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十五 (5)
卷第十五 (5)
1. 傷寒鼻衄第五
《巢氏病源》小兒傷寒鼻衄候:傷寒是寒氣客於皮膚,搏於血氣,腠理閉密,氣不得宣泄,蘊積生熱,故頭痛、體疼而壯熱也。其鼻衄是熱搏於氣,而乘於血也。肺候身之皮毛而主氣,開竅於鼻。傷寒先客皮膚,搏於氣而成熱。熱乘於血,血得熱則流散,發從鼻出者,為鼻衄也。
白話文:
《巢氏病源》中關於小兒傷寒鼻衄的敘述:傷寒是寒氣侵襲皮膚,與血氣搏擊,腠理閉塞,氣機不暢,蘊積生熱,所以頭痛、身體疼痛而發高燒。鼻衄是熱氣搏擊氣機,而乘虛侵襲血液所致。肺主皮毛而司掌氣機,開竅於鼻。傷寒首先侵襲皮膚,與氣機相搏而化熱。熱氣乘虛侵襲血液,血液受熱則流散溢出,從鼻子流出,這就是鼻衄。
凡候熱病知應衄者,其人壯熱,頻發汗,汗不出或未及發汗,而鼻燥喘息,鼻氣鳴,即衄。凡衄,小兒止半升數合,則熱因之得歇。若一升二升者死。
白話文:
凡是預測發熱時會流鼻血的人,這個人會發高燒、經常出汗,汗出不來或還沒來得及出汗,鼻子就乾燥喘息、鼻孔呼吸聲響亮,就會流鼻血。凡是流鼻血,小兒只流半升到幾合,高燒就會因此而停止。如果流了一升或二升就會死亡。
《活人書》論傷寒小兒、大人治法:一般但小分劑,藥性差涼耳。問:鼻衄者,何也?傷寒太陽證,衄血者乃解,蓋陽氣重故也。仲景所謂陽盛則衄。若脈浮緊,無汗,服麻黃。不中病,其人發煩目瞑劇者,必衄,小衄而脈尚浮緊者,宜再與麻黃湯也。衄後脈已微者,不可行麻黃湯也。
白話文:
《活人書》中關於傷寒小兒、大人治療方法的論述:一般而言,劑量要小,藥性較涼。有人問:流鼻血是怎麼回事?傷寒太陽症,流鼻血就可以解除,這是因為陽氣太重造成的。仲景所說的陽盛則衄。如果脈搏浮緊,沒有汗,服用麻黃湯。如果不中病,那個人發煩、閉眼很嚴重,一定會流鼻血,血流得少而脈搏仍然浮緊的,應該再服麻黃湯。流鼻血後脈搏已經微弱的,不能服用麻黃湯。
苦脈浮自汗,服桂枝不中病,桂枝證尚在,必頭疼甚而致衄。小衄而脈尚浮者,宜再與桂枝也。衄後脈已微者,不可行桂枝湯也。大抵傷寒衄血不可發汗者,為脈微故也(治法:衄家不可發汗,汗出額上陷,脈緊急,直視不能瞬,不得眠。然而無汗而衄,脈尚浮緊者,須再與麻黃湯。
白話文:
如果脈像是浮脈且自發盜汗,服用桂枝湯卻不見好轉,而桂枝證狀仍然存在,必會頭痛加劇甚至流鼻血。如果只是輕微流鼻血,脈象仍然浮動,則應該再次服用桂枝湯。但如果流鼻血後脈象微弱,就不可再服用桂枝湯。總體來說,傷寒感冒時如果出現流鼻血,則不可發汗,因為脈象微弱。如果病人流鼻血後,仍然不發汗,脈象仍浮緊,則需要再次服用麻黃湯。
有汗而衄,脈尚浮緩者,須再與桂枝湯。)脈已微者,黃芩芍藥湯、犀角地黃湯。衄血不止者,茅花湯。若衄而渴,心煩,飲水則吐水,先服五苓散,次服竹葉湯。又問:陰證有衄血者乎?陰證自無熱何緣有衄。若少陰病但厥無汗,強發之必動血。未知從何道出,或從口鼻,或從耳目,是謂下厥上竭,為難治。
白話文:
如果有汗水和鼻血,脈搏仍然浮動緩慢的,應再次服用桂枝湯。脈搏已經微弱的,可以使用黃芩芍藥湯、犀角地黃湯。鼻血不止的,服用茅花湯。如果鼻血不止,口渴,心煩,喝水就會吐出,先服用五苓散,然後服用竹葉湯。又問:陰證的人也會鼻血嗎?陰證的人沒有熱,為什麼會有鼻血?如果是少陰病,只有昏厥沒有汗水,強行發汗必定會引起鼻血。我不知道鼻血從哪裡出來,可能是從口鼻,也可能是從耳目,這是下焦虛寒,上焦熱盛,很難治療。
《嬰童寶鑑》小兒傷寒鼻衄歌:
結熱血兮血流散,從鼻出兮人可驚。皆因汗兮不得汗,鼻乾燥兮先有聲。
《千金》治小兒未滿百日,傷寒鼻衄,身熱嘔逆。麥門冬湯方
白話文:
《嬰童寶鑑》中小兒傷寒鼻出血的歌謠說:
熱結成瘀血四處流散,從鼻子流出令人驚慌。這是因為應該出汗的時候沒有出汗,鼻子乾燥事先會有徵兆。
《千金要方》中治療未滿百日的小兒,因傷寒導致鼻出血,身體發熱並伴有嘔吐逆轉的情況,使用麥門冬湯的方子。
麥門冬(十八銖),石膏,寒水石,甘草(炙。各半兩),桂心(八銖)
白話文:
麥門冬(十八克),石膏,寒水石,甘草(炙。各十克),桂心(八克)
上五味㕮咀,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分服一合,日三。
《聖惠》治小兒傷寒鼻衄,煩熱頭痛。竹茹散方
白話文:
取上方五種藥材切碎,用兩升半的水煎煮至剩下一升。每次服用十分之一升,一日三次。
《聖惠方》治療小兒傷寒引起的鼻血、煩熱及頭痛。此為竹茹散的配方。
苦竹茹,甘草(炙微赤,銼),黃芩(各半兩),麥門冬(去心,焙),伏龍肝,石膏(各一兩)
白話文:
苦竹茹、甘草(烤至微紅,切碎)、黃芩(各半兩)、麥門冬(去核,焙乾)、伏龍肝、石膏(各一兩)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更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傷寒壯熱,鼻衄不止方。
生乾地黃(二兩)
上細銼,於銀器中,以酒一中盞,煎至七分,去滓。不計時,分溫三服。
《聖惠》又方
生葛根(汁)
上用一小盞,分二服,即止。
《聖惠》治小兒傷寒鼻衄,已經數日不止方。
白話文:
上述藥材搗碎,篩成粗粉。每次服用一錢,用水一小碗,煎煮至剩餘五分之一體積,濾去藥渣,不拘時間溫服。根據兒童年齡大小調整劑量。
《聖惠方》治療小兒傷寒高熱,鼻血不止的方子。
使用生乾地黃(二兩)
將上述材料細切,在銀器中,加入中等大小的一碗酒,煎煮至剩下七分之一體積,濾去藥渣。不拘時間,分三次溫服。
《聖惠方》另一方子
使用生葛根(汁液)
取一小碗,分兩次服用,即可止血。
《聖惠方》治療小兒傷寒鼻血數日不止的方子。
生地黃(汁),白蜜(各一小盞),蒲黃(一兩)
白話文:
生地黃汁和白蜜各一小盞,蒲黃一兩。
上件藥相和,微暖過。每服半小盞,量兒大小分減頻服。
《聖惠》治小兒傷寒鼻衄,經日發歇不止方。
蒲黃(一兩),石榴花(末,半兩)
上件藥,相和令勻。不計時候,以新汲水調下半錢,更量兒大小加減服之。
《聖惠》治小兒傷寒鼻衄,經數日不止方。
上取亂髮燒灰細研,頻頻吹少許於鼻中良。
張渙,立應散方,治傷寒血熱妄行,鼻衄不止。
石榴花(取末,焙乾),乾葛根(為末),蒲黃(研。各半兩)
上件為細末。每服半錢,取生地黃汁調下並服。
《活人書》仲景麻黃湯,方見傷寒發喘門中。
《活人書》仲景桂枝湯,方見傷寒自汗門中。
《活人書》,黃芩芍藥湯
黃芩(三兩),芍藥,甘草(炙。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
《活人書》,犀角地黃湯
白話文:
將上述藥物混合,稍微加熱。每次服用半小碗,根據孩童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分次服用。
《聖惠方》治療小兒傷寒引起的鼻血,持續多日反覆不止的方子。
蒲黃(一兩),石榴花(研成粉末,半兩)
將上述藥物混合均勻。不論時間,用新打的井水調和半錢的藥粉服用,根據孩童的年齡大小酌情增減用量。
《聖惠方》治療小兒傷寒引起的鼻血,數日不止的方子。
取亂髮燒成灰,細研,頻繁地向鼻中吹入少量,效果良好。
張渙的立應散方,治療傷寒血熱失控,鼻血不止。
石榴花(取粉末,烘焙乾燥),乾葛根(研成粉末),蒲黃(研磨。各半兩)
將上述藥物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用生地黃汁調和後服用。
《活人書》中的張仲景麻黃湯,詳見於治療傷寒發喘的部分。
《活人書》中的張仲景桂枝湯,詳見於治療傷寒自汗的部分。
《活人書》中的黃芩芍藥湯。
黃芩(三兩),芍藥,炙甘草(各半兩)
將上述藥物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碗煎煮至剩六分,去渣後溫服。
《活人書》中的犀角地黃湯。
犀角屑(如無,以升麻代之),牡丹(去心。各一兩),芍藥(三分),生地黃(半斤)
白話文:
-
犀角屑(如果沒有,可以用升麻代替):1 兩。
-
牡丹(去除花心):1 兩。
-
芍藥:0.3 兩。
-
生地黃:0.5 斤。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煮取一盞。有熱如狂者,加黃芩二兩;其人脈大來遲,腹不滿自言滿者,為無熱,不用黃芩。
白話文:
把藥材打碎成綠豆般大小。每次服用五錢匕的藥量,加水一盞半,煮到剩下的量是一盞即可。若有發熱煩躁像發狂一樣的症狀者,再加黃芩二兩;若此人脈搏很強但來得較慢,肚子不脹但自己說肚子脹,是沒有發熱的症狀,不用加黃芩。
《活人書》,茅花湯
茅花一大把,水三盞,煎濃汁一盞,分二服即瘥。無花以根代之。
《活人書》仲景五苓散,方見自汗門中。
《活人書》,仲景竹葉石膏湯
淡竹葉(半把),石膏(四兩,杵碎),半夏(二分半),人參,甘草(各半兩),麥門冬(一兩半),嘔者加生薑一兩。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粳米百餘粒,煮取八分,米熟湯成,去滓溫服。
張渙《雞峰方》,治傷寒時氣,衄血不止。
好松煙墨
上為細末,雞子清和如桐子大。每服十粒,白湯下,不以時。
又方
生蘿蔔搗取汁。
上每服半盞,入鹽少許,攪勻頻服之,不以時。
白話文:
茅花一大把,用水三碗煎成濃汁一碗,分成兩次服用即可痊癒。沒有花時可以用根代替。
《活人書》中記載的張仲景五苓散,配方見於自汗章節中。
《活人書》中記載的張仲景竹葉石膏湯配方如下:
淡竹葉(半把),石膏(四兩,搗碎),半夏(二分半),人參,甘草(各半兩),麥門冬(一兩半)。若嘔吐可加入生薑一兩。
將上述藥材切碎至如麻豆大小。每次取五錢,用水一碗半,加入一百多粒粳米,煮至水量減少至原來的八成,待米熟湯成後濾去渣滓,溫熱後服用。
張渙《雞峰方》用於治療傷寒時氣導致的鼻血不止。
好的松煙墨
研磨成細末,與雞蛋清混合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十粒,用白開水送服,不拘泥於時間。
另一個方法:
將生蘿蔔搗爛取汁。
每次服用半碗,加入少許鹽攪拌均勻後頻繁服用,不拘泥於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