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卷八 (3)
卷八 (3)
1. 瘡疹論
其出快,瘡紅肥,脈浮大而數者,毒氣出也。若瘡出多,卻身熱疼痛者,是內熱外瘡焮之所作,至出盡則涼也。庸工不明,見身熱疼痛,以為熱盛,便投涼藥,致身反涼而瘡出不快,變黑黶倒陷,脈沉細壞亂。到此病家方覺,醫者拱手。如是夭傷,誠可哀惜。昔倉公扁鵲論小兒疾證。
湯藥有可服不可服之別,宜先順陰陽,次調榮衛,然後方利臟腑。古聖立言垂法,為後世逆治之戒;豈可忽諸?故眾病之中,憔瘡疹切忌妄下為最。昔錢乙治睦親宅一大王兒疹子,始用一李醫,以藥妄下之;其疹稠密,乃召乙。乙見大驚曰:「若非轉下,則為逆病也。」王曰:「已下之。」乙曰:「疹始出,未有他證,不可下;但用平和之藥,頻與乳食,不受風冷可也。如三日外,出不快者,當依次發之;有大熱者,當利小便;如瘡痂起能食者,微利一兩行即止。今先下早,瘡未盡出而稠密已盛,為難治,此誤也。縱雖得安,其病有三:一者疥,二者癰,三者赤目。」
李不能治,經三日黑陷,復召乙。乙曰:「幸不發寒,未致困也。蓋瘡黑者歸腎,腎旺勝脾,土不能制水,脾虛寒戰,則難治也。今未發寒,乃用藥瀉膀胱之腑;腑若不實,則腎之臟自不盛也。乃得安愈。」或曰:「何不瀉腎?」以腎主虛,而不受瀉。若二服不效,加寒則死矣。乙之治方,
本集載之。
凡瘡疹欲作,有發驚搐搦者,以疹瘡由熱所生,心主熱而為驚,又熱則生風,風屬肝;心肝二臟風火相搏,故發驚搐也。輕者瘡出熱去則自愈;重者亦當瀉其心肝之盛也。又有因驚而發瘡疹者。驚本亦由熱作,治當退熱定驚。庸工不明,更以熱藥發之,致發熱入表,表熱而斑出也。
昔錢乙治四王宮五大尉,因墜鞦韆,發驚搐搦;前醫以熱藥發散,不愈。召乙。乙曰:「本乃急驚,後生大熱,初當合用利驚藥治之;今發散乃逆也。」乙用藥退解之。至三日肌膚尚熱。乙曰:「更二日不愈,必發瘡疹;蓋熱不能出也。」後二日果瘡疹出,以藥治之,七日愈。其錢乙治方,
本集載之。
凡瘡疹出有輕重逆順。輕重者:若只出一般,或出作數次者輕;若三兩般同出,或一次便出盡者重;出稀者輕;出密者重;里紅外肥者輕;外黑裡赤者重;裡外俱黑者大重;瘡端里有黑點如針孔者,勢劇也。青乾紫陷,昏睡汗出不止,煩躁熱渴,腹滿而喘,大小便不通者,困也。
逆順者:先發膿疱,後發疹子者順;先發水疱,後發疹子者逆;先發膿疱,後發水泡多者順;少者逆;先發水泡,後發斑子多者逆;少者順;先發疹子,後發斑子順。先出疹子斑子者,後必更出水泡膿疱。先出水泡膿疱者,後必不出疹子斑子。蓋以水泡膿疱重而毒氣出甚,斑子疹子輕而毒氣出微。
白話文:
疹子發得快,疹子紅腫肥大,如果脈象浮大而跳動快,代表毒氣正在向外發散。如果疹子出很多,反而身體發熱疼痛,這是體內有熱,加上外在疹子紅腫發炎所引起的。等到疹子出完,身體自然就會涼下來。庸醫不明白這個道理,看到身體發熱疼痛,就以為是熱邪過盛,於是使用寒涼的藥物,結果導致身體反而變涼,疹子也發不出來,反而變成黑黯、凹陷,脈象變得沉細紊亂。到了這個地步,病人才會覺得不對勁,醫生也束手無策,這樣導致夭折實在可悲可歎。以前的名醫倉公和扁鵲討論小兒疾病時就曾說過:
湯藥有可以服用和不可以服用的區別,應該先調理陰陽,接著調理營衛,然後再調理臟腑。古代聖賢立下這些準則,是為了告誡後人不要犯錯。各種疾病中,疹子最忌諱亂用藥,尤其是亂用瀉藥。以前,名醫錢乙為睦親王府一個王子的疹子看病,一開始請了一個李姓醫生,李醫生胡亂使用瀉藥,導致疹子密密麻麻的,於是請來錢乙。錢乙看到後大驚失色,說:「如果不是立刻停止用瀉藥,病情就反轉成危險的病症了!」王爺說:「已經用過瀉藥了。」
錢乙說:「疹子剛開始發作,還沒有其他症狀,不能用瀉藥。只要用平和的藥物,並且經常餵食乳汁,不要吹到風寒就好了。如果三天後,疹子發不出來,再按照情況發散它。如果有發高燒,應該利小便。如果疹子結痂後可以進食,稍微通便一兩次就可以了。現在提早用了瀉藥,疹子還沒完全發出來就變得又密又多,很難醫治。這是錯誤的做法。就算治好了,也可能留下三種後遺症:一是疥瘡,二是癰,三是眼睛紅腫。」
李醫生沒辦法治好,過了三天疹子變成黑陷,又再請來錢乙。錢乙說:「幸好沒有發冷,還不算太糟。疹子發黑是因為病邪歸於腎,腎氣旺盛就會壓制脾氣,脾屬土,土無法克制水,導致脾虛寒冷,那就會很難醫治。現在還沒有發冷,可以利用藥物導瀉膀胱的邪氣,膀胱虛了,腎臟自然就不會那麼旺盛了,病就能治好了。」有人問:「為什麼不直接瀉腎呢?」錢乙回答:「因為腎主虛,不宜用瀉法。如果用藥兩次沒效,加上寒冷就會死亡了!」錢乙的治療方法,在本書中有所記載。
凡是疹子要發作時,如果出現驚嚇、抽搐的情況,是因為疹子是熱邪引起的,心主熱所以會出現驚嚇,熱邪又會生風,風屬肝,心肝兩個臟器的風熱相互搏鬥,所以會出現驚嚇抽搐。輕微的,疹子發出來熱退了就會痊癒。嚴重的,也要瀉心肝的熱邪。還有因為驚嚇而引發疹子的,驚嚇也是由熱邪引起的,應該退熱定驚。庸醫不明白這個道理,反而用熱藥發散,導致熱邪進入體表,體表發熱而出現斑疹。
以前,錢乙為四王宮的五大尉看病,他們因為玩盪鞦韆而驚嚇抽搐,之前的醫生用熱藥發散,沒有治好,於是請來錢乙。錢乙說:「他們原本是急驚,後來才發高燒。應該先用治療驚嚇的藥物,現在用發散的方法是錯誤的。」錢乙用藥退解,到了第三天皮膚仍然發熱,錢乙說:「如果再過兩天不好,一定會發疹子,這是熱邪無法外洩的緣故。」後兩天果然發了疹子,用藥治療七天就好了。錢乙的治療方法,在本書中也有記載。
疹子發出來有輕重順逆之分。輕重的區別在於:如果只發一種疹子,或者分幾次發出,就屬於輕。如果同時發出兩三種疹子,或者一次就發出來,就屬於重。疹子稀疏的屬於輕,疹子密集的屬於重。疹子內部是紅色,外部是肥厚的屬於輕;外部是黑色,內部是紅色的屬於重;內外都是黑色的,屬於非常重。疹子頂端內部有像針孔一樣的黑點,病情就非常危急。疹子顏色發青、乾枯、紫色凹陷,昏睡、汗流不止、煩躁口渴、腹脹喘息、大小便不通暢,都是很危險的情況。
順逆的區別在於:先發膿疱,後發疹子的屬於順;先發水泡,後發疹子的屬於逆。先發膿疱,後發水泡多的屬於順,少的屬於逆。先發水泡,後發斑疹多的屬於逆,少的屬於順。先發疹子,後發斑疹屬於順。先出疹子斑疹的,之後一定會再出水泡膿疱。先出水泡膿疱的,之後一定不會再出疹子斑疹。這是因為水泡膿疱毒性較重,代表毒氣發散得比較徹底,斑疹疹子毒性較輕,代表毒氣發散得比較少。