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昉

《幼幼新書》~ 卷第十五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五 (4)

1. 傷寒發喘第四

《活人書》論傷寒小兒、大人治法:一般但小分劑,藥性差涼耳。問:喘者,何也?傷寒喘只有太陽、陽明二證。太陽病,頭疼發熱,身疼惡風,無汗而喘者,宜汗,屬麻黃(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芩黃連湯也。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湯也。

白話文:

《活人書》裡論述了傷寒的治療方法:一般都是用小劑量,藥性偏涼一些。有人問:喘氣是怎麼回事?傷寒的喘氣只有太陽病和陽明病兩種證候。太陽病,頭痛發熱,全身疼痛怕風,沒有汗卻喘氣的,應該發汗,屬於麻黃湯證。如果醫生用瀉下的方法治療,就會腹瀉不止,脈搏加快,這說明表證沒有解除。喘氣而汗出的,是葛根黃芩黃連湯證。太陽病用瀉下法治療,出現輕微喘氣的,是因為表證沒有解除,應該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湯。

發汗後不可更行桂枝,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陽明病汗出不惡寒,腹滿而喘有潮熱者,宜下屬承氣湯。(然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發汗則愈,宜麻黃湯。)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宜麻黃湯。又有發汗後飲水多,咳而微喘者,以水停心下,腎氣乘心,故喘也。

白話文:

  1. 發汗後不可再服用桂枝湯。如果患者發汗卻氣喘,但沒有高燒,可以服用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

  2. 陽明病患者發汗但沒有惡寒,腹滿、氣喘並且有潮熱的症狀,應該服用承氣湯來瀉下。

  3. 但是,如果陽明病患者脈搏浮數,沒有發汗卻氣喘,則應該服用麻黃湯來發汗,這樣才能痊癒。

  4. 太陽病與陽明病合併發作,患者氣喘、胸悶的,不可瀉下,應該服用麻黃湯。

  5. 此外,如果患者發汗後喝了過多的水,導致咳嗽和輕微氣喘,這是因為水停留在心下,腎氣上逆到心臟所引起的,所以會氣喘。

小青龍去麻黃加杏仁也。小腹滿者去麻黃加茯苓也。(又問麻黃主喘,何故去之,失治,心下有水而喘,不當汗也。小便不利,小腹滿,故去麻黃加茯苓也。)

《小兒形證論》四十八候治熱傳傷寒歌:

白話文:

小青龍湯去的麻黃並加杏仁。小腹滿脹的患者去麻黃並加茯苓。(又問麻黃主治喘證,為什麼去除了麻黃,因醫治錯誤,心下有水而喘,不應該發汗。小便不利,小腹滿脹,所以去除了麻黃並加茯苓。)

身熱皆因積熱生,至令潮熱變傷寒。先除積熱方成路,便作傷寒事轉難。夾食夾驚須下積,辦佗虛實與重看。喘虛草下熱當下,更與調榮患乃安。

白話文:

所有的發熱都是由於積熱產生的,導致高燒之後又變成傷寒。首先要清除積熱才能康復,如果等變成傷寒則難以轉變。如果有飲食積滯或驚恐積熱,需要清除積滯,並分清是虛證還是實證,嚴重的程度也要重新診斷。喘息是因為虛證或有積熱,應該立即治療,同時調理氣血,疾病才能安穩。

此疾先潮熱,後作傷寒,加喘氣急,失調理,成驚難治也。先用南星丸(方見傷寒變疹門中)。或白丁香膏(方未見),少使退潮熱。如下盡熱方調氣,或虛驚,卻與蛜𧌴丸一、二服(方見一切癇門中)。須用意調理而安。

《聖惠》治小兒傷寒,心胸煩悶,喘促。人參散方

白話文:

這種疾病先出現發熱,後演變成為傷寒,同時伴隨著氣喘呼吸急促,且失去了調理的時機,最後演變成為驚病,就難以治療了。先使用南星丸治療(詳細的藥方請參閱《傷寒變疹門》)。或者使用白丁香膏治療(藥方未見),少量服用可以緩解發熱。如果高燒已退,就用藥方來調節氣息,或者如果是虛驚,就服用一到兩次蛜螬丸(詳細的藥方請參閱《一切癇門》)。必須仔細地調理才能安心。

人參(去蘆頭),麻黃(去根節),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貝母(煨微黃),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各一分)

白話文:

人參(去除蘆頭)、麻黃(去除根節)、甘草(微烤至微紅,搗碎。各半兩)、貝母(微烤至微黃)、杏仁(用湯浸泡,去除皮尖,僅留下雙仁,用麩皮炒至微黃。各一分)

上件藥搗,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溫服。

《活人書》,仲景麻黃湯方

麻黃(一兩半,去節),桂枝(一兩),甘草(半兩,炙),杏仁(三十五個,去皮尖)

白話文:

將上述藥材搗碎,篩成粗粉。每次取一錢,用水一小碗煎煮至剩五分之三,濾去渣滓。不論時間,根據孩童年齡大小調整劑量,溫服。

《活人書》中記載的張仲景麻黃湯配方如下:

麻黃(一兩半,去除節),桂枝(一兩),甘草(半兩,炒過),杏仁(三十五顆,去皮尖)。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水一盞半,煮至八分,去滓溫服,覆取微汗,不須歠粥。加減法:傷寒熱病藥性須涼,不可太溫。夏至後,麻黃湯須加知母半兩,石膏一兩,黃芩一分。蓋麻黃湯性熱,夏月服之,有發黃斑出之失,唯冬及春與病人;素虛寒者,乃用正方,不再加減。

白話文:

上等的麻黃切成如綠豆般大小。每次服用五錢,以一杯半的水煮至八分滿,去渣飲用,蓋被取微汗,不必喝粥。加減法:傷寒熱病的藥性要涼,不可太溫。夏至後,麻黃湯須加知母半兩,石膏一兩,黃芩一分。因為麻黃湯性熱,在夏天的使用,容易出現發黃斑點的缺點。只有在冬天和春天,以及體虛寒的人服用時,才使用正方,不再加減。

《活人書》,仲景葛根黃芩黃連湯

葛根(四兩),黃芩,黃連(各一兩半),甘草(炙,一兩)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水一盞半,煮至八分,去滓溫服。日二、三服。

《活人書》,仲景桂枝加厚朴杏子湯

白話文:

葛根四兩,黃芩、黃連各一兩半,甘草(炒)一兩。

以上藥物切碎至如麻豆大小。每次取五錢匕,用水一碗半煎煮至八分滿,去渣後溫服。每日服二次或三次。

《活人書》中記載,張仲景的桂枝加厚朴杏仁湯。

桂枝(去皮),芍藥(各一兩),甘草(六分三字),杏仁(去皮尖,十七個),厚朴(去皮,薑汁炙,六分三字)

白話文:

  • 桂枝(去皮):一兩

  • 芍藥:一兩

  • 甘草:六分三錢

  • 杏仁(去皮尖):十七個

  • 厚朴(去皮,薑汁炙):六分三錢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生薑四片,棗子一個,煎至八分,去滓溫服,覆取微汗。

白話文:

研磨成麻豆大小。每次取五錢的一湯匙,加上四片生薑、一個紅棗,煎到八分熟,過濾掉渣滓,溫熱服用,蓋上被子微微出汗。

《活人書》,仲景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

麻黃(二兩),杏仁(二十五個,去皮尖),石膏(四兩,碎,綿裹),甘草(一兩,炙)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水一盞半,煮至八分,去滓溫服。

《活人書》,仲景大承氣湯

白話文:

麻黃(六十克),杏仁(二十五顆,去皮尖),石膏(一百二十克,打碎,用絹布包裹),甘草(三十克,炒)

以上藥材切碎至如麻豆大小。每次取五錢匕,用水一碗半煎煮至剩八分滿,濾去藥渣後溫服。

大黃(二兩,錦紋者去皮生用,酒洗過),枳實(二枚半,炒,去瓤),芒硝(一合半),厚朴(四兩,去皮,薑汁炙)

白話文:

  • 大黃(二兩,如果有錦紋的花紋,去掉皮,直接使用,用酒清洗過)

  • 枳實(二枚半,炒過,去掉果核)

  • 芒硝(一合半)

  • 厚朴(四兩,去掉皮,用薑汁炙烤)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錢匕,以水二盞,煎至八分,去滓,然後入芒硝,更再煎一、二沸,放溫服,以利為度。未利,再作與服。

《活人書》,仲景小青龍湯,方見傷寒咳嗽門中。

白話文:

上藥研成麻子大小。每次服用五錢,加水兩碗,煎煮至剩八成,去藥渣,然後加入芒硝,再煎煮一、兩次,待藥湯溫熱時服用,服至順暢為宜。如果沒有效果,再按這種方法製作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