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集成》~ 卷一 (1)
卷一 (1)
1. 入方
導赤散,方見四卷啼哭門。
瀉黃散,治脾經積熱,白珠生黃。
藿香梗(一錢二分),黑梔仁(一錢),熟石膏(一錢),北防風(一錢),炙甘草(五分)
淨水煎,半飢服。
生地黃湯,治小兒胎熱,初生眼閉不開。
懷生地(一錢五分),赤芍藥(一錢),正川芎(五分),大當歸(一錢),天花粉(酒炒),炙甘草(各五分)
燈芯十莖,長流水煎,熱服。
真金散,治小兒眼胞赤爛。
雅川連,川黃柏,大當歸,赤芍藥(各二錢),光杏仁(去皮,尖,五分)
上銼碎,以乳汁浸一宿,飯上蒸過,取濃汁點眼內。
瀉白散,治小兒久嗽,兩眶黑腫,白珠如血。
芽桔梗,炙甘草,廣陳皮,桑白皮,地骨皮(各等分)
水煎,熱服。
貼藥
大生地(一兩),大黑豆(一兩)
二味用水同浸一夜,取起搗為膏,貼眼皮上,其血自散。血淚即出,腫黑即消。
六味地黃丸,方見卷一胎疾門。
清陽散火湯,治小兒風熱眼疾,羞明喜暗。
小條芩,荊芥穗,正川芎,北防風,淨連翹,黑梔仁,當歸尾,熟石膏(各一錢),川羌活,炙甘草(各五分)
燈芯十莖,水煎,食後服。
白話文:
導赤散:這個方子,請參考第四卷的啼哭門。
瀉黃散:用來治療脾經積熱,導致眼白長出黃色斑點的情況。
藥方組成:藿香梗(1.2錢),黑梔子仁(1錢),熟石膏(1錢),北防風(1錢),炙甘草(5分)。
使用方法:用水煎煮,在半飢餓狀態時服用。
生地黃湯:用來治療小兒因胎熱,導致剛出生時眼睛閉著張不開的情況。
藥方組成:懷生地(1.5錢),赤芍藥(1錢),正川芎(5分),大當歸(1錢),天花粉(用酒炒過),炙甘草(各5分)。
使用方法:加入燈芯十根,用流動的清水煎煮,趁熱服用。
真金散:用來治療小兒眼皮紅腫潰爛的情況。
藥方組成:雅川連、川黃柏、大當歸、赤芍藥(各2錢),光杏仁(去皮、去尖,5分)。
使用方法:將上述藥材磨碎,用乳汁浸泡一夜,再放到飯上蒸熟,取濃汁滴入眼睛。
瀉白散:用來治療小兒長期咳嗽,導致眼眶發黑腫脹,眼白像血一樣紅的情況。
藥方組成:芽桔梗、炙甘草、廣陳皮、桑白皮、地骨皮(各等分)。
使用方法:用水煎煮,趁熱服用。
貼敷藥
藥方組成:大生地(1兩),大黑豆(1兩)。
使用方法:將這兩味藥用水浸泡一夜,取出搗成膏狀,貼在眼皮上,淤血自然會散開。血淚會流出,腫脹和黑色也會消退。
六味地黃丸:這個方子,請參考第一卷的胎疾門。
清陽散火湯:用來治療小兒因風熱引起的眼疾,表現為怕光、喜歡陰暗。
藥方組成:小條黃芩、荊芥穗、正川芎、北防風、淨連翹、黑梔子仁、當歸尾、熟石膏(各1錢),川羌活、炙甘草(各5分)。
使用方法:加入燈芯十根,用水煎煮,飯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