下。
甘草:將甘草炙烤至微赤,再銼碎。
前胡:取半兩的前胡,並去除蘆頭。
川朴硝:取一兩的川朴硝。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入生薑少許,煎至五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痰壅結實,時欲嘔吐。陳橘皮散方
白話文:
將以上藥物搗成粗末,每服一錢,加入一小杯水和少許生薑片,煎至五分熟,去渣。溫服,每日三次或四次。根據兒童的大小適當增減藥量。
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桑根白皮(銼),麥門冬(去心,焙。各半兩),川大黃(銼碎,微炒),前胡(去蘆頭),川升麻(各一分)
白話文:
・陳橘皮(用湯浸泡,去掉白色的瓤,烘烤)
・桑樹根的白色樹皮(切碎)
・麥冬(去掉芯,烘烤。各半兩)
・川大黃(切碎,稍微炒一下)
・前胡(去掉蘆頭)
・川升麻(各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更量兒大小以意加減。
《聖惠》治小兒五、六歲痰實不散,宜服此方。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用粗篩過濾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小杯,煎煮至剩五分之三後濾去渣滓,不分時間溫服。根據孩童年齡大小酌情增減用量。
出自《聖惠》,治療五、六歲孩童痰多不易消散,適宜服用此方。
前胡(去蘆頭),川大黃(銼碎,微炒),枳殼(麩炒微黃,去瓤),甘草(炙微赤,銼。各一分),川朴硝(一兩)
白話文:
前胡(去除蘆頭),川大黃(切碎,稍微炒一下),枳殼(用麩皮炒至微黃,去除果肉),甘草(烤至微紅,切碎。每種各一分),川朴硝(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蓮子大,煎至六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聖惠》治小兒痰實壅悶,時復嘔吐,不欲乳食。赤茯苓散方
白話文:
將上文所說的藥物搗碎,用粗羅篩成散劑。每次服一錢,用一杯水,放入生薑和蓮子大小的藥,煎到六分,去渣。根據孩子的年齡和體重酌量減少服用量,溫服。
赤茯苓,川朴硝(各半兩),甘草(炙微赤,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旋覆花(一分)
白話文:
赤茯苓、川朴硝(各半兩),甘草(略微烤至微紅,切碎),陳橘皮(用熱水浸泡,去除白色內瓤,烘烤),旋覆花(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二錢,以水一小盞,入生薑如蓮子大,煎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聖惠》治小兒痰實,心胸不利,多欲嘔吐。前胡散方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用粗篩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水一小碗,加入如蓮子大小的生薑,煮至五分滿,濾去渣滓。根據孩童的年齡大小調整劑量,溫服。
《聖惠方》用於治療小兒痰多、心胸不舒、常想嘔吐的症狀。此為前胡散的配方。
前胡(去蘆頭,半兩),貝母(煨令黃),白朮,桑根白皮(銼),人參(去蘆頭。各一分),陳橘皮(半分,湯浸、去白瓤,焙)
白話文:
前胡(去掉蘆頭,半兩),貝母(用火煨至黃色),白朮,桑根白皮(切碎),人參(去掉蘆頭,各一分),陳橘皮(半分,用湯浸泡,去掉白瓤,焙乾)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痰實,往來寒熱,不欲飲食,肌體羸瘦。芒硝丸方
白話文:
將這些藥材搗碎,篩成粗粉。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小盞,煎至剩五分,去渣。不分時間,溫服。根據孩童的年齡大小調整用量。
《聖惠》治療小兒痰多實症,時有寒熱交替,不欲飲食,身體消瘦的芒硝丸方。
川芒硝,川大黃(銼碎,微炒),代赭石(各半兩),半夏(湯浸七遍去滑),甘遂(微炒。各一分),杏仁(十粒,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白話文:
-
川芒硝:一種瀉下的中藥材。
-
川大黃:一種瀉下的中藥材,需要切碎並略微炒過。
-
代赭石:一種補血的中藥材,用於治療貧血。
-
半夏:一種化痰止咳的中藥材,需要用熱水浸泡七次以去除其滑膩性。
-
甘遂:一種瀉下的中藥材,需要略微炒過。
-
杏仁:十粒杏仁,用熱水浸泡,去皮去尖,去雙仁,再用麩皮炒至微黃。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空心以溫水下兩丸。量大小加減與服之。
白話文:
將上列藥品搗碎,羅過成細末,用蜂蜜和成如綠豆般大小的丸子。空腹時,用溫水送服2粒。根據個人體質的強弱來增減服用量。
《靈苑》治小兒痰實結滯,時發寒熱,胸中涎壅及哮呷喘急,煩躁不得睡眠。犀角丸方
白話文:
《靈苑》醫治小兒痰液實熱結滯,時常發寒發熱,胸中涎液壅塞和哮喘氣急,煩躁不安,不能入睡。方劑:犀角丸。
犀角(一錢,醋末),白朮,桔梗,陳橘皮(各一錢),金銀箔(各用三片,以水銀一錢,結成砂子),巴豆(三粒,去皮,以棗子一個裹之燒令香熟,只取巴豆細研)
白話文:
犀角(一錢,研成細末),白朮,桔梗,陳橘皮(各一錢),金銀箔(各用三片,用一錢水銀將其研磨成砂狀),巴豆(三粒,去皮,用一顆棗子包裹起來燒至香熟,只取研磨成細末的巴豆)
上件七味,同研令勻,以煉蜜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一丸至二丸,用薄荷水研下。量兒大小,臨時加減丸數。
《嬰孺》治小兒膈上有痰飲。瘧候方
白話文:
把上面提到的七種藥材研磨均勻,然後用煉過的蜂蜜製成小豆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到兩顆藥丸,用薄荷水研磨後服用。要根據兒童的年齡大小,臨時調整藥丸的數量。
常山(五分),知母(四分),松蘿,甘草(炙。各三分)
白話文:
常山(五分),知母(四分),松蘿,甘草(炙。各三分)
常山(五分),知母(四分),松蘿,甘草(炙。各三分)
將常山、知母、松蘿、甘草(經過炙烤處理)各取三分,總共四種藥材。
上水一升,浸一宿,煮五沸,去滓。空心服三合,當出痰為度。
張渙,香橘皮丹,消小兒宿食痰滯。
白話文:
取常山五分、知母四分、松蘿、炙甘草各三分,這四種藥材。
用一升水浸泡一夜,煮沸五次後濾去藥渣。空腹時服用三合,以排出痰為準。
張渙的「香橘皮丹」,可用於消除小兒的宿食和痰滯。
陳橘皮(去白,焙乾),木香(各一兩),白朮(炮),草豆蔻(麵裹微炮),牽牛子,薑黃(各半兩)
白話文:
-
陳橘皮(去除橘子皮的白色部分,烘乾)一兩
-
木香一兩
-
白朮(炮製過的)半兩
-
草豆蔻(裹上麵粉後稍微烘烤)半兩
-
牽牛子半兩
-
薑黃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滴水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蔥白湯下。大小便澀或不通,即乳食前服之。
張渙,枳殼湯,治小兒痰實,壯熱不除。
白話文:
將上面搗爛的藥材,過篩成細末,滴上一些水,搓成小米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十粒,用蔥白湯煎煮後服用。如果大、小便不通暢的時候服用,就會立刻有解便的效果。
枳殼(麩炒,去瓤),半夏(湯洗七遍,焙乾),木香,前胡(各一兩),乾薑,甘草(炙。各半兩)
白話文:
枳殼(用麩炒過,去掉瓤),半夏(用湯水洗七遍,焙乾),木香,前胡(各一兩),乾薑,甘草(炙過。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生薑三片、陳橘皮少許,同煎至六分去滓,放溫服。
張渙,前胡半夏丹,治小兒痰實壯熱。
前胡,半夏(各一兩,湯洗七遍,焙乾),川朴硝,麥門冬(去心),大黃(炮。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取生薑汁和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人參湯下。
張渙,神麯湯,治小兒痰實。
白話文: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用一小碗水,加入三片生薑和少許陳皮,一同煎煮至六分滿後濾去渣滓,待溫後服用。
張渙的前胡半夏丹,用於治療小兒痰多且發燒嚴重。
前胡,半夏(各一兩,用沸水洗七次後烘乾),川朴硝,麥門冬(去心),大黃(炒過。各半兩)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細粉,用生薑汁調和製成黍米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十粒,用人參湯送服。
張渙的神麯湯,用於治療小兒痰多。
神麯(微炒),薑黃,木香,半夏(用生薑八兩,切作片子,同搗成膏,慢火焙,炙令黃。各一兩),甘草(炙),青橘皮(炒黃),白茯苓(各半兩)
白話文:
神曲(微炒)、薑黃、木香、半夏(用八両生薑,切成片狀,一同搗成膏狀,以慢火烘焙,烤至變黃。各一兩)、甘草(炙烤)、青橘皮(炒黃)、白茯苓(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半錢,入鹽少許,沸湯點,放溫熱服。
張渙,白金丹,消小兒痰實,利胸膈。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篩成細粉。每次服用半錢,加入少量鹽,用沸水沖泡,待溫熱時服用。
張渙的「白金丹」,用於消除小兒痰多實症,通利胸膈。
前胡,桑白皮(銼),半夏(湯泡七遍),白朮(炮。各一兩),人參(去蘆頭),陳橘皮(各半兩),甘遂(一分,微炒)
白話文:
前胡、桑白皮(切碎)、半夏(用沸水浸泡七次)、白朮(炒熟,各一兩)、人參(去掉根須)、陳橘皮(各半兩)、甘遂(一錢,微炒)
上件搗,羅為細末,煉蜜和丸如黍米同大。溫水下五粒至七粒;周晬小兒並二、三歲只可服三粒。以上臨時加減。
《保生信效方》,逍遙丸,治膈實氣痞,痰盛喘促。
白話文:
將上件藥物搗碎,研磨成細末,加入蜂蜜調和,製成黍米大小的藥丸。用溫水送服五到七粒;周歲以下的嬰兒和二、三歲的兒童,只能服用三粒。以上劑量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增減。
半夏(湯浸洗七次,焙,二兩),枳實(去瓤,麩炒),檳榔(銼),赤茯苓(去粗皮。各一兩)
白話文:
半夏(用湯水浸泡清洗七次,烘烤,二兩),枳實(去除果肉,麩炒),檳榔(銼碎),赤茯苓(去除粗皮。各一兩)
上同為細末,生薑自然汁煮麵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荊芥湯送下。別作小丸與小兒。
《吳氏家傳》治大人、小兒風壅,咽喉不利,痰實煩渴,困倦頭昏;或發潮熱,及一切風痰瘡疥,並宜服之。
白話文:
上同為細末(將前面所寫的藥材都磨成細末),生薑自然汁煮成麵糊和丸成像綠豆一樣大小的丸子。每次服二、三十丸,用荊芥湯送下。另外做成小丸子給小兒服用。
龍腦,薄荷葉(去沙土,用十兩),栝蔞根(生用一兩),荊芥穗(生用四兩),甘草(生用五兩一分),縮砂仁(生用三兩)
白話文:
龍腦、薄荷葉(去除沙土,用十兩)、栝蔞根(生用一兩)、荊芥穗(生用四兩)、甘草(生用五兩一分)、縮砂仁(生用三兩)
上件為細末,每四兩藥末入炒鹽末一兩,研勻,以瓷器盛貯。每服一錢,如茶點吃。
《吉氏家傳》治小兒生百日以來痰實。
柴胡(半分),當歸,大黃(各二銖),甘草(炙),茯苓(各三錢)
上水四合,煎取一合,去滓。分兩日與服。
《吉氏家傳》又方
黃連,人參,朴硝(各三銖)
上以水二大合,煎半合,三次與服。
《吉氏家傳》小兒二歲痰實方
白檳榔(一枚),青木香(半分),大黃(一分),茯苓(二分)
上以水五大合,煎二合去滓,服二次。
《吉氏家傳》又方
黃連,黃芩,生薑(各二分)
上以水五合,煎三合,去滓服盡。
《吉氏家傳》治四、五歲兒痰實。
大黃,人參(各一分),厚朴,甘草(各半分),朴硝(二銖,湯化)
上以水五大合,煎二合去滓;下朴硝,一日服之。
《吉氏家傳》治六歲兒痰實。
半夏(洗七次),草果子(各二枚),朴硝(二銖),生薑(二塊,各如杏仁大)
上末以水六合,煎三合,去滓;下朴硝,空心、日二服。
《吉氏家傳》治七、八歲兒痰實。
黃芩,前胡(各一分),黃連(三分),山梔子(七個)
上末以水九合,煎五合服。
長沙醫者丁時發傳,黑散子,治小兒涎壅,咳嗽吐逆。
白話文:
上述藥材磨成細粉,每四兩藥粉加入一兩炒鹽末,混合均勻後,用瓷器裝存。每次服用一錢,如同喝茶一般服用。
《吉氏家傳》治療嬰兒出生百日後痰多實證。
柴胡(半分),當歸,大黃(各二銖),炙甘草,茯苓(各三錢)
加水四合,煎至剩一合,去渣。分兩天服用。
《吉氏家傳》另一處方
黃連,人參,芒硝(各三銖)
加水二大合,煎至半合,分三次服用。
《吉氏家傳》二歲兒童痰多實證的處方
白檳榔(一枚),青木香(半分),大黃(一分),茯苓(二分)
加水五大合,煎至二合去渣,分兩次服用。
《吉氏家傳》另一處方
黃連,黃芩,生薑(各二分)
加水五合,煎至三合去渣,全部服下。
《吉氏家傳》治療四、五歲兒童痰多實證。
大黃,人參(各一分),厚朴,炙甘草(各半分),芒硝(二銖,溶於湯中)
加水五大合,煎至二合去渣;加入芒硝,一天內服完。
《吉氏家傳》治療六歲兒童痰多實證。
半夏(洗七次),草果(各二枚),芒硝(二銖),生薑(二塊,各如杏仁大小)
磨成粉末後,加水六合,煎至三合去渣;加入芒硝,空腹及日間分兩次服用。
《吉氏家傳》治療七、八歲兒童痰多實證。
黃芩,前胡(各一分),黃連(三分),梔子(七個)
磨成粉末後,加水九合,煎至五合服用。
長沙醫生丁時發傳授的黑散子,用於治療兒童唾液堵塞、咳嗽、嘔吐。
天南星,半夏,豬牙皂角,巴豆,白礬
白話文:
天南星:
-
性味:辛、苦、溫、有毒。
-
歸經:肺、腎經。
-
功效:祛痰、止咳、平喘、散結、止痛。
-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1-3克,蜜丸或散劑服用;外用:研末,調敷患處。
-
禁忌:孕婦、兒童、虛弱者慎用。
半夏:
-
性味:辛、苦、溫、有毒。
-
歸經:肺、脾、胃經。
-
功效:化痰、止咳、平喘、降逆、止嘔。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0克;外用:研末,調敷患處。
-
禁忌:孕婦、兒童、虛弱者慎用。
豬牙皁角:
-
性味:苦、寒、有毒。
-
歸經:肝、腎經。
-
功效:清熱、解毒、消瘡、止痛。
-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1-3克,蜜丸或散劑服用;外用:研末,調敷患處。
-
禁忌:孕婦、兒童、虛弱者慎用。
巴豆:
-
性味:辛、苦、溫、有大毒。
-
歸經:大腸經。
-
功效:逐水、消腫、通便。
-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1-3克,蜜丸或散劑服用;外用:研末,調敷患處。
-
禁忌:孕婦、兒童、虛弱者慎用。
白礬:
-
性味:酸、澀、寒、無毒。
-
歸經:肺、脾、腎經。
-
功效:止血、止瀉、固澀。
-
用法用量:內服:研末,1-3克,蜜丸或散劑服用;外用:研末,調敷患處。
-
禁忌:孕婦、兒童、虛弱者慎用。
上件等分,入瓦罐子,用火煅,存性,每用半錢。齏汁調下,或麥門冬、桑白皮湯入蜜下。
白話文:
上件等分,放入瓦罐中,用火煅燒,保持藥性,每次用半錢。用齏汁調和服用,或用麥門冬、桑白皮湯加入蜂蜜服用。
長沙醫者鄭愈傳治,小兒咽喉涎鳴如鋸,兼傷寒身熱面赤,一切涎等。壞涎丸方
白話文:
長沙一位叫鄭愈的醫生,治癒了一名患有咽喉發炎,呼吸帶有痰鳴音像鋸子鋸東西的聲音,並伴有傷寒發熱面紅等症狀的小兒。
壞涎丸方:
柴胡一兩
桔梗四錢
茯苓四錢
甘草二錢
黃芩四錢
石膏五錢
生薑二錢
大棗十枚
上藥研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丸,溫開水送服。
白話文:
壞涎丸的配方如下:
柴胡一兩
桔梗四錢
茯苓四錢
甘草二錢
黃芩四錢
石膏五錢
生薑二錢
大棗十顆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蜜搓成梧桐子大小的丸狀,每次服用五到七丸,用溫開水吞服。
半夏(二錢,研,以生薑自然汁搜作餅子,用慢火炙黃干),粉霜,鉛白霜,巴豆霜,雄黃,蠍梢(各半錢)
白話文:
-
半夏(二錢,研磨成粉末,用生薑的自然汁液和成餅子,用文火烘烤至黃色乾燥)
-
粉霜(半錢)
-
鉛白霜(半錢)
-
巴豆霜(半錢)
-
雄黃(半錢)
-
蠍梢(半錢)
上各為末,再研令勻,稀曲糊為丸如此○大。取涎每服五丸,用燈心湯化破。如涎未下,再用燈心湯投下即吐。如取涎連三服即瀉,補之。
白話文:
將上邊所有的藥材研磨成細末,然後再研磨,讓藥粉均勻混合,加入適量的稀糊製成圓球狀的藥丸,每個藥丸的大小為如此大(具體大小由醫生決定)。服用時,取五顆藥丸,用燈心草湯化開,服用。如果涎液還沒有排出,再用燈心草湯送服,直到藥物吐出來為止。如果連續服用三次藥丸後仍然沒有瀉下,就需要調整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