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新書》~ 卷第三十九 (15)
卷第三十九 (15)
1. 中水毒第十六
《千金》論曰:凡山水有毒蟲,人涉水中,覺似射工而無物。其診法:初得之惡寒,微以頭痛目痛,心中煩懊,四肢振惞,腰背百節皆強,兩膝痛,或翕翕面熱但欲睡,旦醒暮劇,手足逆冷至肘膝,二、三日腹中生蟲,食人下部,肛中有瘡,不痛不癢,令人不覺。不急治,過六、七日下部出膿潰,蟲上食人五臟,熱盛毒煩,下利不禁,八、九日良醫不能治矣。覺得之,急早視其下部,若有瘡正赤如截肉者陽毒。
最急。若瘡如鯉魚齒者為陰毒,猶小緩要,皆殺人,不過二十日也。欲知是中水與非者,當作五、六升湯,以小蒜五升,㕮咀投湯中消息,勿令大熱,去滓,以浴之。是水毒,身體當發赤斑。無異者非也,當以他病治也。
《千金》治中水毒方。
上取梅若桃葉搗,絞取汁三升許,或干以少水絞取汁飲之。小兒不能飲,以汁敷乳頭與吃。
《千金翼》治水毒方。
上搗蒼耳取汁,服一升,以綿沾汁滓導下部中,日三。
《千金翼》又方
上取蓼一把搗,取汁服一升,不過三服。
《千金翼》又方
上取藍一把搗,水解以洗面目身令遍。
《千金翼》又方
上取大莓根末飲之,並導下部,生蟲者用汁。夏月常多將此藥屑入水浴,以方寸匕投水上流,無所畏,又闢射工。凡洗浴以少許投水盆中。(即無復毒也。)
白話文:
《千金方》說:凡是山水中有毒蟲,人走到水中,感覺好像被射工這種水蟲咬到,但實際上沒有看到蟲。這種病症的診斷方法是:剛開始會感到怕冷,稍微有點頭痛、眼睛痛,心中煩悶焦躁,四肢顫抖,腰背和全身關節都僵硬,兩膝疼痛,有時會覺得臉部發熱想睡覺,早上醒來時情況較輕,傍晚加重。手腳會冰冷到手肘和膝蓋,二、三天後腹中會長蟲,吃人的下半身,肛門會有瘡,不痛不癢,讓人沒有感覺。如果不趕緊治療,過了六、七天,下半身會開始潰爛流膿,蟲會往上吃人的五臟,發熱嚴重,毒氣攻心,腹瀉不止,到了八、九天,即使是良醫也無法醫治了。如果感覺到自己得了這種病,要趕快檢查下半身,如果發現有像被刀切過的鮮紅色瘡口,就是陽毒,情況最為危急。如果瘡口像鯉魚的牙齒,就是陰毒,情況稍微緩慢,但都會致命,活不過二十天。
想要知道是不是中了水毒,可以煮五、六升的湯,放入五升搗碎的小蒜,稍微煮一下,不要太熱,然後把蒜渣撈掉,用湯來洗澡。如果中了水毒,身體就會出現紅色的斑點。如果沒有出現紅斑,就不是水毒,應該用其他方法來治療。
《千金方》治療水毒的藥方:
取像梅子或桃子的葉子搗爛,擠出約三升的汁液,或者用曬乾的葉子加少許水擠汁飲用。小孩子如果不能喝,就用汁液塗在母親的乳頭上給孩子吸吮。
《千金翼方》治療水毒的藥方:
搗爛蒼耳取汁,服用一升,並用棉花沾取汁液或藥渣,塞入下半身,一天三次。
《千金翼方》又一藥方:
取一把蓼草搗爛,擠出汁液服用一升,最多服用三次。
《千金翼方》又一藥方:
取一把藍草搗爛,加水溶解後用來清洗臉、眼睛和全身。
《千金翼方》又一藥方:
取大莓的根磨成粉末服用,並將粉末塗在下半身。如果有長蟲,則用根的汁液。夏天常常將這個藥粉末加入洗澡水中,用一小勺的量投到水流的上游,就不用害怕水毒了,同時也能避開射工這種水蟲。平時洗澡,只需在洗澡盆中放入少量這種藥粉即可。(這樣就不會再中毒了。)
2. 百病第十七
《巢氏病源》小兒百病候:小兒百病者,由將養乖節,或犯寒溫,乳哺失時,乍傷飢飽,致令血氣不理,腸胃不調。或欲發驚癇,或欲成伏熱。小兒氣血脆弱,病易動變,證候百端,若見其微證即便治之,不成眾病,故謂之百病也。治之若晚,其病則成。凡諸病至於困者,汗出如珠,著身不流者死也。
病如囟陷,口唇乾目皮反,口中氣出冷,足與頭相柱臥不舉,手足四肢垂,其臥正直如縛,其掌中冷,至十日必死,不可治也。
《千金》治小兒赤白下痢及狐臭、耳聾、鼻塞等病,此藥以三丸為一劑,服藥不過三劑,萬病悉除,說無窮盡,
故稱,萬病丸,。以其牛黃為主,故一名,牛黃丸,。以耆婆良醫,故名,耆婆丸,方
牛黃,麝香,犀角(一方云一銖,今各一分),硃砂,雄黃,黃連,禹餘糧,大戟,芫花,人參,茯苓,乾薑(炮),桂心,當歸,芎藭,芍藥,甘遂,黃芩,桑白皮,蜀椒,細辛,桔梗,巴豆(去皮臍),前胡,紫菀,蒲黃(紙上微炒),葶藶,防風(各一分),芫青(七枚),石蜥蜴(一寸),蜈蚣(三節)
上三十一味(崔氏無黃芩、桑白皮、桔梗、防風為二十七味)並令精細。牛黃、麝香、犀角、硃砂、雄黃、禹餘糧、巴豆別研,余者各搗,重絹下之,以白蜜和,更搗三千杵密封之。破除日平旦空腹,酒服三丸如梧子大,取微下三升惡水為良。若卒暴病,不要待平旦,無問早晚即服,以吐利為度:若不吐利,更加一丸或至三丸、五丸,須吐利為度。不得限以丸數。
病強藥少即不吐利,更非他故。若其發遲,以熱飲汁投之。若吐利不止,即以醋飯兩三口止之。服藥忌陳臭生冷,酢、滑、黏食、大蒜、豬、魚、雞、狗、馬、驢肉。若一歲以下小兒有疾者,令乳母服兩小豆,亦以吐利為度。近病及卒病皆用多,積久疾病即少服,常取微溏利為度。
小兒客忤服二丸如米,和乳汁敷乳頭令嗍之。小兒驚癇服二丸如米,塗乳頭令嗍之,看兒大小量之。小兒乳不消,必腹脹滿,服二丸如米,塗乳頭令嗍之,不瘥更服。
《千金翼》治百病、諸荒邪狂走、氣痞冷病,歷年黃黑,大腹水腫,小兒丁奚、瘧疾,經年霍亂,中惡蜚屍及暴疾皆悉主之方。
巴豆(去心皮),斑蝥(去翅足,熬),芫青(各三十枚),天雄(炮,去皮),乾薑(各半兩),烏頭,附子(各炮,去皮),細辛,蜀椒(汗,去目閉口者),躑躅,黃芩,桂心(各一兩)
上一十二味細切,以絹袋中盛酒一斗,漬十日,去滓,服半合,日三,以知為度。曝滓作散,酒服半錢上,日三,強人一錢。傷寒中溫濕冷,頭痛拘急,寒熱瘧,發頭風皆須服一錢匕厚覆取汗,初服當吐清汁三、四升許。又主心疝,婦人無子。服之煩悶不堪者,飲冷水一升即解。
白話文:
《百病》
小兒之所以會生各種疾病,是因為照顧不周,沒有按照規律餵養,或是忽冷忽熱,餵奶時間不對,一下子餓一下子飽,導致身體氣血不順,腸胃失調。這樣可能引起驚嚇抽搐,或是體內潛伏著熱症。小孩子的氣血比較虛弱,病很容易變化,症狀也很多,如果發現有輕微的徵兆就馬上治療,就不會變成嚴重的疾病,所以才說是「百病」。如果治療太晚,病情就會加重。所有疾病到了危急的時候,如果汗像珠子一樣冒出來,卻沒有流走,而是黏在身上,這就表示快要死了。
如果嬰兒囟門凹陷,嘴唇乾燥,眼皮翻起來,口中呼出的氣是冷的,腳和頭僵硬地靠在一起,躺著不能動,手腳四肢無力下垂,躺著像被綁住一樣直挺挺的,手掌冰冷,到了十天必定會死亡,無法醫治。
《千金方》的治病萬靈丹
《千金方》裡記載的「萬病丸」,可以治療小兒紅痢、白痢、狐臭、耳聾、鼻塞等各種疾病。每次服用三丸,服用不超過三劑,各種疾病都能消除,功效說也說不完,所以被稱為「萬病丸」。因為主要成分是牛黃,所以又叫做「牛黃丸」。又因為是良醫耆婆所開的藥方,所以也叫做「耆婆丸」。藥方組成如下:
牛黃、麝香、犀角(也有人說用一銖,現在都用一分)、硃砂、雄黃、黃連、禹餘糧、大戟、芫花、人參、茯苓、乾薑(炮製過的)、桂心、當歸、川芎、芍藥、甘遂、黃芩、桑白皮、蜀椒、細辛、桔梗、巴豆(去除皮和中心的)、前胡、紫菀、蒲黃(在紙上稍微炒過)、葶藶、防風(以上各一分)、芫青(七枚)、石蜥蜴(一寸)、蜈蚣(三節)。
以上共三十一味藥(崔氏的方子沒有黃芩、桑白皮、桔梗、防風,只有二十七味),全部都要弄得很細。牛黃、麝香、犀角、硃砂、雄黃、禹餘糧、巴豆單獨研磨,其餘的藥分別搗碎,用細絹過濾,再用蜂蜜調和,再搗三千下,密封起來。每天早上空腹時,用酒送服三丸,像梧桐子大小,服後排出一些像惡水一樣的東西效果最好。如果是突然發病的,不用等到早上,無論早晚都可以服用,以吐或瀉為度。如果沒有吐瀉,可以再加一丸,甚至加到三丸、五丸,直到吐瀉為止。不一定要限制丸數。
病情嚴重藥量太少就不會吐瀉,這是沒有其他原因的。如果藥效發作得比較慢,可以用熱水送服。如果吐瀉不止,就吃兩三口醋飯來止住。服藥期間要忌吃陳舊、腐臭、生冷的食物、酸味、滑溜、黏稠的食物、大蒜、豬肉、魚肉、雞肉、狗肉、馬肉、驢肉。如果一歲以下的嬰兒生病,就讓乳母服用兩小豆大小的藥丸,也以吐瀉為度。新近發生的病和突然發生的病可以多服,累積很久的病要少服,一般以微微腹瀉為度。
嬰兒受到驚嚇,服用兩丸米粒大小的藥,用乳汁調勻塗在乳頭上讓嬰兒吸吮。嬰兒驚癇,服用兩丸米粒大小的藥,塗在乳頭上讓嬰兒吸吮,用量要根據嬰兒的大小調整。嬰兒消化不良,肚子脹滿,服用兩丸米粒大小的藥,塗在乳頭上讓嬰兒吸吮,如果沒好再服用。
《千金翼方》的治病藥方
《千金翼方》記載的藥方,可以治療各種疾病、精神錯亂、狂躁不安、胸腹脹悶、畏寒的疾病,以及多年黃疸、黑疸、腹部腫大、水腫,小兒丁奚、瘧疾、多年霍亂、中邪、暴病等各種疾病。藥方組成如下:
巴豆(去除中心和皮)、斑蝥(去除翅膀和腳,熬過)、芫青(各三十枚)、天雄(炮製過,去除皮)、乾薑(各半兩)、烏頭、附子(都炮製過,去除皮)、細辛、蜀椒(去除眼睛和閉口者)、躑躅、黃芩、桂心(各一兩)。
以上共十二味藥切碎,裝在絹袋中,用一斗酒浸泡十天,去除藥渣,每次服用半合,每天三次,直到有效為止。把藥渣曬乾磨成粉,用酒送服半錢,每天三次,身體強壯的人可以服用一錢。如果是傷寒、中暑、濕氣重、受寒、頭痛、抽筋、發冷發熱的瘧疾、偏頭痛,都需要服用一錢,蓋上被子讓身體發汗,初次服用會吐出三四升的清液。還可以治療心疝和婦女不孕。如果服用後感到煩躁,喝一升冷水就能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