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幼集成》~ 卷一 (1)
卷一 (1)
1. 入方
桂枝白朮湯,治感風而發熱瘧。
嫩桂枝(一錢),杭青皮(一錢),真廣皮(一錢),正川芎(五分),香白芷(五分),法半夏(一錢二分),白雲苓(一錢),漂白朮(六分),家蘇葉(七分),芽桔梗(五分),尖檳榔(五分)
生薑三片,大棗三枚,水煎,於未發前二時服。
小柴胡湯,方見卷二傷寒門。
補中益氣湯,方見卷一保產門。
養胃湯,治感寒發瘧。
草果仁(薑製,五分),藿香葉(一錢五分),真廣皮(薑汁炒,一錢),上桂心(一錢),炙甘草(五分)
生薑三片,烏梅一粒,水煎,熱服。
平胃散,治寒瘧不止,以此截之。
漂蒼朮(一錢二分),紫川樸(一錢五分),真廣皮(一錢二分),炙甘草(一錢),尖檳榔(一錢),草果仁(薑汁炒極熟,一錢)
生薑三片,大棗三枚,水煎,清早空心服。
六君子湯,方見卷二類搐門。
柴胡白虎湯,治傷暑發瘧,但熱不寒。
官揀參(一錢),北柴胡(一錢二分),片黃芩(一錢),法半夏(一錢),熟石膏(一錢五分),淨知母(一錢),炙甘草(一錢),晚粳米(一撮)
生薑三片,大棗三枚,水煎,未發前服。
胃苓湯,方見卷二傷濕門。
參苓白朮散,方見卷三疳證門
四獸飲,治食瘧,和胃消痰。
官揀參(一錢),法半夏(一錢二分),白茯苓(二錢),真廣皮(一錢),漂白朮(一錢二分),老生薑(一錢),大紅棗(一枚),肥烏梅(三粒),炙甘草(五分),
淨水濃煎,半飢服。
二陳湯,方見卷三嘔吐門。
紅丸子,治食瘧食積,氣滯腹脹。
京三稜,蓬莪朮,杭青皮,真廣皮,真胡椒,白乾薑(以上各三錢)
共為細末,早米粉煮糊為丸綠豆大,黃丹為衣。每服一二十丸,二陳湯煎送。
五皮湯,方見卷二傷濕門。
平瘧養脾丸,不問遠年近日,此藥不發不截,誠治瘧之王道,又擅去瘧之良能也。
官揀參(切片,焙乾),漂白朮(土炒),白茯苓(乳蒸),真廣皮(酒炒),杭青皮(醋炒),法半夏(焙),漂蒼朮(焙),紫川樸(薑製),北柴胡(酒炒),嫩黃耆(蜜炙),結豬苓(炒),宣澤瀉(炒),嫩桂枝(焙),小常山(焙),大鱉甲(醋炙),白當歸(酒炒),正川芎(酒炒),粉甘草(炙),草果仁(薑製各等分)
共為細末,酒煮麵糊丸米粒大。每服一二錢,米飲下。有痞塊者,加三稜、莪朮。久瘧體虛者,非此莫愈。
麻黃桂枝湯,治夜瘧血分有邪,宜用此發散其血中風寒。
淨麻黃(一錢),柳桂枝(一錢二分),片黃芩(一錢),光桃仁(十五粒),炙甘草(一錢),大生地(一錢),鮮紅花(五分),蔥白(一莖)
白話文:
桂枝白朮湯,治療因為感受風邪而引起發燒的瘧疾。
使用嫩桂枝(3.8克),杭青皮(3.8克),陳皮(3.8克),川芎(1.9克),白芷(1.9克),法半夏(4.5克),茯苓(3.8克),白朮(2.3克),蘇葉(2.6克),桔梗(1.9克),檳榔(1.9克)。
加入生薑三片,大棗三枚,用水煎煮,在瘧疾發作前兩個小時服用。
小柴胡湯,配方在《傷寒論》卷二。
補中益氣湯,配方在《保產論》卷一。
養胃湯,治療因為感受寒邪而引起發燒的瘧疾。
使用草果仁(用薑汁炮製,1.9克),藿香葉(5.6克),陳皮(用薑汁炒過,3.8克),肉桂(3.8克),炙甘草(1.9克)。
加入生薑三片,烏梅一顆,用水煎煮,趁熱服用。
平胃散,治療寒瘧不止,用它來截斷病程。
使用蒼朮(4.5克),厚朴(5.6克),陳皮(4.5克),炙甘草(3.8克),檳榔(3.8克),草果仁(用薑汁炒至極熟,3.8克)。
加入生薑三片,大棗三枚,用水煎煮,清早空腹服用。
六君子湯,配方在《類搐門》卷二。
柴胡白虎湯,治療因為中暑而引起發燒的瘧疾,只有發熱而沒有怕冷的症狀。
使用人參(3.8克),北柴胡(4.5克),黃芩(3.8克),法半夏(3.8克),熟石膏(5.6克),知母(3.8克),炙甘草(3.8克),粳米(少量)。
加入生薑三片,大棗三枚,用水煎煮,在瘧疾發作前服用。
胃苓湯,配方在《傷濕門》卷二。
參苓白朮散,配方在《疳證門》卷三。
四獸飲,治療因為飲食不當引起的瘧疾,可以調和腸胃、消除痰液。
使用人參(3.8克),法半夏(4.5克),茯苓(7.5克),陳皮(3.8克),白朮(4.5克),老生薑(3.8克),大紅棗(一顆),肥烏梅(三顆),炙甘草(1.9克)。
用水濃煎,在半飢餓時服用。
二陳湯,配方在《嘔吐門》卷三。
紅丸子,治療因為飲食積滯、氣機不暢而引起的瘧疾,導致腹脹。
使用京三稜、蓬莪朮、杭青皮、陳皮、胡椒、白乾薑(以上各11.3克)。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早米粉煮成糊狀做成綠豆大小的藥丸,再用黃丹裹在外面。每次服用一二十丸,用二陳湯送服。
五皮湯,配方在《傷濕門》卷二。
平瘧養脾丸,無論瘧疾病程長短,此藥不論是緩解症狀還是截斷病程,都是治療瘧疾的關鍵,而且特別擅長去除瘧疾。
使用人參(切片,烘乾),白朮(用土炒過),茯苓(用牛奶蒸過),陳皮(用酒炒過),杭青皮(用醋炒過),法半夏(烘乾),蒼朮(烘乾),厚朴(用薑製過),北柴胡(用酒炒過),黃耆(用蜂蜜炙過),豬苓(炒過),澤瀉(炒過),桂枝(烘乾),常山(烘乾),鱉甲(用醋炙過),當歸(用酒炒過),川芎(用酒炒過),甘草(炙過),草果仁(用薑製過,所有藥材等量)。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酒煮麵糊做成米粒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3.8克到7.5克,用米湯送服。如果腹部有腫塊,可以加入三稜、莪朮。久病體虛的患者,非此藥不能治癒。
麻黃桂枝湯,治療夜間發作的瘧疾,因為血分有邪氣,適合用此方來發散血中的風寒。
使用麻黃(3.8克),桂枝(4.5克),黃芩(3.8克),桃仁(十五粒),炙甘草(3.8克),生地(3.8克),紅花(1.9克),蔥白(一根)。
用水煎煮,趁熱服用。
四物湯合小柴胡湯,治療夜間發作的瘧疾,用它來引導邪氣從陽分排出。
使用熟地(7.5克),當歸(5.6克),白芍(3.8克),川芎(3.8克),人參(1.9克),北柴胡(3.8克),黃芩(3.8克),法半夏(3.8克),炙甘草(1.9克),升麻(3.8克)。
加入生薑三片,大棗三枚,用水煎煮,趁熱服用。
加味四君湯,治療夜間瘧疾已經從陽分排出,用它來截斷病程。
使用人參(3.8克),白朮(7.5克),茯苓(5.6克),炙甘草(3.8克),小恆山(3.8克),檳榔(3.8克),肥烏梅(三顆)。
加入生薑三片,大棗三枚,用水煎煮,在瘧疾發作當天稍微溫熱時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