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七 (19)

回本書目錄

卷第七 (19)

1. 軀啼第八

上件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以器盛之。未滿百日兒以溫水下一丸如麻子大。一、二歲兒服兩丸。量兒大小以意加減服之,以利為度。

《聖惠》治小兒五十日以來胎寒腹痛,微熱而驚,聚唾弄舌,軀啼上視。此癇之候,宜服此方。

豬腎(一具,薄切,去脂膜),當歸(一兩,銼,微炒)

上只當歸一味粗搗,二味相和,以清酒一升,煮至七合,去滓。每服取如杏仁大令兒咽之,日三服,夜一服。量兒大小以意加減良。

《聖惠》又方

衣中白魚(二七枚)

上以薄熟絹包裹,於兒腹上回轉摩之,以瘥為度。

《嬰孺》治少小胎寒,腹痛軀啼。黃耆散方

黃耆,當歸,芎,乾薑(各四分),甘草(三分),黃芩(六銖)

上為末,二十日兒用乳汁和一胡豆大,日三夜一。五十日一小豆大,百日二小豆大。藥溫中無毒,若無黃耆,可缺也。兒生便服,使寒氣不得生,亦不吐,服之期年止服,妙。若寒氣㽲痛,啼不可忍,以水煮飲之,如服理中丸法。服藥補益之,可數十倍,節度無苦。

《嬰孺》治少小兒啼,夜不安欲驚,腹中風痛如中風,發有時,夜則甚,如有鬼禍方。

當歸,芍藥(各一兩),甘草(半兩,炙),桂心,白朮(各二兩)

上切,以水二升煮八合,服一合,日進三服,量與服之。一方無芍藥,有五味子(二兩。)

《嬰孺》治少小軀啼,掣縮吐哺。當歸丸方

當歸,乾薑,細辛,附子(各六銖),狼毒(二銖),吳茱萸(半合),豉(三合,炒),杏仁(二十枚,去皮炒)

上為末,蜜丸黍米大。小兒一丸,日進三服。大兒二丸,量與之。亦治胎寒。

《嬰孺》治小兒胎寒聚唾,弄舌軀啼,反張怒驚。當歸散方

黃耆,細辛,當歸,黃芩,龍骨,桂心(各二分),芍藥(四分)

上為末,乳汁調服一大豆許。日進三服,夜一服。

張渙:嬰兒在胎之時,其母將養,一切不如法;及取涼飲冷過度,冷氣入兒腹胃,使胎氣不強,致生下羸弱多病,俯仰多啼,名曰軀啼。宜用,養臟湯方

川當歸(一兩),沉香,丁香,白朮,桂心,川芎(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八分,入生薑二片,煎至四分,去滓,放溫時時滴口中。

《劉氏家傳》治小兒胎氣弱,陰陽不調,晝夜軀啼不已。

好乳香(水中坐,乳缽研細,秤),沒藥(別研),木香,薑黃(各四錢),木鱉子仁(二十枚)

上先將後三味同為細末,次研入上二味,煉蜜和成劑收之。每一歲兒可服半皂子大,余以意加減,煎鉤藤湯化下,無時,次用魏香散。

《劉氏家傳》,魏香散

蓬莪朮(半兩,濕紙裹煨),真阿魏(一錢)

上先用溫水化阿魏,浸蓬莪朮一晝夜,切、焙乾,為末。每服半錢,煎紫蘇米飲空心調下。軀啼稍愈,服開胃丸。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再搗三、五百下,用容器裝起來。未滿一百天的嬰兒,用溫水送服一丸,大小如麻子。一、二歲的嬰兒服用兩丸。根據嬰兒的大小酌量增減服用,以排便順暢為準。

《聖惠方》治療小兒出生五十天以來,因胎寒引起的腹痛,輕微發熱且驚嚇,聚積口水、玩弄舌頭,身體啼哭、眼睛向上看。這是癲癇的徵兆,應該服用此方。

豬腎(一個,切薄片,去除脂肪膜),當歸(一兩,切碎,稍微炒過)

只將當歸單獨搗碎,將兩種藥材混合,用一升清酒煮到剩下七合,去除藥渣。每次取像杏仁大小的藥液讓嬰兒吞服,一天服用三次,晚上服用一次。根據嬰兒的大小酌量增減,效果良好。

《聖惠方》另一個方子

衣中白魚(十四條)

用薄的熟絹包裹起來,在嬰兒腹部來回摩擦,以痊癒為準。

《嬰孺方》治療幼兒因胎寒引起的腹痛、身體啼哭。黃耆散的配方:

黃耆,當歸,川芎,乾薑(各四分),甘草(三分),黃芩(六銖)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二十天的嬰兒用乳汁調和服用,大小如一粒胡豆,一天服用三次,晚上服用一次。五十天的嬰兒服用一粒小豆大小,一百天的嬰兒服用兩粒小豆大小。藥性溫和無毒,如果沒有黃耆也可以省略。嬰兒出生後就服用,使寒氣無法產生,也不會吐,服用一年停止,效果很好。如果寒氣引起疼痛,啼哭不止,用水煮藥服用,像服用理中丸的方法一樣。服用此藥後加強補益,效果可達數十倍,謹慎調養就不會有痛苦。

《嬰孺方》治療幼兒啼哭,晚上不安寧容易驚嚇,腹中像中風一樣的風痛,發作有時,晚上特別嚴重,像是鬼怪作祟的方子。

當歸,芍藥(各一兩),甘草(半兩,炙過),桂心,白朮(各二兩)

將上述藥材切碎,用水兩升煮到剩下八合,服用一合,一天服用三次,酌量給予。另一個方子沒有芍藥,而是加入五味子(二兩)。

《嬰孺方》治療幼兒身體啼哭,抽搐吐奶。當歸丸的配方:

當歸,乾薑,細辛,附子(各六銖),狼毒(二銖),吳茱萸(半合),豆豉(三合,炒過),杏仁(二十枚,去皮炒過)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丸子,大小如黍米。小兒服用一丸,一天服用三次。大兒服用兩丸,酌量給予。也治療胎寒。

《嬰孺方》治療小兒因胎寒引起的聚積口水、玩弄舌頭、身體啼哭、身體僵硬、怒目驚嚇。當歸散的配方:

黃耆,細辛,當歸,黃芩,龍骨,桂心(各二分),芍藥(四分)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乳汁調和服用,大小如一顆大豆。一天服用三次,晚上服用一次。

張渙認為:嬰兒在胎兒時期,母親的養護一切都不合適;以及攝取寒涼飲品過度,寒氣進入嬰兒的腹胃,使胎氣不強,導致出生後身體虛弱多病,身體仰臥或俯臥都容易啼哭,稱之為身體啼哭。宜使用養臟湯的配方:

川當歸(一兩),沉香,丁香,白朮,桂心,川芎(各半兩)

將上述藥材搗碎,篩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用水八分,加入兩片生薑,煎到剩下四分,去除藥渣,放溫後慢慢滴入嬰兒口中。

《劉氏家傳》治療小兒胎氣虛弱,陰陽失調,白天晚上身體啼哭不止。

上等乳香(用水隔著乳缽研磨細,秤重),沒藥(另外研磨),木香,薑黃(各四錢),木鱉子仁(二十枚)

先將後面三種藥材一起磨成細粉,再加入前面兩種藥材研磨,用煉製過的蜂蜜混合成膏狀收好。每一歲的嬰兒可服用半個皂莢子大小,其餘的根據情況酌量增減,用鉤藤湯送服,沒有時間限制,接著使用魏香散。

《劉氏家傳》,魏香散

蓬莪朮(半兩,用濕紙包裹煨過),真阿魏(一錢)

先用溫水溶解阿魏,浸泡蓬莪朮一晝夜,切片、焙乾,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半錢,用紫蘇米湯空腹調服。身體啼哭稍微好轉,就服用開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