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十五 (14)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五 (14)

1. 傷寒發斑第十四

(余發斑附)

《巢氏病源》小兒患斑毒病候:斑毒之病,是熱毒入胃,而胃主肌肉,其熱挾毒蘊積於胃,毒氣熏發於肌肉,狀如蚊蚤所齧;瞿麥起,周匝遍體。此病或是傷寒,或時氣,或溫病,皆由熱不時歇,故熱入胃變成毒,乃發斑也。凡發赤斑者十生一死,黑者十死一生。

白話文:

《巢氏病源》小兒患斑毒病的症狀:斑毒病是由熱毒進入胃部引起的,而胃主宰肌肉。熱毒在胃部積聚,毒氣燻發到肌肉,就會出現像蚊蟲叮咬一樣的症狀,周身遍佈紅點。這種疾病可能是由傷寒、時氣或溫病引起的,都是由於熱毒長期不退,侵入胃部而轉化為毒,最終導致斑毒病的發生。一般來說,發出紅色斑點的患者,十個中有一個人會死亡,發出黑色斑點的患者,十個中只有一個人能存活。

漢東王先生《家寶》斑瘡、水痘病證論:凡嬰孩、小兒傷寒,溫壯蘊積,發積發熱,熱氣入胃,胃主肌肉,其熱蘊積於胃,毒氣熏發於肌肉,狀如蚊子所齧,變成斑毒赤者。生黑者亦如得此候,宜用麥湯散三、二服解之;宜下透關散三、兩服,更進敗毒散三、二服。如下前藥不退,須進槐花散一服。

白話文:

漢東王先生的《家寶》中,關於斑瘡和水痘的病證論述:凡是嬰兒和兒童患上傷寒,溫熱的邪氣蘊積在體內,發出積熱、發熱的症狀。熱氣進入胃部,胃主肌肉,邪熱蘊積在胃中,毒氣燻發到肌肉,狀如蚊子叮咬,變成紅色斑毒。如果出現黑色斑毒,也是得了這個病。應該服用麥湯散三、兩服來解毒;然後服用下透關散三、兩服,再服用敗毒散三、兩服。如果前面所說的藥物服用後,斑毒沒有消退,則需要服用槐花散一服。

(四方並見本門中。)微利用觀音散調胃(方見胃氣不和門中),及再用七寶輕青丹(方見單傷寒門)。依前資次用藥。

白話文:

(各種病症都可見於本門中。)用微利性中藥觀音散來調理胃(這裡說明胃氣不和的病症門類),之後再用七寶輕青丹(這裡說明單純傷寒的病症門類)。依照先前的步驟來使用藥物。

《活人書》論傷寒小兒、大人治,一般但小分劑,藥差涼耳。問:發斑者,何也?發斑有二證:有溫毒發斑,有熱病發斑。溫毒發斑,是冬月觸冒寒毒,至春始發,已於第六卷溫毒門論之矣。(第六卷溫毒門:間初春,病人肌肉發斑,瘡疹如錦紋。或咳,心悶但嘔者,何也?此名溫毒也。

白話文:

《活人書》中論述了小兒和成人的傷寒,一般都是服用小劑量,藥物差異很大。有人問:得了麻疹的是什麼原因?麻疹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溫毒引起的,一種是熱病引起的。溫毒造成的麻疹,是冬天時接觸寒毒,到了春天開始發病,在第六卷的溫毒門中已經論述過了。(第六卷的溫毒門:早春時節,病人的肌肉上長出麻疹,瘡疹像錦緞上的花紋。或者咳嗽、心悶但嘔吐,這是為什麼?這是因為溫毒造成的。)

溫毒發斑者,冬時觸冒寒毒,至春始發,病初在表,或一發汗、吐、下,而表證未罷,毒氣不散,故發斑,黑膏主之。又有冬月溫暖,人感乖戾之氣,冬末即病,至春或被積寒所折,毒氣不得泄,至天氣喧熱,溫毒始發,則肌肉斑爛,癮疹如錦紋而咳,心悶,但嘔清汁,葛根橘皮湯主之,黃連橘皮湯尤佳。)若熱病發斑,與時氣發斑並同。

白話文:

如果在冬季時接觸了寒毒,一直到春季才會發病,這類疾病剛開始表現是外感症狀,或是一發汗、嘔吐、腹瀉後,外感症狀沒有消失,毒氣沒有散去,就會長出斑疹,可以服用黑膏藥來治療。還有一種情況是冬季溫暖,人體感受了乖戾之氣,在冬季末發病,一直到春季或是被積寒所折,毒氣無法宣泄,等到天氣炎熱的時候,溫毒才會發作,這時肌肉會出現斑爛,皮疹像錦緞的紋路一樣,同時還會咳嗽、心情鬱悶,只會嘔吐清澈的液體,可以用葛根橘皮湯來治療,黃連橘皮湯的效果更好。如果患有熱病而引發出斑疹,與時氣引發的斑疹是相同的。

或未發汗,或已經汗下而熱毒不散,表虛里實,熱毒乘虛出於皮膚,所以發斑瘡癮疹如錦紋,俗名麩瘡。《素問》謂之疹。(發斑者下之早,熱氣乘虛入胃故也。下之太遲,熱留胃中亦發斑,或服熱藥道多亦發斑。微者,赤斑出,五死一生;劇者,黑斑出,十死一生。)大抵發斑不可用表藥,蓋表虛里實,若發其汗,重令開泄,更增斑爛也,皆當用化斑湯。

白話文:

有的人發汗還沒發出來,或是已經發汗了但是熱毒沒有散開,表虛裏實,熱毒趁虛而入,出現在皮膚上,所以會發出像錦緞圖案一樣的斑點瘡癮,俗稱麩瘡。《素問》稱之為疹。 (發出斑點的人,如果早點用瀉下的藥物治療,熱氣在體虛時會進入胃裡,所以會出現斑點。如果瀉下的藥物使用太晚,熱留在了胃裡也會發出斑點,或者服用了過多的熱性藥物也會發出斑點。輕微的,會出現紅色的斑點,五個人中可能有一個人死亡;嚴重的,會出現黑色的斑點,十個人中可能有一個人死亡。)總之,發出斑點不能用表面的藥物治療,因為表虛裏實,如果讓它發汗,會加重虛損,讓斑點更加爛。都應該使用化斑湯治療。

此方乃白虎加人參湯中添入葳蕤也。元參升麻湯、阿膠大青四物湯、豬膽雞子湯;或與紫雪,大妙。可下者,用調胃承氣湯。(暑月病陽重者,常宜體候,見微有斑,即急治之。)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白虎加人參湯中新添加了葳蕤。元參升麻湯、阿膠大青四物湯、豬膽雞子湯;或者與紫雪一起服用,效果很好。可以下泄的,用調胃承氣湯。(暑熱季節,病情以陽症為主重的,應時常觀察病情,發現微微有斑點出現,就要立即治療。)

《嬰童寶鑑》小兒斑毒歌:

傷寒毒熱胃中存,忽作斑瘡出滿身。若見口唇烏似墨,只應長往在逡巡。

《小兒形證論》四十八候,傷寒胃發斑歌:

傷寒胃熱作斑瘡,倒壓因風氣受傷。損汗內虛多紫黑,大者為陰小者陽。

《惠濟》小兒斑毒候歌:

白話文:

《嬰童寶鑑》小兒斑毒歌:

感冒的熱毒留在胃裡,突然全身長滿了紅疹。如果看到嘴唇變得像墨一樣黑,就表示病情很嚴重,可能很快就會有生命危險。

《小兒形證論》四十八候,傷寒胃發斑歌:

傷寒引致胃熱,形成紅疹,因為受到風邪的影響而加重。汗出不暢導致體內虛弱,疹子多呈紫色或黑色,大的疹子屬於陰性,小的疹子屬於陽性。

《惠濟》小兒斑毒候歌:

小兒患斑毒,初起時如米粒,隨後漸大如豆,色澤鮮明者易治,色暗淡者難愈,若見於四肢末端,多屬輕症,若現於胸腹,則病重矣。

斑毒常推是豆瘡,肺並腎臟有風傷。渾身壯熱四肢冷,肺里煩冤痛莫當。胃發連皮肌肉下,好交心熱變清涼。次與調脾仍趕趁,體令舌黑在堤防。

《仙人水鑑》治孩子赤斑瘡方。

白話文:

麻疹經常被推斷是豆瘡,肺和腎臟有風傷。全身發熱,四肢寒冷,肺裡煩躁疼痛難以忍受。胃發熱連皮下肌肉,喜歡交替出現心熱和涼爽。接著與脾臟一起調理,仍然趕緊追趕,身體令舌頭變黑在堤防。

牙硝(六分),地龍(一條),赤小豆,薰陸香(各少許。若無薰陸香,以川鬱金代之。)

白話文:

取牙硝六分、地龍一條、赤小豆和薰陸香各少許,若沒有薰陸香,可用川鬱金代替。

上以新汲水調二錢,塗取瘥。

《聖惠》治小兒熱毒,發斑不止,心神煩悶。大青散方

白話文:

用新打上來的水調和兩錢的藥,塗抹直到病好。

《聖惠》治療小兒熱毒,出現紅斑不停,心神不寧的症狀,使用大青散的方子。

大青,元參,川升麻,川大黃(銼碎,微炒),甘草(炙微赤,銼),梔子仁(各半兩)

白話文:

  • 大青: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

  • 元參: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的功效。

  • 川升麻:具有升麻、透疹、解毒的功效。

  • 川大黃(銼碎,微炒):具有瀉熱、通便、清肝解毒的功效。

  • 甘草(炙微赤,銼):具有補益氣血、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

  • 梔子仁(各半兩):具有清熱、涼血、瀉火、除煩的功效。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陽毒壅盛發斑,心躁,皮膚焮痛。犀角散方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小碗,煎煮至剩五分之二,去掉渣滓。不分時間溫服,根據孩童年齡大小調整用量。

《聖惠方》治療小兒陽毒旺盛而出斑,心煩,皮膚紅腫疼痛的【犀角散】方。

犀角屑,川升麻,白蘚皮,梔子仁,漏蘆,川大黃(銼碎,微炒),甘草(炙微赤,銼),赤芍藥(各半兩),寒水石(一兩)

白話文:

犀牛角屑、川升麻、白蘚皮、梔子仁、漏蘆、川大黃(切碎,稍微炒一下)、甘草(烤至微紅,切碎)、赤芍藥(各半兩)、寒水石(一兩)

上件藥搗篩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聖惠》治小兒斑瘡,大便壅滯,心神煩躁。宜服,大黃散方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篩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小碗煎煮至剩五分之三,去掉渣滓。不分時間,根據孩童年齡大小調整劑量,溫服。

《聖惠》治療小兒斑疹、大便不通、心神不安。適宜服用大黃散。

川大黃(銼碎,微炒),甘草(炙微赤,銼),黃芩,枳殼(麩炒微黃,去瓤。各半兩)

白話文:

  • 川大黃(切碎,微炒)

  • 甘草(烤到微紅,切碎)

  • 黃芩

  • 枳殼(麩皮炒到微黃,去除果肉。各半兩)

上件藥搗細為散。不計時候,以新汲水調下一錢。三歲以下可服半錢。

《聖惠》又方

犀角屑,川升麻(各一分),甘草(半分,炙微赤,銼),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發斑,散惡毒氣方。

上以生葵菜葉絞取汁,少少與服之。

《聖惠》治小兒斑瘡及疹、痘瘡,心神躁煩,眠臥不安。毒黛散方

青黛(半兩)

上細研青黛為散,每服暖磨刀水調下半錢,日三服。更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又方

上煮黑豆汁,徐徐溫服之。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孩、小兒傷寒,咳嗽溫壯,水痘。麥湯散方

白話文:

上述藥材搗細成散。不分時間,用新鮮的井水調服一錢。三歲以下的小孩可以服用半錢。

《聖惠》另有一個方子

犀角屑、川升麻(各一分),甘草(半分,微炒至略帶紅色,銼碎),川大黃(半兩,銼碎,輕微炒制)

將上述藥材搗碎,篩成粗散。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小碗,煎至五分滿,濾去渣滓。根據小孩的年齡大小調整劑量服用。

《聖惠》治療小兒發斑,散除惡毒氣的方子。

使用生葵菜葉擠出汁液,少量多次給予服用。

《聖惠》治療小兒斑瘡及疹、痘瘡,心神煩躁,睡眠不安的毒黛散方

青黛(半兩)

將青黛細研成散,每次服用時用溫熱的磨刀水調服半錢,一日三次。根據小孩的年齡大小適當增減劑量,服用。

《聖惠》另一個方子

煮黑豆汁,慢慢溫服。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療嬰兒、小兒傷寒,咳嗽發熱,水痘的麥湯散方

地骨皮(炒),甘草(炙),滑石(各半分),麻黃(去節),人參,知母,羌活,大黃(用濕紙裹,煨令熟,切),甜葶藶(用紙隔炒。各一分)

白話文:

地骨皮(炒),甘草(炙),滑石(各半份),麻黃(去節),人參,知母,羌活,大黃(用濕紙裹著,悶熟,然後切片),甜葶藶(用紙隔著炒。各一份)

上為末,每服嬰孩、小兒一字或半錢。五、四歲一錢。以水一藥注或半銀盞,入小麥或七粒,或十四粒,煎十數沸服。

白話文:

研磨成粉末,每次給嬰兒或兒童 服用一粒或半錢。五、四歲服用一錢。用一杯水或半杯銀盞,加入七粒或十四粒小麥,煎煮十幾次服用。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孩小兒斑瘡、水痘,心躁發渴,大小便不通及小便赤色,口舌生瘡,通心經。透關散,方

白話文:

漢東王先生所著的《家寶》一書中,記載治療嬰兒和兒童的天花、水痘、心煩口渴、大小便不通、小便赤紅、口舌生瘡等疾病的方劑,通達心經。

「透關散」

【組成】

  • 滑石:10克
  • 雄黃:1克
  • 甘草:3克
  • 鬱金:1克
  • 金銀花:3克
  • 荊芥:1克
  • 防風:1克
  • 赤芍:1克
  • 桔梗:1克
  • 生石膏:3克

【用法】

上藥共研成細末,每服3克,用米湯調服。

【功效】

清熱涼血,解毒消斑,疏風透疹。

【主治】

嬰孩小兒斑瘡、水痘,心躁發渴,大小便不通及小便赤色,口舌生瘡等症。

地扁竹(半兩,取嫩枝葉,焙),山梔子仁(一分半,炒),大黃,木通,車前子(各炒),滑石,瞿麥(去粗梗),甘草(炙。各一分)

白話文:

  • 地扁竹:半兩,採集幼嫩的枝葉,烘焙乾燥。

  • 山梔子仁:一分半,炒製。

  • 大黃:炒製。

  • 木通:炒製。

  • 車前子:炒製。

  • 滑石:一分。

  • 瞿麥:去粗梗,一分。

  • 甘草:以炙熱處理過,一分。

上為末。每服嬰孩一字;二、三歲半錢;四、五歲一錢。以水一藥注或半銀盞,入紫草三寸,煎十數沸溫服。

白話文:

藥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嬰兒服藥一字;二、三歲服用半錢;四、五歲服用一錢。用一碗水或半個銀杯的水,放入三寸長的紫草,煎煮十幾次,溫熱服下。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孩、小兒斑瘡、水痘,退熱解躁。敗毒散方

芍藥,甘草(炙。各一錢),雄黃(一錢,醋炙)

上為末。每服嬰孩一字;二、三歲半錢;四、五歲一錢。蜜湯調下。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嬰孩、小兒斑毒不退。槐花散方

槐花,赤豆(各炒,二錢),麝香(少許)

白話文:

芍藥、甘草(炒過的,各一錢),雄黃(一錢,用醋炒過)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嬰兒每次服用一點;兩三歲的小孩半錢;四五歲的小孩一錢。用蜂蜜水送服。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療嬰孩、小孩斑毒不消的槐花散方

槐花、赤豆(各炒過,二錢),麝香(少許)

上為末。每服嬰孩半字,用麥湯調下;三、四歲一字以上,用溫酒調下,只進一服。如腹中微利,即用調胃觀音散補之。(方見胃氣不和門中。)

《活人書》,黑膏方

好豉(一升),生地黃(半斤,切碎)

白話文:

研磨後使用。小孩服用,每次半單位,用麥芽湯送服;三、四歲服用,每次一單位或以上,用溫酒送服,只服用一次。如果腹中輕微疼痛,就服用調胃觀音散來補充。(詳情請參照胃氣不和那一章節。)

上二味,以豬膏二斤,合露之,煎令三分減一,絞去滓,用雄黃、麝香如大豆者,內中攪和,盡服之。毒便從皮中出,則愈。忌蕪荑。

《活人書》,葛根橘皮湯

白話文:

以上兩種藥材,以豬油二斤和它們混合,煎煮到三分之一乾掉,過濾掉渣滓,再加入大豆大小的雄黃和麝香,攪拌均勻,全部服用下去。毒性就會從皮膚中排出,疾病就會痊癒。但服用時忌食蕪荑。

葛根,橘皮,杏仁(去皮尖,研,炒),知母,黃芩,麻黃(去節),甘草(炙。各半兩)

白話文:

葛根、橘皮、杏仁(去皮尖,研碎,炒熟),知母、黃芩、麻黃(去節),甘草(炙,各半兩)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以水一盞半,煎至一中盞,去滓溫服。

《活人書》,黃連橘皮湯

白話文:

每次使用像麻豆大小的藥材五錢,用水一碗半煎煮到剩下一碗,去掉渣滓後溫服。

出自《活人書》,黃連橘皮湯。

黃連(四兩,去須),橘皮,杏仁,枳實,麻黃,葛根,厚朴,甘草(各一兩)

白話文:

黃連(四兩,去掉鬚根),橘皮、杏仁、枳實、麻黃、葛根、厚朴、甘草(各一兩)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用水一小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服。下痢當先止。

《活人書》,化斑湯

人參,石膏(各半兩),葳蕤,知母,甘草(各一分)

白話文:

上方藥材磨成如麻豆大小。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小盞半的水煎煮至剩下一盞,去渣服用。如果是下痢的情況應先止瀉。

《活人書》中的化斑湯配方如下: 人參、石膏(各十五克),葳蕤、知母、甘草(各三克)。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糯米一合,煎至八分。取米熟為度,去滓溫服。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成綠豆大小。每次取五錢重的藥粉,加入一杯半的水和一合糯米,一起熬煮,煮至八分熟(糯米熟了)為止。將藥渣濾掉,把藥湯趁溫熱的時候服用。

《活人書》,元參升麻湯

元參,升麻,甘草(炙。各半兩)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以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活人書》,阿膠大青四物湯

大青(四兩),阿膠,甘草(各炙。一兩),豉(八合)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以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旋入膠,再煎令烊。

《活人書》,豬膽雞子湯

豬膽,苦酒(各三合),雞子(一枚)

上三味和合,煎三沸。強人盡服,羸人煎六、七沸服,汗出瘥。

《活人書》仲景調胃承氣湯,(方見傷寒自汗門中。)

白話文:

《活人書》,元參升麻湯

元參、升麻、甘草(炒過。各半兩)

以上藥材切碎至如麻豆大小。每次取五錢匕,用水一碗半煎煮至七分滿,去渣後溫服。

《活人書》,阿膠大青四物湯

大青(四兩)、阿膠、甘草(各炒過。一兩)、豉(八合)

以上藥材切碎至如麻豆大小。每次取五錢匕,用水一碗半煎煮至一碗,然後加入阿膠,再次煎煮直至溶解。

《活人書》,豬膽雞子湯

豬膽、醋(各三合)、雞蛋(一枚)

以上三種材料混合,煎煮三次沸騰。體壯者一次服完,體弱者煎煮六到七次沸騰後服用,出汗即愈。

《活人書》張仲景調胃承氣湯,(配方詳見傷寒自汗章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