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卷九 (4)

回本書目錄

卷九 (4)

1. 冷熱吐瀉

吐瀉於夏秋大熱之時,伏暑傷冷,則心藏煩躁,小便不利,清濁不分,陰陽二氣相干,名曰氣亂;亂於腸胃之間,名曰霍亂。其證乘熱傷冷,氣逆而喘,腹脅脹滿,身熱脈亂,頭痛體疼,如傷寒之狀,上即大吐,下即大瀉,重者四肢厥冷,腳脛轉筋,法當調順其氣,分別清濁,升降陰陽。

若只伏暑吐瀉者,則小便不利,其證雖與上證稍同而輕,非霍亂比。瀉色赤黃,此但只名伏暑吐瀉,不為霍亂也。治霍亂吐瀉,若熱多而渴者,五苓散;寒多不渴,而心腹身體疼痛,及煩躁渴不能飲者,可服理中湯;寒甚腹痛轉筋,四肢拘急者,理中湯加附子;汗出惡寒,手足厥冷,下利清穀,內寒外熱,脈微欲絕者,並四逆湯。

以上諸證,並可與香薷散服之,以他藥不能療此證也。治伏暑吐瀉,若小便不利,與五苓散利小便,及與香薷散解伏暑,坯蓮散、救生丹止吐。

吐瀉不拘何時,則令脾胃虛弱,多致生風,而為脾風慢驚也。以脾土衰而肝木來刑故爾,當先補脾胃,不令困弱,則風不生,而病易愈也。

吐瀉已定未定煩渴者,皆津液內耗也。不問新久,宜煎錢乙白朮散,使滿意取足飲之,多即愈好。不爾即津液內耗,而引飲不止,內生其熱,外邪相干,則證變百端,以成他病,漸至危困也。

白話文:

在夏秋炎熱的時候,會發生嘔吐和腹瀉。這是因為身體內潛伏的暑氣受到寒邪侵襲,導致心煩意亂、小便不順暢、清濁不分,體內陰陽二氣互相干擾,這種狀況稱為「氣亂」。如果氣亂發生在腸胃之間,就稱為「霍亂」。霍亂的症狀是先受熱後受寒,導致氣向上逆而喘,腹部和脅肋脹滿,身體發熱、脈象紊亂,頭痛、身體疼痛,像感冒一樣。嚴重時會上吐下瀉,四肢冰冷、腳和小腿抽筋。治療方法應當調理體內的氣機,區分清濁,使陰陽之氣正常升降。

如果只是因為暑熱潛伏引起的嘔吐腹瀉,雖然症狀與霍亂有些相似但比較輕微,小便會不順暢,腹瀉顏色呈紅黃色,這種情況只能稱為伏暑吐瀉,而不是霍亂。治療霍亂引起的嘔吐腹瀉,如果熱象明顯且口渴,可以使用五苓散;如果寒象明顯且不口渴,同時感到心腹和身體疼痛,或者煩躁口渴但無法喝水,可以服用理中湯。寒邪很重,腹痛加劇、抽筋、四肢僵硬的,可以在理中湯的基礎上加入附子。如果出現汗出、怕冷、手腳冰冷、腹瀉且拉出未消化的食物,身體內寒外熱、脈象微弱幾乎消失,應該服用四逆湯。上述各種情況都可以同時服用香薷散,因為其他藥物無法治療這些症狀。治療伏暑引起的嘔吐腹瀉,如果小便不暢,可使用五苓散來利尿,配合香薷散來解除體內的暑熱,以及用坯蓮散或救生丹來止吐。

嘔吐腹瀉不論何時發生,都會導致脾胃虛弱,容易產生風邪,引起小兒脾風慢驚。這是由於脾土衰弱,肝木乘虛而入導致的。所以應該先調理脾胃,使其不再虛弱,這樣風邪就不會產生,病情也容易痊癒。

嘔吐腹瀉停止後,如果還感到煩渴,都是因為體內津液耗損。不論是新發病還是久病,都應該煎服錢乙白朮散,讓患者隨意飲用,多喝有益。否則會因津液持續耗損,導致飲水不止,體內產生熱邪,外邪入侵,使病情變得複雜,甚至發展成其他疾病,導致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