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復正

《幼幼集成》~ 卷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一 (3)

1. 入方

虛甚者,加熟附子。生薑、大棗為引,水煎服。

調元生脈散,治痘後手足冷,脈沉細,極虛之徵。

官揀參,炙黃耆,炒白朮,全當歸,大麥冬,北五味,青化桂

虛冷甚者,加熟附片。生薑、大棗為引,水煎服。

導赤解毒湯,治痘後神昏妄語,餘熱未除也。

淮木通,懷生地,大麥冬,白茯神,黑梔仁,上揀參,石菖蒲,炙甘草

燈芯為引,水煎服。

安神丸,治證同前。

真吐黃(五分),正雅連(炒,三錢),當歸身,黑梔仁(各二錢五分)

共為細末,以豬心血和勻為丸,如綠豆大,硃砂為衣。每五七丸,燈芯湯下

清神散火湯,治痘後毒邪未飛,忽然作搐。

淮木通,潤玄參,大麥冬,正川連,大當歸,官揀參,白茯神,炙甘草

大便秘者,微加酒大黃;自利者,倍人參。水煎,去渣,以辰砂末調服。

當歸桂枝湯,治痘後血少,手足拘攣,不能轉運。

官揀參,當歸身,正川芎,白芍藥,炙黃耆,漂蒼朮,川黃柏,炙甘草

氣虛肢冷,加附片;感冒風寒,以致筋,骨痛,加羌活、防風;氣血大虛者,加鹿茸、虎脛、淮牛膝。薑、棗為引,水煎,微加好酒一杯對服。

寧肺湯,治痘後邪火未退,侵擾肺臟,致令咳嗽。

淨知母,牛蒡子,北沙參,懷生地,地骨皮,大麥冬,熟石膏,生阿膠,信前胡,杭白芍,炙甘草

新桑葉七片,枇杷葉一片引,水煎,入竹瀝對服。

加味五皮湯,治痘後面目浮、四肢腫。

川羌活,五加皮,漂蒼朮,桑白皮,上薄桂,北防風,淮木通,漢防己,結豬苓,炙甘草,生薑皮

燈芯為引,水煎,熱服。

厚朴湯,治痘後腹脹如鼓,眼泡腫,由水濕飲食所致。

漂蒼朮,川厚朴,廣陳皮,結豬苓,大腹皮,茯苓皮

因於食者,加六神麯、山楂肉、京三稜、蓬莪朮、小枳實。生薑、大棗為引,水煎,熱服。

萊菔子丸,治痘後虛脹,面唇白,四肢冷者。

萊菔子(炒,五錢,另研),洋胡椒(厚朴煎湯浸過,曬乾用,二錢),漂白朮(土炒,二錢)

共為末,蜜丸。每一錢,陳皮湯下。

加減導赤散,治痘後餘熱,鬱積膀胱,小便赤澀。

淮木通,車前子,瞿麥穗,白滑石,赤茯苓,黑梔仁,淡竹葉

燈芯為引,水煎,熱服。

潤腸丸,治痘後大便秘結,血枯氣弱也。

當歸尾,懷生地,火麻仁,光桃仁

萊菔子為引,水煎,熱服。

建中湯,治痘後陽虛自汗,醒著而出者。

柳楊桂,白芍藥,當歸身,炙黃耆,炙甘草

生薑、大棗為引,水煎,熱服。

當歸六黃湯,治痘後陰虛盜汗,睡著而出者。

當歸身,懷生地,懷熟地,炙黃耆,片黃芩,酒黃連,酒黃柏

小麥一撮為引,水煎,熱服。

涼血地黃湯,治痘後毒火流行,傷陰動血。

白話文:

針對體虛嚴重的情況,可以加入熟附子。用生薑、大棗引藥,用水煎服。

調元生脈散,治療痘疹後手腳冰冷,脈象沉細,這是極度虛弱的徵兆。 藥材包括:官揀人參、炙黃耆、炒白朮、全當歸、大麥冬、北五味子、青化桂。 體虛怕冷嚴重者,加入熟附片。用生薑、大棗引藥,用水煎服。

導赤解毒湯,治療痘疹後神志不清,胡言亂語,是餘熱未清的表現。 藥材包括:淮木通、懷生地、大麥冬、白茯神、黑梔仁、上揀人參、石菖蒲、炙甘草。 用燈芯草引藥,用水煎服。

安神丸,治療的症狀和導赤解毒湯相同。 藥材包括:真吐黃(五分)、正雅連(炒,三錢)、當歸身、黑梔仁(各二錢五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豬心血調和均勻做成藥丸,像綠豆大小,外層裹上硃砂。每次服用五到七丸,用燈芯草煎湯送服。

清神散火湯,治療痘疹後毒邪未完全清除,突然出現抽搐的情況。 藥材包括:淮木通、潤玄參、大麥冬、正川連、大當歸、官揀人參、白茯神、炙甘草。 如果大便秘結,稍微加入酒製大黃;如果腹瀉,則加倍人參用量。用水煎藥,去渣,再用辰砂末調和服用。

當歸桂枝湯,治療痘疹後血虛,手腳拘攣,不能自由活動。 藥材包括:官揀人參、當歸身、正川芎、白芍藥、炙黃耆、漂蒼朮、川黃柏、炙甘草。 如果氣虛肢體發冷,加入附片;如果感受風寒,導致筋骨疼痛,加入羌活、防風;如果氣血極度虛弱,加入鹿茸、虎脛、淮牛膝。用生薑、大棗引藥,用水煎服,稍微加入一杯好酒一同服用。

寧肺湯,治療痘疹後邪火未退,侵擾肺臟,導致咳嗽。 藥材包括:淨知母、牛蒡子、北沙參、懷生地、地骨皮、大麥冬、熟石膏、生阿膠、信前胡、杭白芍、炙甘草。 用七片新鮮桑葉和一片枇杷葉引藥,用水煎服,再加入竹瀝一同服用。

加味五皮湯,治療痘疹後面部浮腫、四肢腫脹。 藥材包括:川羌活、五加皮、漂蒼朮、桑白皮、上薄桂、北防風、淮木通、漢防己、結豬苓、炙甘草、生薑皮。 用燈芯草引藥,用水煎服,趁熱服用。

厚朴湯,治療痘疹後腹脹如鼓,眼皮腫脹,是由水濕飲食引起的。 藥材包括:漂蒼朮、川厚朴、廣陳皮、結豬苓、大腹皮、茯苓皮。 如果是因為飲食引起的,加入六神麯、山楂肉、京三稜、蓬莪朮、小枳實。用生薑、大棗引藥,用水煎服,趁熱服用。

萊菔子丸,治療痘疹後虛脹,面色蒼白,四肢冰冷。 藥材包括:炒萊菔子(五錢,另外研磨)、洋胡椒(用厚朴煎湯浸泡過,曬乾後使用,二錢)、漂白朮(用土炒過,二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蜂蜜做成藥丸。每次服用一錢,用陳皮湯送服。

加減導赤散,治療痘疹後餘熱,鬱積在膀胱,導致小便赤澀。 藥材包括:淮木通、車前子、瞿麥穗、白滑石、赤茯苓、黑梔仁、淡竹葉。 用燈芯草引藥,用水煎服,趁熱服用。

潤腸丸,治療痘疹後大便秘結,血虛氣弱的情況。 藥材包括:當歸尾、懷生地、火麻仁、光桃仁。 用萊菔子引藥,用水煎服,趁熱服用。

建中湯,治療痘疹後陽氣虛弱,導致白天清醒時出汗。 藥材包括:柳楊桂、白芍藥、當歸身、炙黃耆、炙甘草。 用生薑、大棗引藥,用水煎服,趁熱服用。

當歸六黃湯,治療痘疹後陰虛導致盜汗,睡覺時出汗。 藥材包括:當歸身、懷生地、懷熟地、炙黃耆、片黃芩、酒黃連、酒黃柏。 用一小撮小麥引藥,用水煎服,趁熱服用。

涼血地黃湯,治療痘疹後毒火蔓延,損傷陰血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