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集成》~ 卷五 (2)
卷五 (2)
1. 天元賦
煩躁悶亂兮,七神離散;譫語眩冒兮,五毒猖狂,鼓項戰慄兮肺敗,咬牙口噤兮腎傷。渴不住兮焦膈,瀉不止兮滑腸。失聲兮咽爛,吼氣兮腹脹。晝夜搔爬兮,將榮衛之外脫;乳食斷絕兮,必胃氣之受戕。腫忽消,毒歸於里;色反黑,疔起於瘡。
食谷則嗆兮,在嬰兒之命促;飲水則噴兮,較醫工之短長。
輕重反復,調理乖張。輕變重而可畏,重變輕而莫慌,風寒素慎,飲食如常。出入禁乎男女,蓋覆適其溫涼。內無妄動,治不乖方。此則變輕之候,實為保命之良。若當犯乎禁忌,或誤投乎丸湯。徒肆房室,不順陰陽。外感不正之氣,內傷不時之糧。平人且病,患者敢當?是以順則逆而逆則險,宜乎輕變重而重則亡。
發自肺經,相連脾臟。氣熱味辛,燥金受克;形寒飲冷,華蓋先傷。浩飲則水來侮土,而成泄痢;過食則脾不運化,而作痞脹。皮毛虧損,肌肉虛尪。起發遲而不胖壯,收靨緩而作膿瘡。輕則延綿乎時日,重則泣送於效邙。奈愚夫之不曉,致生命之夭亡。不信醫而禱諸神鬼,枉殺牲而號乎穹蒼。
藥貴中病,醫不執方。喜行溫補者,動稱乎文山;專用涼瀉者,祖述乎仲陽。貴其因人而治,相時而行。正氣為先,戒開門延寇;解毒為急,休視虎如狼。首尾不可汗下,法之固執;緩急各有權宜,治之經常。拘其繩墨者,如守株之待兔;惑於方書者,似多岐而亡羊。
且如紅焮紫腫兮,涼血為上;灰白平陷兮,補氣最良。出不快兮,責表實而發散可用;便或秘兮,責裡實而疏利何妨。毒不能速解,毒甚者令微汗之散越;熱不可盡除,熱劇者使小便之清長。三陰多寒兮,必投辛熱;三陽多熱兮,無過苦涼。安可惡寒而喜熱?莫知貴陰而賤陽。
是故補氣者參耆白朮,養血者歸芍地黃。發散表邪,輕葛根而重官桂;疏通里實,微枳殼而甚大黃。解毒兮芩連梔子,快斑兮荊防牛蒡。連翹藥內之要領,甘草方中之君相。咽痛求諸甘桔,頭腫取乎羌防。木通利其小水,人屎攻其黑瘡。氣逆兮青皮陳皮,胃寒兮丁香木香。泄瀉無如苓朮,嘔吐莫若生薑。
麥冬乾葛而止渴,厚朴腹皮而消脹。望月砂退翳有準,穿山甲折毒無雙。枳實麥芽山楂子,消宿食而克化,大黃乾葛地骨皮,解餘熱以清涼。咳嗽以枳桔又用杏仁,痢疾以黃連再同木香。苦參主乎熱毒,溺白治其疳瘡。用之合宜,工可稱良。
其諸藥物,各有主張。春夏桂枝而少服,秋冬芩連而莫嘗。瘡若干枯,白朮非其質貴;色如紅豔,黃耆豈可入方。裡虛少食者,勿投枳實;表虛多毒者,休使生薑。汗自出兮,用乾葛重虛其表;溺本數兮,加木通再損其陽。泄瀉酸臭兮,訶蔻不宜輕用;嘔吐清冷兮,連梔安得作湯。凡用芩連必資炒制,如加丁桂須假寒涼。應制伏而不誅無過,保和平而萬壽無疆。
白話文:
心煩意亂,精神渙散;說胡話、頭暈眼花,是體內毒素作祟。脖子僵硬、身體顫抖,是肺氣衰敗;咬牙切齒、嘴巴緊閉,是腎氣受損。口渴難耐,是胸膈積熱;腹瀉不止,是腸道滑脫。失聲,是咽喉潰爛;喘粗氣,是腹部脹滿。白天黑夜都搔抓皮膚,是身體表面的防禦機能崩潰;拒絕進食,是胃氣受到嚴重損傷。腫塊突然消退,是毒素侵入體內深處;皮膚顏色反黑,是瘡毒內攻。
嬰兒吃東西就嗆到,表示生命即將結束;喝水就噴出來,說明醫生的醫術不高明。
病情時輕時重,治療方法錯亂。輕病變成重病,令人擔憂;重病變成輕病,無需慌張。平時要注意防風寒,飲食要正常。出入場所要注意男女之間的分別,蓋的被子要注意保暖。內心不要胡思亂想,治療方法不要錯誤。這樣做,病情就會由重轉輕,是保命的好方法。如果觸犯了禁忌,或是誤服了藥物,放縱性慾,不順應陰陽變化。外感不好的邪氣,內傷不適時的食物。平常人尚且會生病,更何況是病人呢?所以順應病情就可能轉壞,違背病情就可能危險,輕病轉為重病,重病就會死亡。
疾病發自肺部,與脾臟相連。肺氣熱、味道辛辣,是肺金被克制;身體受寒、喝冷飲,是肺部受到損傷。大量喝水,水會反過來傷害脾土,導致腹瀉;吃太多東西,脾胃無法運化,導致腹脹。皮膚毛髮受損,肌肉虛弱。發育遲緩不夠健壯,瘡口收口慢容易化膿。輕微的病會拖延時間,嚴重的病會哭著送走病人。奈何愚昧的人不懂,導致生命夭折。不相信醫生,反而去求神拜佛,殺害牲畜對著天空號叫。
用藥貴在對症,醫生不能固執於一個藥方。喜歡用溫補的,總是提到張仲景;專用寒涼瀉下的,總是提到李杲。應該根據個人的情況來治療,根據時節的變化來用藥。扶正氣是第一要務,要戒備外邪入侵;解毒是當務之急,不要把毒邪當成小事。開始和最後都不能用發汗或瀉下的方法,這是固執的看法;緩慢和緊急的情況各有不同的處理方法,這是治療的常規。拘泥於條條框框的,就像守著樹樁等兔子;迷惑於書本的,就像在歧路上迷失了羊。
例如,紅腫發熱,要用涼血的藥;灰白凹陷,要用補氣的藥。發不出來,要用發散表邪的方法;大便不通暢,要用疏通裡實的方法。毒素不能快速解除,要讓病人微微出汗來散毒;熱邪不能完全去除,要讓病人小便通暢來泄熱。三陰經的疾病多為寒症,要用辛熱的藥;三陽經的疾病多為熱症,要用苦寒的藥。怎麼可以厭惡寒冷而喜歡溫熱呢?這是不知道陰陽的重要性。
所以補氣要用人參、黃耆、白朮,養血要用當歸、芍藥、地黃。發散表邪,輕微的用葛根,嚴重的用肉桂;疏通裡實,輕微的用枳殼,嚴重的用大黃。解毒要用黃芩、黃連、梔子,消除斑疹要用荊芥、防風、牛蒡子。連翹是藥物中的要領,甘草是方劑中的君主。咽喉痛要用桔梗,頭部腫脹要用羌活、防風。木通可以利小便,人屎可以治療黑瘡。氣逆要用青皮、陳皮,胃寒要用丁香、木香。腹瀉要用茯苓、白朮,嘔吐要用生薑。
麥冬、葛根可以止渴,厚朴、腹皮可以消脹。望月砂可以治療眼翳,穿山甲可以化解毒素。枳實、麥芽、山楂可以消除積食,大黃、乾葛、地骨皮可以解除餘熱。咳嗽可以用枳殼、桔梗、杏仁,痢疾可以用黃連、木香。苦參可以治療熱毒,白蘞可以治療疳瘡。用藥恰當,就能稱得上是好醫生。
各種藥物,都有各自的功效。春夏用肉桂要少用,秋冬用黃芩、黃連要避免。瘡口乾燥枯萎,白朮不是首選;瘡口顏色紅豔,黃耆不宜使用。裡虛食少,不要用枳實;表虛毒盛,不要用生薑。汗自己流出,要用葛根來加重虛損;小便次數多,要用木通來損傷陽氣。腹瀉氣味酸臭,訶子、豆蔻不宜輕用;嘔吐清冷,黃連、梔子怎麼能用。凡是用黃芩、黃連一定要炒制,如果加入丁香、肉桂要加寒涼藥。應該制服病邪而不是濫殺無辜,保持平和才能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